生活
我在挪威做木匠 豆瓣
EN SNEKKERS DAGBOK
6.2 (5 个评分) 作者: [挪] 奥勒·托斯滕森 译者: 王敏 未读·生活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5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挪威小镇的木匠的故事。全书以他经手的阁楼改建项目为线索,记录了整个项目的进展始末。但本书并不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匠人生活,在细致的工艺、繁琐的细节处理、无所不在的问题之外,作者不停探究这一传统工艺的本质,并由此延展出对生活和自我的思考。全书文字平实幽默,能够 轻松带领读者走进挪威木匠的生活,领略北欧小镇风土人情的同时,感受平凡工作的独特魅力。
-
走进真实的北欧匠人生活,重新审视工作与自我的价值,探寻平凡劳动的魅力所在
-
★小镇匠人日记,感动全球职人| 本书版权销售15国,《经济学人》《朝日新闻》《挪威日报》等联手全球多位知名作家共同推荐!由一则简单的阁楼翻新的故事而起,讲述一位挪威木匠对精湛技艺以及体力劳动者的颂扬。作者生动刻画出木匠、砖瓦匠、钣金工、粉刷匠等体力劳动者们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此向纯手工业致敬,引发各行各业的职人为之感动深思。
-
★跟随木匠大师,了解真正的北欧风格| 书中翔实记录了修建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巧用物理学搭建屋顶、做好重要的防火设备、如何选择地板材质、是否该定制手工家具、挑选窗框装饰物……作者将其近30年工作经验和审美品位一一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带领读者了解到何为真正的北欧风格和木匠大师眼中的精良之作。
-
★做好一件事,平凡工作的乐趣| 以有趣的口吻讲述工作中的艰苦,如冬天室外作业时,享用保暖瓶里咖啡的乐趣;在酒吧与同行交流如何精进能力;给学徒创造学习的机会;全方位研究深造各科学问,如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只为高质量完成木匠工作。在日复一日、繁琐辛苦的劳作中,感受用心钻研、靠双手制造东西带来的幸福感。
弱滋味 豆瓣
作者: 林裕森 中信出版社 2017 - 6
大半青春全都挥霍在葡萄酒里了,林裕森才赫然发现二十多年来辛苦习来的酿酒真理并非永恒唯一。逼迫他更辛勤地在全球葡萄酒产区奔波游走,探寻葡萄酒里的新价值与味觉凉荫。
许多人深信,唯有刚健强固的葡萄酒,才能经得起数十年的瓶中熟成,才能慢慢变化出迷人的陈年滋味。林裕森却说,葡萄酒需要一点缺憾与不足,才能酿成平凡却刻骨铭心的完满滋味。香气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丽的光影。
当越来越多葡萄酒走向颜色深黑赤浓、口感厚实艰涩,甚至因过度人为操控而失去生命与灵魂的此时,林裕森告诉我们,只需将葡萄酒当成佐餐饮料,回到真实日常,回到美味自身,在离我们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轻与淡自有价值,而大多数的稀世珍酿反成最笨拙,最该被遗忘的佐餐酒。
葡萄酒因为全球化而改变了,媒体结合酿酒师而成的主流风格主宰着今日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的多样性因而消失了吗?林裕森有他的观点:葡萄酒并不会因全球化而死,甚至可能因为更多不同价值与文化的加入,变得更加迷人。
★畅销数万册葡萄酒图书作家、亚洲葡萄酒教父林裕森,历时多年,集结五十余篇别具见地的短篇,熟成再现;开瓶之后,葡萄酒的纯粹回归。
★葡萄酒爱好者必读的经典图书,与林裕森一同探寻酒中的弱滋味与淡、净、素、雅的价值,特别是在外张的酒风之外见到内敛之美。
★沧桑的岁月,转折的人生,会酿成什么样的迷人滋味?越昂贵就越美味?滋味淡薄就无法陈年?日常酒也有不平凡的美味价值?随意与懒散也能酿出珍酿?
★林裕森以犀利的文字风格、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贴近葡萄酒的距离,提供另一种亲近、对待、喜爱葡萄酒的观点与思考空间。
啤酒圣经 豆瓣
作者: [美]兰迪 穆沙 译者: 高宏 / 王志欣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9
大家都知道怎么喝啤酒,但却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该如何真正地品尝啤酒。不要以为只有葡萄酒高端大气、需要品鉴,其实,如何品尝啤酒也是一门大学问。
本书作者兰迪•穆沙就将从啤酒的配方、酿造程序、酵母、发酵、氧化、过滤和包装等方面向读者详细解读啤酒的酿造过程,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啤酒文化。读者还将在书中学到如何从啤酒的香气、颜色、风味和口感等方面鉴别啤酒类型。最后,兰迪•穆沙将从历史、地域、品鉴和香气特点、季节特点、食物搭配等方面介绍世界上最知名的主要啤酒种类,其中会涉及美国工艺啤酒、英国拉格啤酒、德国爱尔和比利时浓啤。
开启每瓶啤酒的秘密:人人都知道怎么喝啤酒,但懂得品鉴啤酒的却寥寥无几。《啤酒圣经:世界最伟大饮品的专业指南》是对那些令手工啤酒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化学和创造力的一次生动探索。了解酿酒、上酒、品酒和啤酒与美食搭配的那些精致的方面可以使你的饮酒体验得到升华。
极简主义 豆瓣
6.1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 / [美] 瑞安•尼科迪默斯 译者: 李紫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5
· 乔布斯、扎克伯格践行的生活方式,美职场精英放弃6位数年薪,扔掉90%家中物,却找到生命真意!
· 让400万人受益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时代》《人物》《福布斯》《纽约时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 只留288件东西,但每件都不可或缺,8小时清空橱柜,21天过上极简生活!风靡全美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现登陆中国!
· 工业风的极简生活,现代感的装帧设计
极简主义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极简主义》一书中,放弃高薪主管工作、转身成为美国极简主义生活先锋的乔舒亚和瑞安,分享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通过舍弃生活中多余的东西,我们得以超越物质,集中精力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 五种价值: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书中也有丰富的具体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快速过上极简生活。
极简主义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Goodreads
许三观卖血记
8.9 (38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8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活着 Goodreads 豆瓣
9.2 (899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8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大撒把 (1992) 豆瓣 TMDB
7.9 (107 个评分) 导演: 夏钢 演员: 葛优 / 徐帆
其它标题: 北京痴男怨女 / After Separation
空旷的候机大厅里,送妻子去加拿大留学的顾颜(葛优 饰),偶遇送丈夫出国的林周云(徐帆 饰)。林周云的丈夫不顾即将生产的妻子,头也不回地匆忙登机。临行前他把妻子托付给素不相识的顾颜,可林周云还是不幸流产了。一年后,两人不期而遇。形单影只的顾颜向林周云倾吐自己的思妻之苦,可林周云却因马上能奔赴国外与丈夫团聚而兴奋不已……又过了一年,林周云出国不成,依然留在国内苦苦等待。孤独寂寞的两人相约一起搭伴过年。五天的春节假期转瞬即逝,分手时,两人都感到了莫名的失落,一段被尘封许久的感情悄然滋生……
傅雷家书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傅敏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 1
《傅雷家书》的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已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为了纪念父亲诞辰九十五周年,母亲诞辰九十周年,《傅雷全集》、《傅雷译文全集》和《傅雷著作全集》即将面世;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重编了《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
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
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自酿啤酒完全指南 豆瓣
作者: 宋培弘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
主要内容包括精酿与自酿啤酒的概述;酿酒原料;酿酒器材的准备;酿酒原辅料的准备;如何解决自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以及一些酿酒配方的介绍。
本书深入解说四大酿酒原料和特殊香料,掌握配方开发的基础知识;令读者认识各国经典酒款,学会品味啤酒的方法与味道;此外还包括当地酿酒器材选购与DIY,使您酿酒不用花大钱;解析新手酿酒常见问题,降低失败率;最后还将14款私藏配方比例完全公开。
发现艺术家系列:谁是毕加索? 豆瓣
Wer ist eigentlich dieser Picasso?
作者: [德] 布丽塔•本克 译者: 南曦 2019 - 4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礼物!
孩子比大人更懂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儿童画!
发现艺术家,发现艺术背后的精彩人生
◎ 编辑推荐
◇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特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每位画家都画得不一样,你怎么才能认出毕加索的作品呢?帕布罗•毕加索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被誉为艺术界的“爱因斯坦”,是个天才画家。他一生画风多变,对艺术的探索永不停息。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在平面上构造出令人惊叹的二维空间。在这本书中,布丽塔•本克精选了毕加索的儿童画以及其他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审美。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美的认知,并深入浅出的让孩子了解到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从儿童视角为孩子设计的艺术认知礼物
这套发现艺术家系列是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读物。在这本书中,本克精挑细选了毕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孩子初步了解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在书中展现的毕加索的个人生活,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到毕加索的爱好及钟爱的绘画主题,比如猫头鹰、山羊、鸽子等等,这无形中会拉进孩子与艺术家的距离。
◇鼓励孩子动手做,让孩子参与艺术创作
本书中一直鼓励着孩子在阅读中思考、真正参与进来。你看到书中的标红文字了吗?它们全是问句,而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在工作室环节,会让孩子通过照片直观的看到艺术家的工作室的样子。在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向毕加索那样开始动手做了,无论是用拾捡物还是现成物,他们想要打造出自己独家出品的艺术品。而紧接着,在创意工作坊环节,就到了让孩子自由发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孩子被鼓励着参与到手工创作中来,比如制作面具、用收集日常的小物件拼成有趣的人像、画画等等。这里是孩子自由想象的国度,还请大人们不要随便对孩子的创意指手画脚哦……
◎ 内容简介
这本《发现艺术家:谁是毕加索》精选了毕加索著名的画作,配合文字介绍,为读者展示了他的绘画特点。书中配有毕加索的大事年表,能让孩子对艺术家毕加索的个人生活以及他的艺术创作风格转型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书中所选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毕加索在“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不同阶段的绘画风格,这能使孩子更好的理解毕加索的艺术创作转型。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欣赏他的画作,需要依据事物的内涵去认识解析画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表象,这能让孩子独立思考,并锻炼他们的立体几何空间感,丰富其想象力。书中还选取了毕加索为自己的孩子作的画,同时穿插着他和家人的生活照,很温馨自然,能拉进孩子和艺术家的距离,更好的了解毕加索的艺术人生。
◎ 媒体推荐
◇毕加索也非常有兴趣画儿童画。“当孩子们在街上或墙上画画时,我总是站着不动,他们手中的东西是惊人的,我经常学习它。”本书以简单的教学方式编写,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了解毕加索的作品:从他的古典主义作品到他的立体主义作品,再到山羊雕塑。最后,创意工作坊建议孩子从已找到的东西中拼贴、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真的太有趣了。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一本非常清晰易读的儿童和青少年书。我们的女儿做了关于毕加索的GFS,关于他的所有其他书籍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都很难理解,而此书通俗易懂,总结了要点。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接触一些艺术家、学习一些东西,那你就找对了。学龄前的儿童已经使用上这本书了 ——重点放在图片上。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收纳完全指南 豆瓣
作者: 收纳Play编辑部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 - 4
好查好学、省时快捷的家庭收纳常备书
一本在手,收纳无忧
◎ 编辑推荐
一本贴心的收纳实用百科,全方位、超便利、很平价,帮你一键摆平日常收纳问题!
☆ 细致全面的生活区域划分
在客厅、厨房、浴室、卧室、儿童房、书房的6大生活空间中,进一步划分15个小功能区,不放过任何一个收纳死角,彻底满足不同家庭对不同空间的收纳需求,全面延伸收纳可能性,开启省力新生活。
★ 便于查找的目录设计
针对50类难收纳的生活物品,一次给出多种备选收纳方案,用900多张高清细节图展现1000多个收纳好创意。不需任何收纳技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彻底消除你对收纳的抗拒感,只要翻开目录,就能即时解决你的收纳困扰。
◆ 平价常见的收纳器具大改造
不用额外购买昂贵的收纳用具,利用手头就有的闲置物品和材料即可自制顺手好用的收纳器具。同时,活用各种不起眼的小物配件,聪明、高效地扩充收纳容量,再小的空间也能用巧思来进行拓展。
◇ 让人眼前一亮的收纳实例分析
邀请多位收纳达人展现自己家的收纳原则和亮眼创意,带你走进31个实例房间,细致观察收纳升级中的布置巧思,任何人都能轻松借鉴书中别具风格的收纳方法,培养适合自己的居家空间收纳美学。
◎ 内容简介
生活中,总有一些物品是收纳路上的“难缠鬼”,即使这次放好了,没过几天又会跑出来“游荡”在家中各处,总也收不好,总也找不到。
为此,收纳Play编辑部特别汇总了50类在收纳方面常常令人感到困扰的居家物品,将它们依据不同用途妥善安设在六大生活空间之中,只需按照目录查找,即可马上掌握各类物品的便捷收纳小妙招。
同时,一举打破反复购买收纳用品的死循环,告诉“开头难”的“纠结症患者”,只要开始整理,手头就有的便宜素材稍加改良也能变成别具风格的“收纳神器”,让柜子深处、畸零空间、墙面空间、隙缝空间等通通利用起来。本书还收录了可圈可点的收纳达人家居布置方案,通过大量实拍图,公开他们将杂物、衣饰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特殊方法。
无需学习繁琐步骤,你也能富有创意地整理好家里数量众多的物品。
最后一名女知青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 - 9
娅梅是一位女知青,因无奈也因与农民张天元产生恋情而留在农村。后来丧子的悲痛及商品大潮的冲击使她离开丈夫返城。几年奋斗后成了大富婆,但她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寂,于是,她又回到当年生活过的乡村,想与丈夫重温旧梦,然而,丈夫却要与另一位女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去…… 作品讲述了几十年间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变迁,讲述了一位女人的坎坷命运和爱情悲剧。小说凝重厚实、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相信会受到读者喜爱。这是一部极其写实又极端假设的长篇小说。青春年少,娴淑雅静的女知青娅梅60年代因为命运离开都市;70年代,为了爱情而留在乡村,80 年代,不知道为了什么,她返回都市,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和苦斗;90年代,当诸如情爱、金钱、荣誉等等,在她似乎都已获得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至21世纪,韶华逝,容颜已改,再返当年的田园乡村定居时,却是夫非夫、子非子、情感非情感、乡村非乡村、人世非人世……
人间有味是清欢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梁实秋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5
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
即日起,关心蔬菜、粮食,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
爱吃,是一种态度;能吃,是一种乐趣;懂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美食给人身体上的愉悦,爱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当美食遇到爱,便幻化出了人世间极致的美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谈吃名篇,是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这些记忆的味道,唤醒的不只是对食物的眷恋,更承载了对人和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让人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余味无穷。
★★★★★★★★★★★★
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我想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比食物更能恰如其分地安慰人心,如果有,那就是爱。只有爱和食物同等分量,不分伯仲。
——萧伯纳
吃是人生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以吃为首,除非我们老老实实地对待这个问题,否则永远也不可能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
——林语堂
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
——张爱玲
烧菜如人生,看似平凡,其实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食者自己去体味。
——蔡澜
随园食单 豆瓣 Goodreads
8.0 (32 个评分) 作者: 袁枚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 1
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由于他在诗士林的声望与地位,使得他 常常成为各地门生故旧,社会名流宴请的对象。
而他每次遇上美味佳肴都要让自己的家厨向 主人的厨师学习烹饪之法,以至四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 的食谱,于是就有了这本值 得重视的文化遗产――《随园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