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柳林风声 豆瓣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8.6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尼思·格雷厄姆 / [英]E.H.谢泼德 译者: 任溶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5
《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1932)的代表作,以他讲给天生患有眼疾的儿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自1908年出版以来,《柳林风声》收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瑰宝。
本书是深沉父爱的见证,是关于家园的绝美童话,让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格雷厄姆的文字娴静、优雅,堪称完美散文的典范。一百多年来,许多名家为这部作品配过插图,E.H.谢泼德(1879—1976)奉献的版本是其中广受赞誉的一种。很少有人比谢泼德更能捕捉柳林世界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喜悦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他们的文字和绘画是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就像在秋天里回忆夏天的美好”。
发现艺术家系列:谁是毕加索? 豆瓣
Wer ist eigentlich dieser Picasso?
作者: [德] 布丽塔•本克 译者: 南曦 2019 - 4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礼物!
孩子比大人更懂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儿童画!
发现艺术家,发现艺术背后的精彩人生
◎ 编辑推荐
◇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特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每位画家都画得不一样,你怎么才能认出毕加索的作品呢?帕布罗•毕加索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被誉为艺术界的“爱因斯坦”,是个天才画家。他一生画风多变,对艺术的探索永不停息。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在平面上构造出令人惊叹的二维空间。在这本书中,布丽塔•本克精选了毕加索的儿童画以及其他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审美。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美的认知,并深入浅出的让孩子了解到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从儿童视角为孩子设计的艺术认知礼物
这套发现艺术家系列是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读物。在这本书中,本克精挑细选了毕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孩子初步了解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在书中展现的毕加索的个人生活,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到毕加索的爱好及钟爱的绘画主题,比如猫头鹰、山羊、鸽子等等,这无形中会拉进孩子与艺术家的距离。
◇鼓励孩子动手做,让孩子参与艺术创作
本书中一直鼓励着孩子在阅读中思考、真正参与进来。你看到书中的标红文字了吗?它们全是问句,而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在工作室环节,会让孩子通过照片直观的看到艺术家的工作室的样子。在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向毕加索那样开始动手做了,无论是用拾捡物还是现成物,他们想要打造出自己独家出品的艺术品。而紧接着,在创意工作坊环节,就到了让孩子自由发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孩子被鼓励着参与到手工创作中来,比如制作面具、用收集日常的小物件拼成有趣的人像、画画等等。这里是孩子自由想象的国度,还请大人们不要随便对孩子的创意指手画脚哦……
◎ 内容简介
这本《发现艺术家:谁是毕加索》精选了毕加索著名的画作,配合文字介绍,为读者展示了他的绘画特点。书中配有毕加索的大事年表,能让孩子对艺术家毕加索的个人生活以及他的艺术创作风格转型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书中所选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毕加索在“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不同阶段的绘画风格,这能使孩子更好的理解毕加索的艺术创作转型。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欣赏他的画作,需要依据事物的内涵去认识解析画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表象,这能让孩子独立思考,并锻炼他们的立体几何空间感,丰富其想象力。书中还选取了毕加索为自己的孩子作的画,同时穿插着他和家人的生活照,很温馨自然,能拉进孩子和艺术家的距离,更好的了解毕加索的艺术人生。
◎ 媒体推荐
◇毕加索也非常有兴趣画儿童画。“当孩子们在街上或墙上画画时,我总是站着不动,他们手中的东西是惊人的,我经常学习它。”本书以简单的教学方式编写,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了解毕加索的作品:从他的古典主义作品到他的立体主义作品,再到山羊雕塑。最后,创意工作坊建议孩子从已找到的东西中拼贴、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真的太有趣了。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一本非常清晰易读的儿童和青少年书。我们的女儿做了关于毕加索的GFS,关于他的所有其他书籍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都很难理解,而此书通俗易懂,总结了要点。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接触一些艺术家、学习一些东西,那你就找对了。学龄前的儿童已经使用上这本书了 ——重点放在图片上。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 豆瓣
Understanding Numb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作者: [美] 伍鸿熙 译者: 赵洁 / 林开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4
本书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师,强调准确的数学知识与恰当的讲授方法. 本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深入地讨论了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数的各个主题: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和实数.
作者以数学专业的水准,揭示了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负负得正”)的本质,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都以易理解的方式给予解释. 这本书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根本问题:怎样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
本书将是每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孩子:挑战 豆瓣
9.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 【美】薇姬·索尔兹 译者: 甄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1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这段赫然印在题词页的话,正是德雷克斯创作《孩子:挑战》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媒体评论】:
这是本让我开悟的书,明白了一件令我欣喜若狂的事情:孩子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机会——只要我找到相互尊重的正确方法,一次次的化解过程,就是在一步步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律、自尊、自信的好性格!
——甄颖 美国正面管教导师&《孩子:挑战》译者
《孩子:挑战》终于要揭开面纱,走入大家的家庭啦。我的诚恳建议是,这是个和爸爸共读书的好机会,如果说爸爸们过去觉得《正面管教》是祖母们写的书,逻辑性和思路不搭而不读,这本就没的挑了,德雷克斯的严谨、逻辑性和缜密中的丰富有趣案例,绝对会让爸爸们爱上它!
——年妈 年妈正面管教沙龙创始人
如今都在强调给孩子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我们往往对“自由”存在太多错误的解读。“为了让每个人都拥有和享受自由,我们需要规则,规则会产生限制和责任”“自由中含有责任”“我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拥有自由”……《孩子:挑战》这本写于1964年的书,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如此受用。
——安燕玲 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亲子沟通节目特邀嘉宾
【编辑推荐】: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有终身学习态度的现代父母。
爱弥儿 豆瓣
Émile,ou De l'éducation
8.9 (28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卢梭 译者: 李平沤 商务印书馆 1978 - 6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