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豆瓣
58-10. Надзорны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рокуратуры СССР по делам об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й агитации и пропаганде. Аннотированный каталог. Март 1953–1991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俄)埃德尔曼 译者: 方琼 / 唐福山 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1953—1991)(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努力,苏联反政府行动和镇压运动的历史,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研究。如果说,一方面,在文献中对斯大林恐怖运动的原因、性质和实质进行了辩论,另一方面——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历史的实践和思想方面也非常明确的话,那么,像从前一样,在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关于赫鲁晓夫时代的“反苏维埃的表现”以及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人民谋反的一段空白。
地铁2034 豆瓣
Metro 2034
6.9 (12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 译者: 李春雨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8
◆ 百万销量游戏大作《地铁》系列原著,俄罗斯废土科幻小说代表作
◆ 俄语版6个月内售出30万册,雄踞俄罗斯畅销小说榜单数月,图书版权远销欧美17国
◆ 改编游戏《地铁:离乡》广受赞誉:Metacritic均分80,IGN评分8.5,steam近五万人给出“特别好评”
◆ 荒芜的城市、冰冷的站台、黑暗的隧道、盘踞的怪物、疲惫的士兵、篝火前浓醇的伏特加……独特的世界观设定、逼真的末日图景与荡气回肠的“毛味”故事征服无数读者与玩家
◆ 正传三部曲终于集结!包含粉丝期盼多年的大结局《地铁2035》,并特别收录番外故事《阿尔乔姆的福音》及《道路尽头》。“支线任务”同样精彩
◆ 资深译者俄文直译,还原原著厚重细腻文笔;参考英语版、波兰语版等多个版本,对专有名词逐个精修,并添加俄罗斯地理、政治、风俗等特有文化注释,无障碍流畅阅读。这一次,不再遗憾!
◆ 《地铁》游戏系列新作确认开发中,作者亲自参与编剧;真人版电影由俄罗斯传媒巨头Gazprom Media操刀,预计2024年上映
——————————————————
核战争结束二十年后,人类几近灭亡,世界化为一片废墟。楼房倾塌,森林被烧为灰烬,遍布辐射尘的地表被各种变异生物占据。最后的幸存者们蜷缩在莫斯科地铁站与隧道中,建立起新的团体、城镇和文明,在挣扎求生的同时,也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斗争与厮杀。人类沦为野兽,最后的避难所变为永久的牢笼。
离奇的失踪事件让塞瓦斯托波尔站陷入巨大危机,强大神秘的猎人、渴求传奇的荷马及饱经磨难的少女萨莎一同扑入危险的迷雾中,穿过重重险阻,最终却发现了更为沉重的真相。当怪物占据人心,恐惧如病毒般蔓延,一场惨烈的屠杀似乎不可避免……
地铁2033 豆瓣
Metro 2033
8.0 (22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 译者: 陈恒哲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8
◆ 百万销量游戏大作《地铁》系列原著,俄罗斯废土科幻小说代表作
◆ 俄语版6个月内售出30万册,雄踞俄罗斯畅销小说榜单数月,图书版权远销欧美17国
◆ 改编游戏《地铁:离乡》广受赞誉:Metacritic均分80,IGN评分8.5,steam近五万人给出“特别好评”
◆ 荒芜的城市、冰冷的站台、黑暗的隧道、盘踞的怪物、疲惫的士兵、篝火前浓醇的伏特加……独特的世界观设定、逼真的末日图景与荡气回肠的“毛味”故事征服无数读者与玩家
◆ 正传三部曲终于集结!包含粉丝期盼多年的大结局《地铁2035》,并特别收录番外故事《阿尔乔姆的福音》及《道路尽头》。“支线任务”同样精彩
◆ 资深译者俄文直译,还原原著厚重细腻文笔;参考英语版、波兰语版等多个版本,对专有名词逐个精修,并添加俄罗斯地理、政治、风俗等特有文化注释,无障碍流畅阅读。这一次,不再遗憾!
◆ “地铁”游戏系列新作确认开发中,作者亲自参与编剧;真人版电影由俄罗斯传媒巨头Gazprom Media操刀,预计2024年上映
——————————————————
核战争结束二十年后,人类几近灭亡,世界化为一片废墟。楼房倾塌,森林被烧为灰烬,遍布辐射尘的地表被各种变异生物占据。最后的幸存者们蜷缩在莫斯科地铁站与隧道中,建立起新的团体、城镇和文明,在挣扎求生的同时,也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斗争与厮杀。人类沦为野兽,最后的避难所变为永久的牢笼。
年轻的阿尔乔姆生活在地铁北部的展览馆站,他始终无法忘记已经离去的母亲,也热衷于幻想战前世界的模样。随着神秘生物“黑暗族”的威胁日益加剧,为挽救家园,阿尔乔姆接受了向其他站台求援的重任。他踏上了穿越整个地铁网的旅途,而人类的最终命运也渐渐从黑暗中浮现……
2021年11月28日 已读
神作。满足我对地铁做出的一切幻想,听说老版译的不好,这版译的不错,文彩飞扬。故事有些像地下版基地,但思考的比基地更多些,如果改编成北京版应该也挺有意思…看着那些熟悉的站名,故事读起来会更有代入感。
俄罗斯 冷战 小说 文学 末日
赫鲁晓夫回忆录(全三卷) 豆瓣
作者: 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译者: 述弢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第一卷记述了赫鲁晓夫自20世纪20 年代开始至40年代卫国战争胜利结束这段时期的政治生活经历。对基洛夫被刺事件、“大清洗”和中央全会代表选举内幕、二战前夕的苏德政治军事交易、二战背景下的军人将领和高层政要的表现以及斯大林台前幕后的作为做了评价和描述。同时回顾了苏联军民在二战初期失利直到卫国战争转败为胜这一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第二卷讲述的是赫鲁晓夫一生中处于权力颠峰、即担任苏共和政府领导人的最重要时期的工作。详细叙述了开垦东部荒地和大规模工厂式住宅建设的历程,对于确保国家安全合理平衡开支的重要性也多有论及。同时详细讲述了斯大林去世后新领导班子的组成,赫鲁晓夫与贝利亚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苏共二十大就斯大林在本国人民面前所犯罪行所做报告的出发点。 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第三卷主要涉及苏联国际事务,或详或简地叙述了苏联与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以及赫鲁晓夫对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尤其集中回顾和评价了中苏关系,对后来出现的关系冷却、恶化,最终决裂,做出了个人的解释,描述了从他的角度所看到的一切,对于重现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图景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由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亲自编辑整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中文版全译本!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涵盖了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于1964年失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后开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忆录。该回忆录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画面,披露了长期以来讳莫如深的苏联最高层的重要活动,介绍了某些政治事件始末,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本书是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回忆录的选译本,记述了赫鲁晓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经历。全书35万字左右,由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亲自编辑整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中文版全译本《赫鲁晓夫回忆录》。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1973) 豆瓣
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
9.5 (28 个评分) 导演: 塔季亚娜·利奥兹诺娃 演员: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 Yefim Kopelyan
《春天的17个瞬间》描写了1945年的春天,潜伏在德国帝国保安局第6处20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突然接到总部指示,要他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并查清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联络电台遭破坏、报务员被炸身亡、无法与上级再次联系的情况下,施季里茨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了德国党卫队参谋长沃尔夫与美、英司令部代表在瑞士伯尔尼秘密谈和的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就在他即将凯旋与分别20年的妻子团聚时,上级却希望他继续潜伏……

《春天的17个瞬间》被人们誉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惯于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历史进行对照的人,也不由得倾倒于影片的魅力。”编导出色地把纪实手法与艺术虚构融合在一起。影片的故事情节以施季里茨调查法西斯上层人物与西方秘密谈判媾和为核心,却又以他与德国党卫军的周旋以及党卫军内部的斗争为线索,剥丝抽茧、层层推进,全片不见“历史瞬间”的快速闪过,而是以慢节奏细腻展现主人公的斗争历程,使纪实性、戏剧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统一。

施季里茨是全剧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他富有斗争经验、充满智慧,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而能在敌营中一次次完成总部交给的任务。著名演员吉洪诺夫在该片中的表演沉稳、干练、富有内在的激情,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同时,导演还运用闪回、内心独白和细微的动作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片中施季里茨与分别10年之久的妻子在咖啡馆里秘密会面时,为了不被敌人察觉,他们佯装成陌生人,隔桌遥相对视,在20分钟里一言不发,完全靠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将人物内心强忍的离别痛苦和无限思念之情表达出来。

由于《春天的17个瞬间》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该片编剧、导演、摄影、美术以及主要演员吉洪诺夫、波罗涅沃依集体荣获1974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奖金。
列宁在十月 (1937) 豆瓣
Ленин в Октябре
7.8 (11 个评分) 导演: 米哈伊尔·罗姆 / 迪米特里·瓦西里耶夫 演员: 史楚金 / 尼克拉·奥赫洛普科夫
其它标题: Ленин в Октябре / Lenin in October
从芬兰赫尔辛基开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车上,化了妆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史楚金 Boris Shchukin 饰)和他的忠诚卫土瓦西里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结束了流放的列宁要回到祖国领导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忐忑的是沙皇退位后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权受到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武装爆动必将困难重重。临时政府雇了密探四处搜捕列宁,都没有成功。中央委员会开了历史性会议。会后,瓦西里忠实执行上级党(布尔什维克)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为了列宁的安全,他把列宁安排住在自己家里过夜,列宁从瓦西里口中知道了农村的情况,又知道了马特维耶夫所掌握的工人运动情况。列宁根据革命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
2021年4月24日 看过
这部片整体感觉不如1918,印象最深的是各种版本的国际歌。连政治献礼片都处处有着小幽默,列宁的一举一动甚至有点滑稽戏的感觉,当然需要演绎正面形象时也是刻画的非常好的,可见俄罗斯人民确实有种乐观精神,相比之下中国的献礼片有些过于严肃了,苏联笑话集看来在中国难以产生了。
PS:列宁在1918我是下载看的,这部直接在网上看,优酷、B站、腾讯都有,B站腾讯是俄文版,中文字幕,B站的清晰度非常高。优酷是译制过的中配,清晰度格式都有些问题,不过我还是看的优酷,这种不清晰和中配反而更有年代感。
1937 俄罗斯 列宁 历史 战争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Midnight in Chernobyl: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Nuclear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译者: 鲁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其它标题: 切爾諾貝利的午夜
【编辑推荐】
★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
★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艾普尔鲍姆等欧美一流作家、学者倾情推荐;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主创Craig Mazin: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安妮·艾普尔鲍姆(普利策奖得主)
.
本书对历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关于切尔诺贝利这样一个让世人瞩目的故事,它讲述得极为出色。
—— 沙希利·浦洛基
.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时代毁灭性核灾难的整个过程:
作者亚当·希金博特姆是《纽约客》的资深记者,驾驭故事与挖掘运用材料的能力皆为一流。全书精注详解 ,仅注释就一百余页,使用材料扎实严谨堪比学术著作,可读性之强又堪比惊悚小说。
.
★在一个狂妄自大和注定要失败的故事中,捕捉到科学与人性;这里没有无名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孔:
书中有大量人物刻画,这是作者花费十几年时间走访灾难亲历者所得到的故事。这些人早已经被他们的国家和同胞所遗忘,其中,有苏联的各色高官,有“吹哨”人,有救援英雄,有医疗人员,有事故清理者,也有日后站在审判席上的人。
作者将焦点放在被卷入其中的人们以及他们面对突发灾难如何做出种种艰难抉择,它代表了苏联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暴露了人类个体的懦弱和勇敢,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
★比任何一部恐怖电影更令人痛心,比任何一本惊险小说更惊心动魄;
尽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本书并不令人望而生畏,作者视野广阔,构思精巧,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使得故事推进的每一步都充满张力,如惊险小说般的叙事风格,使这本书可读性极强。
.
★包揽欧美多家一线媒体年度榜单:《柯克斯书评》年度最佳非虚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图书,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奖;
.
【内容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潜行者 (1979) 豆瓣 TMDB
Сталкер
8.9 (40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其它标题: Сталкер / Stalker
清晨,空荡幽暗的卧室。潜行者(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Aleksandr Kajdanovsky饰)悄然无息地起身准备与另外两人会合前往一片恐怖复杂的地带。可妻子(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Alisa Frejndlikh饰)却极力哀求他不要冒险进入该地。而这位训练有素、 经验丰富的潜行者,即将穿越的是一片有着千变万化陷阱和圈套的地区“The Zone”。这块二十年前因陨星坠落而荒芜的恐怖地区,传说有一个名叫“The Room”的囚室,它能满足人们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意愿和欲望。潜行者与为寻求灵感的作家(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和为探明真相的科学家(尼古莱·格陵柯 Nikolai Grinko饰),踏上了这片变幻莫测的死亡之地。
这部极具史诗片气质,探究人类灵魂本质的科幻电影《潜行者》,用诗意而极富隐喻的长镜头,挖掘着人类潜意识与外部世界的重重矛盾与深层意义。1957年,一场发生在苏联车里亚宾斯克附近名叫玛雅卡工厂的核灾难,深深触动了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成为本部电影中的创作素材。影片也改变自小说《The Roadside Picnic》。本片荣获1980年第33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
日瓦戈医生 (1965) TMDB 豆瓣
Doctor Zhivago
8.4 (136 个评分) 导演: 大卫·里恩 演员: 奥马尔·沙里夫 / 朱莉·克里斯蒂
其它标题: Doctor Zhivago / 济瓦格医生(港)
幼年丧母的日瓦戈(Omar Sharif 饰)被过继给母亲的朋友,自此与继母一家的小女儿冬妮娅一同成长,并顺利修完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另一条平行的生命线上,出生于裁缝之家的拉娜(Julie Christie 饰)正是十七岁的金色年华,母亲的情人维克多不时骚扰她,热衷于工人革命的未婚夫帕夏更让拉娜日日为其担忧。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日子里,日瓦戈目睹了当局对工人的残酷镇压,拉娜则因帕夏被卷入工人运动而遭到维克多的玷污,由于维克多的关系,日瓦戈与拉娜的人生终于汇合,在不久后混乱的一战中,他们终于不顾各自的伴侣陷入了热恋……不久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返回家乡与冬妮娅团聚的日瓦戈发现生活却每况愈下,以至他们不得不远赴乡村谋生,岂料在遥远的北方村落,日瓦戈再次与拉娜相遇……
本片根据Pasternak的同名小说改编,获1966年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摄影等多项专业褒奖。
猎杀T34 (2019)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34
7.3 (98 个评分) 导演: 阿列克赛·西多洛夫 演员: 亚历山大·佩特罗夫 / 文森兹·凯弗
其它标题: T-34 / T-34坦克
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些传奇故事。根据二战真实事件改编。
莫斯科保卫战时,刚从坦克学校毕业的尼古拉被派往战场执行“自杀式”的任务,在以一敌六的情况下,他驾驶着传奇坦克T-34,奇迹般地击毁了德军耶格尔上校的小队,但自己却遭到俘虏。到了二战末期,耶格尔为了快速训练出德国希特勒青年团的坦克新兵,逼迫集中营里的尼古拉和另外几名苏联俘虏驾驶一辆翻新的T-34作为他们训练的活靶子。在其他人都在为赴死作心里准备时,尼古拉的脑子里却浮现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驾驶T-34在训练中逃离德国军营。
2019年7月31日 看过
好久没看到过如此热血的片子了,也许不如FURY真实,但爽就够了。是时候来把坦克世界了,战个痛快!
坦克 战争 苏联
战争与和平1:安德烈·博尔孔斯基 (1965) 豆瓣 TMDB
Война и мир I: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9.3 (54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演员: Ludmila Savelyeva / Sergey Bondarchuk
其它标题: 전쟁과 평화 1부: 안드레이 볼콘스키 / Война и Мир 1: Андрей Болконский
  电影史上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宏篇巨制。外景地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与军事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的融托尔斯泰原着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影片共分四部。
来自上层的革命 豆瓣 Goodreads
Revolution From Above
作者: 大卫·科兹 / 弗雷德·威尔 译者: 曹荣湘/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给出了全新解释,时下流行的看法是:苏联旧体制的终结是由苏联经济崩溃,人们要求放弃社会主义所引起的。本书对此看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认为撼动苏联体制根基的,恰恰是苏联内部占统治地位的党一国精精英。本书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联政治体制的确立,到20世纪920年代实走向资本主义,再到1995年共产党力量的惊人复兴等各个关键时期。作者通过对50多名新旧政要的访谈,对苏联解体作了独到的解释。本书对研究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极有参考价值。
斯大林评传 豆瓣
作者: [苏联] 托洛茨基 译者: 齐干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6
《斯大林评传》:一部给托洛茨基直接带来杀身之祸的书。
当这部传记即将完成的时候,托洛茨基在书桌前被一把从脑后袭来的雪斧暗杀,手稿溅满血迹。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以生命为代价,为斯大林做了最重要的注脚。
一位苏联红军缔造者对斯大林的全面解读。
《斯大林评传》内容简介:1940年8月20日17时,托洛茨基的助手雅克松·莫尔纳尔走进办公室。他的真名叫拉蒙.麦卡德,真实身份是前苏联特工。他是来送修改的文章的。当托洛茨基接过打印稿,低头浏览时,雅克松猛地挥起雪斧恶狠狠地砸进托洛茨基的颅骨。翌日,托洛茨基不治身亡。
列夫·托洛茨基是列宁最亲密的战友,苏联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所谓“托派分子”首领。当年,托洛茨基在苏共的地位仅次于列宁,是五人政治局委员之一,还是军事委员会主席,并兼任多个要职。十月革命后的若干年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并列挂在一起;直到列宁病逝之前,苏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发言结束时都会高呼口号:“我们的领袖列宁和托洛茨基万岁!”带有书生意气的托洛茨基尽管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他孤傲狷介,自我欣赏,不擅长拉山头、搞帮派,不懂得人情世故,这使他遭到了其他政治局委员的共同反对而逐渐失势。1927年,因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苏共,1929年被驱逐出境,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第四国际,与斯大林对抗。
在墨西哥流亡期间,托洛茨基以笔为矛,正本清源,对斯大林的真实面目予以了全面客观的解读,集中精力写作这部《斯大林评传》,也就是这部书稿直接为托洛茨基招来杀身之祸。据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超级刺客:20世纪政治谋杀追踪》一书披露,对托洛茨基下达谋杀指令的人就是斯大林。就在杀手对托洛茨基致命一击的时刻,托洛茨基惨叫着以惊人的毅力转身扑向凶手,他脑部喷涌的鲜血溅满了《斯大林评传》手稿,部分文稿浸透鲜血,粘连着,字迹模糊。因此《斯大林评传》实际上是编辑整理补充后按原样印刷的。正是原出版社的编辑以及托洛茨基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努力,才使我们今天能阅读到这本珍贵而传奇的书籍。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豆瓣
Russia's Path from Gorbachev to Putin: The Demise of the Soviet System and the New Russia
作者: [美]大卫·M·科兹(David M.Kotz) / 弗雷德•威尔(Fred Weir) 译者: 曹荣湘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是《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修订本和增补本。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联政治体制的确立,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并走向资本主义,再到21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呈现重要变化等各个关键时期。作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作了独到的解释,对叶利钦和和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社会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展望并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的走向。《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对研究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斯大林之死 (2017) 豆瓣 TMDB IMDb Fantastika
The Death of Stalin
8.1 (242 个评分) 导演: 阿尔曼多·伊安努奇 演员: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 / 詹森·艾萨克
其它标题: The Death of Stalin / 弊傢伙!史太林死咗(港)
由苏格兰导演阿曼多·兰努奇(Armando Iannucci)执导的英语电影《斯大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近日开机拍摄,该片根据Fabien-Nury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斯大林去世后苏共高层激烈的权力争斗。
饰演斯大林的是美国演员阿德里安‧麦克洛格林(Adrian Mcloughlin),金球奖得主杰弗瑞·塔伯(Jeffrey Tambor)将饰演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史蒂夫·布奇密(Steve Buscemi)将饰演赫鲁晓夫,前“邦女郎”奥尔加·柯瑞兰寇(Olga Kurylenko)将饰演苏联钢琴家玛丽亚·尤金娜(斯大林是在她钢琴唱片的伴奏下死去的),西蒙·拉塞尔·比尔(Simon Russell Beale)将饰演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鲁伯特·弗兰德(Rupert Friend)将饰演斯大林次子瓦西里。
除此以外,加盟本片的还有杰森·爱萨克(Jason Isaacs)、托比·科贝尔(Toby Kebbell)等。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1924——1953),在他的铁腕统治之下,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关于他的死一直存在各种阴谋论,官方给出的结论是中风导致的自然死亡,但也有人坚信他是被投毒害死的,而凶手就是克格勃(苏联情报机构)头子贝利亚。
斯大林死后,苏联一度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高层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最终赫鲁晓夫等人扳倒了当时苏联实际上的二号人物——贝利亚。斯大林去世几个月后,贝利亚被作为西方间谍处以死刑。
2018年2月28日 看过
comrade!一次上帝去地狱视察,发现血只浸到贝利亚的腿。上帝就很奇怪,问到:“你杀了这么多人,怎么血只及腿呢?”
贝利亚答道:“因为我站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肩上!”
历史 喜剧 苏联 黑色幽默
安德烈·卢布廖夫 (1966)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9.1 (18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其它标题: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中苏关系史纲 豆瓣
作者: 杨奎松 / 沈志华 新华出版社 2007 - 1
该书本着还民众“历史真相”的目的,在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1917-1991年间的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如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做出了新的诠释,澄清和揭示了不少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片段,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复杂曲折历史全过程的权威力作。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共三册) 豆瓣 谷歌图书
8.9 (9 个评分)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 8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这部著作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苏联遗传学劫难 豆瓣
作者: 笑蜀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 4
《苏联遗传学劫难》作者笑蜀,自20世纪30年代起,以李森科为首的科学黑帮·“米丘林学派”在苏联当局尤其是斯大林的直接支持下,把整个经典遗传学打成了“资产阶级伪科学”。苏联的遗传学研究机构或土崩瓦解;苏联的遗传学家被开除、被流放、被逮捕,苏联遗传学泰斗尼·瓦维洛夫院士等更是被判死刑。本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苏联遗传学被基本摧毁;李森科的伪科学“米丘林生物科学”则在苏联泛滥成灾,给苏联的科学事业和农业、林业生产造成了无可估量盼损失。曾与李森科为敌的赫鲁晓夫在出掌苏联最高权力之后,出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因素,与李森科握手言和。直到赫鲁晓夫下野,李森科才被逐出苏联政治舞台,苏联遗传学这才回归孟德尔:摩尔根,从而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