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爱欲与文明 豆瓣 谷歌图书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黄勇 / 薛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爱欲与文明》由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著。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震撼世界的十天 豆瓣
作者: 约翰·里德 东方出版社 2005
“震撼世界的十天”——这就是约翰·里德给他这本精彩的书所加的标题。在这本书里,异常鲜明有力地描写了十月革命起初几天的情形。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事件目录或文件汇编,这是一连串生动的情景,它们是如此的典型,以致每一个参加过革命的人都不禁要回想起他亲眼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所有这些取自现实生活的画面,都再好不过地传达了群众的情绪——以这种情绪为背景,伟大革命的每一项行动就成为特别明显的了。
有许多俄国人也按不同的方式写过有关十月革命的作品,他们或者是评价十月革命,或者是作为事变的参加者描写那些枝节情况。里德的这本书提供了一幅真正的人民群众革命的总的图画,因此,对于青年,对于下一代人,对于十月革命对他们来说行将成为历史的那些人们说来,这本书将具有特别巨大的意义。里德的这本书,是一种史诗。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豆瓣
作者: 伯尔基(R.N.Berki) 译者: 伍庆 / 王文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可以说,有一个大观念贯穿着这四个讲演。这一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属于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的主流传统……马克思思想具有潜在的统一性……在一个更深且历史范围更广的层面上,它表明从最早的源头上就镶嵌在欧洲思想里的两种基本视角完成了统一;两种视角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本质定义。
这里所称的我们传统的两种根本视角,是经由很多源泉“蒸馏”的过程得来的结晶……一方面,这里提出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包含一种超越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包含一种理解的传统,以及一种主要来自唯物主义及现实主义之古代哲学的冷静的、“科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现在也许可以越来越清楚和显著地看出来,它的“诞生”恰恰是西方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从真空中出现的,它也没有走进死胡同。马克思留下了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