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乡村医生 (2007) TMDB 豆瓣
カフカ 田舎医者
8.2 (68 个评分) 导演: 山村浩二 演员: 茂山千作 / 茂山茂
其它标题: カフカ 田舎医者 / カフカ 田舎医者
  暴风雪之夜,乡村医生(茂山千作 配音)必须冒雪去十英里外的村庄给一个重病患者看病,但是他的马死了。漫天大雪,无法前行。医生美丽的女仆罗莎(金原ひとみ 配音)四处借马,却无人应答。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茂山七五三 配音)答应借马给他,而交换条件竟是罗莎。医生无暇他顾,匆忙赶到病患家中,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而这家人的态度则让医生心中发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片根据弗兰茨·卡夫卡著名的短篇小说改编,并荣获2008年广岛电影节大奖和2008年每日电影大藤信郎奖。为医生担任配音的是有国宝之称的狂言师茂山千作。
审判 (1962) 豆瓣 TMDB
Le procès
8.6 (94 个评分) 导演: 奥逊·威尔斯 演员: 安东尼·博金斯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Le procès / The Trial
改编自卡夫卡的存在主义小说,以《触目惊心》(1960)成名的安东尼.柏坚斯饰演异境人物「K」,一朝醒来便发觉警察在旁,说他要接受审判,但无人告诉他干犯何罪。为了表示清白,K试图挑战司法制度,但悲剧人物始终逃不过卡夫卡式幽闭梦魇。影片卡士庞大,威尔斯依旧粉墨登场,还有法国 大美人珍.摩露,负责拍摄的是布纽尔的御用摄影师。影片以黑白菲林呈现超现实的封闭时空,威尔斯在影像实验中继续潇洒前行,从庞大的布景和众多的群众演员中,说明了他如何精心筹划出电影的无边国度。威尔斯自言这是他的最佳电影。
卡夫卡 (1991) 豆瓣 TMDB
Kafka
7.5 (31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演员: 杰瑞米·艾恩斯 / 泰莉莎·拉塞尔
其它标题: Kafka / 카프카
剧情简介: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本片以他为男主角,但并非一部严肃的传记片,只是以他年轻时的一段离奇遭遇,带出了一部相当别致政治惊险片。当时,卡夫卡是保险公司的一名小职员,虽已因出版《蜕变》一书而获得好评,却仍孤僻内向不跟同事来往。一天,唯一跟他来往密切的同事离奇落水死亡,其未婚妻无法接受警方是自杀的说法,乃找卡夫卡帮忙追查真相。由于他们两人都是无政府主义革命分子,该组织乃要求卡夫卡也加入组织,并帮忙撰写传单,卡夫卡拒绝所求,被卷入漩涡的中心,令他发现了可怕的真相。以《性、谎言、录影带》崛起的导演史蒂文.索达伯格将气氛拍得相当紧凑迷离,男主角杰瑞米.艾恩斯亦表演出色,将一个妄想狂的内心世界巧妙地呈现。
变形记 豆瓣
8.6 (17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 赵登荣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4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5]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审判・城堡 豆瓣
10.0 (8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卡夫卡 译者: 汤永宽 / 钱满素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 - 2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独辟蹊径的创作广泛地影响了当代各国文学,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他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是卡夫卡三部未竟长篇之一,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布洛德甚至称《城堡》是“卡夫卡的浮士德”。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作品寓意深邃,内容怪诞。通过一个迷宫似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长篇小说《审判》描写一个银行职员突然被秘密法庭宣布逮捕,却未宣布他的罪状,而且行动仍然自由……
长篇小说《审判》标志着卡夫卡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小说描写一个银行职员突然被秘密法庭宣布逮捕,却未宣布他的罪状,而且行动仍然自由。他自知无罪,只好处奔走,托人说情。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法庭起诉,要想摆脱是难乎其难的事。小说的最后,两个黑衣人在一个晚上把他架走,并秘密处死。
长篇小说《城堡》突出体现了卡夫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主人公K来到城堡领地的一个村庄,企图进入城堡。他用尽一切手段:冒充土地测量员,勾引城堡官员的情妇,找村长,给学校当校工,等等。结果就是无法进入城堡。小说没有写完,据勃洛德说,作者的计划是:K奋斗到弥留之际,终于接到城堡的通知,可以住在村子里,但不许进城堡。
卡夫卡 豆瓣
作者: 戴维・马洛维兹 译者: 赵丽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 8
《卡夫卡(西方文化图文速读)》介绍了:卡夫卡让米兰·昆德拉心服口服,他把卡夫卡的小说比喻为“梦的呼声”,声称:“19世纪沉睡中的幻想被弗朗茨·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取得了后来超现实主义者提倡但他们自己从未真正取得过的成就:梦幻和真实的融合。实际上,这也是小说由来已久的美学抱负。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块场地上幻想能像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够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戴维·马洛维兹著文罗伯特·科伦布配图的《卡夫卡》以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丰富的漫画式图解为您讲述卡夫卡的童年、卡夫卡的创作、卡夫卡的人生和卡夫卡的精神世界。作者力图为读者化繁为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您展示卡夫卡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让您在轻松愉快中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相信您会从中感悟许多。
美国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7 - 9
16岁少年被女仆引诱后,使女仆怀了孕,于是父母将他送到美国。他迷失在美国拥挤的人群中,几乎看不见也听不见任何东西,只听到上千只脚走路的声音。和《城堡》、《审判》相似,本书主人公永远达不到心中的目的地,完全是孤独的。
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W.H.奥登
如果我说出卡夫卡这个名字,人家会问我你说的是谁,如果我说他是奥地利人,犹太裔,现在是捷克人,大家会对这个外乡人表示鄙夷。但如果我又说,他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家会把我当成一个无害的神经病人。
——博尔赫斯
19世纪沉睡的幻想被F.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实现了梦幻和真实的融合——这一点是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极力提倡却从未真正做到的。……它的实现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只被卡夫卡发现的炼金术。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料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个领域,幻想能够如同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米兰·昆德拉
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 豆瓣
作者: (奥)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 1
致密伦娜情书亲爱的密伦娜夫人: 我在布拉格和美兰曾先后给您写过一封短信,至今未得到您的任何答复。这些短信并不是非马上答复不可的。人在生活比较优裕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写信,因此,假如您的沉默仅仅是表明这种迹象的话,我便满意了。但也有其他可能(因此我才写这封信),即我的短信中有什么话伤害了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真要恨死我这处处跟自己意愿作对的粗笨的手了);或者(那就更糟了)您心平气和地书写的时刻已经过去,而现在又处于一个恶劣的时期。对于第一种可能,我不知该说什么,我在这方面比其他任何方面都要笨;对于第二种可能,我不想作任何猜测——怎么去猜呢?——我只想问:您为什么不离开一下维也纳,出来走走呢?您并不像其他人那样走投无路呀。在波希米亚小住几天难道不会给您增添新的力量吗?假如您出自什么我所不知道的原因而不愿意到波希米亚去,那就到别的地方去好了,也许美兰就不错。您知道这地方吗? 我期待着两种可能性的任何一种。要么您继续沉默下去,这意味着:“别担心,我过得不错。”要么写几行字来。 卡夫卡 谨上 于美兰-翁特尔麦斯,奥托堡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