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法国悲情城市 (2000) 豆瓣 TMDB IMDb
Baise-moi
5.2 (72 个评分)
导演:
Virginie Despentes
/
Coralie
演员:
Karen Lancaume
/
Raffaëla Anderson
…
其它标题:
Baise-moi
/
悲情城市
…
曼妮(拉斐拉•安德森 Raffaëla Anderson)和女友在郊外抽烟聊天时,四个男人突然把她们拉上车带到一间仓库,轮奸了她们,自此,曼妮深深将男人的此种野蛮粗暴兽性记在了心底。城市的另一处,妓女娜丁(卡伦•巴赫 Karen Lancaume)正在一家简陋的旅馆出卖自己的肉体,她感觉自己不过是案板上被切割的香肠。在酒吧,曼尼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粗鲁无礼的哥哥,而另一处的娜丁,也因一口大麻掐死了与她合租的女友。在车站不期而遇时,几句简单对话令两人结为精神与生活上的好友,开始了以性和子弹报复男人的征途。
将来的事 (2016) TMDB 豆瓣 IMDb
L'avenir
8.3 (387 个评分)
导演:
米娅·汉森-洛夫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安德烈·马尔孔
…
其它标题:
L'avenir
/
从前·现在·将来(港)
…
娜塔莉(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名哲学教师,和丈夫汉斯(安德烈·马孔 André Marcon 饰)结婚数十年,两人共同养育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平静而美满。某日,汉斯忽然和娜塔莉坦白,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从家里搬出去和情人同居,虽然娜塔莉表面故作镇定,但内心却遭受了强烈的打击。
娜塔莉的母亲(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 饰)曾是一名当红模特,如今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三番五次自杀未遂,无奈之下,娜塔莉只得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将她送进了养老院。与此同时,娜塔莉听从她曾经的学生法比安(罗曼·科兰卡 Roman Kolinka 饰)的建议前往法比安与他朋友们在山上所建立的公社。
娜塔莉的母亲(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 饰)曾是一名当红模特,如今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三番五次自杀未遂,无奈之下,娜塔莉只得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将她送进了养老院。与此同时,娜塔莉听从她曾经的学生法比安(罗曼·科兰卡 Roman Kolinka 饰)的建议前往法比安与他朋友们在山上所建立的公社。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 (2006) TMDB 豆瓣
Les amants du Flore
6.9 (57 个评分)
导演:
伊兰·迪朗·科昂
演员:
安娜·穆格拉利斯
/
洛兰特·道驰
…
其它标题:
Les amants du Flore
故事发生在1929年,波伏娃(安娜·莫格拉莉丝 Anna Mouglalis 饰)遇见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萨特(洛兰特·道驰 Lorànt Deutsch 饰),相同的理念令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生性风流的萨特却并不愿意为了波伏娃而放弃他“自由”的生活,即便已经同波伏娃确定了关系,但他依然公开和诸多伴侣来往,他和波伏娃早已达成共识——这些伴侣的存在并不会破坏他们之间的爱情,正相反,没有了束缚,他们反而因此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尽管波伏娃也有着自己的情人,但她却无法走出身为女人的桎梏,独占欲和嫉妒令她只能在黑夜里独自哭泣,她和萨特之间的“契约婚姻”在给她带来灵感和荣誉的同时,亦变成了她一辈子都绕不出的迷宫。
尽管波伏娃也有着自己的情人,但她却无法走出身为女人的桎梏,独占欲和嫉妒令她只能在黑夜里独自哭泣,她和萨特之间的“契约婚姻”在给她带来灵感和荣誉的同时,亦变成了她一辈子都绕不出的迷宫。
超体 (2014) 豆瓣 TMDB Min reol
Lucy
6.7 (1347 个评分)
导演:
吕克·贝松
演员:
斯嘉丽·约翰逊
/
摩根·弗里曼
…
其它标题:
Lucy
/
LUCY:绝路煞姬(港)
…
被恶德男友强迫帮人送货的年轻女子露西(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遭遇了穷凶恶极的黑帮头目张先生(崔岷植 饰)一伙。她连同三个男人被张先生在腹部缝入了代号为CPH4的神秘药品,以此将药品偷偷带入不同国家。在台北盘桓期间,露西遭到恶男暴打,以致药品破裂进入血液之中。谁知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就此发生,药品激发了露西大脑的潜力,令人脑中约90%的神经元相继苏醒。伴随着身体的飞快进化,露西掌握了越来越多人们所谓的超能力。她清楚地了解到CPH4所拥有的强大威力,于是想方设法要阻止其他三袋药品落入张先生一伙手中。
期间她试图与大脑研究方面的资深教授塞缪尔·诺曼(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取得联系,在后者的见证下,露西将迎来大脑100%苏醒的历史性时刻……
期间她试图与大脑研究方面的资深教授塞缪尔·诺曼(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取得联系,在后者的见证下,露西将迎来大脑100%苏醒的历史性时刻……
汉娜·阿伦特 (2012) TMDB 豆瓣
Hannah Arendt
8.0 (232 个评分)
导演: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演员:
巴巴拉·苏科瓦
/
珍妮·麦克蒂尔
…
其它标题: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1960年,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纳粹德国高官、素有“死刑执行者”之称的阿道夫·艾希曼,并将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已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著名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巴巴拉·苏科瓦 饰)受《纽约人》邀请为此次审判撰稿。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后,却在艾希曼的阐述、民意和自己的哲学思考之间发现了分歧。当阿伦特将艾希曼当年的行为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发了社会上的恶评和抨击,一些汉娜·阿伦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绝交反目。这个当年海德格尔门下最得意的女学生在急风骤雨中想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都已经不像自己预计的那样简单……
铁娘子:坚固柔情 (2011) 豆瓣 TMDB
The Iron Lady
7.2 (295 个评分)
导演:
菲利达·劳埃德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其它标题:
The Iron Lady
/
铁娘子
…
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罹患老年痴呆症,时常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她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其实后者早已亡故。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从此,她逐渐走到了保守党魁的位置。终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胜,而她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组建了自己的内阁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她力主的自由市场政策也饱受非议,但是她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忍耐力,战胜了左辅右弼众叛亲离的局面,凭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国经济,捍卫了领土主权,被世人称作铁娘子……
伊丽莎白 (1998)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IMDb
Elizabeth
7.4 (149 个评分)
导演:
谢卡尔·卡普尔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
杰弗里·拉什
…
其它标题:
Elizabeth
/
传奇女王伊利沙伯(港)
…
本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化妆奖等各项荣誉。
1554年,在玛丽一世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直到1558年她驾崩,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 tt 饰)登上女王的宝座,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 还有幼时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暗藏的阴谋、大臣的欺骗、国家糟糕局势,无不给这位新任女王带来危机。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次次宫廷政变中,华丽脱身,一次次扫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并将16世纪的英格兰从岌岌可危的边缘推向昌盛的顶点。但伊丽莎白拒绝任何政治上的联姻,坚持追求真爱。这位威严、冷峻、刚毅的女王最后终生未嫁,只与国家和权利终身为伴。
1554年,在玛丽一世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直到1558年她驾崩,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 tt 饰)登上女王的宝座,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 还有幼时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暗藏的阴谋、大臣的欺骗、国家糟糕局势,无不给这位新任女王带来危机。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次次宫廷政变中,华丽脱身,一次次扫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并将16世纪的英格兰从岌岌可危的边缘推向昌盛的顶点。但伊丽莎白拒绝任何政治上的联姻,坚持追求真爱。这位威严、冷峻、刚毅的女王最后终生未嫁,只与国家和权利终身为伴。
恋上哲学家 (2016) IMDb 豆瓣
Lou Andreas-Salomé
7.7 (23 个评分)
导演:
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演员:
妮可·黑斯特斯
/
凯塔琳娜·洛伦茨
…
其它标题:
Lou Andreas-Salomé
/
Lou Andreas-salomé: Wie Ich Dich Liebe, Rätselleben
…
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寡居在纳粹德国,一位年轻学者的到访令她回想起自己的过往,圣彼得堡的求学生涯、青年时期的成就与爱情一一浮现在眼前。本片是哲学家莎乐美的传记电影,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三个时段呈现出来,连接这些片段的线索则是明信片,角色被放置于静态的景物和人物之间,宛若行在画中。
城市广场 (2009) 豆瓣 TMDB Min reol
Ágora
8.0 (110 个评分)
导演: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演员:
蕾切尔·薇兹
/
麦克思·明格拉
…
其它标题:
Ágora
/
风暴佳人(台)
…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在亚历山大港,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娅(蕾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为弟子们授课。奥利斯蒂斯(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饰)对她频频示爱,甚至在剧院大胆表白;奴隶达乌斯(麦克思·明格拉 Max Minghella 饰)也对她颇有好感,但因身份卑微无法启口。与此同时,基督教徒宣扬的自由,让达乌斯的信仰开始动摇,此举令他遭受鞭刑,是希帕提娅为他疗伤,抚慰了他的心灵。时局动荡,在多神教的挑动下发生暴乱,基督教转而取得优势,双方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对峙。后来,接到了罗马统治者的号令,让多神教撤出图书馆,允许基督教徒进入,于是一场残酷的浩劫开始了……
本片为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片,取景地为马耳他的里卡所里堡,这里曾是《角斗士》和《特洛伊》拍摄地。希帕提娅原定由妮可·基德曼出演,但因其在《黄金罗盘》中饰演反派,遭到基督教徒反感,因此换角。
本片为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片,取景地为马耳他的里卡所里堡,这里曾是《角斗士》和《特洛伊》拍摄地。希帕提娅原定由妮可·基德曼出演,但因其在《黄金罗盘》中饰演反派,遭到基督教徒反感,因此换角。
第二性 豆瓣
Le deuxième sexe
8.8 (34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陶铁柱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 4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月光落在左手上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1 (151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