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巴塞特郡纪事·二 豆瓣
The Chronicles of Barsetshire: Barchester Towers
作者: [英] 安东尼·特罗洛普 译者: 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6
维多利亚时代第一人、英国杰出小说家特罗洛普代表作
内含21幅爱德华·阿迪宗罕见插画的精装典藏本
钩沉坊间35年未曾露面的网格本名著名家名译本
一幅展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 、
朱庇特报人、拉斐尔前派、英国教会的讽刺全景图
-
“一位伟大的、真实的、多才的艺术家, 无 论是 他自己还是他的同时代人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他的价值。他留下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小说,比任何其他英国小说家所留下的数量都要多。”
——戈登·雷
“《巴塞特郡纪事》代表了特罗洛普文艺创作的鼎盛时期。”
——《人人丛书》主编欧内斯特·里斯
“巴塞特郡一组的那六部小说无可怀疑是他的主要成就……将一直给人研读下去,而且无疑在未来的一代人中将再次大为风行。这部分是由于这些小说文笔晓畅,对当时的典型人物作了真实得体、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一内在的优点,部分还由于这一事实:即这些小说会以最质朴的现实主义笔触,细腻而忠实地为未来的读者重现十九世纪英国的某些生活方面。”
——弗雷德里克•哈里森《维多利亚初期文学的研究》
“巴尔扎克、萨克雷和特罗洛普是同一时代三位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们的作品里既没有一丝自然主义的痕迹,也没有一点繁琐主义的疵病”。
——哈利•瑟斯顿•佩克
-
内容介绍:
《巴彻斯特养老院》出版后两年,它的续集《巴彻斯特大教堂》问世了。在《养老院》的最后一章里,作者告诉我们老主教已经到了八十高龄,“大概会像火花消灭那样,渐渐地、平静地悠然而逝”。在《大教堂》的第一章里,主教卧病在床,即将去世。大家全都认为他的儿子会吏长格伦雷博士具备种种必要的条件,大概会接替父亲出任主教。但主教要由唐宁街的政治家们指定,而当时的政府正摇摇欲坠。如果老主教在政府更迭前死去,那么格伦雷博士就会获得主教的职位;如果老主教长期弥留下去,政府一倒,那么会吏长继任主教的机会就失去了。会吏长很爱他的父亲,可他又是一个渴望权力、高傲自负的人,很想当上主教。这时候,他守在父亲的床边,内心巴望父亲快点死去。接着,他又省悟过来,连忙跪下恳求上帝宽恕自己。作者把人性中的这种矛盾自私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讥讽得十分犀利而又丝毫不露着意的痕迹。最后,老主教死了,会吏长赶着发了一份电报往唐宁街,然而内阁已经垮台……
如今世道(上下) 豆瓣
The Way We Live Now
作者: [英国] 特罗洛普 译者: 秭佩 重庆出版社 2007
卡伯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终于摆脱了遭受虐待的生活,可是她的儿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型青年,却挥霍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一个从法国来的商人梅尔莫特以其扭曲的豪爽和排场,吸引了包括贵族在内的许多人;而他的将要继承大量遗产的女儿也成为众多青年的关注对象。
爱情和利益纠缠在一起,道德和金钱被放到天平上被称量。所谓“淑女”,为了钓得金龟婿用尽心机;所谓“优秀青年”,也不过糜烂于无法割舍的纸醉金迷。世道易变,人心不古。作者用讽刺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那个世纪中他所见到的道德沦丧与轻浮浅薄。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豆瓣
The Mill on the Floss
作者: [英]乔治·爱略特 译者: 祝庆英 / 郑淑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6
乔治·爱略特(1819—1880),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是她的代表作。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小镇圣奥格有一位磨坊主塔利弗,他生性善良而固执,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产业全部落人对手威根姆律师的手中,而他心爱的女儿麦琪与哥哥汤姆从小感情深厚,可是同样固执的汤姆却为此事跟妹妹有了隔阂。几年后,刻苦努力的汤姆用攒下的钱买回了父亲生前失去的产业,全家生活有了转机,这时汤姆发现表妹的情人在热烈地追求麦琪。新的变化又在等待他们。
瘟疫年纪事 豆瓣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8.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丹尼尔·笛福 译者: 许志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1
小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为达到效果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有系统。
动物农场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Animal Farm
9.5 (20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诺桑觉寺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金绍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最早写成的一篇小说,一部极出彩的讽刺喜剧。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战胜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2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间谍 豆瓣
The Secret Agent
作者: (英)约瑟夫•康拉德 著 译者: 何卫宁 新华出版社 2015 - 11
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第46位
9’11之后被美国媒体引述最多的恐怖主义主题小说之一
被列入美国中学生和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
康拉德最好的小说之一,预言了20世纪恐怖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英国军情五处这样的秘密机构的兴起。
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与康拉德的航海小说不同的政治小说,现在被认为是康拉德最好的小说之一,预言了20世纪恐怖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英国军情五处这样的秘密机构的兴起。《纽约时报》赞誉本书是“对恐怖主义最杰出的小说式研究”,是9’11之后被美国媒体引述最多的关于恐怖主义主题的小说之一。它还入选了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榜单以及美国侦探小说家协会有史以来百佳侦探小说榜单。
维罗克先生是伦敦一家售卖黄色画片、避孕药品和小摆设的小店的店主,但却偶然地结识了一群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让他去炸掉格林尼茨国家天文台,这个被认为是“简单的行动”却出了可怕的岔子,朝着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灾难性方向发展,伦敦的政客、警察、外交官都卷入了这个黑暗而令人惊异的事件。
The Secret Agent 豆瓣
作者: Joseph Conr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 4
'An impenetrable mystery seems destined to hang for ever over this act of madness or despair.' Mr Verloc, the secret agent, keeps a shop in London's Soho where he lives with his wife Winnie, her infirm mother, and her idiot brother, Stevie. When Verloc is reluctantly involved in an anarchist plot to blow up the Greenwich Observatory things go disastrously wrong, and what appears to be 'A Simple Tale' proves to involve politicians, policemen, foreign diplomats and London's fashionable society in the darkest and most surprising interrelations. Based on the text which Conrad's first English readers enjoyed, this new edition include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which describes Conrad's great London novel as the realization of a 'monstrous town', a place of idiocy, madness, criminality, and butchery.
无名的裘德 豆瓣
Jude the Obscure
8.5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托马斯·哈代 译者: 张谷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 胡适、钱锺书青睐的翻译家张谷若译“哈代三书”,外国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理想藏书”,英语文学中译的三颗明珠,翻译家们研磨学习的盛誉范本——张谷若青年时代以成功译介哈代《还乡》一举成名,继而受胡适委托翻译《德伯家的苔丝》,受到钱锺书等大家的一致赞赏,数十年来以译文忠实精雅、注释详尽深入而享有盛誉:“读哈代,就读张谷若的译本。”
★“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英国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关于某时某地生活的写照。这是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展现在一种强烈的想象力、一种深刻的诗意的天才和一颗温柔而仁慈的心灵面前时所显示出来的幻象”。(弗吉尼亚·伍尔夫)
★ 接通当下经验、值得一再重读的大师经典——哈代“所展现出的视野与洞察是与我们同时代的”(哈罗德·布鲁姆),犹如一阵恒久吹拂的强风,古老的经验裹挟着复杂的情感、开阔的风光、丰沛的诗意、深刻的悲悯,一直吹向我们今日今时的生活。
★ 封面采用日本进口高端蒙特利卡彩纸,整版烫金,定制细丝带,为传世名著打造精装典藏版本。
内容简介: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人的局限性 豆瓣
The Works of Samuel Johnson
作者: [英] 塞缪尔·约翰生 / Samuel Johnson 译者: 蔡田明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7
《英文词典》编纂者
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推崇的文学大家
塞缪尔·约翰生作品集 全新修订版
全面展示约翰生博士的文学才华和思想闪光
✍️ 编辑推荐
◎作者塞缪尔·约翰生是《英文词典》编纂者,也是英国18世纪文坛领袖。他以富有魅力的个性和言说方式塑造了18世纪英国人的礼仪规范、道德观念和文艺品味,18世纪中后期也被称为“约翰生的时代”。约翰生同时影响了后世诸多作家,如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等,也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等作家的推崇。
◎全新修订版约翰生作品集。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企鹅《约翰生文选》等为选本参考,涉及诗歌、散文、书信、日记、诗人评传、序言等,是目前已出版的较全的约翰生文集。译者同时做了全面校订修改,新增20余篇内容。精心排版、装帧,内文使用顺纹纸,锁线胶订,柔软轻盈,阅读舒适。
◎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生活,是约翰生作品的核心主题。约翰生的作品具有喻世明理、内观自省的特点。他在书中论及自己对死亡的思索、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以及对婚姻的摩擦与不幸、生命的意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也是每个时代普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当代语境下依然有阅读价值。
📖 内容简介
《人的局限性》为英国著名作家、批评家 塞缪尔・约翰生的作品集,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 企鹅《约翰生文选》等版本为选本参考,主要收录了他在《漫步者》《冒险者》《懒散者》等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同时还收录了他的著名诗歌《伦敦》,以及部分诗人评传、书信、游记等。全面展示了约翰生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人性善恶、生命意义、社会意识、理想信仰、婚姻爱情、文学作用等重要命题的精辟论述。
📺 媒体推荐
约翰生的才学和工作是促使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泰晤士报》
✍️ 名人推荐
我最喜欢约翰生博士的谈话,佩服他的博学,可怜他的身世,也崇敬他的为人。他的谈话不管有理没理,总很有趣,多警句,有识见,有劲,回味无穷。
—— 杨绛
不对一位经典的批评家做出适当的评价,人们就无法为西方经典唱一曲完整的挽歌,他就是塞缪尔·约翰生博士,各民族中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批评家。
—— 哈罗德·布鲁姆
约翰生博士身上有圣徒的品质,这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爱所有人类的人。
—— 弗吉尼亚·伍尔夫
Ivanhoe 豆瓣
作者: Sir Walter Scott Penguin Classics 2000 - 3
在线阅读本书
The epitome of the chivalric novel, Ivanhoe sweeps readers into Medieval England and the lives of a memorable cast of characters. Ivanhoe, a trusted ally of Richard-the-Lion-Hearted, returns from the Crusades to reclaim the inheritance his father denied him. Rebecca, a vibrant, beautiful Jewish woman is defended by Ivanhoe against a charge of witchcraft--but it is Lady Rowena who is Ivanhoe's true love. The wicked Prince John plots to usurp England's throne, but two of the most popular heroes in all of English literature, Richard-the-Lion-Hearted and the well-loved famous outlaw, Robin Hood, team up to defeat the Normans and reagain the castle. The success of this novel lies with Scott's skillful blend of historic reality, chivalric romance, and high adventure.
Kenilworth 豆瓣
作者: Sir Walter Scott Penguin Classics 1999 - 9
In the court of Elizabeth I, Robert Dudley, Earl of Leicester, is favoured above all the noblemen of England. It is rumoured that the Queen may chose him for her husband, but Leicester has secretly married the beautiful Amy Robsart. Fearing ruin if this were known, he keeps his lovely young wife a virtual prisoner in an old country house. Meanwhile Leicester's manservant Varney has sinister designs on Amy, and enlists an alchemist to help him further his evil ambitions. Brilliantly recreating the splendour and pageantry of Elizabethan England, with Shakespeare, Walter Ralegh and Elizabeth herself among its characters, "Kenilworth" (1821) is a compelling depiction of intrigue, power struggles and superstition in a bygone age.
The Go-Between 豆瓣
作者: L. P. Hartley Penguin Classics 2004 - 1
在线阅读本书
When one long, hot summer, young Leo is staying with a school-friend at Brandham Hall, he begins to act as a messenger between Ted, the farmer, and Marian, the beautiful young woman up at the hall. He becomes drawn deeper and deeper into their dangerous game of deceit and desire, until his role brings him to a shocking and premature revelation. The haunting story of a young boy’s awakening into the secrets of the adult world, The Go-Between is also an unforgettable evocat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Edwardian society.
艾凡赫 豆瓣
Ivanhoe
作者: [英] 沃尔特·司各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9
《艾凡赫》是司各特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十二世纪末年英国狮心王理查在位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背景,抒写了一个充满骑士精神的、绚丽多彩的英雄故事。小说着重描写了三件大事:一、 阿什贝比武大会;二、托奎尔斯通城堡的争夺战;三、圣殿会堂对犹太姑娘丽贝卡的审问。这三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场面,当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一环扣一环逐步形成的,因而使小说构成了一个整体。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甚至歌剧。
伊利亚随笔选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兰姆 译者: 刘炳善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arles Lamb,1775~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春所言:对丁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
这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经典里的某些篇章,竟同布迪厄的看法不谋而合,这为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民族背景下验证布氏理论的“普适性”提供了有趣的案例。
本书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本书所配的二十多幅插图,出自英国著名画家谢帕德(Ernest H.shepard)手笔,极具收臧价值。
到灯塔去 豆瓣
To the Lighthouse
9.1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瞿世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
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荒原 豆瓣
The Complete Poems of T. S. Eliot
8.9 (94 个评分) 作者: [英] T·S·艾略特 译者: 裘小龙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艾略特被称为“世界诗歌漫长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带领人”,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T·S·艾略特的诗歌。他在诗歌中通过用典暗示、启发读者,含蓄而且深刻地表达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无尽世界(上) 豆瓣
World Without End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无尽世界(下) 豆瓣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