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ch
维吉尔之死 豆瓣
Der Tod des Vergil
作者: [奥地利]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梁锡江 / 钟皓楠 译林出版社 2024 - 11
媲美《尤利西斯》的现代经典,20世纪中欧文学巨擘赫尔曼·布洛赫至高代表作,译者二十年磨一剑,中文简体版面世!
····
【编辑推荐】
1.托马斯·曼、卡尔·荣格、斯蒂芬·茨威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一致推崇
2.20世纪中欧文学巨擘赫尔 曼·布洛赫至高代表作,媲美《尤利西斯》的现代经典
3.在二战硝烟弥漫、世界至暗的时代,布洛赫耗时八年,前后五易其稿,终成此书
4.历史与现实交错,书里与书外并行,人物和作者相融,对死亡命运与文学价值的反思从未如此触动心魂
5.中文读者翘首以盼数十载,终于迎来简体中文译本
6.译者为国内布洛赫研究权威,二十年磨一剑,文笔精湛,传神再现原作风貌
7.译者特别撰写两万字长篇后记,从作家到作品,深入解读“天书”
····
【内容简介】
临终之际,诗人维吉尔随奥古斯都的舰队跨越亚得里亚海,返回意大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中,从黑夜到白昼,他在皇宫的病榻之上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着生存世界的险恶与痛苦、艺术与文学之于苦难现实的价值、人面对命运和死亡的回归与救赎,决定毁掉自己辛苦写成的《埃涅阿斯纪》。但直接面对好友和皇帝时,在聆听与自我辩解之间,他又该如何选择?他的灵魂能否实现至高的飞升与重生?
····
【名人评价及推荐】
布洛赫的两部主要作品,尤其是《维吉尔之死》,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代表着文学史的发展,这一点毫无疑问。
——托马斯·曼
《维吉尔之死》是我们这个时代用德语以及所有其他语言写就的至关重要的作品之一。
——斯蒂芬·茨威格
我对布洛赫充满妒羡,因为我为避免死亡的痛苦而不得不严禁自己去做的事情,他成功做到了。
——卡尔·荣格
布洛赫的这部作品以其所探讨的主题以及完全独创、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弥补了普鲁斯特和卡夫卡之间、无可挽回地失去的过去和尚未到来的未来之间缺失的一环。换言之,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座桥,维吉尔以之跨越已逝过去与未到未来之间的空寂深渊。
——汉娜·阿伦特
正是在这黑色的年代,他写了《维吉尔之死》,灵感来自维吉尔决心摧毁他的《埃涅阿斯纪》的传说——这是以小说形式书写,以小说艺术为对象的一场庄严的告别,同时,对他来说,这也是一次“私人的死亡准备动作”。
——米兰·昆德拉
布洛赫在耐心方面极富天赋,足以创作出伟大的、显示出耐心的长篇小说《维吉尔之死》和《梦游人》,并贯穿在一种巨大的思考力之中。
——苏珊·桑塔格
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文学所诞生的至为伟大的小说家……《维吉尔之死》代表着自《尤利西斯》以来小说取得的仅有的真正技艺上的进步。
——乔治·斯坦纳
我永远不会忘记读到《维吉尔之死》开篇场景时席卷而来的一片狂喜之情。
——杜尔斯·格林拜恩
布洛赫创作出了20世纪极难企及的小说,或许仅次于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作为一部雄心勃勃的世俗《圣经》,《维吉尔之死》通过提供一种神话的认识论而非宗教信条来帮助人们面对死亡。
——埃内斯汀·施兰特
梦游人 豆瓣
作者: [奥]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黄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4 - 6
★被中文世界“遗忘”的文学巨匠

赫尔曼·布洛赫首部长篇小说代表作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偶像,与卡夫卡齐名的德语文学巨擘

汉娜·阿伦特、卡洛斯·富恩特斯、苏珊·桑塔格等一致推崇

★继《尤利西斯》之后的不朽杰作,国内首部德语直译版本问世!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范本,三部曲结构塑造三代“梦游人”

——从犹豫不决到徒劳无功,最后与破碎的时代共沉沦……

☆横跨欧洲30年动荡岁月,再现分崩离析的“昨日世界”

在无力反抗的时代,陷入一场集体梦游

“我们知晓自身的分裂,但我们无法解释原因……这是个让人无力反抗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它,只能将它形容为‘疯狂’或‘伟大’。”

——————————

【内容简介】

《梦游人》是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三十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形象。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因为写下《梦游人》,布洛赫成为现代欧洲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第一部《1888年:帕瑟诺或浪漫主义》

帕瑟诺,一位贵族军官,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梦游人”。

帕瑟诺十分认同自己作为“军官”的身份。他迷恋制服,因为制服明确了世界的等级秩序,是他拥有的最确定的东西。但他的好友伯特兰却中途退伍,成为玩世不恭的商人,这对崇尚传统价值观的帕瑟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帕瑟诺发现自己正被生活围困,无法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挣脱。少年时,他遵循“次子从军”的传统,被迫离乡,进入军校;成年后又因哥哥意外离世,面临接管庄园的艰难抉择。他爱上了妓女鲁泽娜,却最终与门当户对的庄园主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但无论如何选择,帕瑟诺都无法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

★第二部《1903年:艾施或无政府主义》

艾施,一名会计,一个徒劳地想要挽救世界的“梦游人”。

艾施不理解,为什么弄虚作假的同事能被委以重任,认真工作的自己却被解雇了。在他看来,价值颠倒的世界就是一本“坏账”,他渴望“清算”社会不公平之事。

然而,在这个时代,艾施的努力显得徒劳又矛盾。他既不满于黑白颠倒的世界,却又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为解救从事危险表演的女演员,艾施买下了杂技团,但很快又办起哗众取宠的女子摔跤比赛;为解救入狱的朋友,艾施四处求助,但最终却选择举报一个无辜之人……身处混乱的时代之中,他本就是价值崩溃的一部分。

★第三部《1918年:胡桂瑙或现实主义》

胡桂瑙,一个自私的逃兵,一个与混乱、失序的时代同流合污的“梦游人”。

逃兵胡桂瑙一路东躲西藏,来到了特里尔小镇。凭借着满口谎言,他摇身一变成为军火集团的代理人,周旋于以帕瑟诺少校为首的政要名流之间,收购了艾施主编的报纸,以报社发行人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在小镇生活下来。

与胡桂瑙不同,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小镇上的其他人无不是痛苦而彷徨的:郁郁寡欢的律师妻子在大流感中死去,死里逃生的战时后备兵陷入精神崩溃,失去手臂的少尉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随着战事延续,一场暴乱和大火彻底颠覆了小镇本就岌岌可危的安宁。

——————————

【名人推荐】

☆《梦游人》预示了小说的未来可能性。……必须认认真真地、慢慢地读《梦游人》,在那些最不合逻辑却可以理解的情节上玩味良久,去看出一种暗藏的、隐蔽的秩序。……在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大写的历史呈现为一种价值贬值的过程。

——米兰·昆德拉

☆本世纪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原创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之一。

——英国诗人、美国桂冠诗人 史蒂芬·斯彭德

☆这是一场最高级别的智力探险,是布洛赫足以称得上伟大的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他是天生的诗人。对他而言,写作本身无疑就是一种迷狂。

——汉娜·阿伦特
维吉尔之死 豆瓣
Der Tod des Vergil
作者: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彭敏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4 - 4
赫尔曼•布洛赫( 1886——1951)出生于维也纳,接受工程师培训并学习哲学和数学。他生前比较深入地参与了维也纳的知识分子生活,结识了卢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罗伯特•穆西尔等人。《梦游者》是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938 年,他被纳粹当作颠覆者监禁起来,在许多名人的斡旋下,后来被释放并逃亡到美国。在去世前的几年里,他在耶鲁大学研究群众心理学。他的著作还包括《着魔》、《无罪》、《维吉尔之死》等。
布洛赫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维吉尔之死》(Der Tod des Vergil)最初出版于1945年。这部巨著一经出版便震惊世界,它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欧美许多作家、评论家将其视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巨著之一,达到了无人能匹敌的高度,作为一座高高耸立的艺术巅峰,媲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歌德《浮士德》等不朽经典巨著。
《维吉尔之死》以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晚年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述维吉尔在临终前决定焚毁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埃涅阿斯纪》的过程,深入地探讨了诗歌、艺术、哲学、生命和宇宙等终极问题。在这部作品中,布洛赫运用了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叙事方式,将史诗、小说、哲学、散文等文体高超地融为一体,宛如鬼斧神工一般,一气呵成。作品中主要叙述方式酷似小说却更像史诗,以极其复杂、深刻、极富张力的意境和想象力所展开,同时伴随着歌唱、低吟、合奏、意识流等艺术形式,将写作、诗意、生命和死亡等主题融入其中。通过维吉尔的内心独白和对话,作品揭示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痛苦和挣扎,探索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并展现了维吉尔对作品的矛盾情感和对艺术的无限渴望。
本书是《维吉尔之死》的中译本,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被翻译过来的中文版。
梦游人 豆瓣
Die Schlafwandler
7.6 (5 个评分) 作者: [奥]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流畅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 - 9
★编辑推荐★
·
一部被中国读者期待了几十年,令无数翻译家望而生畏的重量级作品!
·
本书的出版,是中国近二十年间文学翻译和出版领域的重大事件!比肩《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的巨著,启 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经典,昆德拉、富恩特斯竞相效仿的榜样!
·
乔伊斯、茨威格、托马斯·曼、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荣格、汉娜·阿伦特、维特根斯坦、里尔克、穆齐尔、卡内蒂、卡尔·克劳斯……本书作者拥有以上阵容强大的朋友圈,却一直被文学史忽视。几十年来,本书几乎成了中国读者望眼欲穿的文学等候。
·
一个推崇昆德拉的小镇文学青年,以一己之力耗十年之功翻译而成!
·
在价值崩溃的黑夜,每个人都是梦游者。
·
没有人能在黑暗中看见另一个人。
★名家推荐★
·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崇高的敬意,他的《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
——托马斯·曼
·
《梦游人》是本世纪少数真正具有原创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之一。
——斯蒂芬·斯彭德
·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
赫尔曼·布洛赫属于伟大的20世纪小说家之列,他们以几乎超出认知的方式改变了19世纪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
——汉娜·阿伦特
·
赫尔曼·布洛赫作为作家的声望建立在小说《梦游人》和《维吉尔之死》上。单凭这两部小说,就必须将他归在20世纪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
──《赫尔曼·布洛赫传》作者 埃内斯汀·施兰特
·
★内容简介★
·
《梦游人》是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28年至1931年间,是一部开辟了现代小说新方向的巨著。小说分为三个部分,从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到1918年他退位为止,跨越了威廉二世的整个统治生涯,展现了现代世界的价值崩溃的进程。
·
小说第一部《1888年:帕塞诺夫或浪漫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一个阶段,传统的价值观开始衰落,但依旧是确定的。主人公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遵循长子继承庄园、次子从军的传统,成为一名中尉,而其好友贝特兰德则背离传统价值,退伍后成为一名商人。后来,约阿希姆因其兄长死于一场决斗而退出军队,回家顶替兄长接管庄园,并在妓女卢泽娜和隔壁庄园主的女儿伊丽莎白之间周旋挣扎,尽管感到无助,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依附于传统的价值系统,与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结婚。
·
小说第二部《1903年:埃施或无政府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二个阶段,价值已经蒙上面纱,陷入混乱状态,人只能盲目地抓住一切他视为价值的东西。主人公埃施在科隆丢掉了簿记员的工作,怒火中烧,试图向警察局检举同事南特维希,最后却寄出了一封举报贝特兰德的信。在这中间,工会领导人马丁·盖林格给埃施在曼海姆的码头找了一份仓库办事员的差事,埃施在那里认识了海关检查员科尔恩,后者想把自己的妹妹埃尔娜嫁给他,他则为了将飞刀表演者的女搭档伊隆娜从危险的表演中“拯救”出来而辞掉工作,组织起了女子摔跤比赛。事业再次挫败后,埃施回到了科隆,与他的旧相识、酒馆老板娘亨特延大嫂结婚,试图以此使混乱的世界恢复秩序。
·
小说第三部《1918年:胡格瑙或现实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三个阶段,人在不受价值束缚的世界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主人公胡格瑙逃离军队,在摩泽尔小城“度假”,遇到小城军队指挥官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少校和当地一份报纸的发行人埃施,他冒充一家子虚乌有的集团的代理人,买下埃施的报纸,却在战争末期的动荡与混乱中杀死了埃施,并胁迫埃施太太与自己发生关系,之后过上了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安稳生活。与这一主要情节平行的,还有小城里一位律师的妻子汉娜·文德林、在埃施家里的孤儿玛格丽特、曾被埋在战壕里的泥瓦匠格迪克,以及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伤员的故事。此外,还穿插着十篇论述“价值崩溃”的随笔和十六篇“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前两部中连贯的叙述在第三部中被这种“复调叙事”打破,哲理随笔、抒情散文、诗歌、戏剧、报刊文章、商业信函等文体轮番上阵,这种同一主题下的变奏丰富了小说形式的可能性,也暗合了小说所要展现的在不同理性层面走向价值崩溃的主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的叙述者贝特兰德·米勒博士也是“价值崩溃”随笔的作者,由于随笔中涉及了三部曲中的其他人物,因而他也是整个小说的“作者”,布洛赫就这样使整个小说相对化了。
The Sleepwalkers 豆瓣 Goodreads
Die Schlafwandler
作者: Hermann Broch 译者: Edwin Muir / Willa Muir Vintage 1996 - 1
The Sleepwalkers is a trilogy, where Broch takes "the degeneration of values" as his main theme. The trilogy has been praised by Milan Kundera, whose own writing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Broch. It is considered, along with Robert Musil´s 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 to be a masterpiece of modern Austrian pros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ath of Virgil 豆瓣
作者: Hermann Broch Vintage 1995 - 1
Begun while the author was imprisoned in a German concentration camp, this extraordinary and profound novel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works of 20th-century modernism. A work that is part historical novel and part prose poem, it recreates the last 18 hours on the life of Virgil, author of the Aeneid, and the squalor and splendor of imperial Rome.
未知量 豆瓣
Die Unbekannte Größe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流畅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0
名人推荐
布洛赫生命的线路(circuit)和创造力,他的工作场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圆;相反,它更像一个三角形,其每一边都能被准确地标识出来:文学-知识-行动。惟有他,才能以其独特性充满这个三角地带。
——汉娜·阿伦特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优秀的诗人。他的《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而且我认为他的《维吉尔之死》是迄今人们运用小说这个灵活的手段所进行的最独特和最透彻的尝试之一。
——托马斯·曼
赫尔曼·布洛赫是继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维吉尔之死》是继《尤利西斯》之后小说艺术真正的突破。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理夏德是大学教师,从事代数的研究。理夏德对不确定性有着几乎本能的厌恶,这主要源于童年时期其父难以捉摸的性格和行为所带来的压抑感,并由此导致其逆向发展为对数学确定的追求。整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描述一般限于理夏德的家庭、同事、情感、工作,令人意外的情节就是其小弟的突然自杀。但小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即对活生生的生活和无比清晰而令人眩晕的宇宙之间的冲突。理夏德对自己的生活不感兴趣,专注于清晰完美的数学世界,而理夏德父亲的难以捉摸如同黑夜,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理夏德所追求的稳定明确符号世界的否证。而小弟的自杀则将理夏德重新带回了现实世界。
布洛赫的小说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也相对松散自由,往往杂糅多种文体,但处处透出强大的哲学和思想背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对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本身的探究。米兰·昆德拉对布洛赫极为推崇,认为他是中欧小说传统中最重要的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也曾评论过这部中篇小说。
无罪者 豆瓣
Die Schuldlosen
7.5 (6 个评分) 作者: [奥]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李晓艳 2022 - 8
◎在价值崩溃的年代,没有人是无罪者

用宛若艺术品般的精妙结构与诗性笔触
探问价值真空时代的精神状况
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一致推崇
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德语文学巨擘 赫尔曼·布洛赫 经典代表作
中文版首次译介!
【编辑推荐】
1.赫尔曼·布洛赫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对他极为推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对他有专门论述。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乔治·斯坦纳等文学名家也对他推崇备至。
2.《无罪者》是布洛赫的代表作之一,以独一无二的诗体框架和诗性笔触,描写了“二战”前的德国小市民——一群有罪的无罪者——如何在传统价值崩溃的时代,陷入孤独、麻木与痛苦之中,从而导致了纳粹的崛起。《无罪者》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3.本书是首次从德语翻译为中文,译文优美晓畅, 完美还原布洛赫的诗性笔触与道德思辨。
【内容简介】
《无罪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前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以钻石商人A和W男爵夫人一家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小人物在价值崩溃时代的孤独、麻木与痛苦。
小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呈现出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风格,各部分被统一的诗体框架天衣无缝地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件绝妙的艺术品。《无罪者》对人性的洞察极其深刻,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本次是首次翻译为中文。
【名人推荐】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以几乎超出认知的方式改变了19世纪经典小说的艺术形式。
——汉娜·阿伦特
着魔 豆瓣
Die Verzauberung
作者: [奥] 赫尔曼·布洛赫 译者: 徐迟 2022 - 11
◎灵魂立于时代之间,忍不住滑向着魔的深渊

历史寓言与神话风格的完美结合
深刻揭示群体着魔时代的黑暗冲动
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一致推崇
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德语文学巨擘 赫尔曼·布洛赫 经典代表作
中文版首次译介!
【编辑推荐】
1.赫尔曼·布洛赫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对他极为推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对他有专门论述。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乔治·斯坦纳等文学名家也对他推崇备至。
2.《着魔》是布洛赫临终前还在修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一个关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奇特故事,描绘了希特勒时代德国的群体疯魔,深入肌理地剖析了当时德国民众的集体无意识,尤其对欧洲文化的弊端进行了省思,被认为堪与《魔山》相媲美,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3.本书是青年译者徐迟首次从德语翻译为中文,译文优美晓畅, 完美还原布洛赫浓墨重彩的诗性笔触与深刻复杂的道德思辨。
【内容简介】
《着魔》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一战”后十年,讲述了一个流浪汉来到一个小山村后,用他致命的、有害的思想污染了整个村庄,导致全体村民陷入着魔状态,继而引发了一系列邪恶事件……
《着魔》对群众的盲从心理进行了深刻尖锐的剖析,并对欧洲的文化弊端进行了省思,被认为是关于纳粹崛起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可与托马斯·曼的《魔山》相媲美。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为英语、法语、日语、匈牙利语、捷克语和波兰语等多种语言,本次是首次翻译为中文。
【名人推荐】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以几乎超出认知的方式改变了19世纪经典小说的艺术形式。
——汉娜·阿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