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ot
四个四重奏 豆瓣
Four Quartets
8.7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T. S. 艾略特
译者:
裘小龙
译林出版社
2017
- 5
《四个四重奏:艾略特诗选》的作者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代表诗人。他的诗代表着现代主义诗歌的巅峰,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代名词。《四个四重奏:艾略特诗选》收入艾略特所有重要的诗歌作品(《荒原》《四个四重奏》《灰星期三》《空心人》《普鲁弗洛克和其他观察到的事物》),捕捉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荒原般的“时代精神”,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和绝望。译者裘小龙曾师从卞之琳攻读现代主义诗歌。因翻译艾略特、叶芝,以及美国意象派诗人的诗作而闻名,尤其是他翻译的艾略特诗歌,一直被推崇为权威译本。译有《意象派诗选》《四个四重奏》《拜伦传》《抒情诗人叶芝诗选》《丽达与天鹅》,其中《四个四重奏》曾获上海青年文学翻译奖。
收入《荒原》《四个四重奏》《灰星期三》《空心人》等艾略特所有重要作品。在一个没有秩序、没有意义、没有美的世俗世界中,现代人“可怕的空虚”以一种强烈的诚实跃然纸上。炉火纯青的文字,细腻而精确地表达了他的心灵。
收入《荒原》《四个四重奏》《灰星期三》《空心人》等艾略特所有重要作品。在一个没有秩序、没有意义、没有美的世俗世界中,现代人“可怕的空虚”以一种强烈的诚实跃然纸上。炉火纯青的文字,细腻而精确地表达了他的心灵。
大教堂凶杀案 豆瓣
作者:
(英)托·斯·艾略特
译者:
李文俊
/
张守进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本书依据费伯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托•斯•艾略特诗歌戏剧全集》中的戏剧部分译出,收录了艾略特的五部主要戏剧作品:十七世纪以来最著名的英国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融合希腊戏剧和十二世纪中期侦探戏剧元素、展现主人公自我就赎过程的作品《家庭团聚》;以探讨扭曲的人生观为主题的、艾略特最受欢迎的剧作《鸡尾酒会》;过去三十多年里唯一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戏剧作品《机要秘书》;以及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老政治家》。他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故事情节以及作品中对深层次象征意义的追求,对同时代的剧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T. S. 艾略特传 豆瓣
The Imperfect Life of T. S. Eliot
9.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林德尔·戈登
译者:
许小凡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1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
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
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艾略特是20世纪英语文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这样伟大的地位,他在很短的时间、惨淡的境遇里,用为数不多的作品就已斩获。"——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纽约客》
"戈登以明智的同情,穿梭于艾略特的人生与作品,带着对艾略特诗歌与戏剧无懈可击的谙熟和深刻理解,刻画出了一个精妙入微的艾略特形象。他犹如詹姆斯笔下的人物,在记忆与欲望、世俗幸福与更纯净的精神世界间徘徊撕扯。"——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纽约时报》
"一部深邃、细腻、复杂的杰作。贯穿全书的是一个饱受折磨又毫不妥协的形象:他有着清教徒式的克己,在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里平庸地度过一生的图景令他恐惧。他奋力前行,觉察着那'平庸的人无法感知的颤栗'。"——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纽约时报》
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
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艾略特是20世纪英语文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这样伟大的地位,他在很短的时间、惨淡的境遇里,用为数不多的作品就已斩获。"——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纽约客》
"戈登以明智的同情,穿梭于艾略特的人生与作品,带着对艾略特诗歌与戏剧无懈可击的谙熟和深刻理解,刻画出了一个精妙入微的艾略特形象。他犹如詹姆斯笔下的人物,在记忆与欲望、世俗幸福与更纯净的精神世界间徘徊撕扯。"——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纽约时报》
"一部深邃、细腻、复杂的杰作。贯穿全书的是一个饱受折磨又毫不妥协的形象:他有着清教徒式的克己,在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里平庸地度过一生的图景令他恐惧。他奋力前行,觉察着那'平庸的人无法感知的颤栗'。"——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纽约时报》
米德尔马契 豆瓣 Goodreads
Middlemarch
9.3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爱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Middlemarch 豆瓣
作者:
George Eliot
Penguin Classics
2003
- 3
It was George Eliot's ambition to create a world and portray a whole community--tradespeople, middle classes, country gentry--in the rising fictional provincial town of Middlemarch, circa 1830. Vast and crowded, rich in narrative irony and suspense, Middlemarch is richer still in character and in its sense of how individual destinies are shaped by and shape the community.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Rosemary Ashton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Rosemary Ash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