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arthy
天下骏马 豆瓣
8.8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尚玉明 / 魏铁汉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3
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之选 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21周
科马克·麦卡锡跻身大师之作,“边境三部曲”之开创篇
美国国家图书奖、全美书评人协会最佳长篇
“边境三部曲”之开创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少年格雷迪的外祖父去世了,他的母亲决定出售外祖父的牧场,并希望他能和她一起去城里生活。出于对牧场及马儿的热爱,约翰·格雷迪和好友罗林斯决定离开,南下墨西哥追求心目中的新田园生活。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在山野中饮马猎鹿,也与好心让他们借宿的友好的陌生人共进晚餐,从居心叵测的印第安人的觊觎中成功脱逃,最终栖身墨西哥的普利西玛牧场,在那里展开新的生活。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格雷迪与牧场主女儿阿莱詹德拉的相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路遇的同行少年布莱文斯的不幸遭遇,又给他和罗林斯带来了无妄之灾,在墨西哥牢狱中度过了一段黑暗的日子。阿莱詹德拉的姑祖母在姑娘的恳求之下将他们保释出狱,但他们也失去了在墨西哥的容身之地。罗林斯选择回到家乡,格雷迪则又一次出发,向着未知的世界而去。
庄严而壮丽。麦卡锡创作了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佳作,深度与广度皆独一无二。天才作家可以向诸神挑战。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时而简洁有力,时而诗意盎然,麦卡锡创作了一部兼具力量与抒情的作品。它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其中那因过于显而易见而令人不安的真相。每一代人都太晚看到可能性的极限与命运游戏的规则,最终令人扼腕。也正因如此,“边境三部曲”堪称十年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去读吧,从头到尾、一本一本地读完。去感受那神圣壮丽的文笔、那自坚硬的生命里绽放柔情的奇迹,感受一个伟大的故事如何在汹涌壮阔中走向尾声。
——《新闻与观察家报》News and Observer
穿越 豆瓣 Goodreads
The Crossing
7.9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尚玉明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3
★当代世界经典作家之一、“海明威与福克纳公认的继承者”,科马克·麦卡锡必读之作。
——科马克·麦卡锡迄今共写有十多部作品,获奖无数,“边境三部曲”是他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天下骏马》曾获199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美书评人协会奖。2006年《纽约时报》评选“the best American fiction of the last 25 years”,麦卡锡的《血色子午线》名列第二,此书也被誉为20世纪百部优秀英文小说之一。2007年,他凭借小说《长路》获普利策小说奖。科恩兄弟根据麦卡锡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老无所依》,获得四项重要奥斯卡大奖。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经典“边境三部曲”之核心篇,一部穿梭于自然、历史、社会和善恶之间的思辨巨著
——继《天下骏马》的巨大成功之后,一个作者要如何超越自己?对于麦卡锡来说,答案就是:写出一本更加丰富精彩的作品,《穿越》。他对自然和动物那渊博卓然的见解、浑然天成的描述,都指向这部沛然有力的作品。十六岁的少年比利·帕勒姆第一次穿越边境,试图将一头受伤的母狼送回它墨西哥的故土,却被迫亲手射杀母狼,以保留它的尊严。待他返回美国家中,迎接他的却是满目废墟,原本和美宁静的生活皆毁于流浪打劫的印第安人之手,他和弟弟决心孤注一掷,追回家中牧场被人盗走的马匹,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穿越之旅。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比利独自回到美国,后又收到弟弟的死讯,他再度穿越国境,将弟弟的尸身从墨西哥迁回美国,安葬故土。
在惊心动魄的故事间歇,穿插着比利一路结识的各种各样的人与故事:教堂中老人梦呓一般的独白、路边小屋盲人屋主惨烈的人生历练、流浪马戏团的反复出现、吉普赛人受托打捞失事飞机的荒唐经历……它们如同梦境的碎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着人生的奥义。
本书为“边境三部曲”第二部。
《穿越》的故事发生在《天下骏马》之前,1930年代的新墨西哥州边境地区,16岁的少年比利·帕勒姆和弟弟博伊德随父母在这里经营着一片牧场。他和父亲设下的捕兽夹抓获了一只母狼,比利骑马巡视时发现了她的落网,决定送她回归墨西哥山区。于是有了这场穿越边境的旅程。
比利将母狼带到了墨西哥,却被边境小镇的当地势力强行扣下。他亲手射杀了母狼后在山野间漫无目的地流浪,返回家中时却发现一切都天翻地覆了……他和弟弟决心找回属于他们的一切,然而正如书中所说,一个行动的后果和一个人的意愿经常是不一致的。
平原上的城市 豆瓣
Cities of the Plain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李笃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3
每一个人的死,都是对其他人的死的替代和推延
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之选,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之最终曲,记录一种大多数人无从知晓的生活方式
“边境三部曲”最终曲。在《天下骏马》书末向着未知出发的约翰·格雷迪与《穿越》中失去了一切独自流浪的比利·帕勒姆,在本书中会合,一起生活、劳作在美国西南部靠近墨西哥的一个牧场里。离牧场不远,是美国的埃尔帕索与墨西哥的华雷斯两座城市隔着界河相望,亦即“平原上的城市”。约翰·格雷迪爱上了华雷斯妓院里一个年轻多病的美丽妓女,决心想办法助她脱离妓院老板爱德华多的控制,来到美国和他一起生活。比利作为他最好的伙伴,虽然和身边的人一样认为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仍然答应帮他救出女孩。然而爱德华多的精明与残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约翰·格雷迪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比利·帕勒姆也失去了他最好的伙伴。
时而简洁有力,时而诗意盎然,麦卡锡创作了一部兼具力量与抒情的作品。它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其中那因过于显而易见而令人不安的真相。每一代人都太晚看到可能性的极限与命运游戏的规则,最终令人扼腕。也正因如此,“边境三部曲”堪称十年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麦卡锡】捕捉了一种大多数人无从知晓的坦率而深刻的生活方式,他在写作上的深入如同风中之山,遥不可及。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它的力量与行文,蕴含其中的巨大悲伤与无规则可循之美,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味。这是真正的美国文学的杰作。——Time Out
当约翰·格雷迪与比利的传奇故事在本书走向尾声,我心中充满强烈的不舍,那是只有大师级别的叙事者才能唤起的离别时的失落之感。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老无所依 豆瓣
No Country for Old Men
8.6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曹元勇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一九八零年的美国,里根政府刚刚上台,一大笔足以把整个国家都买下来的财富已经积累起来。六七十年代盛极一时的嬉皮士运动已经退潮,除了对毒品的普遍迷恋,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毒品利润推动的现代犯罪浪潮无情地冲毁了这个国度最后的道德遗迹,广阔的美墨边境,一个栖身汽车旅馆的猎人,一名受雇于 毒贩的杀手,就二百四十万美钞的归属展开了生死争夺。年岁渐长的老警长,在调查毒品犯罪和杀人事件时心力交瘁,他不断追怀往事,并试图理解这个犯罪手段和动机都越发扑朔迷离的新世界。
他们曾经拥有的那个国家早已支离破碎。“一切都是征兆和奇迹,可是它们并不能告诉你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也不会告诉你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一切从资本开始累积的那一刻便早已注定,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无可转圜。
不同于传统的犯罪小说,麦卡锡关心的不是人类定义下的正义如何运作,而是冷酷无情的时间将怎样统治我们。他把枪口直指美国梦最本质最黑暗的核心:劫掠来的战利品将永远属于我们;历史允许干干净净全身而退。
而所谓命运,就是时间以历史之名,加诸每个人的审判与正义——“你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永恒的。你根本没法让它消失掉。一步都不行。”
“那不是老人的国度。年轻人在彼此的怀中;鸟在树上——那将死的一代代——唱着各自的歌。”科马克·麦卡锡化用了叶芝的诗句作为标题,在那片老无所依的荒原中,每个人都被迫面对同一个问题:一个人要如何决定按照什么顺序来逐步背弃自己的生活?
————————————————
……炽热的故事,如被篝火舔舐过的刀子般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麦卡锡堪称最伟大的在世作家,《老无所依》必须被阅读和铭记。
——《休斯敦纪事报》
没有人的耳朵能像麦卡锡的那样,精微地捕捉到如此本土的对话;也没有人的眼睛能像他的那样,洞察一片区域中的所有细节……《老无所依》充分地展现了正在熊熊燃烧的美国怒火,以及这种愤怒有多么地普遍。
——《卫报》
广阔的得克萨斯州舞台之上,叙事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如同与魔鬼竞速的地狱之轮。
——《纽约时报书评》
精妙的布景,无情的打光,就像是一份对后千禧年时弊的确凿诊断,一场对正在到来的黑暗的可怖阐明。
——《时代》
令人极度不安的华丽呈现,麦卡锡所有作品中最容易进入的一部。
——《华盛顿邮报》
血色子午线 豆瓣
Blood Meridian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冯伟 / 郑贤清(校对) 九州出版社 2018 - 11
全书为主人公“少年”的经历,十几岁的他加入美国军事队伍,前往墨西哥,不久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致命打击。后来他偶然加入了由罪犯、老兵和印第安人组成的赏金猎人队伍,这个队伍名义上的首领是美墨战争老兵格兰顿,实际上指点生死的是霍尔顿法官。这个猎人队伍在墨西哥境内四处猎杀印第安人,无分男女老幼。赤裸的暴力在荒野上纵横,二十八年后,全部队员都陆续消亡。
这是一部由书组成的书,文学、哲学、神学、科学、神话元素随处可见,多重维度叠加融合,为本书创造了巨大的文本容纳力和生生不息的解读可能性。
《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在我看来,《血色子午线》应该是美国真正的末世预言小说”。
长路 豆瓣
The Road
8.7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毛雅芬 九州出版社 2018 - 11
美国当代文坛巨匠科马克·麦卡锡经典作品,献给全世界的优美挽歌。对末日的描写从未如此让人身历其境。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图书,《波士顿环球报》《洛杉矶时报》《人物杂志》《村声》《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 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称赞这部作品“呈现的世界无可逃避又让人难受。然而它无惧的勇气比治愈小说更令人难忘。”
2007年,“*名嘴” 奥普拉的图书俱乐部选择《长路》为4月推荐选书,数十年写作生涯鲜少接受采访的麦卡锡首次破例接受奥普拉十分钟采访,吐露《长路》创作灵感,表示自己对这部作品的重视。同年《长路》一举拿下普利策奖。
同名电影获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电影中译为《末日危途》,由《指环王》阿拉贡扮演者维果·莫滕森主演。)
他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的继承者”,他的作品斩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福克纳基金会“*新人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普利策奖、鹅毛笔奖、美国国家图书奖、麦克阿瑟奖、美国笔会终身成就奖。
他的拥趸包括——迈克尔·夏邦,哈罗德·布鲁姆,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斯蒂芬·金,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弗兰科,汤米·李·琼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全新中文版使用毛雅芬译本,精编精校,贴合原书神谕语言。
人不会忘记吗?会,人会忘了他想留住的,留住他想忘记的。
当末日来临,最佳的生存之道是——拿上火炬朝着黑暗的长路走下去。
不知名的灾难让世界成了废墟,举目所见只有荒芜、黑暗、风雪与灰烬。一对父子推着装满食物与生存装备的手推车前行,往南方海岸寻找一线生路。在文明末日的长路上,人们为了生存争夺残存的资源,人性的防线已失守。路上危机四伏,前景未知,然而父亲不断提醒孩子,要记得那个曾经有光亮、有梦、有故事、有海洋绿树的世界。
近十年百大小说最佳作品。——《泰晤士报》
麦卡锡作品里最容易读的。对于自然和文明世界消亡后的想象力十分杰出。——《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抒情的恐怖史诗。——迈克尔·夏邦,《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作者
简单又神秘,晦涩又如水晶般透明。《长路》呈现的世界无可逃避又让人难受。然而它无惧的勇气比治愈小说更令人难忘。——《纽约时报》
强烈又令人不安的作品,揭示了悲惨与恐怖的黑暗本质。灾难从未如此让人在肉体与精神上都能真切感知。——《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