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well
动物农场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Animal Farm
9.5 (20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豆瓣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8.9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玛·拉金 译者: 王晓渔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10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 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我为什么写作 豆瓣 Goodreads
8.8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沁秋 / 赵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乔治•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纳了作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14篇,其中包括较为著名的《所谓欢乐,不过如此这般……》,《猎象记》,《政治与英语》,《回顾西班牙内战》等,以及他不太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文学随笔,如《查尔斯·狄更斯》,《拉迪亚德·吉卜林》,《置身鱼腹》,《我为什么写作》等。对初涉奥威尔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极好的入门读本;而对奥威尔烂熟于胸的读者来说,《我为什么写作》将是一部珍贵的合集,无价的文选。
1984 豆瓣
9.5 (6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1 - 1
The year 1984 has come and gone, but George Orwell's prophetic, nightmarish vision in 1949 of the world we were becoming is timelier than ever. 1984 ...more [close] The year 1984 has come and gone, but George Orwell's prophetic, nightmarish vision in 1949 of the world we were becoming is timelier than ever. 1984 is still the great modern classic of "negative utopia"--a startlingly original and haunting novel that creates an imaginary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convincing,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to the last four words. No one can deny the novel's hold on the imaginations of the whole generations, or the power of its admonitions--a power that seem to grow, not lesse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豆瓣 谷歌图书
Homage to Catalonia
8.9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陈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1946年,奥威尔写道:“自1936年后,我所进行的严肃创作的每一行话,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体制,并为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