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stoy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作者: [美] 乔治·斯坦纳 译者: 严忠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 - 9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需要乔治·斯坦纳
但乔治·斯坦纳一直需要《伊凡·伊里奇之死》或者《地下室手记》。”
——乔治·斯坦纳
人们要么是托尔斯泰主义者,要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者——
这是否为真?
文学阅读的原则和条件,究竟是什么?
乔治·斯坦纳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对比来界定两位俄国文学巨人的天才性质,这是一部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关于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斯坦纳认为,在顶尖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超过了其他人的作品。
斯坦纳运用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两位文学巨著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悲剧世界观”。
斯坦纳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着重分析指出了两位大师的文学观、文学作品在哲学、文化方面的深远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机会。
自1960年出版以来,《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研究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斯坦纳的书就像亨利·摩尔的雕塑,一望即知。他博涉多种语言,修辞手法精致、高调,情绪哀婉,带着大师的口吻。
——特里·伊格尔顿
在今天的文学理论界,没有人能如斯坦纳这般博学,游走于多种语言之间,其神韵和文笔也鲜有人能出其右。
——《华盛顿邮报》
斯坦纳自成一类批评,总是匠心独运,深入核心。
——《纽约时报》
伊凡·伊里奇之死 豆瓣 Goodreads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9.1 (9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许海燕 东方出版社 2017 - 10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Anna karenina
9.2 (64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8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豆瓣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8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库拉金、包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