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风暴眼 豆瓣
The Eye of the Storm
作者: [澳] 帕特里克·怀特 译者: 朱炯强 / 徐人望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1
▲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代表作
▲显微镜下看人性幽微;意识流中探记忆长河
▲长卧病榻的老妇,各怀鬼胎的子女,一场欲望与金钱交织的风暴
▲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
内容简介:
《风暴眼》是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奠定了他文学巨匠的地位。小说以亨特太太生命垂危到下葬这一时段内的活动为故事框架,通过她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既叙述了她享乐放荡而又充满不幸的一生。
悉尼,腐朽的豪宅中,年过八旬的伊丽莎白·亨特抗拒着死亡的来临。病榻前,一对受利益的驱使而归来的子女,三个性格各异的护士,一个小丑般的管家,一位正直却懦弱的律师,在这虚伪冷漠的家庭中,上演一出勾心斗角、爱恨交织的悲喜剧。曾经美貌放荡的伊丽莎白,贪婪地攫取一切,伤害着家人与朋友;死亡的临近却让她在半梦半醒中,找到了终其一生都未能寻到的至善境界。就像多年前,伊丽莎白在海岛上经历过的一样,痛苦的风暴会将虚无荒诞的生命荡涤一清,带来纯洁、静谧的风暴眼。
————————————————
媒体热评:
“我看中了小说,或许更像是我把它作为将我这样一个由相互矛盾的性格组成的角色介绍给不肯轻易相信的观众的手段。”
——帕特里克·怀特《镜中瑕疵》
“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怀特丰富独特的语言,时而庄严,时而多变,总是涌现着讽刺的辛辣,让这本巨著的每一段都值得细细品味……很难用语言来描绘《风暴眼》的宏伟、睿智,以及对人类迷惘的忠实写照。”
——《纽约时报》
“一部澳大利亚的《李尔王》,高雅的悲喜剧,近乎契诃夫的风格……《风暴眼》是一部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杰作。”
——《澳大利亚人报》
“帕特里克·怀特是他所创造的世界的国王。”
——《时代》杂志
人树 豆瓣
The Tree of Man
作者: [澳] 帕特里克·怀特 译者: 胡文仲 / 李尧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1
▲澳大利亚的《创世纪》| 扎根于荒野的诗意长卷
▲澳大利亚冷酷仙境中的田园悲歌
▲在洪水、火灾、战争、背叛、死亡中徐徐展开的家族史诗
▲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代表作
————————————
内容简介:
《人树》是澳大利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创世纪”。小说通过对帕克一家两代人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澳大利亚拓荒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并对人性、人际关系和个人信仰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最初,天地之间一片人类足迹所未及之丛林中,来了一个男人——斯坦·帕克。他砍树搭棚,开垦出一片空地,又外出带回一个女人——艾米做妻子。他们拓荒创业,生儿育女,相爱又疏离。帕克一家——固执沉默的丈夫斯坦,富于幻想的妻子艾米,暴戾不羁的儿子雷,上进虚荣的女儿塞尔玛——的生活就这样在洪灾、大火、战争、疏离、背叛、孤独、死亡……中缓慢展开。
最后,男人在他临终前吐到地上的一口痰沫中找到了上帝。而那块由他最先开垦的荒地业已成为悉尼城郊。但归根结底,仍有树在那里。一位少年——斯坦和艾米的孙子走进丛林,想要写一首生命之诗。
————————————
媒体热评:
“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巨细靡遗地展现了生活的全部本质。”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伟大的作品,深入挖掘出人类生活的普遍经验。”
——《时代周刊》
“当伟大作家与人性迷思珠联璧合时,才会赐予我们这样一部小说。”
——《卫报》
“(怀特)最伟大的小说,一曲发生在澳大利亚冷酷仙境中……的田园悲歌。”
——《观察家报》
“这部小说拥有……能使一部小说在我们记忆中留下永恒印记的所有元素:令人难忘的场景,无与伦比的人物,各种丰富的情绪,震撼人心的新奇意象……”
——《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