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
The Cold War Goodread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ohn Lewis Gaddis Penguin Books 2006 - 12
The "dean of Cold War historians" ( The New York Times ) now presents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global confrontation that dominated the la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rawing on newly opened archives and the reminiscences of the major players, John Lewis Gaddis explains not just what happened but why —from the months in 1945 when the U.S. and the U.S.S.R. went from alliance to antagonism to the barely averted holocaust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to the maneuvers of Nixon and Mao, Reagan and Gorbachev. Brilliant, accessible, almost Shakespearean in its drama, The Cold War stands as a triumphant summation of the era that, more than any other, shaped our own.
上帝与黄金 豆瓣
God and Gold: Britain, America,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Walter Russell Mead) 译者: 涂怡超 / 罗怡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4
这是一部令人豁然开朗的著作,内容是创造了近现代世界的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诞生和崛起,这一体系首先由英国支撑,如今靠美国维系。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是美国最为杰出的外交政策专家之一,他解释了英美两国卓越地位之关键在于盛行于英美的宗教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米德解释了为何这种 意识形态在适应在两国都繁荣兴旺的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起到独一无二的文化作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两国如何能够创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体系,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持续在全球增长。
依靠自己的才智、气魄和绝佳的洞察力,米德实际上详述了英语民族及其敌人数世纪以来的战争故事。依靠对周围海洋的掌控而得以维持,英国和它的美国继承者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建立了一个政治、权力、投资和贸易全球体系。沿此路前行,两国发展出复杂精密的大战略,这令英语国家的全球权力和威望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国际关系精要 豆瓣
作者: (美)明斯特 译者: 潘忠岐 上海世纪(上海人民) 2007 - 3
本书对国际政治的基础话题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精练、透彻的阐释,并因此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它不偏不倚地介绍了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范式--包括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它为学生在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世界政治事务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工具。为了反映世界政治中最近的发展和辩论,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包括恐怖组织与和平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豆瓣
作者: Knud Erik Jørgensen 2010 - 5
A major new 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ritten by a leading scholar, suitable for any course on IR theory at either undergraduate or master's level. The text goes beyond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ding theories in IR and provides cross-cutting coverage of current key issues and debates. Jørgensen also examines the philosophical commitments behind the different theories and suggests how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formats shape theories differently and trigger different research agendas. In addition there is a unique chapter explaining how to do theory, which guides students in applying their own theories about world politics to their studies. An essential read for students of Politics and IR.
无政府社会 豆瓣
作者: 赫德利·布尔 译者: 张小明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 11
本书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该书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英国著名学者赫德利·布尔撰写的《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被称为“英国学派”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本书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该书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霍夫曼为该书第二版作序,对布尔的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认为该书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研究的英国方式同美国的主流方式有着重大区别。 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学派”。
大国政治的悲剧 豆瓣
作者: (美)米尔斯海默 译者: 王义桅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4
《大国政治的悲剧》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大国政治的悲剧》的片面理解。《大国政治的悲剧》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大国政治的悲剧》后才能有所认识。
国际关系 豆瓣
作者: 威廉·内斯特 2005 - 7
本书是一部出色的国际关系学科的入门读物,它首次全面、深入地将地缘政治和通常被忽略的地缘经济因素引入国际关系领域,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缘政治斗争是怎样在全球经济中发生的,以及政治和经济是如何密不可分。
在新千年到来之前的10年间,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国际关系的现实已经与传统的焦点——和平与战争的主题大有不同。在本书中,作者以活泼和富有启发性的文笔,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题研究、当前问题和案例研究相互融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案例传达给学生,每章都有关键概念和关键词以及术语表,在每章节后都附有思考题和参考网站。作者力图用崭新而综合的视野对国际关系学科进行研究,既适合国际关系专业的初学者,也适合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活泼和富有启发性的文笔,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题研究、当前问题和案例研究相互融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信息和案例传达给学生,每章都有关键概念和关键词以及术语表,在每章节后都附有思考题和参考网站。
国家间政治 豆瓣
Politics Among Nations
作者: 汉斯·摩根索 2005 - 1
摩根索强调,在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国家利益的中心内容。他在《国家间的政治》中写道:"国际政治的最终目标不论是什么,但权力总是其最直接的目标。争取权力的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否认的经验事实"。他认为,权力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仅是理论分析,而且是政治实践的基本内容。在国际政治中,最高事实是用权力表述的利益概念,各国均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展开政治活动。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立场。政治行动应根据它来判断和指导。他指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在这个斗争中,各国的利益一定要从权力的角度加以确定"。国际社会是不断冲突或冲突威胁的领域,其唯一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国家必须寻求权力,因为,只有权力才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家,促进公民的福利。他还认为,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民族国家的道德原则都要经过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过滤。这就导致通用的道德原则的不同运用。军事和经济力量不应用来实现分散的、普遍存在的人道主义使命,而应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来使用。
摩根索对国际政治研究的影响是由于他对哲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重视。他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美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
第一,现实主义深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不能改变,所以要想变革社会,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然后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制定公共政策。
第二,政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国际政治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是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政治领导人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且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假定。这一假定使不同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有了连贯性和一致性。此外,这一假设使人们有可能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领导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第三,权力规定利益的概念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客观概念。利益的概念是评价和指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观念,是客观存在。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但利益的内容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要视制定对外政策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定。(如何算符合利益,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不能混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普遍的道德原则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而必须渗透到有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具体客观过程中,"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抽象和普遍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应用于国家的行为。"民族国家在追求利益时所遵循的道德,不同于普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遵循的道德。政治家作为国家领导人采取行动时,评判其政策的标准是政策的政治后果。谨慎,即对不同政治行动的后果进行权衡,是政治中至高无上的品德。把个人道德同国家道德混为一谈,就是制造民族灾难,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首要职责是保证民族国家的生存。
第五,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不能把某一特定国家道义上的愿望同支配人类的道德法则混为一谈,所有国家都试图用全人类的道德原则掩盖他们的特殊的愿望和行动。只有从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才能对所有国家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坚持权力规定利益的思想政治标准,其它标准均应服从这一标准。。政治行为必须用政治标准来判断。"经济学家们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或部分人的福利?'法学家们的问题是:'这项政策符合法治精神吗?'而现实主义理论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国际政治学概论 豆瓣
作者: 宋新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 3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因、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国际规范和国际准则、跨国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的环境与制约因素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渊源、发展阶段和学派理论。在借鉴国外国际政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因、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国际规范和国际准则、跨国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的环境与制约因素等。
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豆瓣
作者: 张文木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 5
本书所研究的是国家战略,做这种学问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哲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它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两方面,尤其是后一方面,我明显感到不足。我的学术生涯大多是在学校和研究所度过的,这对我研究战略问题形成一定的制约,而这在短期内又不是凭书本知识可以弥补的。因此,我研究成果的价值可能在于一种视角或一种观念。未经中国现代化实践检验,现在真不敢断言,我关于战略问题的见解,正确和错误的成分都有多少。中外历史上如赵括、马谡及盖达尔等书生误国的事屡见不鲜,我经常警诫自己一生不要犯那样对不起后人的错误。因此,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结合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加以思考,并在新的实践中形成更好的和更贴近中国现代化规律的认识。
我们是谁?台湾是什么? 豆瓣
作者: 陈毓钧 2006
【目录】
林洋港序
江丙坤序
好评推荐
自序
一、台湾人是什么人?
二、中国是祖国?敌国?(上)
三、中国是祖国?敌国?(下)
四、“台独”运动与“二二八”
五、台湾人民应“感谢”金日成
六、冷战反共·白色恐怖·台海危机
七、中美和解两岸休兵
八、美台矛盾与两岸密使
九、逐渐“消失”的“中华民国”
十、两岸政冷经热怪现象
十一、台湾在搞政治和文化革命?
十二、美国人无情无义?
十三、两岸必有一战?
十四、胡锦涛的务实与现实
十五、全球化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