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豆瓣
Homage to Catalonia
8.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李华 / 刘锦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3
作者是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部小说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在西班牙内战中,他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战争经历,让人们从事实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在诉说自己感受的同时,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传达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本书文风简洁凝练,在静默的言说里蕴含着巨大的动人力量。
巴黎伦敦落魄记 豆瓣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8.6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胡仁鹏 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集团 2006 - 3
在这部受到相当重视、以其对贫困的真实而不动感情的描述而闻名的作品中,奥威尔叙述了一位不名一文的英国作家的冒险:他发现自己迅速陷入了两个欧洲大首都的肮脏的心脏。在巴黎是一个洗盘子的,他以生动的细节描述了法国豪华餐馆的不堪内幕。在伦敦,他遭遇了街头人们与慈善庇护所的烦扰世界。在他找工作、食物和寄居所的时候,他以一种经常是幽默和清晰的方式所讲述的他欺骗房东和跟当铺谈判的冒险,教给了我们关于贫困与社会的某种冷静的奥威尔式的真相。
在这部描写贫困生活的著名作品中,奥威尔向人们展示了贫穷的真正含义。主人公的霉运从所住的旅馆被一个意大利人偷窃开始,当时口袋里只剩下47法郎,这显然已经非常不妙了,“即便不是赤贫,也处于赤贫的边缘了”。聪明的读者或许能够猜测出,这必定是一个讲述生活水准每况愈下的故事,可却不曾料想,一开篇就会这般凄惨,不免要心生疑惑:后面尚有厚厚的几百页,居然真的能再穷下去吗?究竟还要怎样地存活?不错,奥威尔便把这种生活硬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拼死拼活地打工、当衣服、乞讨、接受救济……实在没得吃,就索性躺着不动弹,于是生活已不成其为生活,仅仅是保全性命而已。能将这种遭遇写得如此触目惊心又不失真实,非亲身经历所不能,所以说,奥威尔不单是观察者,更是体验者。这等生活,仅是依照原样叙讲已能令人多有慨叹,再经由奥威尔客观、深沉的笔触,自是格外地感动人心。
我为什么要写作 豆瓣 Goodreads
Why I Write
8.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豆瓣 谷歌图书
Decline of the English Murder
9.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战时日记 谷歌图书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宜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部战时时名著包括两部分:“战时日记”和“战时通信”,前者是奥威尔在任英国BBC电台东方部记者期间所写的一本独特的日记,后者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书信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在日记和书信中既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又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对战争的残酷性、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与选择等都有独特的思考。作者文笔优美,识见独特而深刻,所以这些日记和书信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动物农场 豆瓣
Animal Farm
9.5 (39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威尔 译者: 傅惟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
《动物农场》同中国的事务毫无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既与中国无关,毋庸讳言,作者撰写这个故事是以苏联斯大林当政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为蓝本的。《动物农场》讲的正是一个革命异化的历程,叫人民提高警惕,防止在革命的名义下出现的极权主义。这本书写成的日子,正值德国法西斯被同盟国打垮,人们对希特勒的种种罪行,记忆犹新。
一九八四 豆瓣 Goodreads
Nineteen Eighty-Four
9.5 (224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2007年10月5日 已读
自由就是能说二加二等于四
2007年10月5日 评论 独裁 - 喜欢博尔赫斯的一段话:独裁导致压迫,独裁导致卑躬屈膝,独裁导致残酷,最可恶的独裁导致愚昧.刻着标语的徽章,领袖的头像,指定呼喊的万岁与打倒声,用人名装饰的墙壁,统一的仪式,只不过纪律代替了清醒.形容1984,再好不过了
反乌托邦 奥威尔 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