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帝国与传播 豆瓣
作者: 伊尼斯 译者: 何道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5
《帝国与传播》内容简介:伊尼斯的著作本身是不容易读懂的。但是,只要尝试读那么一次,显然就可以知道,他是值得一读的。这样去读它,虽然要花掉一些时间,但还是节约时间。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浓缩的专论。他的每一页书上都是一个小小的藏书室,常常还有一个参考文献库。
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在现当代与日俱增的影响与地位,呼唤着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相应跟进和发展。而知识的传承,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进步,首先需要的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积累。“新闻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的创设,立意在接续前辈学人传译外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的事业,以一定的规模为我们的学术界与思想界以及业界人士理解和借鉴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精华,提供基本的养料,以便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而不必长期在黑暗中自行摸索。
数据新闻大趋势 豆瓣
Facts are Sacred
作者: [英] 西蒙·罗杰斯 译者: 岳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本书是英国《卫报》数据新闻实践的最佳蓝本,数据新闻和数据可视化领域的代表性著作, 由现Google趋势数据主编分析师,《卫报》“数据博客”前任主编西蒙·罗杰斯撰写。罗杰斯亲述数据新闻一线工作者从业经验,并将《卫报》2006年-2012年制作的众多经典案例汇入其中,全方位展现了数据新闻媒体、数据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可谓是“媒体人必读的数据新闻领域的巅峰之作”。
通过书中生动、美丽的数据可视化作品,你能看到《卫报》是如何解读英国政府的财政开支,如何与维基解密合作解读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日志,如何以创新性的角度报道伦敦奥运会……你能看到数据新闻让我们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而它也终将改变世界。
热新闻的冷思考 豆瓣
作者: 袁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4
这是袁越进行科学采访报道文章的合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环境污染、乙肝歧视、气候变化与国家利益之争、核电复兴与核电安全、新能源泡沫、转基因之争、垃圾焚烧与分类之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围绕这些热点事件,媒体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声音,当大多数评论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识形态上做文章时,作者却另辟蹊径从科学的角度去挖掘新闻背后真正的原因,不预设,不盲从,亲临事件的第一现场带来独立的思考和睿智的见解,趣味盎然的科学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不仅是一个记者的职业笔触,也是普罗大众所需要的。
记者如何专业 豆瓣
作者: 张志安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 11
记录或影响,监督或启蒙,悲悯或专业……中国最优秀的深度报道从业者在卓越的新闻实践背后呈现出不同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本书试图纵向回望改革开以来深度报道的发展路径及功能嬗变,横向呈现由个体、组织、行业或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元职业意识,并由此折射出转型社会新闻业独特的行为景观和思想脉络。
全书分为“启蒙的回响”“监督的困境”“调查的逻辑”“记录的策略”“职业的追问”“支援的力量”等六个篇章。既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领深度报道实践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江艺平,又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凤凰周刊》主笔邓飞、《三联生活周刊》李菁;既有擅长调查报道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编导曲长缨、《新闻周刊》主笔唐建光,又有极富特稿写作才华的《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李海鹏、南香红;既有在不同层面上非常“另类”的新华社名记者朱玉、《财经》资深记者何华峰,还有以不同方式支援调查记者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教授、公益律师浦志强先生,等。
相信这些深度报道精英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他们从事新闻实践的勇气、智慧和策略,更是他们推动公共利益的理念、价值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