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大时代的边上 豆瓣
作者: 《新周刊》杂志社 2012 - 1
《新周刊•大时代的边上》内容简介:夏娃的苹果带我们看到这个新世界,牛顿的苹果带我们了解这个新世界,而乔布斯的苹果则带我们体验这个新世界。(《苹果力》)离开权、钱、车、房,男人的魅力还剩下什么?贪污和腐败的多是男人,飙车和醉驾的多是男人,栽在性事上的多是男人……男性还在,但,男人呢?(《男人没了》)在大时代的边上,你想要哪一种活法?让大师陈丹青为你拨开迷雾。(《大时代的边上》)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听听局内人是怎么说的。美院教授、艺术生、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网站创始人、画廊老板、拍卖行高管、艺术经纪人、艺术家……(《兑现主义》)2011《新周刊》,记录着2011年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世界的变化——三个苹果改变的世界、中国的男人是如何异化的、低成本生活指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豆瓣
9.0 (23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 4
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
——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 豆瓣 Goodreads
9.2 (32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杂文作品的精选,这些作品内容深刻而幽默、思维独特,带给读者精神上极大的乐趣。
王小波以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我们在他的精神家里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47楼207 豆瓣
7.1 (14 个评分) 作者: 孔庆东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 - 4
书中的文间风格不统一,有些读者给予了批评。但我追求的就是不统一。龚自珍诗云:“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我的才不大,但是也有“不专一”的权利吧。我有些不被大多数计者喜欢的文章,却很被另外一些读者赏识,这使我摔跟头捡钱――很欣慰。我想,即使有些文章真的水平不高,也不必非要删而隐之来显示自己的“痛改前非”和“出手不凡”吧。我故意乱排的文章体系,可以清楚地告诉那些学习写作的朋友:一个人是什么文章都可以写出来的,也是什么文章都可以展示出来的。
花间一壶酒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呐喊 豆瓣
9.5 (44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思维的乐趣 豆瓣
9.1 (65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反思与书写。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思维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铁与犁 豆瓣
作者: 余杰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6
在近代国际关系及历史的框架下,余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上梳理了中日关系一百年来的恩怨情仇,并辨析了这种关系纠缠中的历史基因。语言酣畅淋漓,并有着深沉的历史问题意识和沉厚的民族文化关怀。余杰先后访问了十多个日本城市,采访了包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普通民众在内的近百位日本人。深入而广泛地接触了日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