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欧游杂记 豆瓣
作者: 朱自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1
本书内容包括威尼斯、佛罗偷司、罗马、滂卑故城等内容。
2017年6月6日 已读 在去德国的路上打发时间,因为是在旅行的路上,很有感觉
中国文学 游记
时光里的欧洲 豆瓣
作者: 郝景芳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4
《时光里的欧洲》内容简介:作者带着简单的行囊,在欧洲的大地上,辗转于著名的城市,穿梭在巴黎、伦敦、柏林、罗马、维也纳等城市之间,用东方的心灵去感知西方的文化。
全书依循历史顺序,串连起10个城市,讲述历史上的欧洲文明。这些城市代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三千年时光依次展开,欧洲由现世的繁华向时光里延展开去,传说与历史流淌笔下,欧洲文明的画卷一点点展开。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
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杜甫的五城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赖瑞和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 5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内地,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容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
Country Driving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4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Harper 2010 - 2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Oracle Bones and River Town comes the final book in his award-winning trilogy, on the human side of the economic revolution in China. In the summer of 2001, Peter Hessler, the longtime Beijing correspondent for The New Yorker , acquired his Chinese driver's license. For the next seven years, he traveled the country, tracking how the automobile and improved roads were transforming China. Hessler writes movingly of the average people—farmers,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who have reshaped the nation during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periods in its modern history. Country Driving begins with Hessler's 7,000-mile trip across northern China, following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to the Tibetan plateau. He investigates a historically important rural region being abandoned, as young people migrate to jobs in the southeast. Next Hessler spends six years in Sancha, a small farming village in the mountains north of Beijing, which changes dramatically after the local road is paved and the capital's auto boom brings new tourism. Finally, he turns his attention to urban China,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two years in Lishui, a small southeastern city where officials hope that a new government-built expressway will transform a farm region into a major industrial center. Peter Hessler, who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alls "one of the Western world's most thoughtful writers on modern China," deftly illuminates the vast, shifting landscape of a traditionally rural nation that, having once built walls against foreigners, is now building roads and factory towns that look to the outside world.
2013年7月25日 已读
我觉得何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几乎从不试图去judge什么,无论是频频举报他的村民,还是北大附属医院蛮横固执的医生护士,他只是静静的讲他的故事,但反而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2013B 外国文学 游记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 豆瓣
作者: 伊永文 中华书局 2005 - 1
本书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伎艺;二、中外文化交流;三、商业;四、民俗;五、科学技术;六、北方少数民族;七、饮食;八、官僚政治;九、刑法;十、文学艺术。
表面看来,这些方面的问题似多与古典文学研究无大关系,然而它们均是在研究古典文学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作者认为:古典文学是过往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应该容纳十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换言之,倘不能够从多视角对古典文学研究进行比照分析,也是很难揭示古典文学的本质的。所以,走出古典文学研究的领域。面向其他学科,并与之交融、渗透、交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的文章,目的就在于此。如《李开先与笑话》,实则探讨相声起源,而相声则是城市文学重要的样式。《迎神赛会》是为研究宋、明两代通俗文学何以兴旺而作的线索追寻。《辽金食俗》则是从另一方面证实辽金少数民族是如何模仿、吸取汉民族先进文化,以此而转于辽金文学与宋文学,其理一致。俨叶子戏”的演变》是为水浒文学的流传找一有力的支持与旁证,而《宋元玩具》则又是宋以来文学中不断出现的社会场景,将有助于对市民文学的认识。《烟火略谈》出于李约瑟先生提示而考据,以此文而证《金瓶梅》中描写烟火之盛不虚……
窥看欧洲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姜淑玲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10
在欧洲到处晃荡了一年,不知怎么搞的心里老有股歉意――因为这趟旅行不是自费的关系吧。
日本文化厅每年都有所谓的艺术家海外派遣研修计划,这次的独自旅行费用就是由该计划提供。对于此行能有多少收获,说实在的并没啥把握,所以心中老记挂着自己在花纳税人的钱。结果是歌剧、芭蕾、戏剧、电视、电影等研修项目之外,其他各方面我也兴趣盎然。因为感到好奇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最后这趟旅行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河童之旅”。
原本打算随兴地见识欧洲事物、多和当地人接触,但是到了之后,我才深深觉得对他们的认识实在是少得离谱。
像当地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物,我不是大吃一惊,就好像是有什么新发现一样。
风俗习惯不问,当然思想、意识与精神的结构也就相异,对于这样的差别会有兴趣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连饭店房间也成了我观察的对象。此外,从街头种种事物、国际列车的乘务员如何因国家而异、各地民宅的窗户和当地气候风土的关联性以及从南到北有什么样的变化、因时代和地区而有所改变,又有什么样的特征……真的是连对各国垃圾都感兴趣。简直可以说是破铜烂铁的大搜集。
沿途我不时地记笔记或者画素描。
返国后算算,总共走了近20个国家。朋友根据笔记上的记录,统计我住过的旅馆房间数后说:“有100多间喔!”敢情这数目是大了些,倒叫我有点不好意思。研修旅行的结果不敢说是好是坏,但就我个人来讲,能有机会体验非到当地不能了解的事物,真是心存感谢。
2012年12月31日 已读
2013年1月2日 评论 读后感 - 非常有趣,和同学出去玩,说得最多的就是,哎呀这个和中国差不多嘛,那个中国也有嘛,这个还不如中国呢,而这本书更多的是比较日本和欧洲的不同之处,非常有新意,视角也很独特,我非常喜欢他的心态。 以绘本的形式写游记,加上他的写作时间,这大概是第一本绘本游记。我能想起来的与之相仿的就是带一本书去巴黎,但是巴黎一书还是以文字为主,而不像是这本,每页书图画要占一大半。图画的好处是非常直观,售票员的制服,意大利的屋顶,从南欧到北欧的窗子的变化,都非常直观的摆在我们眼前,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文字过于表面和信息不足。加上是窥视欧洲,而欧洲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写了,通常一个城市只占一页内容,而图画又要占去大半页,对当地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有时候看得人意犹未尽,有时候就会觉得太过表面化,没有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发掘的更深。 比较适合入门读物,但如果对欧洲有比较深的了解,看这本书就会觉得太浅显了。
2013B 游记 绘本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豆瓣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Harper Perennial 1997 - 5
此書是作者九○年代的不列顛獨行回顧。 記錄了作者對於居住在不列顛島上長達二?年的生活點滴。以其風趣幽默的筆調,讓讀者瞭解當地的風俗民情以及其經歷的各種奇特有趣的生活。文中對於人、事、物荒謬面的細膩觀察與生動的刻畫,引得書迷捧腹大笑不已。
巴黎,一切从塞纳河开始 豆瓣
作者: 张耀工作室 上海外教 2005 - 3
在右岸寻觅国王的后花园,
一直寻到玛黑区的有顶穿廊,日落中的百年茶行,
还有雨果走的草地,巴士底广场上在跳桑巴。
在左岸坐享萨特的咖啡馆,伏尔泰的写字台,
头上照耀着法兰西学院的金色圆顶,
小布尔乔亚大知识分子通通来到古老的新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