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NF
夜航船 豆瓣 Goodreads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5
《夜航船》不是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浅白的文言讲说的四千多个文化段子,绝大多数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或者往雅处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社科知识。极少量虽然可以说有荒诞不经的意味,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也尝不可以看看。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寺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彀、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人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这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期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2014年4月23日 已读
特别适合要写古代小说的人,jjqd的人都该看看,能避免多少错误啊,内容很全,还有很多小段子,特别好看 #永远不缺段子手#
2014NF 中国文学 国学 文化 随笔
牛奶可乐经济学 豆瓣
7.4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弗兰克 译者: 闾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请翻开《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吧。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即将在你眼前展开。
本书是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完整版,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
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
2014年4月19日 已读
大概就是经济学入门的内容,但是角度非常新颖,贴近生活。问题太吸引人了,让人忍不住想看。连我这个不喜欢经济学的人都被吸引了。还有就是我意识到自己两年前买的一件衬衫竟然是男式的
2014NF 科普 经济学
世界是平的 豆瓣 Goodreads
6.7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译者: 何帆 / 肖莹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1
当学者们讨论世界这20年发展的历史,并把目光聚集在2000年到2004年3月这一段时间时,他们将说些什么?9·11恐怖袭击还是伊拉克战争?或者,他们将讨论:科技的汇集与传播使得印度、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这个世界是否变得如此之小、变化如此之快,从而使我们的政治体系无法调整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结构?
托马斯·弗里德曼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他解释到,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与社会要做出而且必须做出怎样的调整以应付这种趋势《世界是平的》及时地就全球化中的这些问题——全球化取得的成功和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趣味生活简史 豆瓣
At Home: A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接力出版社 2011 - 7
本书是《万物简史》作者最新扛鼎之作,其创作灵感源自于作者一次石破天惊的发现:房屋不是躲避历史的避难所,而是历史的最终归宿。
在作者看来,无论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不管人们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或激烈争夺了什么,最终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投射到你的家里。战争、饥荒、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这些看似与我们相距遥远的历史或许就隐藏在你的沙发里和五斗橱里、在你窗帘的皱褶里、在你松软的枕头里、在你家墙上的油漆里、在你家的自来水管道乃至抽水马桶里。于是,作者决定探究每间屋子在居家生活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卫生间是一部个人卫生的历史,厨房是一部烹调的历史,卧室则成了性爱、死亡和睡觉的历史。作者还梳理了从建筑学到电力学,从考古学到园艺学,从食物贮藏到流行病,从香料贸易到艾菲尔铁塔,从女性时装到室内装潢等方面的演变脉络,撰写了一部包罗万象的人类居家生活简史。
一部居家生活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舒适的历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为了过得舒适和快乐而无休止地索取,我们最终会制造出一个既不舒适又无快乐可言的世界。作者以强烈的好奇心、超人的智慧、独具一格的文笔和娴熟的叙事方式将《万物简史》脍炙人口的风格延续到字里行间,成就了这部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大作。
假使说《万物简史》如一幅通过望远镜勾勒宇宙万物的全景图,那么本书则如一幅通过显微镜呈现日常生活的缩微景观。布莱森以饱满的好奇心、绝妙的智慧心、独具一格叙事腔调将《万物简史》脍炙人口的风格延续至本书的字里行间,使万千读者有缘再次领略一部最具娱乐精神且最为发人深省的神奇之书。
2014年4月5日 已读
涨姿势了,其实没有读完,忘了当时为什么会标成读过的,现在还在读ing。这回终于读完了,现代以前的欧洲人(包括北美)好丧失!!!我们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2013B 2014NF 历史 文化 生活
历史的底稿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张鸣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 - 5
作者张鸣写“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
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2014年4月1日 已读
让我想起高中时候很喜欢的‘非常道’,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的收获在于,让我意识到了历史的不确定性,比如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很多东西不是历史课本上那样理所当然的发生。同时让我意识到高考果然是最厉害的洗脑。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我们曾经被悄悄的洗脑,但事实上,我确实是在不经意间就把一些事情当成真相,然而事实可能并不是如此。就冲这一点,可以给五颗星
2014NF 历史 随笔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2014年3月26日 已读
拖了很久,终于读完了,写的很有趣,虽然是科学史,但是并不沉闷,还有很多八卦,有机会的话会重新看看英文版的
2013B 2014NF 科普
甲骨文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116 个评分) 作者: Peter Hessler 八旗文化 2011 - 6
詩人、甲骨文和青銅器研究者、自殺於文革期間的陳夢家,其故事塵封已久,猶如等待破解的密碼。紐約客記者、著名美國作家何偉深入中國,補綴、還原了他被古文字、青銅器、政治和謠言糾纏的一生,並藉此再現了和文字有關的隱秘歷史、大千世界,讀起來令人匪夷所思,感慨萬千。何偉不僅「考古」挖掘出一段段和甲骨文、古中國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他還通過若干次遊走中國的旅程,出入於古代和現代,講述了若干相互交織、充滿了隱喻的故事,並尋找到彼此的內在聯繫,繪製出一幅幅奇異的當代甲骨拼圖。在《尋路中國》一書中,何偉好像是當代馬可波羅,開著吉普車深入中國,在《甲骨文》裡,他則似乎扮演一個西方占卜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是何偉自己製作的占卜當代中國的甲骨。
2014年3月22日 已读
我一点也不意外这本书没有简体版。
然后非常感动,何伟给人的感觉真是一个非常认真而温柔的人。真心觉得他就是那种强大而温柔的人。尤其喜欢和陈梦家相关的那几段
2014NF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