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书
人文·民主·思想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海豚出版社 2011 - 1
《人文·民主·思想》代序为余英时先生获克鲁格奖时所做演说的中文译稿,正文选了三篇文章:《“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人文与民主-在“余纪忠讲座”上的演讲》、《中国思想史研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四次突破》,比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余英时先生对于人文、民主和思想方面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世界大舞台 豆瓣
作者: [美] 卡尔·瑞贝卡 译者: 高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0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连字符(“一”)的用法,即英语表达中“民族一国家”中间的那个特定的连字符,它是如何成为一个被自然化了的等号的。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大约从甲午战争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自然化过程是如何开始、如何完成的。这是一部知识文化史,而不是社会史或制度史。很多读者似乎把我的观点理解为,在历史或者理论层面,民族主义(natlorlalism)涵义中的“民族”(ethno-nationalist)和“国家”(statist-nationalist)这两个组成部分是绝对可以分离而且互不交迭的。我在《界大舞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民族主义》中阐述的观点与此恰好相反。把这两个概念分开,从而启发性地探讨一个我认为是被掩盖了的历史和理论问题——也就是,民族和国家是如何合二为一的:连字符的问题。写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寻找这两者在二十世纪早期融合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与理论逻辑。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在中国遇到赞同和反对它的读者,希望它能激发讨论以增强我们历史化地思考和研究历史可能性的能力。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豆瓣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杜赞奇 译者: 王宪明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汪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5
汪晖先生并非专业的藏学研究者,却写出了专业藏学家难以企及的专业之作,从中我不仅读出了作者的学养和学识,也读出了作者的理性和良知。——沈卫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石硕
一场夭折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豆瓣
作者: 林伟然 译者: 李玉华 UMI Company 2003
本书为林伟然先生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96年,由其遗孀李玉华女士译成中文。原英文标题为:An Abortive Chinese Enlightenment: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lass Theory。
作为大陆文革的亲历者,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不成功的意识形态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为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混乱。中国人今天大都否定这场革命,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需要:一种认为文化大革命没有进行到底,另一种则反对这场运动所公开宣称的目的。
作者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60年代兴起的“新阶级斗争”理论对文革中动员群众起来造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运动夭折的灾难性后果,形成今天中国社会问题的死结:一方面社会依赖于国家机器来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国家机器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进行重新改造,而文革半途而废的结果,既不可能产生前者,又失去了后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介绍: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特别角色
第二章 背景介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阶级斗争理论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早期阶级斗争理论的思想意识形态再定位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晚期对阶级斗争理论重新解释的尝试
第五章 为民主的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后的阶级理论
第六章 结论和思考: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流产的中国启蒙运动
译后记
中国香港 豆瓣
6.2 (12 个评分) 作者: 强世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3
《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8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为书名结集出版。
乌托邦的年代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劳德·卡利耶尔 译者: 戎容 商务印书馆 2010 - 11
这本《乌托邦的年代》是卡利耶尔的一本回忆录。在其中他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六十年代发生,并最终发展为五月动荡的反抗运动的一些事情。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他亲身经历了运动中的各种事件,接触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知道那些青年人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其关于运动的谈论具有有内在的真实感。作者主要不是探讨运动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而是回顾运动中的点点事件,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只是想尽量把那个年代的一些场面和一些声音找回来,因而读来别有一种感受。
宅兹中国 豆瓣 Goodreads
8.2 (39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1 - 2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豆瓣
作者: 杜维运 商务印书馆 2010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内容简介:1952年当我从台湾大学外文系转到历史系时,就立下志愿,研究中国史学史,从清代始,向上逆溯。1962年负笈英伦,侧身剑桥大学,与西方世界相接,了解西方史学的兴趣骤增,于是倾力阅读西方论史学之书,如醉如痴,迄于1964年回国,阅读约数十册,初见西方史学的美富,无限欢欣。惟在阅读之际,偶然遇到西方史家论及中国史学处,觉其议论有极精当者,亦有甚值商榷者,于是草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于1966年出版。此后继续钻研西方史学,所见及西方论中国史学的言论益多,乃于1978年至1980年之间,改写《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字数增至一倍以上,学林许其有沟通中西史学之功,然自我评论,则觉不足。西方史学,浩瀚无涯埃,中国史学,自己所认识者,亦未至彻底。因此从1981年起,一方面继续深入了解西方史学,一方面计划撰写一部全面性的中国史学史,以扩大对中国史学的认识。2004.年三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写成,字数近八十万言,中国史学的大脉络、大建树涌现,亦于关键处与西方史学相比较,所得的新认识,与以前迥异者,为中国史学的世界地位,有不亚于西方史学者。
思想史的写法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本书原系《中国思想史》“导论”,内容为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经作者补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三节,以单行本问世,题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何枝可依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1
《何枝可依》内容简介: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非(他算了一下,兔肉总比粮食值钱)。从此,他把手中那件叫“耒”的吃饭家伙扔了,天天蹲树下等兔子,就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耐心等待,眼巴巴等兔子来,等它们前来送死(《韩非子·五蠹》)。
战国那阵儿,大家尽拿宋人打镲,逮谁犯傻,就说谁是宋人。他的事,据说在宋国都被人耻笑,可见是个超级死心眼儿。过去,我也纳闷儿,天下傻子多,怎么全在宋国?我猜,当时的聪明人之所以糟改宋人,只因宋国是古国,特讲老礼儿,打商代传下的老礼儿,太古板。
兔子会撞在树上吗?我一直不信。
然而,有一天,我终于信了。
1981年10月7日-12月10日,我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作为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在陕西宝鸡县西高泉村。那里真的有泉水,泉水挨家挨户流,夜深人静,哗哗作响。
柄谷行人談政治 豆瓣
柄谷行人 政治を語る
作者: 柄谷行人 / 小嵐九八郎 (訪談紀錄) 译者: 林暉鈞 心靈工坊 2011 - 7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知識分子的前衛標竿。
.
他是下筆犀利的文藝評論家,跨越文學、經濟、歷史、哲學等多元領域;他是後現代思想的主要宣導者,對全球權力結構有深入研究;他是左翼批判理論家,不斷思索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消長;他更是革命行動的實踐者,從一九六○年就參與鬥爭行動,熱衷公共演說,還曾籌組NAM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與國家和資本對抗。
.
《柄谷行人談政治》以訪談形式,完整呈現柄谷行人的理念精華,全書從日本六○年安保鬥爭、六八年熱血沸揚的抗爭運動談起,一路談到他如何走上思想家之路,思索歷史的力量及其反覆性,如何解析當前的國家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九一一後的世局變化,並倡議小區域個體的團結與對抗之道。
.
柄谷行人的前衛批判觀點,深具啟蒙意義。
.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已站在世界洪流之中,個體和社群如何產生力量,例如消費者用鈔票投票,對商品、企業行使罷免;區域性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團結互利,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這些提案,都可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對抗洪流的生活革命之道。
1945破晓时刻的台湾 豆瓣
作者: 曾健民 2007 - 7
本书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角度,全面叙述了“八·一五”及此后这短短的100多天台湾的“去殖民化”和“祖国化”进程。
4级词汇 豆瓣
作者: 新东方四六级研究中心 2008 - 7
《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将带你领略分类记忆的高效学习法。很多传统词汇书简单地以字母顺序排列单词,这样不但单词间缺乏关联性,不易于背诵,更是会造成“看不下去”的现象,令考生很快丧失了背单词的信心;而另一些书仅仅粗略地将单词分为几个大类,这样一来有失准确,二来每类下收录单词过多,反而加大了考生的负担。《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收录了六级常考单词,先按真题涉及到的题材和话题种类将单词分为8大主题,再以词义将各主题共分为21个小类。这样把单词放到我们生活学习中熟悉的主题下,而且建立起词与词之间紧密的关系,记住一个单词就能想起与之相关的其它词,冲破记忆单词的瓶颈。《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将领你体验最生动有趣的单词记忆方法。相对于抽象的讲解,直观形象的记忆更加有效。不同于以往的六级词汇书单纯枯燥地罗列、讲解单词,《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按照各个主题配加了生动幽默的精美图片,尽可能地将在同一场景下出现的单词收入图中,并为抽象的单词配以具体插图形象地说明,通过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刺激大脑的记忆潜能。《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还集合了词根词缀、联想、发音等多种实用的记忆方法,让考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攻克单词难关,并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此外,实用有趣的例句也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使你轻松摆脱机械记忆单词的窘境。《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将带给你最贴心的提示。《新东方·词以类记:4级词汇》旨在帮助考生解决备战六级考试的词汇难点,因而我们特别在每个主题后给出与考试相关的提示信息。如在“观点态度”主题下,我们为考生列出观点态度题的提问方式,哪些词语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提示等。这些点滴集中在一起将加大考生六级获胜的砝码。
新左派 豆瓣
作者: 陳學明 揚智 1995 - 2
新左派從誕生至今已三十多年,曾深受各方矚目,亦曾受到鎮壓而趨於沈寂,有關該派的種種一直是引起爭議的話題。作者以簡潔扼要的文字,介紹了新左派的起源,以及其與老左派、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各種革命之間的關係,並討論了在蘇聯解體、東歐易幟後,新左派所面臨的問題與新的發展方向,對於當前台灣社會不無啟示的作用。
茫然草——日本人文风景 豆瓣
作者: 董炳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写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名之曰《茫然草》,一是模仿日本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的著名歌人、随笔家兼好法师的名著《徒然草》,二是忠实于曾经有过的个人生活感受。全书在展示日本当代社会诸面相和热点现象之外,更看重纵深剖析日本历史与日本民族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