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剩余价值学说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剩余价值学说史
作者: [德] 卡尔·马克思 译者: 郭大力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9 - 3
《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依据原著者马克思原来的计划是《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后来曾计划把它编成《资本论》第四卷。最后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编成出版时,是和《资本论》一样包含三巨卷。第一卷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起源至亚当斯密;第二卷论述里嘉图;第三卷论述由里嘉图至庸俗经济学。但它不只是一部学说史。适当的评价:应视为《资本论》的不可缺少的续篇。《资本论》考察的根本问题,是剩余价值的性质,它的起源,和它的诸特殊形态。《剩余价值学说史》考察的根本问题,也是这些。必须有后者,《资本论》才算完整。对于已经熟悉了《资本论》的人,用《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来补充,才能把它的思想内容最深刻地采取出来。因之,《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译者,在译完前书后,又据考茨基原版,将《剩余价值学说史:〈资本论〉(第4卷)(套装全3册)》译成中文。
解读《资本论》 豆瓣
作者: (日) 宫川彰 译者: 刘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10
《解读〈资本论〉(第1卷)》的解读,本身就具有了权威性。他精心写就的《解读〈资本论〉》,结合当代日本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人们所熟知的社会生活事例,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注重把握原著的思想精华和理论精髓,逐章逐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说了原著所揭示的各种概念、原理和规律。他的受众,是周末自愿前来听课的日本各阶层民众,他所用的语言是他们所熟悉的、所用的案例也是他们所关注却又未经深思或无力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和揭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大众化、普及化。这种大众化、普及化的对象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更是干部、群众。宫川彰教授说:“大家学习《资本论》,不是学习完就结束,而是终生受益。就好像取得驾驶证一样会终生受用。掌握了这种力量的源泉,就可以用科学的视点去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