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明室 豆瓣
8.5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赵克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3
《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
失焦 豆瓣
Slightly Out of Focus
9.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徐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3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植田正治小传记 豆瓣
植田正治 小さい伝記
作者: [日]植田正治 译者: 董纾含 2022 - 6
以照片回顾日本国宝级摄影家的人生轨迹
感受“植田调”温柔与幽默的魅力
编辑推荐
◎日本国宝级摄影家的自传式作品集
植田正治将他在日本摄影杂志《相机每日》上连载12年的内容集结成册,以照片回顾他的人生轨迹。这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作品,既是他的个人传记,也作为被拍摄者活在当下的证明。
·
◎深受全世界喜爱的植田调
植田正治以家乡鸟取的天空、地平线、沙丘为背景,将拍摄对象如静物般摆拍,树立了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摄影师与拍摄对象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真实质朴的生活感,带给观看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
◎热烈、纯粹的摄影态度
书中收录多篇植田正治的摄影随笔、日记和访谈,文字如同他的摄影一样细腻、朴实,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摄影“一直燃烧到最后一刻”的热爱和始终坚持自我的纯粹态度。
·
内容简介
自1974年至1985年,植田正治在日本杂志《相机每日》上连载“小传记”系列作品,总计十三期。大部分作品是用哈苏照相机拍摄的,记录了从人与人的接触到植田住院期间的日常点滴。此外,连载还收录了一些偶然发现的、拍摄于二战前的玻璃干版作品。“小传记”其名的意义,一是作为被拍摄者活在当下的证明,二是一种关于植田自己过往的记录。本书将“小传记”系列作品连同图注一起,以很接近当初连载的形态予以呈现,并搭配反映植田的摄影态度和与本系列相关的同时期文章。
摄影构图艺术 豆瓣
作者: 威廉斯 (Richard Garvey-Williams) 译者: 付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1
不同于常见的讲解摄影构图方法的工具书,《摄影构图艺术》将摄影的构图上升为一种对美学原理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分析和恰当合适的示例,建立起一套关于摄影构图可以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摄影构图艺术》内容并不是单纯地讲解摄影构图,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构成优秀摄影作品的4个要素,其中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反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无论是刚入门的摄影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水平的摄影发烧友,通过本书,都能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构图是如何在传达摄影师创作意图中发挥作用的。
昨天堂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严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9
“像祖先把他们的心事刻在竹板上,我决定用摄影体验生命。”
侯登科奖得主、摄影家严明,暌违六年诚挚之作
于明暗光影中见当下中国,以人文诗性打动赤子之心
📸编辑推荐
◎ 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奖得主严明最新摄影作品集,作品年代跨度(2007—2021)。
◎ 暌违六年诚挚之作,收录严明亲自遴选、从未正式结集发表的108幅摄影作品。
◎ 在急剧变迁的时代中,背起相机出发,徘徊于新旧交替的乡镇村野、城市边缘,透过方形构图,用黑白胶片留存传统人文的流动和消逝,记录如你我一样的大国小民。
◎ “在取景框里糅进荒诞、忧伤和特有的灰色幽默”,他对时代的凝视和捕捉,打动了贾樟柯、黄觉、五条人、双雪涛、叶锦添和胡歌。
◎ 严明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诗意,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贾樟柯
◎ 作者亲赴印厂调图、盯机印刷,确认每一幅图片的明暗细节,直到满意为止。
◎ 图书内文采用美感极致特种纸,图片局部过油工艺,精装方脊,性价比几乎达到极致。
📸内容简介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摄影家严明,二十年如一日,跋涉在苍茫大地、山河旷野,宁夏镇北堡影城的假桃花、泰山之巅微弱的小灯箱、嘉峪关雪中翩然的舞者、四川安岳因千年风化而面目模糊的佛像、湖北宜昌长江边独自怅望的青年……严明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拍下无数令人动容的画面,这些作品自然端庄,无不流露出摄影师对这个国家传统人文景观、精神风貌的悲悯和思辨。了解严明以往作品的读者还可发现,新摄影集呈现了摄影家近年来新的视觉探索和新风格的演进走向。
作为侯登科奖得主严明的最新摄影作品集,本书收录了2007至2021年严明拍摄的、从未正式结集发表过的108幅作品,这些作品是严明走南闯北多年用摄影诠释人生的典藏,是他用生命中最好的光景置换的定格瞬间,是严明亲手交还时间的礼物——他的过往、他的昨天堂。
📸名人推荐 & 媒体评论
看严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诗意,他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这样的诗意。事实上不是他捕捉到这些诗意,是他创造了这些诗意。事实上没有严明的情怀、学养,美术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活生生的情感运动,任何景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都是熟视无睹的。所以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贾樟柯,导演
我很欣赏严明身上特别有诚意、特别坦诚的一面。他的照片在中国摄影师的照片里也有他独特的气质,他不怒不哀,照片里有非常有力量的东西。——陈晓卿,导演
严明的每张照片都在讲故事,他的照片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故事精彩不精彩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讲故事的人。——郑幼幼,摄影评论家
在我看来,他是在用一种深刻的生活感悟和个性化的影像模式去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视觉场域。——蔡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策展人
在取景框里糅进荒诞、忧伤和特有的灰色幽默,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拼合成他镜头里的马孔多。——《南方人物周刊》
他作品中影调的浪漫以及画面人物之荒诞,构成了现代人生的二律背反,看上去既是“我”的,又是“我们”的,既是“抒情”的,又是“纪实”的。——腾讯·谷雨
不同于有些刻意营造某种不安与危机的的照片,严明照片中的不安是通过相对安详与稳定的形式来呈现,而照片中的荒谬也是一种源自于平淡中的荒谬。 而人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也是既疏离又无法分离,人身处其中,却又不属于它。通过这种方式,他给出了也许比较能够揭示当下中国社会的某种世事沧桑的视觉隐喻。——顾铮,《中国当代摄影艺术》
严明这一代摄影师的生存的环境和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要坚持,那么首先要将自己放在社会的边缘——这是在考量他们的勇气和真诚度。严明做到了,并在坚持中获得了尊严。他是值得尊敬的摄影师。——谷仓当代影像馆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黄亚纪 编译 译者: 黄亚纪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5 - 4
▎编辑推荐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
★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9位大师7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
★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全套四册)
※19位“大师的大师”,开启日本摄影的兴盛旅程※
福原信三 渊上白阳 盐谷定好 野岛康三 小石清 安井仲治 中山岩太 椎原治 瑛九 山本悍右
滨谷浩 土门拳 桑原甲子雄 植田正治 东松照明 奈良原一高 川田喜久治 细江英公 石元泰博
◆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内容简介
这套书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一册“日本摄影1889—1968”记录的是日本当代摄影从开端到变革开始的时期。编者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从初级到在国际上初露锋芒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20世纪初福原信三、渊上白阳到1960年代末崭露头角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摄影代表了一个变化动荡时代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心理,此后出场的日本摄影家似乎有意回避了情绪性的表达而更趋近观念的表达,其作品也更多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色彩与理性的冷静。
——顾铮(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不仅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同时也是伴随后继者坚定向前的珍贵动力。我诚挚第推荐此书,特别是对有志于摄影学术与创作实务的朋友们。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书中交叠的许多日本摄影家名字,仿佛是漫长旅途中经过一站站的小镇站名,让我掉进那片无尽的影像荒原里……谢谢你整理了这些在我旅途中出现的美好风景,而我看着看着,竟也就走到了这里……
——郭英声(台湾艺术家)
透过编者有系统的整理,读者的收获将不只是写真(作品)里的物语,更包括了写真(史)的物语。这本书推荐给想要了解日本视觉文化的人。
——江明玉(《日日》杂志中文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朱白(评论家)
摄影,从未来突然来到。——奈良原一高
身在某一天某一处,是摄影家的绝对条件。——石元泰博
在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中成长的我们战后派,不知被谁称作了“不信的世代”。对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而言,唯一让我咀嚼到真实滋味的,是肉眼所能见的事物。于是很快地,我与相机相遇了,成为摄影的囚犯。
——东松照明
时间男孩 豆瓣
作者: 贝尔纳·弗孔 译者: 笛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5
《时间男孩》囊括了贝尔纳·弗孔创作生涯的代表作。最世文化携手贝尔纳·弗孔推出了其全新图文摄影集——《时间男孩》和《永远的乡愁》。弗孔是饮誉国际的法国摄影家、“构成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该书其中多幅作品第一次面向中国读者。上百幅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配以贝尔纳.弗孔书写的文字所独有的魅力,既反映了上世纪当代艺术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欧美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本身的某种深刻变迁。以对时间的追溯和对家乡的眷恋为主题,读者在其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弗孔所创立的“执导摄影”所独有的视觉张力和微妙色彩感触,还可以一览其亲自书写的诗样文字。无论是文字或摄影作品,都震撼、惊艳无比!
Hockney's Pictures 豆瓣
作者: David Hockney Thames & Hudson Ltd 2006
This much acclaimed book, newly available in paperback, is the definitive retrospective of the most popular serious artist in the world today, covering all media over almost fifty years. Presented thematically to show the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of Hockney's prolific paintings, drawings, watercolours, prints and photography, it also features quotes from the artist himself that illuminate the passionate thinking behind the works produced. Its huge international success confirms Hockney'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iving artist.
图画史(阅读版) 豆瓣
作者: 【英】大卫·霍克尼 / 【英】马丁·盖福德 译者: 万木春 / 张俊 2021 - 1
图画无处不在,就像语言一样。笔记本电脑、手机、杂志、报纸和书籍上都有图画,我们也正是通过图画来思考、梦想、领悟环境与他人。在这个充满视觉诱惑的时代,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与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联手为古往今来的图画著史,将浩如烟海的绘画、摄影、电影等等图画视为一个整体,解读它们之间的奇妙联系和相互作用,探讨一切再现三维世界的平面,为你的艺术之路带来一个全新的探索视角。
抛开沉重的大部头艺术史,这本全新的阅读版《图画史》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探索视觉艺术的边界。全书共18个章节,40余万字,并在旧版基础上增订了最后一章的内容,囊括了霍克尼的最新作品,更新了他对ipad等新媒介的运用心得,为你呈现霍克尼最新的艺术见解。
本书与其他霍克尼系列图书一样为全球同步全彩印刷。高质量的印刷工艺,高品质的图文呈现,展卷之际,将为你带来无比享受的阅读体验。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豆瓣
作者: 严明 2021 - 11
◎ 编辑推荐
“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
侯登科奖得主、著名摄影家严明文字代表作。
一本关于行路与相遇、命运与抉择、从众还是从己的动人之作。
世界读书日胡歌力荐书目,入围新京报年度好书书单。
新版首度披露多篇旅程手迹与速写画稿,精装珍藏,浪漫重现。
【破圈之作】——“诗人摄影家”严明用文字讲述取景框背后的“我”与世界,畅销超10万册
“我愿意和盘托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点点思辨。这本书不教赚钱,不教人如何改变世界,我想谈的是关于保本、关于如何不被世界改变。”
【人文关怀】——捕捉人文影像与时代情绪,记录日常生活的褶皱与荒诞现实的呻吟
严明怀抱着真诚和纯粹行走守望,三峡的农民、洋人街的玩偶扮演者、宝丰的大篷车歌舞团,严明用敏感关切的目光,在一座山上、一垛墙上、僧侣的衣襟上、乡野村夫沉默的脸上,找到我们所在的家国“变”与“不变”的故事,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曾看到或经历过的。
【理想主义】——跳出标准人生的轨道,把自己放在社会的边缘,逆流而上探求另类理想
在“理想”一词不再崇高的今日,严明的人生却始终饱含理想主义的赤诚,他曾在教师、乐手、记者等多种职业身份中辗转,直至不惑之年才寻得内心真正的所爱。为了别人嗤之以鼻的“理想”,他敢于把自己放在社会的边缘,敢于走上一条离群从己的艰难道路。
【摄影创作】——如何建立个性化的摄影风格?拍照前是否需要预设主题?靠摄影营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严明沉淀对摄影思维、创作经验、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的深度思考,对摄影爱好者的共性困惑,报以最坦率、真诚的回应。
◎ 媒体/名人推荐
以我自己的经验说,严明是中国最好的摄影师,应该不夸张。中国人有一种山河故人的情怀,每朝每代都有。这种循环一直延续到后来,它在严明身上没有断,严明的所有作品里面都有诗,每首诗里都有他的想象、他的情怀。
——徐累,画家
他的照片给我的感觉是很诚实的,而独特性是最需要诚实的,可以说他拍的每张照片都对得起自己。好的摄影师对时间有一种敏感,知道什么时候要按下快门。他会在时间脉络里等待按下快门的一瞬,要静下心去等待。而这种等待,其实是一种找寻。
——叶锦添,视觉艺术家
我很欣赏严明身上特别有诚意、特别坦诚的一面。他的照片在中国摄影师的照片里也有他独特的气质,他不怒不哀,照片里有非常有力量的东西。
——陈晓卿,导演
看严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诗意,他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这样的诗意。事实上不是他捕捉到这些诗意,是他创造了这些诗意。事实上没有严明的情怀、学养,美术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活生生的情感运动,任何景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都是熟视无睹的。所以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
——贾樟柯,导演
他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多数艺术作品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哗众取宠。而严明则心怀悲悯,直面苍生,苦行僧般探寻并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真实,念念在定。
——汪涵,主持人
◎ 内容简介
十年又十年,严明数度转行,几易人生,他站过乡镇高中的讲台,也曾跻身摇滚教父的乐队,在纸媒辉煌的年代,他进入大报任职,又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遵从内心的热爱,一纸辞呈离开体制,手执一台相机,从此浪迹江湖。从水汽氤氲的三峡码头,到人头攒动的北方庙会,摄影家在一次次出走中打磨思想与技艺, 在一场场不期而遇中感念时代与众生。
严明说,本书“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这本书不教赚钱,不教人如何改变世界,我想谈的是关于保本,关于如何不被世界改变。”
昨天的中国 豆瓣
8.4 (35 个评分) 作者: [法] 阎雷 译者: 杨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3
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
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
行走拍摄中国三十年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推荐语】
16岁,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是我在中国的一种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签发针对个人的外国人旅游签证。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觉,我要学习摄影,我要学习中文,我要拍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在叫我,我应该去。所以我来中国了。
我没有后悔这个梦。
——阎雷
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师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 •吕布比肩。
——那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