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自私的人类 豆瓣
The Selfish Ape
7.2 (5 个评分) 作者: 尼古拉斯·P.莫尼 译者: 喻柏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8
一口气读完人类从入世到入土的进化历程!
🔍 内容简介
《自私的人类》是为智人撰写的深度讣告的一出序幕。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成,到人类的进化之旅,再到制造人类的遗传指令以及人体的运作方式,作者兼具严谨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以细腻隽永的文笔将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与数万年进化历程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为大众对人类崛起的幻想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人类是极具创造力但又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动物。
👀 编辑推荐
1.“碰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的另类科普佳作,颠覆大众对智人崛起之幻想,一部给21世纪人类的科学版“警世通言”。
2.本书作者堪称文理双修之典范,1句=100句的知识浓度,“左手玩梗、右手用典”的绝妙文采,佐以出其不意的英式幽默,为人文科普写作树立了新标杆。
3.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苗德岁;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鼎力推荐!
4.科普作者喻柏雅倾力翻译并称赞:“本书文辞之优雅、之谐趣、之雄辩,是我在科普作品中前所未见的。”
🎈 名人推荐
《自私的人类》是一本不同寻常、令我感到惊艳的科普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自身,敦促人类为自己的行为自省,并立即行动起来,以拯救行将崩溃的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一本令人颤栗、羞愧、深思且愉悦的书。
——苗德岁 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我从莫尼的《自私的人类》中学到了很多。我喜欢他文字中生动、散文诗般的意象,阅读他的著作是纯粹的文学上的愉悦。他知道要写什么,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去写。
——理查德·道金斯 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
莫尼的《自私的人类》传递了比其书名本身所包含的更深刻的内容,它是对人类和人性的广泛反思:作为个体和一个物种的我们如何进化、如何运作,以及终将如何消失。莫尼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科学、文学和哲学上的见解,同时他的文字展现了清晰、诚实和幽默。
——戴维·贝纳塔 南非开普敦大学哲学教授、《生存还是毁灭》作者
这本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思想集,一如作者的前作,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罗宾·汉伯里-特尼森 英国著名探险家、《伟大的探险家》编者
🌿 媒体推荐
这本受道金斯启发的书是一次地球生命之旅。莫尼雄辩地描述了生命的动力和人类在宏大的生存计划中微不足道的地位。在说明重要的生物学发现时,他从各个角度描述了生命,包括我们人体的分子复杂度和基因组成。这本书汇集了许多关于人类存在的观点,创造了一幅美丽但受到谴责的人类图景。
——《生物学人》
莫尼将读者带上了一趟参观人类生物学的旅程,向读者展示了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极其细微的差别,他的写作中透着凄凉的观察。本书描绘了我们的星球如何变得适合居住,以及生命是如何进化的,而后进入人类生物学。在这些章节里,他解释了我们人类的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殖学、胚胎学、衰老和死亡。他的文字呈现出令人钦佩的简洁,并时不时精巧地将各种概念和隐喻融合,自文学和诗歌作品中的引用——如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使他的作品生机勃勃,仿佛沉迷于将人类抛回动物之列。
——NHBS.com
2022年7月6日 在读
看了三分一,可以感觉作者杂学知识丰富,但是增加了普通读者的阅读负担,目前不打算继续看了
科普
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 豆瓣
8.0 (16 个评分) 作者: 密小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用活泼的语言、漫画的形式,结合历史故事,使读者从整体上可以快速了解整个欧洲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西方建筑的老祖宗为什么在古希腊,罗马角斗场是否是帝国的维稳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么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书适合欧洲建筑爱好者、初学者阅读,也适合喜欢建筑历史文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2022年5月10日 已读
逻辑线挺清晰的,很适合对建筑有基础的外行人初步入门,有机会期欧洲玩的时候应该能大致识别这楼是哪个时期的建筑了(ps.我还挺好奇书里面用的那些剧照有没有拿到日本那边授权的)
科普
跟动物交换身体 豆瓣 Goodreads
カメの甲羅はあばら骨~人体で表す動物図鑑~
7.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崎悟司 著 译者: 董方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9
★ 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重磅作品,尚未出版就已走红网络!
★ 风靡日本的科普神作震撼上市!魔性画风+专业知识+奇趣解读,以独一无二的脑洞向你展示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怎样一种体验。
★ 绝佳脑洞创意,前所未有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内容独特,画风清奇,吸睛搞笑!
★ 图解4大类20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成因、特殊功能、生活方式、进化故事等,专业知识全掌握。
★ 知名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作序审定,日本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特别推荐!
《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本以人体作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全书用多幅生动幽默的插画描绘了爬虫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4大类,乌龟、大象、长颈鹿、企鹅等二十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及背后的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2021年12月29日 在读
有创意,配图很有冲击性,可以学到小知识,但是写作结构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章节有的有写演化有的没有
科普
工作细胞特别篇:感冒 (2018) 豆瓣
はたらく細胞 特別編 風邪症候群
7.7 (51 个评分) 导演: 森田侑希 演员: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其它标题: はたらく細胞 特別編 風邪症候群 / Cells at work! OVA Cold Syndrome
同じ作業(細胞分裂)を繰り返すだけの毎日に飽き飽きしていた一般細胞の前に、ステキな帽子をかぶった謎の細胞が現れる。その細胞は白血球(好中球)やキラーT細胞らにいたずらを仕掛けようと一般細胞を誘う。日頃のうっぷん晴らしをして楽しむ一般細胞。だが、このステキな帽子をかぶった細胞はいったい何者なのか……?
工作细胞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Bangumi
はたらく細胞 Season 1 所属 : 工作细胞
8.2 (482 个评分) 导演: 铃木健一 / 大脊户聪 演员: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这是一个关于你自身的故事。你体内的故事——。
人的细胞数量,约为37兆2千亿个。
细胞们在名为身体的世界中,今天也精神满满、无休无眠地在工作着。
运送着氧气的红细胞,与细菌战斗的白细胞……!这里,有着细胞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荒诞医学史 豆瓣
Quackery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st Ways to Cure Everything
7.8 (44 个评分) 作者: 莉迪亚•康 / 内特•彼得森 译者: 王秀莉 / 赵一杰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9
通过放血来治愈失血,水银蒸气浴治疗梅毒,用发烫的烙铁烧掉痔疮,“爆菊法”拯救溺水的人,镭辐射水包治百病,吃土让你药到病除……
作为一本讲述西方医学史上疾病荒谬治疗方法的著作,《荒诞医学史》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法,将西方医学史上荒诞不羁的疾病治疗方式娓娓道来,分享了来自各个阶段的令人着迷的医学故事,包括我们所处的时代。这让人惊讶于病人曾经被以“健康”的名义做过的一些事情。不难想象,有一天我们会以同样的震惊来回顾过去。
2018年11月17日 已读
医学的进步由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欲望跟提高性能力的欲望推动嘛w
医学 外国文学 科普
人为什么会淹死在沙漠里?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日] 高木徹也 译者: 翁晓敏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8
★没有比人更容易死掉的东西了。
★★在我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以我们最想象不到的方式,有超出我们想象的人正在经历死亡。
★★★东野圭吾御用法医监修,日本第一法医高木徹也带你一起研究死亡,探访那些最真实•最恐怖•最不可思议•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死亡现场!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百分之一百会成真的预言, 那么这个预言一定是:“现在活着的人,终有一天一定会死。”
死亡的一头是去世的死者,另一头,则是活着,而且还要继续活下去的生者。本书作者以自己几十年参与刑事案件的经历和曾经亲手解剖过的近万具离奇死亡的尸体为基础,向我们展 示了通过与尸体的对话还原死亡现场的详细论证过程,用严谨的专业态度和幽默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死亡世界。从自杀到日常生活中的离奇死亡,死亡的世界其实蕴含了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信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像“淹死在沙漠里”这种“不可思议”的死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习惯、智慧,也正是由于有了对死亡的研究和了解才会存在。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第一季 (2010) 豆瓣
Through The Wormhole With Morgan Freeman Season 1 所属 : 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9.5 (12 个评分) 演员: 摩根·弗里曼
宇宙是什么?宇宙的起源是怎样的?宇宙真的只存在我们地球人类吗?外星生物真的只是一个理论吗?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身处黑洞,或进入虫洞可以实现时间旅行,你会怎样?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奥斯卡影帝Morgan Freeman走进我们这个神秘的宇宙,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大设计 豆瓣
The Grand Design
7.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列纳德·蒙洛迪诺 /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果壳中的宇宙 豆瓣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8.6 (58 个评分) 作者: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3
在《果壳中的宇宙》这部新作中,霍金把读者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真理在那里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缭乱。他利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制约着宇宙的原理。
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豆瓣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
作者: Guy Deutscher 蓋伊.多徹 译者: 王年愷 貓頭鷹 2013 - 8
◆ BBC山謬強森獎、英國皇家學會溫頓科學獎入圍作品!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讀物!
◆ 已售出十四國版權, Amazon讀者四顆星推薦!
為什麼古希臘人覺得羊是紫色的,蜂蜜是綠色的?
解開語言學百年來的大謎團,本書將告訴你語言如何影響你我的思考及知覺方式。
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語言,反映了該國的文化、心靈和思維模式。德語格外有秩序的特性讓德國人的思想如此井然有序?聲調優美曼妙的法語則是讓法國人如此浪漫的原因?只要比較葡萄牙溫潤的聲音與西班牙語的艱澀音調,就能理解這兩個民族的性格差異?
語言會不會影響你的思考方式?換個語言,我們會不會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
過去兩百年間,這個擾人卻又迷人的問題在學界中掀起大戰。語言的影響力曾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語言學家們一度認為語言就是我們思考的局限,歷經長久激烈的論戰,當今語言學的主流看法則認為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事實上是微乎其微。
著名語言學家多徹在這本書一反當今公認的看法,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看到,不同的語言不但會影響說話者所著重的資訊,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們感知世界與記憶的方式:
1. 跟澳洲某一原住民溝通時,你可能需要隨身攜帶羅盤,因為他們所用的語言中不存在「前後左右」的相對位置,而只使用「東西南北」的絕對位置,因此他們可能會說:「請往東邊坐一點」、「舉起你北方的腳向你手的南方移動」,這樣的語言使得此族人自小便擁有超人般的方位辨識系統,如同擁有絕對音感一般,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他們永遠都知道北方在哪裡。
2. 在許多語言中(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名詞會區分為陰性與陽性,同一個字,例如「橋」在西班牙語中為陽性,德語中則為陰性,因此西班牙人在形容橋的時候,常會說「沈穩的、有力量的」,而德國人則常用「優雅、美麗的」的形容詞。這種傾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語言使用者的偏好,在許多文學作品中更可見一斑。
3. 在某些印地安語言中,「藍色」與「綠色」都是同一個字,而在俄語中,被我們認為同樣都屬於藍色調的「深藍」與「淺藍」是完全不同的字,而研究顯示,這些人的色彩視覺經驗可能真的與我們有些不同……
本書將會帶領你穿越時空,從古希臘的荷馬到十九世紀的達爾文,從蠻荒野人到白袍科學家,多徹在書中綜觀語言學兩世紀的發展歷程,以極其豐富的有趣實例,向我們展示不同語言的特殊性,深入探討許多有關語言、文化和大腦的勁爆問題,並藉此告訴我們:語言對我們的影響,也許比你想像中的要來得更多、更令人驚奇!
【名家推薦】
◎江文瑜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鄭凱元(陽明大學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南方朔(知名作家、評論家)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
「語言是否影響思維?是語言學界的跨世紀永恆大哉問。本書作者藝高膽大,縱橫文學、心理學、人類學、自然科學、認知科學等的觀點,一步一步論證『語言會影響思維』的立場,閱讀起來猶如偵探小說尋找答案般的精彩,也樹立了語言學科普書寫逸趣橫生的典範」
——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一本讀來趣味盎然,又不失學理深度的好書!作者以博古知今的知識背景,機智中帶著辛辣的筆觸,兼具實證與思辯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語言學研究裡迷人而深刻的歷史公案,抽絲剝繭地探討語言,思想,大腦和文化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鄭凱元(陽明大學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一本十足讓人驚豔又驚嘆的書。在學術上或歷史上皆相當有深度,卻又不失清晰透徹。」
——史蒂芬‧佛萊(英國諧喜劇演員)
「讓人讚嘆的作品。多徹將鮮為人知的語言學歷史織進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裡。」
——《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把一個世紀以來,照亮文字與大腦之間的關係的迷人人物、事件和實驗結合起來,以相當有力的方式說明語言對思想的影響。」
——《新科學人》雜誌
「寫得娛樂性十足又發人深省,讓科學史讀起來像是一趟吸引人的冒險一樣,這本充滿智慧又引人入勝的書,推薦給所有想要開始探究語言、思想和文字之間的關係的讀者。」
——PsycCritiques
「多徹結合他的熱忱和學術辯才,成就了一部異常豐富、發人醒思,又充滿智慧的科普著作。」
——《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本啟發性十足的書綜合了文化史和科學,寫得非常優美。」
——英國《金融時報》
「讀起來是一大享受。」
——英國《旁觀者》雜誌
「一部讓人驚嘆的研究,描述了每種語言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切割這個世界。論辯相當完美。」
——《倫敦晚旗報》
「本書之於語言學有如科費曼之於物理學;就算你完全不懂語言學,也一樣可以享受這本書!」
——《科技新時代》雜誌
邮票上的天文学 豆瓣
作者: 李竞 主编 2012 - 8
《邮票上的天文学》用邮票艺术地再现了日月星空、天体天象和深邃宇宙的壮美,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取得的成就,回顾了天文科学设施和仪器的发展和应用,生动而有趣地描述了天文和我们的关系,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知识性与观赏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