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 豆瓣
9.7 (80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27日 出版发行: 种子音乐有限公司
是一张有别于一般现场录音专辑,一张关于2020年八月「宜花东鹿户外直播巡演之旅」的纪录,精选出25首经典曲目,收录现场的自然之音与群众的对话声。简言之,这是罗大佑「收录生活、探究其因,记录时代」的Live概念专辑!
而深入细究,我们回顾2020年,是一个COVID-19让世界重新整理的一年,这一年带来的冲击与沉淀反思,在罗大佑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而这颗种子在2020年夏天萌芽,罗大佑号召各路音乐人马展开「宜花东鹿户外直播巡演之旅」。带着音乐与敬畏祈福之心到鹿港小镇拜天地、到台东感谢山海,到花莲港边吟唱游子归乡,最后终点站来到宜兰回忆童年,回归音乐初心。
而2021年春天,象征一切重生之意,罗大佑决定用专辑的形式将「宜花东鹿户外直播巡演之旅」保存下来,给予这趟旅程一个值得记忆的时代意义,精选出巡演当时在现场收音、录音的25首经典作品,专辑中所收录的25首经典曲目全经改编,Live最珍贵的纪实中能听见风声、笑声、雨声,摊贩的吆喝声、还有当天观赏的众人掌声与细碎的对话声。罗大佑将2020年的场景与时代背景全记录在此张专辑《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一张记录「Life」的「Live版概念专辑」正式成型上市。
2021年1月29日 听过
虽然唱到一半已经是破锣嗓子 但是几首改编都很好 最后听哭了...也太好了
2021 台湾 民谣 罗大佑
8 豆瓣
6.2 (12 个评分) 李志 / 独立发行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18日
我一直想翻唱儿歌,去年和乐队录了这几首。做好之后大家觉得太难听,可能小孩子不喜欢,于是一直就没公开。几天前我的一个好朋友五十岁得子,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想来想去就送它吧,一点儿心意。 公益专辑,免费试听下载。
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 豆瓣 Spotify
7.2 (72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20日 出版发行: 自由落体文化
李志2016年新专辑。是李志以独立音乐人身份制作发行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
词曲:李志
编曲:李志乐队
吉他:袁铮、赵永庆
贝斯:张雯
键盘:李天雄
鼓:余赣宁
打击乐:魏星
口琴:陈岍
和声:朱格乐、阿玛尼、张怡然
录音师:张俊
混音师/母带工程:姜北生
录音棚/混音棚:S.A.G
特别感谢
《彩色派对》与《一个夜晚》小号演奏:史立(万能青年旅店)
《克兰河》口白:Sembat、Aray
2017年1月11日 听过
听出了一些旧时味道,也听到了一些新想法,比1701喜欢。年纪大了,总归还是喜欢听熟悉的音调啊。
2016 中国 内地 李志 民谣
1701 豆瓣
8.0 (137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3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李志个人第七张专辑
守候 豆瓣
8.7 (239 个评分) Keren An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8月24日 出版发行: Capitol/Blue Note
KerenAnn何许人也?她是法国乐坛最受瞩目的民谣才女,她出生在以色列,从小学吉他时就开始扒Joni Mitchell的曲子,11岁举家迁往巴黎后竟然得到了JoniMitchell的赏识而结识了著名制作人Benjamin Biolay,后者的古典音乐背景为她的作品带来更丰富的编配层次。2000年KerenAnn的首张专辑《LaBiographie De Luka Philipsen》融入了俄国文学、犹太民谣和法国诗歌,并以Trip-Hop、民谣及法国流行乐的融合形式现身,一举在欧洲赢得巨大成功。一曲《Jardind’Hiver》更是惊动了80高龄的法国Bossa Nova鼻祖HenriSalvador,后者在自己的经典复出专辑《Chambre Avec Vue》中收录了包括《Jardind’Hiver》在内的5首由BenjaminBiolay和KerenAnn创作的曲子。


KerenAnn是个用法语歌唱生活的女孩,她的民谣实在“清新”,和古老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和远去的岁月里绵绵的小故事牵手,直接承载于简陋的乐器声中。然而,从第二张专辑《La Disparition》开始,KerenAnn在民谣中加入了更多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据说是因为听了不少ChetBaker和TomWaits的原因。所以清新本身,也是很不同的,16岁,30岁,50岁,80岁,就各有不同的聆听质感,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民谣音乐家,那就看你碰上什么了,总之,不论你怎么拨弄音符、也不论你如何制造声响,你总会营造出“清新”的。KerenAnn的首张英文专辑《Not Going Anywhere》就是这样,那和语言的变化无关,就好像瀑布会变成溪流或地下水,可水仍是水。民谣之路也是,似乎只有一条,从清新到清新。


《Not Going Anywhere》的吟唱更偏向于布鲁斯,也更低调。略带颓废的清淡语调一直贯穿于小夜曲一般的主题曲中,贯穿于《End Of May》梦幻般的和声中,也贯穿于惟一一首节奏强烈的《Sail or And Widow》之中。甚至连像圣诞童谣一样的《Right Now And Right Here》、唯美极致的香颂《By The Cathedral》和带有一丝拉丁吉他色彩的《Spanish Song Bird》,也无一不笼罩在一层感伤的淡淡雾气中。而早先的Trip-Hop节拍表象已然隐匿,转化成为Beth Gibbons似的内在阴郁。除了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KerenAnn还从ChamberPop以及法国流行乐、Bossanova甚至古典音乐中汲取了更多营养,你能感受到JaneBirkin、Francoise Hardy轻柔细腻的法式流行情歌;JoniMitchell、SuzanneVega甜美的北美纽约民谣;Club8或者Belle&Sebastian简单清秀的原声器乐以及NickDrake式讨巧的忧伤。


有人说KerenAnn的东西适合作为全世界任何一家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显然这很合理,但如此华美却又极简矜持的作品更适合于私人聆听。KerenAnn美妙的轻声细语犹如易碎的水晶玻璃,又仿若湿润夏季里轻凉的山泉。她的纯洁是长刺前的玫瑰,无法在世间长久的生存。
2013年6月1日 听过
我对这张专辑的喜爱甚至超过Lady&Bird时期真是吓一跳 不过由于初中某个跟我感情微妙的女生(= =)当时一直鼓吹这张专辑导致老子多年来一直很不待见NGA盒盒真是傻逼玻璃心啊。
keren_ann 民谣 法国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豆瓣 豆瓣
8.4 (143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十三月音乐独立厂牌
空气上的声音
万晓利/文
整个下午,屋子里都很安静,尤其是在五六点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阳光斜射进来,我大都坐在床边,低头弹琴。偶尔抬起头,隔着阳台的玻璃看看西边的天空,乌云或落日。这时候我能清楚的听到房间里流动着的空气的声音。
老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发出的叮铃当啷,女儿放学回来在门外转动钥匙随之一声巨响的关门声,经常会把我从一个易碎的泡沫幻景中拽回来,紧接着便是她俩叽叽喳喳的对话或争吵。这些声音驾在空气之上,洒落在我的琴声之中,熟悉的让我几乎都听不到。
通常是这样的。
幸亏有电脑,还有那点不罢休的激情。有一次我录下了这一切。回放时我呆住了:那“砰”的一声关门所产生的回响,简单而令人回味的一问一答,和着我那近乎于单音的吉他,形成了一个饱满的声场,空间感巨大……让我不得不沉醉在里面。我闻到了一股小时候自己那床红色棉被的味道。一种回去的感觉,一种彻底的安全与温暖,像是没有经过耳朵,直接从心底冒了出来。
不用多说,我被融化了。并且,再也不想回过神儿来。
这也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败兴之处吧,很容易就会迷恋上一个空间,一种声响,进而忘记现实。当然,反过来讲也对,是音乐让我再一次感知了生活。感谢音乐。
必须反过来讲。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谁都知道,你把生活给弄丢了。
所以,不得不遗憾那些个焦燥不安的日子,不仅没有感受到这真实而细致的恩赐,而且空虚度了无数好时光,伤神,伤身……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要考试了,这时她正在复习英语,高声念道:我一点都不喜欢流行音乐;学习语法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能通过忘记来解决问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又一遍……
隔着客厅我听的清清楚楚。
2013年6月1日 听过
万晓利实在是怎么听也听不出那种感觉来,虽然知道歌都是不错的。呵呵。
万晓利 内地 民谣
Unplugged 豆瓣
9.5 (34 个评分) Eric Clapton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1992年8月25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出生于1945年3月30日的艾力克莱普顿多采多姿的音乐生涯始自18岁时自组的Roosters,接着加入因培育出Eric Clapton、Jeff Beck、Jimmy Page这三大吉他手而被封为『传奇性的摇滚团体』的Yardbirds;1965年转往蓝调先驱John Mayall的Bluesbreakers乐团,翌年与Jack Bruce、Ginger Baker组成乐坛首支强力摇滚三人团Cream。1968年摇滚乐坛万众瞩目的第一支超级乐团Blind Faith诞生,艾力克莱普顿亦名列阵中,1970年再组Derek & The Dominos,但在这些团体转换期间,艾力克莱普顿也抽空帮约翰蓝侬(John Lennon)、Delanie & Bonnie抬轿伴奏。艾力克莱普顿虽然参加或组成过这幺多的团体,可是乐团寿命都不长,原因多是由于团员间意见不合或因为每位团员都大有来头导致自大的心理,于是艾力克莱普顿萌生单飞发行个人专辑不再组成大堆头乐团的意念。
1970年艾力克莱普顿正式推出首张个人同名专辑,不过同时他也为着Derek & The Dominos的团务繁忙。在该团解散与商业成绩不如以往加上感情因素的打击使艾力克莱普顿却沉溺于毒品之中,在朋友的关心之下历经3年才拋此恶习并且在伦敦彩虹剧院盛大展开他的重生演唱会,不论乐迷或是乐界好友像Pete Townshend、Steve Winwood…等等都欣见他重回舞台,后来这两场演唱会实况也曾发行CD。
1974年艾力克莱普顿发表的《461 Ocean Boulevard》不仅象征他走出阴影重新出发,在音乐上更跳脱以往只以蓝调为根基的摇滚而融入牙买加的雷鬼乐,使得风格焕然一新,其中一首翻唱自雷鬼宗师巴布马利(Bob Marley)的歌曲"I Shot The Sheriff"成为艾力克莱普顿唯一冠军单曲。在1974-81年间艾力克莱普顿几乎年年推出新作品,他长久建立的吉他风格也越发受人肯定与学习,这时期作品当以《461 Ocean Boulevard》以及1977年底发行的《Slowhand》专辑为代表,而《Slowhand》正是他参加Yardbirds以来的昵称,也是他吉他弹奏最为人称道的特质-感情跃然指尖,《Slowhand》专辑里的"Wonderful Tonight"应该是一般乐迷最熟知的一首抒情摇滚曲。司RSO(隶属Polydor旗下)的合约也终止,1982年RSO替他发行了精选集《Time Pieces》,收集了1970-79十年来11首代表单曲,也结束了艾力克莱普顿音乐生涯的前半段。
1982年艾力克莱普顿宣布加入华纳唱片公司,首先录制的是《Money And Cigarettes》专辑,制作人仍旧是长久以来的伙伴也是洛史都华的制作人Tom Dowd,因此乐风尚仍延续前作,并不像其它歌手因转换东家而风格丕变,Slide Guitar手Ry Cooder在专辑中鼎力相助是另一重大发现。单曲"I've Got A Rock N' Roll Heart"仍然顺利进入排行前20名。
1985年《Behind The Sun》专辑才算是蓝调风格转变的开始,因为他请到两位当红制作人,一位是带领创世纪合唱团成功跨入流行界、又以个人作品《No Jacket Required》得到葛莱美最佳专辑的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另一位是重金属团范海伦(Van Halen)的制作人Ted Templeman。菲尔柯林斯着重节奏但基本上仍以艾力克莱普顿的吉他与蓝调根基为主; Ted Templeman则将他在范海伦1984专辑里成功运用键盘、合成器使他们得到商业上空前成功的经验带入《Behind The Sun》,发行的两首单曲"Forever Man"、"See What Love Can Do"都是他的大作,不过在商业上却没有范海伦优异的表现。而在伴奏乐手方面,托托合唱团(ToTo)的团员与佛利伍麦克(Fleetwood Mac)的Lindsey Buckingham都赶来相助,让这张专辑几乎成了音乐老将开同乐会一般。
一张风格相近的专辑《August》在1986年发行,主要还是菲尔柯林斯的制作(不过这次又将老友Tom Dowd找回来参与部份制作),延续着上张吉他合成器的尝试。其中翻唱另一位蓝调吉他手Robert Cray的"Bad Influence"和与提娜透纳(Tina Turner)合唱的"Tearing Us Apart"被认为是艾力克莱普顿在吉他之外,演唱上最令人激赏的歌曲。
艾力克莱普顿的下张专辑《Journeyman》让乐迷等待三年才发行,在这三年里艾力克莱普顿首先为梅尔吉布逊的卖座电影《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担任吉他伴奏,后来更因主题曲和史汀(Sting)、艾尔顿强(Elton John)合作。不过艾力克莱普顿参与整张电影配乐却是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的《铁拳浪子》(Homeboy),这是他与配乐大师Michael Kamen携手之作。另一方面以前的唱片公司也因他在乐坛闯荡25年为他发行一系列的精选集,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记录他各个时期(1963-88)创作的四张一套全集《Crossroads》,众多乐评纷纷给予最高评价。
1989年底《Journeyman》发行,制作人换为以吉他起家的Russ Titleman,试图捕捉艾力克莱普顿赖以成名的吉他之音,不过整张专辑摇滚/流行味颇浓,伴奏阵容上加入David Sanborn的萨克斯风、Gary Burton的铁琴以增加融合爵士风味。合音部份Phil Collins、Chaka Khan、Daryl Hall、George Harrison都前来跨刀,使歌曲呈现不同风貌。
艾力克莱普顿漫长的音乐历程与居高不坠的名声有一半来自现场精湛的吉他表演,进入九○年代后的第一张专辑就是他1990-91年间于伦敦皇家亚伯厅的多场现场实况纪实《24 Nights》,当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行过将近十套的现场专辑,艾力克莱普顿喜欢现场即兴表演由此证明。
1991年3月老来得子的艾力克莱普顿痛失骨肉,年仅4岁的Conor从窗户失足坠楼,这个打击几乎让他再度一蹶不振,不过将近50岁的艾力克莱普顿将他思念之苦寄情歌中,于是产生"Tears In Heaven"这首歌,它首先被收录于电影《迷途枷锁》(Rush)的原声带中,这也是艾力克莱普顿全程参与的配乐作品。 在1992年发行单曲后很快得到白金唱片并蝉联亚军,同年3月份他录制MTV音乐台相当受欢迎的不插电小型演唱会(Unplugged)时再度表演此曲,不论是现场或是后来发行的《Unplugged》专辑,大家都深切感受到艾力克莱普顿发自肺腑真情演唱。
1992年发行的这张《Unplugged》专辑不仅是该年度葛莱美『最佳专辑』得主,也是MTV Unplugged专辑中商业销售最佳的一张。自此之后许多知名的歌手纷纷答应MTV音乐台邀请到现场证明自己不靠录音室特殊技巧处理的演唱实力。此专辑里另一首名曲"Layla"也三度进榜并且进入前20名,在葛莱美奖中继"Tears In Heaven"得到『年度歌曲』与『年度唱片』后,拿下『最佳摇滚歌曲』奖。
艾力克莱普顿音乐的根来自于年代久远的黑人蓝调,自Robert Johnson以降Elmore James、Muddy Waters、B.B. King、Willie Dixon…等大师都对他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从当吉他手还没改行唱歌时就以蓝调为根基的吉他演奏而成名,1994年度同时获得葛莱美最佳传统与现代蓝调专辑的《From The Cradle》就是艾力克莱普顿寻根回到孕育他成长的四○年代蓝调摇篮,不仅吉他、连唱腔都刻意模仿上述一些蓝调大师,这是一张向蓝调致敬的专辑,严格说来并不是我们后来熟悉的艾力克莱普顿。
1992年及93年Yardbirds和Cream合唱团相继被引进入摇滚名人殿堂,勾起乐迷对此两个团的怀念,于是唱片公司又陆续整理艾力克莱普顿Cream时期的作品发行许多精选,填补了新创作日渐减少的艾力克莱普顿。1996年艾力克莱普顿寻找新的音乐方向,发表"Change The World"单曲,它收录在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主演的《第三类奇迹》(Phenomenon)中,乐迷们惊讶的发现艾力克莱普顿与节奏蓝调界的天王制作人Babyface合作,而这首歌完全是Babyface的风格,只有唱腔上还类似"Tears In Heaven"。既是由单曲制造机做出的歌,不意外地它轻易进入排行前10名,葛莱美奖上『年度唱片』、『最佳流行男歌手』再度囊括,艾力克莱普顿亦成得奖常客。同年他参加好友Stevie Ray Vaughan的致敬专辑录制,一群蓝调好手齐聚一堂玩音乐不仅在蓝调榜上称雄,葛莱美年度摇滚演奏奖也颁给这些老顽童们,稍后其中乐手如B.B. King、Dr. John也和克莱普顿一起参加电影《福禄双霸天续集》 (Blues Brothers 2000)的演出。
艾力克莱普顿八○年代以来一直寻求音乐的创新,经过十年的摸索,九○年代似乎有较明确的方向,像"Tears In Heaven"歌谣式的慢板作品十分讨喜,但是他却不已此为满足,才又会与Babyface合作,虽然一样是抒情曲,但更接近时下流行的R & B曲风。到1997年艾瑞克有感于电子乐的蓬勃发展,在几乎相当低调的状况下找来新浪潮时期的尖兵Simon Climie(二重唱Climie Fisher的一员)以TDF名义发表专辑《Retail Therapy》,内容自是以Simon拿手的电子乐为主。
然而同样的组合出现于1998年,艾力克莱普顿近10年来全新歌曲的专辑《Pilgrim》中,音乐上没有TDF的电子化,因为毕竟它是艾力克莱普顿的个人专辑,但在节奏、乐器上却力求简化,鼓的安排就是计算机程序的结果,他同时请伦敦录音室管弦乐团来伴奏。单曲"My Father's Eyes"为他再得到葛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奖。至此,艾力克莱普顿已完全走出他早期蓝调人的范畴而往摇滚、流行到未来的电子世代继续前进。
1999年,二十一世纪前,艾力克莱普顿将他在华纳唱片时期--收录从1981的《Another Ticket》之后一直到1998的《Pilgrim》为止的精彩作品--集结以精选发行《跨世纪精选》(Clapton Chronicles:The Best Of Eric Clapton); 包括他最新的两首电影歌曲,分别是《落跑新娘》(Runaway Bride)当中的"Blue Eyes Blue"和布鲁斯威利、蜜雪儿菲佛合演的喜剧新片《KISS情人》(The Story Of Us)主题曲"(I) Get Lost"。
1999年他也在Santana《Supernatural》专辑中演出的"The Calling",再度拿下了一座葛莱美奖。
2000年Eric Clapton与B.B. King合作了专辑《天王竞飙》 (Riding With The King),一个被称作『吉他之神』,另一个是芝加哥『蓝调之王』,这两个几乎相差20岁,却同样是蓝调/摇滚史上最重要的英雄人物,1967年首度在纽约Au Go Go俱乐部同台演出,整整30年后才又在1998年比比金与13位当代流行、摇滚好手对口合唱的专辑《Deuces Wild》中再度合作,不过对于两位天王来说,只合作一首歌就如同隔靴搔痒般,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两人神乎其技的工夫,因此两位英雄会在2000年合作灌录最新专辑《天王竞飙》就不难理解了,这张专辑不但获得雅俗一致的推崇,还获得了2001年葛莱美奖《最佳蓝调专辑》。
如今他马上带着新专辑《Reptile》重返乐坛,这张作品呈现出Eric Clapton独特的功力,他将不同的音乐类型与不同时代的音乐,融合为一张带有现代风格、跨越时间繁篱的作品。
摇滚乐史上唯一能三次进入摇滚名人殿堂的,只有Eric Clapton一人(分别以 The Yardbirds、Cream团员、以及个人之身份),他将继续以他的音乐让全球的乐迷惊艳。Eric Clapton这样一位音乐天才,走了一辈子的迢迢音乐旅程,而《Reptile》专辑的发行,可代表他旅途中最新的一个章节。
县城记 豆瓣
8.8 (128 个评分) 五条人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11日 出版发行: 刀马旦唱片
五條人是一支來自中國廣東省海豐縣的民謠樂隊,以海豐話方言、草莽架勢、鄉土關懷而聞名。
一些风景 豆瓣
9.4 (142 个评分) 五条人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刀马旦唱片
三年之后,阿茂和仁科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了老尾这位摇滚老炮往上海一奔,在驴(李炜宇)的录音棚折腾了十四天,让“顶楼的马戏团乐队”诸爷唱和声,请长沙的“鼓神通”文烽飞过来配打击乐,把2009年《县城记》之外的新歌老歌一网打尽,捣鼓出“民谣与摇滚乱炖,民情和野史群交”20首,回到广东后意犹未尽,又创作并录制了一首乌坎情歌- -《海风》,最终他们把这21首歌统统砸进五条人第二张专辑里,貌似创造了一个中国民谣原创作品的双CD纪录,专辑的名字还装得挺文艺,叫《一些风景》
你等着我回来 豆瓣
9.1 (134 个评分) 张玮玮 / 郭龙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编号:MMDLLP004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7月25日 10PM - 12P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词曲:张玮玮
专辑下载地址(包括完整下载试听及相关信息):
If You're Feeling Sinister 豆瓣
8.1 (41 个评分) Belle & Sebastia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atador Records
在Grunge统治另类音乐的那个年代,Belle & Sebastian的这张唱片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震撼。音乐理念上的奇思妙想和精致优雅的旋律描绘了If You're Feeling Sinister的整体风貌,温文尔雅的睿智洞察力和错综复杂的编曲像是对the Smiths和Simon & Garfunkel的完美融合。Stuart Murdoch回归传统、充满活力的歌曲创作则决定了专辑的独特个性:顽童似的幽默,恶作剧似的乐句,不食人间烟火的迷人嗓音带来的是一种犬儒主义的玩世不恭。这张不到10天时间就录制完成的作品绝对堪称一张伟大的专辑,它就像一个屹立在英式摇滚根基上的三面体,构架它的分别是六十年代的民谣、八十年代的独立精神和九十年代的创作姿态,其精致玲珑足以让后来的任何一支独立乐队顶礼膜拜,即使是Belle & Sebastian自身的其他唱片也相形见绌。
Ark Live 上海现场 豆瓣
9.5 (51 个评分) 野孩子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Wild Children
野孩子乐队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河”酒吧作每周固定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音乐人张佺:

张佺博客:

张佺豆瓣小组:
In The Loft 豆瓣
9.3 (65 个评分) 野孩子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2000年8月24日,野孩子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野孩子历史:
“野孩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乐队,小索也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他们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是用最慢的方式制作音乐的人,但这种牢固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悼词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创办“河”酒吧,并每周固定在河酒吧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乐坛回应:
野孩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原载于2001年4月24日《中国日报》)
文/穆谦 翻译/封杰西
他们不追逐流行时尚,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音乐从不会过时。
他们的乐器大都来自西方,但你可以听出他们的音乐是深深扎根于中国西北的民间音乐。
他们是野孩子,来自中国西北。
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他们都来自甘肃兰州。他们的名字让你想到的是中国西北广阔的土地和当地粗犷的民歌。在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人们经常在工作,劳动和上路时歌唱。人们大声歌唱,回声四处飘荡。当他们遇见远处的熟人,他们便高声呼叫,打着招呼。学者们相信,西北民歌中宽广高亢的歌声便起源于此。
征在野孩子早期创作的歌曲“咒语”便显现出来。在这个歌中,张佺高亢的音色为此歌增添了只有在西北民歌中才能找到的色彩。
“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由于出生于一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小索和张佺有着对歌唱最本质的爱。
小索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艰难的生活。
张佺的童年是在甘肃和青海的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土地是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
当小索和张佺决定在一起作音乐时,各种来自西北的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一种陕北的民歌形式),花儿(一种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非常流行的民歌),还有秦腔(陕西的地方戏曲),都成为他们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在野孩子的音乐中可以偶尔听到秦腔中常用的“平行四度”。
“西北民歌的影响已经在我的骨头里了”,小索说,“当我随口哼唱的时候,调子总是那儿的。”在一首叫做“黄河谣”的歌中,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歌中唱到: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1995年,小索和张佺沿着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徒步走了一个月。他们和村民在一起,倾听农民和牧人的歌声。7月份,他们去了甘肃的莲花山,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花儿”的节日盛会。人们用不同的方言,用即兴想起的歌词唱着花儿。年轻人互相唱着花儿,唱出对心上人的爱。
小索说:“我们在那儿学会了如何歌唱。”
弹着箱琴,小索和张佺开始在一起唱出了他们第一批作品,“弄品”和“离开”。
1996年3月,小索和张佺到了北京。他们有了一个新成员,鼓手高辉,以使他们的音乐增强节奏。当他们发现Conga鼓太异域了,他们尝试了使用腰鼓,一种通常是挂在腰上,由舞者边舞边敲的鼓。他们尝试把两个腰鼓并排放在一起,并将其中一个的一半截去来提高音色。
野孩子很快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里演出,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固定的追随者。他们写出了更多的歌,“消失”,“你知道”等等。
他们的一些音乐动机变成了器乐曲,例如“大桥下面”,是在三元桥下面创作出来的。“生活在地下”是关于他们刚来北京时住的地下室。“地铁”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在地铁站卖唱的音乐人。
除了写他们自己的歌,他们也改编了一些民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两首维吾尔族民歌“流浪汉”和“青春圆舞曲”。“流浪汉”原名“Sikenashka”。每一个维族人都会唱。在固定的旋律中,歌者即兴编出新的歌词。维吾尔族人经常整夜整夜不停地歌唱。
在“流浪汉”中,野孩子将传统的歌词与他们自己的歌词融合在一起。“姑娘姑娘,别着急哎,我请个画家画下你。把你画在那吉它上哎,拥抱着吉它我拥抱着你”… … “人说北京的马路宽,半个小时我到对面,人说北京的姑娘好,可是我没有户口还是个穷光蛋。”
但是,生活不是一直都美好。有时乐队成员也会感到失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知道生活在哪里,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 … 北京,北京,我要去哪里。”这是一首写于1998年名叫“北京”的歌中的一段。
野孩子写了大约30首歌。乐队成员也发展到五个人。除了小索和张佺,还包括张玮(手风琴,小打,和声),李正凯(贝司),和陈志鹏(鼓)。
尽管野孩子曾被伦敦现代艺术学院邀请去演出,但他们还很难说是有名。除了有时去其他城市演出,他们经常在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和“芥末坊”演出。
张佺说:“我还在寻找了解生活,但我知道我会活着,写歌,唱歌。”
//-----------------------------------------------------------------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文/周云蓬
2003年7月,与小索曾有一面之缘.说来话就长了.之前两年,我一直没日没夜在网上打桥牌,疯狂程度令所有朋友望我而叹,认为我已经废了,搞音乐已没指望.当时在佛山老蔡琴行上班,据说老蔡曾通知所有认识我的朋友,严禁让我去他们家上网.结果没曾想我在网上打牌居然打出名堂来.北京一牌友见我身手不错,且善于组织活动,便聘我去他公司当专业牌手,每月包吃包住八百元,下午才上班,工作内容是代表他们公司出去参加比赛顺便教他打牌.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对任何一个桥牌手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情,既能玩牌又能赚钱,世界哪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工作.
4月过完生日后启程赴京,随身只带一把破琴和一张最粗糙的吉他弹唱小样.心想着万一混不下去了再去音乐圈混.眼看着幸福生活已经要降临到我头上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命运跟我开了一大玩笑,刚到没几天,非典好象就是我带去的一样,追着尾杀到了北京.于是乎,所有的聚会活动一率取消,比赛已不可能了,只好天天在公司呆着上网打牌,白吃饭拿工资,当时也是吃得好,每天不是下馆子就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老板一手好厨艺,几个月吃下来还真没几个菜式是重复的.加上他对所有的油米酱醋菜肉米饭都很精挑细选.兼之对营养方面研究不浅,原来一百挂零的我立马长了十来斤.可光吃没用,没有比赛就等于没有展现自己水平的机会,呆了三个月后,比赛还是没有开禁,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厚颜呆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公司.当时便住到通县现在客串我和声歌手的黄旋哲家里,本来想着在北京好好混一段时间.可盘缠很快花完了,北京还一个人不认识,后来根据朋友给的电话找了颜峻,约他在河酒吧见面把小样给他,也是这时候和小索有了一面之交,还给了他一张小样,希望能在河酒吧演出.当时那小样里已经有敕勒歌漂泊手记太阳墓地这些我最重要的作品,不过看来这小样录得真的不是一般的烂了,小索最后也没找我.现在回头想想,除了记得他很瘦之外,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然可能他也不会记得我这个人.那时因为一直迷恋桥牌,对音乐的事情并不上心,没听过野孩子的歌,也不太清楚野孩子有多牛.所以那时还对他挺有意见,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这么好的作品他居然看不上眼,现在想想确实好笑.
听野孩子的第一首作品内在王国电台上选播的<<小马过河>>,这首非常NB的纯乐曲让我对他们大感兴趣,到现在他们的歌都基本上熟之能详.最能打动我的是他们<<黄河谣>>(我原来以为这是兰州的民歌,好象听张炜炜说的,现在知道是张全写的,唯有抱歉兼佩服),,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达到了民歌那种自然随心的境界.可惜天妒英才,小索已随风而逝.为了这一面之交,也为了他们如此动人的音乐,我决定给他写一首歌,为了不偏离他们的风格太远,我先用黄河谣的歌词谱成另外一首曲子,然后这两个月一直在想怎么填上自己的词,昨晚通宵弹着琴,到早上七点半了,忽然间灵光一闪,出来了第一句歌词,后面也就应声而出,这是我所有作品中作词速度最快的一首.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第一首作品,而且这歌名起得实在是很让我满意.真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作品.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送给小索及所有热爱野孩子的人们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月亮长出来
唱到黄河停下来
唱到星星掉下来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翅膀长出来
唱到风儿停下来
唱到眼泪掉下来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呀啦嘿咿呀嗬
嘿咿呀嘿呀嗬
//-----------------------------------------------------------------
李文峰:(《音乐天堂》主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只是希望家人不要太难过。虽然小索离开了,但剩下的人应该用音乐的方式继续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颜峻:(乐评人)野孩子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
白银饭店 豆瓣
8.9 (164 个评分) 张玮玮 / 郭龙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26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这张专辑里的歌,大部份写于07至09年。那期间我从北京永安里搬家到了东直门。2010年9月,为了可以更踏实的录音,我又从东直门搬到了这张专辑的录音棚所在地,北京青年路。
2011年4月26日,这张专辑结束前期录音。秋天万晓利又为这张专辑工作了近五十天,结束它的后期混音。
五年过去了,我也从北京搬到了南方。时过境迁,当我听着这些歌的时候,我明白了它的意义:它记录了我生命中的一部份。
坎坷的乐手转型之路上,我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如今我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这张专辑,因为这样我才能和它告别。下一步,山长水远。”
——张玮玮
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豆瓣
9.1 (422 个评分) Jason Mraz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13日 出版发行: Atlantic/WEA
沉淀一年,回归简单生活,用全新能量在第三张原创专辑当中活出自我l 部落格女孩Colbie Caillat、心灵投手James Morrison诚意跨刀献声!出生自维吉尼亚的一个朴实小镇的Jason Mraz,在纽约念大学的时候主修音乐剧,有一天他拿起吉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天命,于是便在毕业之后,跑到圣地亚哥当起街头艺人。在那段时期,他和自称是灵媒的流浪汉,成为心灵伙伴,他也开始四处流浪探索人生,并在这过程当中,很幸运地遇到生命中的贵人--知名音乐人鼓手Toca Rivera,两人一同演出的精彩现场表演,也成为当时美国西岸网络间,最广为流传的行家级必备珍藏。Jason Mraz这位出色的素人歌手,在2002顺利获得唱片合约,推出首张专辑“Waiting For My Rocket To Come”,专辑一推出,随即攻下全美热门潜力榜亚军,并获得了白金销售认证,当中的「The Remedy (I Won’t Worry)」、「You and I Both」也都成为传唱度极高的单曲。2005发行第二张原创大碟“Mr. A-Z”,甫发行即空降美国告示牌TOP5,而Jason擅长把玩文字的创意,也在这张专辑里作了更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发行了两张专辑、参加无数场现场表演、以及一连串的宣传行程之后,Jason决定把时间留给自己,他想利用一年的时间,让自己回归到一般生活里。他不打算安排任何的工作行程,只想简单地逛逛杂货店、亲手喂猫咪、自己洗衣服、照顾花园里的草木等…。在回归简单生活的几个月之后,奇妙的事发生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不停自脑中满溢出来,Jason在这休息的过程里,慢慢地从自我了解到自我强化,一直到自我成长,而这些崭新的音乐能量,自然而然地汇集结成第三张原创专辑“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Make It Mine」作了有一点戏剧化的开场,积极的喜悦、真挚的热情、无虑的自在,我们都感受到了;如果想把大自然写成一首歌,「I`m Yours」就是最好的问候语,而Jason Mraz则会是最佳的翻译官,这首歌早已透过网络的传递,让许多人补充满满的好心情;部落格女孩Colbie Caillat(寇比凯蕾)和Jason Mraz的温暖情歌「Lucky」,让幸福以最简单的方式,提供随身携带的服务;心灵投手James Morrison和Jason Mraz,用彼此不同的声线,编织出「Details In The Fabric」的纹理分明;「The Dynamo Of Volition」一边在舌尖按下快转键,Jason一边大玩特玩他刚刚发现、叫做Acid Jazz的新玩具;带着简单的吉他声,一同来到夕阳满溢的时间回廊里,逆着时光前进的方向走,一个男人拉开身体的拉炼,发现里面住着一位受了伤的小男孩,双手紧握着「Love For A Child」这张泛黄的相片;十指轻敲浅岸水面,阵阵钢琴音符像连漪散开,令人心醉神迷,不知不觉走向水中央,「If It Kills Me」随着弦乐交织成的漩涡,一同慢慢陷入灭顶终点;爱的瞬间就像一场美丽核爆,而被毁灭后的世界荒芜残破,铺天盖地的寂寞尘埃,散落空中慢速纷飞,「Beautiful Mess」沙哑地叙述这场,无力招架、没有筹码的连锁效应!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曾经不想长大的Jason Mraz,这一次他终于弯下腰来,牵起那个跟他有着一样微笑的孩子,手拉着手一起走出自在的步伐。
这个世界会好吗 豆瓣
9.0 (198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我的第三张CD已经开始上市了,严格来说不能称之谓CD,应该是工艺品。因为它包括以下几件东西:
1,CD一张,2006年9月份开始录制,11月完工的音乐。
2,《关于》——到南京来之后我写的一些文章的整理。
3,我的好朋友翁明帮我设计的笔记本。
4,一张还算是精美的海报。
它的标价是人民币48元。它比市面上一般的正版唱片要贵,这个我很清楚。归纳说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上怎么样提高我已经搞不不清楚了,但是制作质量的提高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有幻想,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2,《关于》和笔记本总计有140个P,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3,由于总量低——只有800张——所以折合成到每件成本就高。比如我的上一张CD做了500张,每张的印刷刻录成本是6块。但是如果做1000张,成本就变成4块了。
总的来说,我坦白的说,我必须坦白的说,除去送人的一百张,余下的七百张即使全部以这个价钱卖完我也收不回这次投入的钱。你可以不相信,但是我能说的也只能这个样子。况且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买,因为我自己也很久没买过音像制品了。到现在为止,为了这次工作我负债累累。不用讨论值不值得。就像不能讨论这套东西值不值48元一样。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不再卖高一点,那么我告诉你,我从来不想把自己搞成一个商品,我怕大家骂我不上路子。亏就亏吧,活着都不怕还怕亏吗?
在海报上写了很多感谢的单位。这出之我的内心。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一切,这不是客气也不是谦虚,因为我的工作仅仅是写了这么些歌和文章,接着吼了两声。然而大家最后说起来都是:B B的什么什么,B B的什么什么……。这不公平,所以如果你买了并且喜欢了,那么请你记着,这不是B B一个人的,这是我们大家的。
我必须要再次强烈的感谢这次录音中的三个人:韩俊,吉松浩和刘威。他们付出了很多,而我急躁的性格多少伤害了他们。我很清楚这些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我又很难改正。扩大来说,这次录音中如果我伤害了一些朋友,那么请你们原谅我,并且相信这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故意。我只是想把东西做好,我只是想按时做成。问题在于“做好”没有一个标准,但是“做成”却实实在在。
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
三年来我录了三张CD,渐渐的我知道怎么回事,渐渐的我知道我欠缺的还很多。我一直在努力,但是还远远不够,有时我为此悲伤然后胆战心惊。就这张CD而言,我只能打75分。但是怎么样让它变成90分甚至更高我还真不是很清楚。所以如果你买了并且不喜欢,那么请你也原谅我,可能我就这么点能耐。
说一下购买方式.
1,在南京只有一个地点:四海音像(汉口西路32号)。
2,外地的朋友可以在口袋音乐(
)购买。
3,不管哪里都可以直接和我联系购买。量大可以讨价还价。具体细节请和我联系,我的电子信箱为:art_li73@hotmail.com。
今天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刘威去成都了,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他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1年,我9年,我们认识了8年。18号的演出我献给我的两个大学同学,现在我要把这张CD献给他,菩萨保佑他在成都健康开心。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每天都在失去,直到最后变成一个空壳子。2006年,2006年已经到了尾声,2007年我还不知道做什么,唯一能确定的是不会再录音。我不知道做什么,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最后,愿菩萨也同样保佑亲爱的你们,健康和开心。
李志
2006年11月20日在南京
被禁忌的游戏 豆瓣
8.9 (206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我是否该写一篇悲伤的乐评?
——评李志第一张专辑
文/ 郭小寒
南京算南方吗?我不知道。
南方应该是多雨和闷热的吧,可又为何能产生如此干裂和如此悲伤的歌声。
在口袋音乐随杂志介绍了李志的《被禁忌的游戏》和《凡高先生》后,
又迫不及待地独立发行了他的两张唱片——很多人从中听到了太多的惊喜和共鸣,
他们找到了许巍、木马、左小祖咒那些从前的感人的影子甚至用2006年最温暖的声音来形容他的唱片。
但,那个声音不能用温暖来形容。
听李志的歌总能恍惚的产生一个北方冬天的意象——白色的天空,干裂的树枝,刺眼的阳光,实际是冷的。
我们以为那是温暖的,是因为我们隔着玻璃。
那个声音一点都不温暖,我甚至听出了残忍和决绝——里面有太多无望的等待和生活挣扎过后的伤痕,其实他的歌是无力的,
什么也没有解决。
我们只知道关于他的很少的一点资料,197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95年开始弹琴,1997年上东大工科,
1999年退学,游荡于琴行酒吧……这份简历其中太多的空白可以由他的音乐填充,满怀理想,愤怒,渴望,漫长的等待,
逃离,挣扎,背叛,无法选择,放弃,重新回来……最终他拨着吉他用自己那苍凉衰败的嗓子唱歌:
失去的青春,毁灭的理想,死亡的爱情。——像是在收集一把灰烬。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背后那片世界的想象,我一直觉得好的音乐不仅仅是有动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
它一定是包含着另一个世界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你听懂了这个秘密,所以才会爱上这个音乐。
说简单点就是惺惺相惜,但这么说又有点矫情。
反正总是有人更敏感一点,他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用尽力量想表达出来。但即便是表达出来了,
也未必有多少人能体味——这既是他的天才,也是他的悲哀。
也许,李志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第一张专辑来说,感觉总是比第二张更粗砺一些,但其实是更敏感,有些歌做得并不完善,有些表达也是不知怎样结束的表达,
是呢喃和无助的自语。《黑色的信封》那孤独的无奈的绵长,《青春》里那一点稍纵即逝的玩世不恭,
《阿兰》那无助的期待和诀别后的眷恋。最喜欢的还是《卡夫卡》和《被禁忌的游戏》,
最可贵的是,在所有这让人伤心的感觉扎扎实实的经历过之后,他还能把这种感觉冷静而准确的描述下来,
而不是一味情绪化的抱怨和发泄,这一点是可贵的,这需要的是一种控制,当你接住这个被抛过来的完整而密封的秘密之时。
总有人选择上路,总有人选择背着吉他到处走,总有人把理想看得高乎一切,总有人拿得起又放得下
——我们只能对他们有一种遥远的敬意,希望有同样秘密的人都能听懂你的声音。
梵高先生 豆瓣
9.0 (300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口袋唱片
欢愉的孤独是什么?城市游吟诗人李志再次让我们体会孤独的别样滋味。他的第二张创作专辑《梵高先生》近期由支持独立好音乐的口袋音乐正式发行,过去只能收藏简陋小样的你们,可以再次的真切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做为民谣歌手,李志一直用犀利的歌词和流畅的旋律打造音乐,比起《被禁忌的游戏》,这张专辑的歌曲和整个风格都更显饱满,不单单是一人抱吉他的浅吟低唱,而是通过丰富的乐器配以清新的女声,令整张唱片跳脱过去颓废调子,引人心痛的孤独依然存在,只是在这里,孤独变成一种习惯,成为朝夕相处的朋友,甚至在某些时刻,我们能听见"欢愉"的成分存在,即使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远去。这种"欢愉",是坦然面对孤独的平静,是化寂寞为会心一笑的无言。
清澈见底的钢琴,绵延悠长的小提琴,第一只曲子如序幕般开始这场欢愉的寂寞。总让我想起年少时课堂发呆的模样,清新纯粹,不在重现。那份患得患失嘘兮不已的青春竟被仅仅一分钟的乐曲所呈现,原来成长后的惆怅我们都有一样的感触。《梵高先生》是所有曲目中最击中心房的一首,你可以拒绝旋律响起时的共鸣,你可以不让内心的感动释放,可当那句 " 我们生来都孤独 " 反复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无法拒绝有种感觉叫做痛正在蔓延,你会不会放弃所有防备就这样和李志,用看透和麻木的心一起沉默,或者落泪。
在他的歌声中,理想是个顽皮的孩子,爱情是场不能回避的悲剧,远行是出流动的木偶表演,失去才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伙伴。这一场欢愉的寂寞,还在各个城市中飘荡,李志依然游离与生活和理想之间,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关于孤独,关于成长,关于所有人的遗憾。
我爱南京 豆瓣 Eggplant.place Spotify
8.7 (219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出版发行: 2009 李志 / 2009 李志
第一部分:唱片的情况
1, 唱片由三张CD组成。第一张的九首歌曲是李志先生近五年内所写,包括《苍井空》、《家乡》、《爱》、《天空之城》等之前演出过而无录音版本的歌曲。这张CD在LHS录音棚完成录音,混音和母带将由老哥完成。除了李志乐队的成员之外,参与的乐手和歌手还有:张蔚、张玮玮、老狼、万晓利、江建民、武洪、贾轶楠、李游……等等,他们涵盖各个领域,唯一相同点是全部为男性。
2, 第二张是翻唱。李志先生在他喜爱的众多歌曲中挑选了不大可能涉及版权纠纷的七首中外歌曲。比如,俄罗斯歌曲《冬妮娅》、著名的张玮玮先生的《米店》、著名的黄秋生歌曲《美丽的梭罗河》等。所有曲目以木吉他架构,曲风基本上和民谣或者不插电类似,但和夕阳、晚霞、爱如少年无关。
这张CD李志先生邀请了众多南京音乐爱好者参与编曲和录音,其中有我们的老朋友,著名的殷志刚老师,以及李先生的大学好友刘轶伦先生,吴鑫鹏先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吴胖子)。他们鲜明的音乐理念将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翻唱感受。录音师、混音师和制作人是著名的苏洱乐器掌门人吉松浩先生。值得一提的是李先生的侄子和外甥在百忙之中放弃游戏机和麦当劳来南京饶有兴致的合唱了他们全家都喜欢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 第三张是数据盘。里面肯定有两张CD的全部歌曲的wav格式和mp3格式。不一定有一些录音照片、视频和文字。提供数字版的原因在于:便于传播也好,下载也好,自己收听也好,反正大家会转成数字格式。不如帮你们高级的转好算了,免得到时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数字版本扰人眼目。
4, 唱片设计由李志先生的好朋友,《YOHO潮流志》的艺术总监翁明先生完成。他是我们所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设计师。
5, 李志乐队的成员如下:
主唱:李志
吉他:王春、吉松浩
贝斯:张雯
键盘:胡欣
鼓:余赣宁
第二部分:和以前的不同
1, 李志先生音乐上最好的朋友刘威先生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2, 它的售价终于飞的更高了,达到了120元人民币!
3, 它终于不再用MIDI做鼓了!终于没有几百块钱的乐器出现了!终于有了著名的pro tools和U87了!
4, 它不是诅咒先生倡导的高保真和高保真他爹,也没有海豚音和R&B。但是,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所有部分,它达到了“唱片”的要求,终于不再是Demo了!
5, 它有版号了,终于不是非法出版物了!
F 豆瓣
8.2 (93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29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专辑中的《寻找》《山阴路的夏天》《杭州》等歌都是李志现场演出时的大合唱歌曲。《日》作为片头曲收入了娄烨导演的电影《浮城迷事》。
李志2011年发行此专辑时只做了高品质的网络数字版,和以往的专辑一样独立发行,但是第一次尝试了无实体唱片。专辑上市时,在李志的官网上开放下载链接,并采取了“先下载后自由付费”的活动。是国内音乐行业一次具有意义的尝试。2014年由京东联合出版发行实体唱片。
2012年5月5日 听过
就凭《山阴路》也应该给五星嘛。偏不给。
内地 李志 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