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
桑布伊同名專輯 豆瓣
7.7 (6 个评分)
桑布伊
/
盧皆興
…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2年11月6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
來自台東山與海交界處一個卑南族古老部落
在年輕的軀殼裡 藏著古老滄桑的聲音
他是盧皆興,卡地布部落喀達德伴氏瑪法琉家族的桑布伊
身為部落古調傳唱者,桑布伊努力地在創作裡將賦有古調靈魂的音韻加入現代旋律之中。透過歌聲的穿透力、雙管鼻笛的幽幽浸染、口簧琴的跳動節奏、以及弦樂優雅與磅礡兼備的氣勢,讓人們不自覺地閉上眼睛,跨越語言與時空的藩籬,回到人與人、族與族劃下壁壘分明界線之前的曾經。聽桑布伊的音樂就好似看見一幅古老的畫面,畫面中陣陣清風吹拂著,樹葉飄曳,間而發出裂音的篝火兀自地靜靜燃燒,而透著溫暖木香的煙裊裊盤昇,指引著靈魂回家的路。
【名人推薦】
※ 魏德聖 (導演)
當歌聲出現的剎那,彷彿電流通過身體,讓人全身毛孔張開,準備接受古老文化的洗禮。
※ 張惠妹 (知名歌手)
他的聲音就像原住民勇士腰間的那把刀,總能鋒利的鑽進聆聽者的心臟。温柔時卻又能溫柔的反映夜裡的月光、讓人動容!
※ 巴代 (資深作家)
盧皆興(桑布伊)的母語創作歌謠〈dalan〉,毫無意外地將會在今年(2012)部落夏日祭儀結束後,正式對外公開發表。對於關心族群文化傳承創新的同胞我來說,確實有望眼欲穿的殷切期待最終盼得的喜悅與驚奇。
在沉浸於盧皆興貼近族群靈魂的歌聲時,一起祝福所有族群平和,所有文化繼續保有活力。
※ 王墨林 (資深劇場工作者)
母語,與其說是一種身分的辨識,不如說是穿透魂魄的一種召喚。桑布伊的聲音,喚醒了我們對起源的記憶,他歌中的母語,於我們雖為陌生,聽來卻如史前的聲音甦醒,讓皮膚都能振動起來。這種蘊藏著豊盛能量的聲音,來自他超越了當前被圖騰化的原音產業,而充滿自信地向世人宣告著他真實的存在。
※ 王明輝 (黑名單工作室)
感謝主!在近二十年來原音潮中,好不容易,桑布伊的「路」,終於打開了那扇久封窒悶的窗,讓現代性的陽光與空氣透了進來。
在年輕的軀殼裡 藏著古老滄桑的聲音
他是盧皆興,卡地布部落喀達德伴氏瑪法琉家族的桑布伊
身為部落古調傳唱者,桑布伊努力地在創作裡將賦有古調靈魂的音韻加入現代旋律之中。透過歌聲的穿透力、雙管鼻笛的幽幽浸染、口簧琴的跳動節奏、以及弦樂優雅與磅礡兼備的氣勢,讓人們不自覺地閉上眼睛,跨越語言與時空的藩籬,回到人與人、族與族劃下壁壘分明界線之前的曾經。聽桑布伊的音樂就好似看見一幅古老的畫面,畫面中陣陣清風吹拂著,樹葉飄曳,間而發出裂音的篝火兀自地靜靜燃燒,而透著溫暖木香的煙裊裊盤昇,指引著靈魂回家的路。
【名人推薦】
※ 魏德聖 (導演)
當歌聲出現的剎那,彷彿電流通過身體,讓人全身毛孔張開,準備接受古老文化的洗禮。
※ 張惠妹 (知名歌手)
他的聲音就像原住民勇士腰間的那把刀,總能鋒利的鑽進聆聽者的心臟。温柔時卻又能溫柔的反映夜裡的月光、讓人動容!
※ 巴代 (資深作家)
盧皆興(桑布伊)的母語創作歌謠〈dalan〉,毫無意外地將會在今年(2012)部落夏日祭儀結束後,正式對外公開發表。對於關心族群文化傳承創新的同胞我來說,確實有望眼欲穿的殷切期待最終盼得的喜悅與驚奇。
在沉浸於盧皆興貼近族群靈魂的歌聲時,一起祝福所有族群平和,所有文化繼續保有活力。
※ 王墨林 (資深劇場工作者)
母語,與其說是一種身分的辨識,不如說是穿透魂魄的一種召喚。桑布伊的聲音,喚醒了我們對起源的記憶,他歌中的母語,於我們雖為陌生,聽來卻如史前的聲音甦醒,讓皮膚都能振動起來。這種蘊藏著豊盛能量的聲音,來自他超越了當前被圖騰化的原音產業,而充滿自信地向世人宣告著他真實的存在。
※ 王明輝 (黑名單工作室)
感謝主!在近二十年來原音潮中,好不容易,桑布伊的「路」,終於打開了那扇久封窒悶的窗,讓現代性的陽光與空氣透了進來。
Homeless 豆瓣
7.4 (9 个评分)
野外合作社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6日
出版发行:
1701 Records
这是一张融合世界音乐及电子音乐元素的器乐摇滚专辑。
巴什拉说:“家宅,是原初的宇宙。这种原初性属于每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愿意梦想。”
这也是我们这张专辑创作的由来。这是一张立于「Homeless」的专辑,我们在其中试图寻找一种存在。这种存在,逃离临近物与现实光影,藏匿在每一层社会结构之间,成为了一种悬浮的静观,成为了我们的无名楼梯,使我们边缘,为我们庇护。我们描述辗转、描述险径、描述至暗,描述废墟中的流放与囚禁,从而让“不可归”成为“可归”。它是我们的起点,并最终将我们引向更开阔。
巴什拉说:“家宅,是原初的宇宙。这种原初性属于每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愿意梦想。”
这也是我们这张专辑创作的由来。这是一张立于「Homeless」的专辑,我们在其中试图寻找一种存在。这种存在,逃离临近物与现实光影,藏匿在每一层社会结构之间,成为了一种悬浮的静观,成为了我们的无名楼梯,使我们边缘,为我们庇护。我们描述辗转、描述险径、描述至暗,描述废墟中的流放与囚禁,从而让“不可归”成为“可归”。它是我们的起点,并最终将我们引向更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