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何以中国 豆瓣 Goodreads
7.9 (15 个评分) 作者: 许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5
公元前2000 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 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 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 年——中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许宏 2014 丨还真是博客文集,内容不枯燥,保持专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了好读 考古只能勾画轮廓,长于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短于对精确年代的把握。考古是经历发现—推想,再发现—再推想的过程。考古工作是猜谜破案,永远不可能获取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著。 意在勾勒早期中国,所以围绕中原地区的文明。郑州-洛阳是中原王朝文明的发祥地。作者称陶寺为古国,陶寺社会已经存在金字塔形等级结构,而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龙山时代晚期出现很多聚落群,经过冲突交流融合后最终形成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明不是外部侵入,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接续和整合了龙山时代的多个文化遗产。早期国家是有多个诸侯国构成的国家联盟,夏商周都是以礼乐为纽带的邑制国家群组成的共同体。
2016 中国史 中国大陆 先秦史 历史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豆瓣
7.2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宫本一夫 2005 丨主要是考古成果的介绍,讲谈社这本最大的特点是把中国放到东亚视角来研究,主要是“非农业地带与农业的扩散”和“畜牧型农业社会的出现”两章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范围内的变化。但也有读来感觉隔靴搔痒的,因为很多援引其他学者的结论,部分原因是考古资料不是一手的,虽然中日也有联合考古的历史。总体比较通俗,翻翻即可。(考古学的知识点好细碎
2014 中国史 先秦史 历史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