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
另一个,同一个 豆瓣 Goodreads
8.9 (8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8
博尔赫斯创作于一九六四年的诗集,也是作者特别偏爱的一本,收诗七十五篇,包括名作《关于天赐的诗》、《猜测的诗》、《玫瑰与弥尔顿》、《胡宁》等,主题涉及布宜诺斯艾利斯、日耳曼语言文化、流逝的时间……本书开篇还附有作者序,不仅阐述了独特的诗歌美学理论,还交代了其中某些诗作受到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独白的影响,以及卢贡内斯和惠特曼的影响。
2025年3月1日 已读
和读《杜撰集》(短篇小说集)很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说小说体现了博尔赫斯的精巧,那在这本诗集中我感受更多的是作者对于触发诗歌灵感的题材最直接的情感表达,这对象可能是他生活的城市、或者是同时期的作家诗人甚至是文学作品种的人物,又或者是前人留下来的经典,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化用。
除了情感以外可能是属于诗歌的韵律,就像序言中提到的,遗憾的是本次外出匆忙没来得及拆家中纸书,阅读过程中手机屏幕的宽度有限,诗歌的排版差异已经影响了对诗歌的阅读体验。
读完以后又重新回去看了序言中作者的自述,还是有被点到一些,但我觉得博尔赫斯的诗可能还要通过多读几遍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作品中引用的内容)来感知更多。
集子的名字的释义,参照全文检索“时间”: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构、瞬间与永恒的交织。
最喜欢的可能是《英文诗两首》。
2016 拉美文学 虚构 诗歌 阿根廷
杜撰集 豆瓣
Artificios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其中作者声称“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视作博尔赫斯写作的转折点。主人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达尔曼在上楼时前额莫名地被什么东西刮破,竟至高烧不已,噩梦不断,住进了疗养院,病情好转后他决定回祖辈留下的南方庄园休养,他一路坐出租马车、乘火车、步行,最后临时起意走进一家杂货铺吃饭,却卷入一场决斗,死在对手刀下。这个故事在博尔赫斯的语言迷宫里,又有另外的读法:达尔曼没有死,回南方庄园的旅程其实是他躺在病床上做的梦,他在梦中死于决斗,一个庸常生活中的人在梦中选择了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死亡方式。
2025年2月28日 已读
有了阅读习惯之后读的第一本博尔赫斯。 不管是以故事呈现的小说,还是看似是评论的文章,都确实围绕“杜撰”这一主题,有不少看着叙述者射出去的剑,但最后居然是回旋镖打中了看书的我。 几篇涉及宗教的内容理解比较困难,几篇觉得看懂了的故事又从网友补充的访谈内容觉得竟然比我看到的多很多。 觉得最惊艳的应该是凝练的语言,篇幅不大的内容中,没有废言,意外有不少关于犹太人的设定。
2015 拉美文学 短篇小说 虚构 阿根廷
重返暗夜 豆瓣
El Retorno
8.2 (80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文景 2021 - 3
★《2666》作者波拉尼奥颠覆想象的短篇小说杰作,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更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文学迷宫。
☆混沌暗夜的冒险,困于梦魇的记忆,无从躲避的孤独。十三个幽暗跌宕的故事,或浓烈如侵蚀一切的酸,或狂乱如鬼魅之影。
————————————————
全书由十三个故事组成 ,创作时间大致在1995—2000年之间。形形色色的主人公或主动或被动地闯入其中。从热爱文学的黑帮头目、垂垂老去的色情电影明星、掌握某种魔法的足球运动员,到被误认为艺术家的士兵、目睹自己死后遭遇的鬼魂,还有诗人、流亡者、困于梦魇的年轻人等等波拉尼奥小说中的常客,他们共同道出了挥散不去的黑暗和令人惊叹的光芒。
————————————————
这些出自拉美文学巨匠的杰出短篇小说完美地讲述了一个事实:波拉尼奥的写作是如此优雅、充满激情和个人风格,非常值得一读。……每个故事似乎都把读者变成了一个偷窥者,抓住了混乱的生活和鬼魂的侧影。——《卫报》
波拉尼奥凭着自己大胆的设想,详尽讲述了这些不可能的故事。我们对此剧透得越少越好,但请放心,你一定从未读过像这样的作品。——《纽约客》
黑暗、隐秘、悄悄地触及。在这本小说集中可以找到金子。——《纽约书评》
整军待战的感觉让他的写作充满生气,他对深挖伤口的执迷使《重返暗夜》成为了其作品序列中令人瞩目的代表。——《洛杉矶时报》
这本十三个故事的短篇集是波拉尼奥写作风格的典型样本,他所关切的主题、偏爱的人物尽在其中。——Booklist
2025年2月21日 已读
很难follow,或者更直接说很难理解每一个短篇作者具体想要表达的内容。我当然知道每个故事不仅仅是个故事而已,但很多篇目,eg《警探》我甚至不能读明白在冗长的对话里有什么具体的内容,甚至联想起前两天群里讨论的:男作者往往啰嗦。作者用文字织成一张网把读者笼络住,有的人可能享受沉浸文字的过程,但如果从一开始就追究who,when、where,也许就会很累。
>这册的短篇和《地球》相比,多了很多黑暗和血腥的色彩,但基本上都有名字,而不是用字母来代替。这些人不同于《地球》的艺术家、诗人、作家等边缘人士,而是黑帮小兵(偷大哥的女人还反杀大哥)、色情演员、死去后看着自己尸体被恋尸癖使用的鬼魂、会古怪但好用的巫术的足球队员等……也用了比较特别的文本形式(格式?),比如全部都是对话的《警探们》,没有分段的《乔安娜·西尔维斯特里》和《拉罗神父的预想》。同时嵌套了不少作者真实的经历,可能需要阅读更多作者的作品(比如最后一篇《与恩里克·林恩相遇》,或者了解其人生经历才能串联。看书时这种不真实、混乱的感觉堪比《佩德罗巴拉莫》,不分段又让我回到第一遍读《族长的秋天》的疲惫。但我要去读波拉尼奥的文学守护神博尔赫斯啦。
2023 拉美文学 智利 短篇小说 虚构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5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2025年2月15日 已读
感觉读了很久很久才读完,好几篇甚至读完立刻读了第二遍,再次感受到读文学的时候信息摄取能力低下。 在波拉尼奥笔下的作家、艺术家、医生,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士,不管是否有流亡的经历,他们与社会的联结点很少,是那种感觉没什么亲人也没有关系很近的朋友。很多小说中的我通常都是这种偶遇者或不太了解的朋友的身份去记录,也许时间跨度很大,能让读者知晓一个人经历的变故。 智利政变的痕迹在字里行间流露,作者这一代出生于50年代的人无法避免遭遇暴力,而立场又导致了其流亡的经历,也写了不少人失踪失去了消息。 描写手法上非常朴实甚至敏感,很多括号里的碎碎念甚至带来一些充满喜感的阅读体验。 说不上喜欢的文字,但确实蛮特别的,很有特色。不知道现在再去读《智利之夜》能不能感受更多一些。
2013 拉美文学 智利 虚构
金鸡 豆瓣 Goodreads
El gallo de oro
7.9 (14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赵振江 / 金灿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金鸡》
◎ 鲁尔福基金会百年诞辰纪念版,中文版首度引进
◎ 十五篇胡安·鲁尔福文学国度的璀璨遗珠,部分首次面世
收录《金鸡》、一封作于1947年写给爱人克拉拉的信、十二个短篇和一首诗作《秘方》及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金鸡》文本鉴赏、电影渊源等珍贵内容
◎ 同名电影由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联手改编
【内容简介】
迪奥尼西奥·宾松因手臂残疾,只能在村里做着“呼叫者”的体力活营生。一场庙会上,他救下一只奄奄一息的金鸡,悉心照料,母亲却因操劳过度去世。一穷二白的他,将命运寄托在那只雄鸡身上,决定只身出门闯荡。
金鸡在之后的斗鸡中屡战屡胜,意外地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勇气。走南闯北中,宾松认识了一位“阉鸡女郎”,有她在的地方,他无往不胜。正当他以为时来运转之时,命运却自有它的安排……
【名人评价】
卡洛斯·维罗委托我将《金鸡》改编成电影,这促使我更深刻地去了解一部我确信已比作者本人更熟悉的作品。……鲁尔福的个人魅力流露于字里行间。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无论什么样的经典作家,倘若将《金鸡》归入次要的作品,都是愚蠢和错误的。或许这样考虑更合适:即胡安·鲁尔福感到作为电影脚本的文学能唤起内心的活力。
——赵振江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4年1月13日 已读
总体来说鲁尔福三部曲(始于《佩德罗·巴拉莫》终于《金鸡》)读感是依次递减的。《金鸡》是一个赌博和斗鸡(难免让人想到等不到信的上校)故事。迪奥尼西奥·宾松很穷,连母亲去世收殓的棺材都买不起,后来通过斗鸡发家,但渐渐也变的冷血自私,作者描述“在激烈的角斗面前,他的血液发生了变化,那些小动物黏稠的血液使他变得铁石心肠”。“阉鸡女郎”在丈夫眼里与其说是妻子,不如说是“财神”,其实通篇读下来她的形象很丰满,但人物命运也比较可悲,甚至我觉得“金鸡”更像是写的贝纳尔达。 其他短篇都比较无感,有几篇非常短的不太读得进/懂。这本语言相较于《燃烧的原野》已经又苍白了不少。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燃烧的原野 豆瓣
El llano en llamas
8.2 (31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张伟劼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燃烧的原野》
◎ “要我说,这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
◎ 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平原烧个干净。
◎ 鲁尔福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七个故事讲述拉美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内容简介】
结实冷硬的土地上,穷苦人两肩尘土,微如草芥。
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给可怜的牲口讨草吃犯了事,躲了大半辈子,可他们还不肯放过他……
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
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名人评价】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
——加西亚·马尔克斯
鲁尔福的作品短而精,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这只是进入其未知疆域的第一步。向鲁尔福世界的探索是文学史上一段颇为动人的旅程。
——《卫报》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4年1月8日 已读
4.5。虽然是早于《佩德罗巴拉莫》的短篇小说集,但先阅读《佩》还是帮助我发现了鲁尔福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写法在短篇小说中的体现,可能还不是很明显,但已经能看到运用,比如故事的情节信息分散,常常是对话先行,需要读者自行整合。小说的内容大体围绕发生在墨西哥大地上的故事,农村的赤贫,在贫穷背景下的道德缺失,因为贫穷对于生育和繁衍的渴望,同时生育也让贫穷的家庭更加难以为继。女孩沦落到做妓女,好一点的嫁人了也是给人当生育机器。虽然农村的形象是残酷、绝望和冷漠的,但是在现代化浪潮下的农村也表现出了不一般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繁衍,体现在对土地的态度上,只要有人有地,就能生活下去。一整段一篇文章甚至可能启发了马尔克斯。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Pedro Páramo
8.9 (63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佩德罗·巴拉莫》
◎ “人生短暂,长眠无期。”
◎ 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倒背如流
◎ 鲁尔福最为人熟知的成名代表作,一部荒原寻根、回望百年兴衰的当代墨西哥神话
【内容简介】
为完成母亲的遗愿,我来到小城科马拉,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好心的赶驴人指引我投宿爱杜薇海斯太太家——她似乎一早就在等待我的到来。村庄荒芜凋敝,却时常能听见擦地而行的脚步声、像蜂群一样压得紧紧的嗡嗡声,那里的生命好像在低声细语,随风荡漾……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往日的科马拉渐渐浮现:佩德罗·巴拉莫幼年家道中落,靠着巧取豪夺一跃成为统治者,无恶不作。然而,他唯一承认的儿子坠马而亡,历经半生娶到的爱妻疯癫而死,他诅咒整个村庄,自己也在劫难逃……
【名人评价】
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哪种特点我不熟悉。
——加西亚·马尔克斯
《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最好的小说之一。
——博尔赫斯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我认为最出色的作品是墨西哥的题为《佩德罗·巴拉莫》的小说。在我的印象里,该作品说的好像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呼吸着同一空气并在一起生活,我觉得这部小说非常棒!那位作家可是理应位于拉美文学中心的人物啊。
——大江健三郎
《佩德罗·巴拉莫》迄今仍旧被很多作家、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的巅峰之作,只有《百年孤独》等少数小说才可与之争锋。
——邱华栋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
——苏童
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小说是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在这本小说中把阴阳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了,它阴阳时空的转换是非常流畅的,没有膈膜感,在这点上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阎连科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没控制住也学马尔克斯连续看了两遍,确实第二遍能明白第一遍很混乱的对话发生在什么人之间。从我没读多少拉美文学的经历来看,都能看到不少熟悉的感觉,主要是马尔克斯对于鲁尔福文学手法的模仿和人物特点的化用(第二遍尤其联动族长的秋天)。
小说的特点在前言后记都已经明确指出,模糊了生与死,不同的片段组合,不直接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让人物自己表现。生死的模糊联动《寻梦环游记》更好理解了。
第二遍更好地理解了“(佩德罗巴拉莫)是仇恨的化身!”所有的恶行都不露神色不加渲染地描绘,又在失去儿子妻子的时刻展现其脆弱虔诚的一面。“它一定和其他许许多多灵魂一样,在世界上飘零,寻求活人替他它祈祷。”半月庄无数游荡的灵魂啊……
“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族长的秋天 豆瓣
El otoño del patriarca
9.3 (6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轩乐 2021 -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大冒险!
★全新内外双封设计,书口定制喷绘,心动典藏!
★比《百年孤独》更孤独,比《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迷乱,关于一个人“拥有一切”却又一无所有的一生。
★他在自己的荣光中如此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他活着,是为了腐烂。
★魔幻现实主义炉火纯青之作: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素材,写尽权力之极、欲望之极、孤独之极,抵达文学之极!
-------------------
作为文学作品,《族长的秋天》比《百年孤独》重要得多。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具有实验性质,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次艺术冒险。——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曼·鲁西迪
一本书必须如同生活一样广阔、厚重、神秘。这部小说无比奇异、热烈,读者可以奢侈地沐浴在作者全景式的叙述中,它甚至比《百年孤独》更诗意。——《纽约时报》
这本书应该读两遍以上,阅读的收获令人目眩神迷。——《观察家报》
书中奇特的人性和黑色幽默让人欣喜,它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让人印象深刻。——《Vogue》
2022年11月8日 已读
Márquez 1975 丨六章对应六个人物,分别对应将军替身阿拉贡内斯(被刺杀亡),桑切兹(消失在日食之夜),政治搭档阿吉拉尔将军(被腌烤后众人分食),母亲阿尔瓦拉多(老死),将军夫人纳萨雷诺(与子同被狗咬碎吞食),萨恩斯(政变失败被杀示众)。独裁者对于权力的痴迷和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可以用原文概括: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在他发自内心的信任里,恰恰是那些他武装培养起来维持他政权的人,迟早会唾弃喂养他们的这只手,于是他挥手之间将他们消灭殆尽,又随性将另一些无名之辈晋升至高位(P107)。书中几次政变失败也表现为下放权力的流动。将军对于母亲的极度依赖与他生长环境有关,也因为他没有其他可以极度信任的人,这是除了百年孤独以外又一次突出了女性在家族史中的地位。权力滥用的细节太多,这次引起我注意的是对瘟疫时期权力滥用的描写。
2021 哥伦比亚 拉美文学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