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她们自己的文学 豆瓣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作者: [美]伊莱恩·肖瓦尔特 译者: 韩敏中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9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著作。《她们自己的文学》讲述了19世纪至今英国女小说家的故事,重新构建了独属于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本书不仅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耳熟能详的小说家,更是将目光投向众多湮没于文学史的女性的生活和作品。她们面对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家庭和事业并挑的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仍以写作为业,创造出了绵延不绝的女性文学传统。
2024年2月14日 已读
肖瓦尔特用feminine-feminist-female(女性的、女权的、女人的),表示19—21世纪女性小说发展中的模仿、抗议和自我发现三个阶段。把出现男性笔名的1840s到1880年乔治·艾略特去世的这个时期定为“女性阶段”(第2-6章);把1880—1920年,或说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时期定为“女权阶段”(第7-8章);把1920年至今定为“女人阶段”(第9-11章)。后半部分读得比较粗略,我的文学素养和涉猎只能看到这里了。陌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术语造成的阅读障碍,以及电子书的注需要戳开才知道有没有值得看的注释需要阅读,以上两点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最后,不确定文学评论就是这么佶屈聱牙还是翻译上确实有值得上升的空间。不出意外应该会再收一本实体吧,看其他19世纪文学评论肯定还会涉及。
2023 女性 文学评论 美国 非虚构
艺术与生活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艺术与生活》,一九三一年二月上海“群益书社”初版,原有序二篇,收文二十一篇。
序一作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十日,中云:“说这本书是我的长篇的论文集亦未始不可。我以后想只作随笔了。”序二作于一九三〇年十月三十日,云“得书社来信,说不久即将出版,序文寄在陈先生处,而陈先生于上月作古,无从寻觅,嘱为重钞寄去,因此将登在《语丝》九十三期上的序撕下一页寄给书社,不禁想添写几句话在这后面”。添写的四百多字,主要是因陈某去世引起的感叹,印在序一后面便成了序二。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华书局将《艺术与生活》列入《现代文学丛刊》重新出版,收文二十一篇还是照旧,序文却只保留序一,没留序二。
本社一九八九年六月据中华本校订印行,此次即据该本加校重版,并将群益本序二补入,与序一合并,成为一篇完整序言。
2023年11月12日 已读
书名挺符合的,大部分艺术,最后的游记属于生活,另包含三篇译文,主题分别为左拉、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和俄国革命的哲学基础,三篇都是大长文。
还是周二一贯的文化/文学传播使者,平民文学、儿童文学、欧洲古代文学、日本文学等等。也还是体现他超前的妇女观,夸烦了。
内容很丰富,但读起来也没什么趣味,就有些文艺论的那种枯燥感吧。
周氏对樋口一叶评价很高。“一叶在明治文学史上好像是一颗大彗星忽然就去了” 。
《论左拉》的作者提到文学家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叫“粪便随喜”、一种是“意淫”两种类型都瞬间让我想到了莫言...
另外就是当时很多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艺名不一样,读起来很别扭,很想知道周二提到的陀氏的短篇小说《克罗加耶》是那篇。
2019 中国 文学评论 非虚构
世有桃花 豆瓣
5.1 (8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7
徽州女子,现定居北京。
2006年因古典诗词评赏《人生若只如初见》声名鹊起。
喜欢旅行,美人、美食,美景。
已出版作品:
漫漫古典情系列——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思无邪》
《陌上花开缓缓归》
其他作品:
《陌上花开》
《惜春纪》
《观音》
《美人何处》
2023年6月7日 已读
安意如 2010 丨没看完:主要是看就“桃花”这个主题,安意如用了哪些素材,结果发现篇目太多了,并不是都与“桃花”有很强烈的相关性。本意想多看点魏晋南北朝期间的乐府诗赏析,结果发现唐诗用的比较多,结构大概是诗歌点评辅之以历史小故事,是我当时买这本书的目的——作文素材源。现在回头看太感性了,读过历史后再来看文学鉴赏中的历史,视角不仅仅是用“狭窄”和“片面”可以形容的。“桃”在诗歌中的意向简单概括一部分:1桃花,借指春天;2桃花,指代爱情;3桃花源,借指自由和理想之地。
2010 内地 文学评论
欧洲文学史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分作“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共三十五章。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教授欧洲文学史,为预备讲义,“在白天里把草稿起好,到晚上等鲁迅修正字句之后,第二天再来誊正……交到学校里油印备用”(《知堂回想录》)。一年后,上海商务印书馆要出一套大学的教本,周作人遂将讲义整理成书,交其出版。
据周作人后来所说,他原来“也把编好了的十九世纪文学史整理好,预备加进去,可是拿到他们专家审订的意见来一看,我就只好敬谢不敏了。因为他说书中年月有误,那可能是由于我所根据的和他不合,但是主张著作名称悉应改用英文,这种英语正统的看法在那些绅士学者的社会虽是当然,但与原书的主旨正是相反,所以在绅士丛书中间只得少陪了”(同上)。
本社一九八九年六月据商务本校订印行,此次即据该本加校重版。
2023年1月6日 已读 周作人 1918 丨只能算翻完不能算看完。以为前两天看了《西方文学之旅》好歹有些印象,结果我高估了自己。面对陌生的外语单词,不知道是什么人或是什么书,一个个查也不现实。熟悉的文言讲义,还是言简意赅。如果是听课,很多人名念出来可能还能猜到是谁。周作人集这个开头可真难。
2019 中国大陆 周作人 文学评论 非虚构
宋词群星闪耀时 豆瓣
作者: 周公子 2022 - 11
《宋词群星闪耀时》上篇选取闪耀于宋代诗坛天空的“十颗明星”:李煜、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宋徽宗、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讲述他们让人唏嘘的一生。每篇人物小传都结合了若干经典宋词,并将其置于写作背景之下,让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理解这些词人与他们的作品。下篇是轻松的人物番外故事。读历史,品诗词,从浅斟低唱到金戈铁马,翻开本书,领略大宋词人风雅又激昂的百味人生。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周公子 2022 丨灌水书:中学作文素材一览,不能更多了,真有感兴趣的诗词和词人个人经历,最好去查证一下再用,看上去不是很靠谱的样子。看个乐呵还行。作者在《素食:出世和入世》开头说自己写了很多古代先贤的人生小传,作者是低估了传记的完成度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这充其量就是个人生流水,加塞一些诗词鉴赏,并就鉴赏需要的情况下对创作背景加以补充。鉴赏的水平也就是蜻蜓点水吧,整体文风说一句,表达情感来一句,复述内容来两句,完事了。流水上没有突出每位词人的艺术成就,点评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还是那些诗人不幸诗家幸的内容。把“《题临安邸》”写成“《题林安邸》”属于低级错误了,不识临安,所以整本书也就是东拼西凑的产物而已。
2022 中国大陆 文学评论 非虚构
西方文学之旅 豆瓣
作者: 徐葆耕 2022 - 2
《西方文学之旅》是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的亚细亚文明讲起,带着读者扬帆起航一路跨越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时期一直到20 世纪后现代时期,给很多西方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瑰丽辉煌的文化航行。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在清华、北大、武汉大学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学生中风靡流传十余年。插图珍藏本,更展现了西方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阅读、收藏、欣赏的完美统一,构造了可以尽情遨游的多重审美空间。
此次再版,对旧版本中的一些引文进行了重新核对,修正了一些错误。对部分过于久远的引文,参照引文原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更新替换,对书中的一些词句进行了修改加工,使之更加符合现今的出版用词规范。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徐葆耕 1990 丨一次美妙的旅行,本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文学”原来距离“哲学”这么近,哲学用来解释文学作品的内涵,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具体的心理描写的变化过程等又能为哲学理论提供支撑。作者将西方文学分为“史诗时代”“戏剧时代”和“散文时代”,每一章小苗提开始前的总述都概括得很好,也可以看到作者分析文学作品可以直接把作品和作者的经历或者观点联系起来,也能点出作品存在的时代特点。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四个作品: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对我来说,在不了解西方文学史之前阅读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虽然不知道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我的阅读可以保留文本给我的第一感觉。而在了解以后,那些读过的作品就像一块块拼图让一副时空地图变得完整。(恩格斯出现的频率比马克思高多了
2022 中国大陆 文学评论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