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
波峰与波谷 豆瓣 谷歌图书
9.6 (25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4 其它标题: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2023年6月7日 已读
阎步克 2009 丨本书的主要方法论是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的关系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同时兼顾政治文化。书名“波峰与波谷”描述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专职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以及之后的隋唐)是波峰,魏晋南北朝时波谷。秦汉的政治制度是先秦缓慢发展的结果,中国帝国在此时奠定了“常态”,而进入魏晋后动荡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政治制度扭曲是其“变态”。两千年的政治进程综合考虑连续性/阶段性和周期性可以看到“螺旋上升”的轨迹。再往后是新的“制度史观”下的考察。
虽然是普及读本,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难,虽然是总结式的输出,但是缺少基本史实和制度变化的了解,读起来感觉比较空。就好像老师起到串联知识点让人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本书是线,但是我脑子里没有点,就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贯通感。另外对于政治术语还欠缺理解,章节的设置有部分还比较迷糊。
2017 历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鱼空共读
九品官人法研究 Eggplant.place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王丹 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本书以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述了该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揭示九品官人法与传统所认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门阀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本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之作。
2023年6月7日 已读
宫崎市定 ?丨书籍内容短评写在三联版。
不推荐这个版本,也算是花了时间对比三联版看了翻译,相信有点判断力的人不难看出来“借鉴”太多了。我不信日语原文翻译成中文只能是一种表达,那么多一模一样只变了个别字词绝不是巧合。
至于校订质量,举几个例子:
P66提及《后汉书》《郑弘传》:“建初为尚书令”;三联版“建初初为尚书令”。手上没有《后汉书》,百度检索为三联版对。
P476砺护波《解说》一文,翻译自岩波书店的《宫崎市定全集》,三联版正文前,第一句“东洋史家官崎市定出生 于1910年”,人明明出生于1901年。
P474最后后浪没署名的《出版后记》写宫崎市定“师承内藤湖南、桑原骘藏”(是网上能查到的说法),三联版韩昇写“在今日,内藤湖南的影响远远超过桑原骘藏,故一般人以为宫崎市定是内藤湖南的嫡传。其实,从师承来看,他乃“东洋史”桑原骘藏的传人。”
补充细节:宫崎市定对冯太后的评价很不咋地。崔浩国史案认为根源在同鲜卑系官僚的斗争。
2020 历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九品官人法研究 豆瓣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韩昇 / 刘建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九品官人法研究》是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的必读书。在《九品官人法研究》中,作者从制度的层面,精彩地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贵族门阀的形成历程,以及在汉族社会发育成熟的贵族制度如何成功地移植于北方民族统治的北方社会,胡汉合流,出现南北朝的士族门阀政治局面。实际上,这是一部通过“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进程与社会形态演变的鸿篇巨制,强有力地支持了内藤湖南的时代划分理论,当之无愧地成为京都学派的学术里程碑。本书是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宫崎市定教授的名作,代表宫崎市定乃至日本学术界的最高学术水平。
2023年6月7日 已读
宫崎市定 ?丨难以想象是半个世纪前日本学者对汉唐官制的研究著作。就我个人阅读体验来说,《绪论》最轻松,可以说是从汉到唐的简明史,铺垫九品官人法的背景。《余论》趣味性次之,补充了一些总结 。《本论》最难最枯燥,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扎实的史实引用和具体的官职以及人事变动的总结。
“九品官人法”在此之前研究也叫“九品中正制”,研究侧重点不同。最初的意图是曹魏建立后用于吸收东汉崩溃后留下的官员,需要清除浊流官吏,完成官吏资质审查。具体实施中将官职按重要性分为九品(官品),由出生地的郡中正将候补官吏分出九品(乡品)。“九品官人法”在诞生之初就有任子制的精深,贵族化的潜质。西晋时州中正的设立,使中正逐渐失去了独立性,中正职位后在梁武帝时复兴,最终在隋朝被废除。这个过程中变成尚书掌握人事权。
韩昇前言提到了宫崎市定师承桑原骘藏,而不是内藤湖南的传人。
2020 历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九品官人法研究 豆瓣
九品官人法の研究
9.2 (5 个评分) 作者: [日]宫崎市定 译者: 韩昇 / 刘建英 中华书局 2008 - 4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是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中重要的铨选制度——九品官人法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著作。本书曾获1958年日本最高学术奖——学术院奖。
秦崩 豆瓣
7.4 (11 个评分) 作者: 李开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本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
2022年11月15日 已读
李开元 2007 丨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是历史叙事而不是论文和研究著作”,本质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整理历史”,所谓整理就是他按照时间线并没有什么总结归纳地把史书记载曾经发生的事又复述了一遍,顺便更正了一些(他认为)一直以来被错误解读的细节,比如“子婴”名字的正确翻译,赵高的宦籍的正确理解。但对于“戏水之战”通过间接史料黄合理推想还原有点离谱,突然从非虚构变成了虚构,为了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也就论坛或者专栏普及历史的程度吧,并不想知道作者“重视地理空间,亲临实地考察”的过程和照片,那些个游后感毫无用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去看田余庆拓展一下。整编降军在战争中的战略意义,妥善处置降民,得民心得天下。还有那个自焚保民的魏王魏咎。P40 是“首鼠两端”不是“鼠首两端”。
2015 中国大陆 历史 秦汉史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