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Wanderer 豆瓣
Cara Dillo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13日 出版发行: Charcoal Records
Cara Dillon,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singers in Irish Folk music, announces the release of her brand new album Wanderer. For this, her seventh album, the award-winning singer once again collaborates with longtime musical partner, producer and husband Sam Lakeman to offer a collection of songs featuring intimate performances that capture some of her most moving vocal performances to date. Building upon a career based on folk songs rooted in time and place, Wanderer sees Cara delve deeper into the tradition, not finding reasons to circumvent it. The underlying theme being the movement of people, of emigr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love. It's a collection that speaks to Cara's fascination with songs of departure and the powerful desire to belong.
Each of the album's ten tracks feature beautifully sparse piano and acoustic guitar arrangements by Sam Lakeman, who also produces. Hi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were both key in making this album stand apart from Cara's previous. It's warm and intimate; the mood is stripped back and relaxed; the songs are beautiful and full of space with every moment thoroughly self-assured. Guest performances by Kris Drever, John Smith, Justin Adams, Niall Murphy and Ben Nicholls provide modest and expressive backing, helping to make this a sincere and understated work of art.
Throughout an enviable career which has seen her explore opportunities to tread many different paths – from releasing folk crossover albums on indie label Rough Trade; working on Disney soundtracks to collaborations with leading UK dance DJ/producers – Cara has continuously chosen to firmly plant herself within the landscape of h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at's something to celebrate. With a more mature and reflective tone, Wanderer will no doubt transcend genres just as effortlessly as her highly successful albums Hill Of Thieves (2009) and A Thousand Hearts (2014) and increase her already impressive list of fans. "What may well be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female voice" - MOJO "Loved every single album you've put out...sublime, heavily recommend to anyone." - Ed Sheeran "This woman's voice holds so many beautiful memories in my heart." - Sam Smith "Dillon's crystalline, angelic voice, an instrument of rare beauty capable of melting the sternest of hearts" - BBC
2024年12月31日 听过
3.5:夫妻档第七张。这张的豆瓣简介写得比较好,不像之前都在介绍歌手。里面有几句话总结挺好:以植根于时间和地点的民歌为基础的职业生涯,Wanderer 看到 Cara 更深入地研究传统,而不是寻找规避它的理由。其基本主题是人口流动、移民和对爱情的追求。这个系列说明了 Cara 对离别之歌的迷恋和强烈的归属感(机翻)。
2017 专辑 民谣 爱尔兰
雪落香杉树 豆瓣
Snow Falling on Cedars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伽特森 译者: 熊裕 全本书店|作家出版社 2017 - 6
编辑推荐:
1995福克纳奖得主
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首数月
美国书商协会年度之选
被译成30余种文字,全球畅销500万册
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超级畅销获奖经典
全美大中学文学课堂读本,被列入大学文学课程考试大纲
拥有哈罗德•布鲁姆和Cliff Notes等众多导读本
恢弘精妙,融爱情、战争、历史、悬疑和成长小说于一体
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同名电影由伊桑霍克和工藤夕贵主演
内容简介:
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用十年时间写下令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虚构了西雅图附近一座香杉积翠,草莓遍地的海岛,一处被海水封闭的小型人世,交织上演着爱情、战争、种族歧视和悬疑谋杀案……
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
多年以后,在一桩疑是谋杀案的庭审现场,无法求取公平的爱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汇聚在命运的交叉点。一座海岛的灵魂和一位日本疑犯一起面对着法庭的审讯:善与恶、爱与宽恕、公正与偏见,仁慈与冷漠的主题交织奏响在每一颗莫测人心的键与弦上,组成一部恢弘精妙,洞彻灵魂的人性交响曲。
小说一出版即获福克纳奖,并被选入全美大中学泛读书单,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畅销500万册,是屈指可数的当代文学经典。
2023年12月9日 已读
喜欢,主要是也没什么预期。作者通过对一个案件的还原,展现了在美日本人和土著美国人之间的冲突。两种文化看似将在初枝和伊什梅尔的秘密恋爱中理解、接受和融合,但是在战争这一背景下被呈现出本质关系,日本人无法真正被接受,哪怕为美国冲锋陷阵,也无法让他们血液和文化中“日本性”消失。宫本天道的形像是日本武士的缩影,同样婚后的初枝也是典型的日本妇女角色。只不过作者笔下伊什梅尔还是很特别的,他无法接受断臂和离开自己的初枝而无法让人生前行,其实是一种抛却利益不计得失的停滞。母亲虽然说不理解,但她独自生活不干涉太多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理解,因为她对宫本天道这件事的分析能看出来是非常理性明理的人。审理这桩一级谋杀案不是本书写作的重点,这只是作者拿来呈现故事搭起来的框架。感情线:香杉树洞的秘密。
2017 美国 美国文学 虚构
亚洲史概说 豆瓣
アジア史概説
8.2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谢辰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 11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的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进程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2023年10月12日 已读
虽然刚开始读的时侯觉得写得过于简略和泛泛,最后读完还是感受有不少收获。宫崎市定这本著作完成于二战时期,因为日本战败一度差点被销毁。主体的内容基本上也是通过政治史和文化史两个方面进行。
古代史主要写了古波斯、古印度和古中国(结束于东汉灭亡),中世史几乎都处于停顿/分裂的状态,近世开始的标志是民族主义的勃兴。
因为是亚洲史,涉及中国部份明显更宏观,特别是中亚视角,类似李唐家史不可信,属于胡汉血统、明朝嘉靖时期海寇是当局管制走私引起的中国人与日本人勾结等等,读来会觉得日本学者没有审核上的束缚,得出结论更“容易”,但是在写日本战败找问题写军国主义的时侯就非常委婉。也有不少与中国文化比较日本也不弱甚至是更强的傲娇感,可能是事实,但也是有点刻意。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客观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论点:热带地区的得益于气侯,物产(相比于北方)更容易获得,英雄人物往往从底层上来成为大征服者,子孙守不住前人的伟业。第二个是历史事件是力与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各个地区是不同的力产生作用的场所。
2017 亚洲史 历史 日本 非虚构
The Plantation 豆瓣
Tamas Well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Tamas Wells (/ˈteɪməs/ TAY-məs) is an Australian singer-songwriter and academic based in Melbourne, Australia. Wells first came to attention in his home country in 2002 with airplay of a three-track demo, Cigarettes, a Tie and a Free Magazine, recorded with three friends.
2024年2月14日 听过
2017年的这张专辑总体听感上好像不如2023年12月发的这张新专辑。还是有点小清新的风格吧,适合用于作为BGM使用,歌词的意义比较简单,即使认真听了歌词也好像没唱什么。比较喜欢一些押韵的段落,或者钢琴伴奏。还在坚持做传统器乐编制的音乐。cut《Prone to Lose》、被偷走了一本海明威也很有意思
2017 专辑 民谣 澳大利亚
再見 青春 極精選 豆瓣
楊丞琳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2日 出版发行: SONY MUSIC
3CD完美收藏 45首最極致的楊丞琳
特別收錄 不容再錯過 4 in Love - 一千零一個願望
獨家贈送限量8張歷年封面明信片
2024年2月2日 听过
歌量比较大,选曲不太精,砍掉一半差不多。总体感觉收曲平均水平不高,hit救不了平平无奇的歌实在很普通。
2017 台湾 流行 精选集
中国远古时代 豆瓣
作者: 苏秉琦 / 张忠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中国远古时代》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对中国史前社会作了细致而具体的梳理。本书以考古论及中国史前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典范意义。全书主要分为“序言”、“我们的远古祖先”、“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周边地区的远古文化”等五个部分,以考古发现为依据,在充分利用考古学已有成就和新成果的同时,恰当吸收并应用了民族学、社会学的资料和方法,科学且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远古时代的面貌特征,是目前关于远古时代史前社会的较为详实、全面、资深的著作。
2023年1月2日 已读
张忠培&严文明 1994 丨本书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被这一版《断代史》收录,但貌似未被新黑皮版收录,可以从取舍上看到内容的优劣。委婉:非常扎实的考古学著作,新版最后还加了4篇附录,算是更新一下成果实效性。有非常多细节,诸如物的大小/尺寸/种类/材质,人的性别比例/年龄统计/位置示意等等,如果查资料应该很有用。但是作为《断代史》普及进入,就感觉是论文合集,发掘报告堆砌。大概意思是:以前我们考古学刚起步没成就,比不上西方,但现在(1990年)成绩斐然,然后甩一堆原始材料。可能主要是我预期不一样,想看结论总结,而不是考古细节。成书年代早,书里面的插图几乎都是工笔画,主要是出土陶器/石器的形状和纹路。印象较深的是齐家文化是父权/夫权达到史前时代的极限,有女性捆绑下葬挣扎的痕迹。
2017 中国大陆 历史 非虚构
電視劇《楚喬傳》原聲專輯 Spotify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5日 出版发行: Linfair Records Limited
2023年6月26日 听过
豆瓣评分居然高达 8.8,就离谱,距离值得 8.8 的原声们差太远了。只能说是给电视剧加分的,毕竟电视剧太差了。
主题曲和片尾曲都很燃,张碧晨和邓紫棋的声音都是高音宽阔、充满力量型的,美中不足的是片头曲赵丽颖的乱入,明明驾驭不了靠修音强上?
最佳的两首情感主题曲《星月》和燕洵的人物曲《因为一个人》,后者的男声真不错。个人不承认“因为一个人放弃一座城”这句歌词,燕洵这里没什么比复仇更重要。
2017 合辑 大陆 电视原声
楚乔传 (2017)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楚乔传
4.0 (65 个评分) 导演: 吴锦源 演员: 赵丽颖 / 林更新
故事发生在大分裂时代的北朝西魏。乱世之下,命如草芥,战火连绵,生灵涂炭。连铭都无法保住,遑论为人的尊严。女奴楚乔(赵丽颖 饰)连同其他女孩被送入猎场,成为贵族射杀取乐的玩物。危急时刻,她被西凉世子燕洵(窦骁 饰)和宇文玥(林更新 饰)暗中救下,并最终进入宇文府。惨痛的经历,在楚乔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她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命运强加在她和亲人身上的血海深仇。此后的日子里,开明的宇文玥有意识地对楚乔进行谍报培养,并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刚强的女孩。
随着西魏政局的动荡,楚乔随燕洵逃回西凉。可就在此时,燕洵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他和曾经相亲相知的楚乔越走越远……
2023年6月23日 看过
结合原著我不认为会再有《楚乔传2》了,因为到宇文玥落入冰湖,小说进度条也已经80%了吧,后面楚乔和燕洵分开,再到诸葛玥回来都是甜甜甜了,而且电视剧把架空改成了北魏分裂后的东西魏时期,什么青海王的设定也都得改。但是从洛河的设定、寒冰诀大成来看,这条线编剧是没有放弃的。原著构架太过庞大,萧策托孤这些都被砍了,另外楚乔被燕洵逐渐驱逐出权力中心这个过程小说中是很具体的,楚乔会选择诸葛玥一点也不突然,电视剧已经很强化宇文玥的感情表白,小说中只有更隐晦,只付出不表达,默默付出。
电视剧我觉得邓伦的选角很不错,林更新演技没跟上,我是单纯嗑人物cp罢了。剧集剪辑无力吐槽,67集版本动不动上一集和下一集动不动重复六七分钟。
内容上不谨慎的地方也太多了,战场人数不说,像这个朝代有没有火药炸弹这些也是硬伤。情节上宇文怀耿耿于怀的庶出设定,就《东晋门阀政治》所言,门阀时代是不看重出身而看重能力的。几年后再看嘴型和台词对不上、抠图的剧我都习惯了,当时这些可把我恶心坏了。
2017 电视剧
波峰与波谷 豆瓣 谷歌图书
9.6 (25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4 其它标题: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2023年6月7日 已读
阎步克 2009 丨本书的主要方法论是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的关系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同时兼顾政治文化。书名“波峰与波谷”描述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专职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以及之后的隋唐)是波峰,魏晋南北朝时波谷。秦汉的政治制度是先秦缓慢发展的结果,中国帝国在此时奠定了“常态”,而进入魏晋后动荡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政治制度扭曲是其“变态”。两千年的政治进程综合考虑连续性/阶段性和周期性可以看到“螺旋上升”的轨迹。再往后是新的“制度史观”下的考察。
虽然是普及读本,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难,虽然是总结式的输出,但是缺少基本史实和制度变化的了解,读起来感觉比较空。就好像老师起到串联知识点让人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本书是线,但是我脑子里没有点,就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贯通感。另外对于政治术语还欠缺理解,章节的设置有部分还比较迷糊。
2017 历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鱼空共读
活着回来的男人 豆瓣
生きて帰ってきた男―ある日本兵の戦争と戦後
9.2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熊英二 译者: 黄耀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活着回来的男人》是第一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记述二战前后日本生活史的著作。
书中主人公小熊谦二(作者的父亲),出生于1925年,十九岁被征兵送往中国东北,后遭苏联拘留于战俘营,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劳动了三年。活着返回日本后,谦二在不断更换工作时,染上当时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人生最失落的光景在疗养所中孤独地度过。失去半边肺叶的谦二,以三十岁“高龄”重归社会,幸而赶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浪潮,得以从“下层的下层”爬到“下层的中层”。升为银发族后,他甚至与身在中国延边的“原朝鲜日本兵”吴雄根共同成为原告,向日本政府发起战后诉讼赔偿。作者以平实的叙事和开阔的视角记录了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生命轨迹,同时融入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法制等状况,形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纪史”。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小熊英二 2015 丨既是个人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切面。不管是入伍前还是战争结束后,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攒着养老的钱在战后的通货膨胀让中消失。谦二在新兵经历,一方面可以看到日本等级分明,上级对下级,老兵对新兵;另一方面刊出在谦二入伍的战争后期,日本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很缺乏,新兵得不到什么训练;被俘去西伯利亚当苦力,更是被国家欺骗的结果,不过这种欺骗和战时各种假新闻、战后片面剥夺一些人日本国籍的骚操作比起来,也不算什么。战后随着经济的腾飞,努力搭上这班车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甚至靠信息不对称可以申请一些社会福利,但也有对没活着回来的人的罪恶感。国家对于战后的补偿,冠冕堂皇的说辞是“战争是国民必须艰苦忍受之事”。谦二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艰苦条件下的忍耐力,当然还有很多幸运的成分,成就了书里这个“活
2017 历史 日本 日本史 非虚构
莫言长篇小说全编 豆瓣
作者: 莫言 2017 - 4
2022年11月27日 已读
莫言 1987-2009 丨2022.02-2022.11 以后再也不想读莫言了。优点:莫言的小说一直在探索新的叙事方式,小说的取材大部分来自农村底层,反映当时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苍山县蒜薹事件、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等等,他的立场是普通人民的立场,但是微妙的是他会很好地把握问题揭露的尺度,很多时候我觉得问题挖得深了,他好像突然站到了对面为他们解释。语言上他的书写非常不吝惜描写场面,我甚至觉得是缺点,但是描写确实往往很富有想象力,对于歇后语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缺点:每本书几乎都离不开“屁屎尿屌肛奶”等低俗字眼,频繁得令人不适,也很频繁地写各种不正常的男女关系(性交),包括但不限于乱伦。厌女更是贯穿长篇始末,他笔下的女人命运悲惨,但书写并不体现作者的同情,身为女人活该的感觉,是我再也不想读的主要原因。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十三步 豆瓣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前无老师,后无徒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
荒诞而真实的“变形记”,为普通教师鸣不平的话题之作;
大胆的艺术实验,莫言自己也要用六种颜色的笔做记号的奇书。
————————————————————
《十三步》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8年。本书描述了一个极贴近现实生活但又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在劳累致死后离奇复活,以为他已死去的妻子不让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美容师李玉婵将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物理教师张赤球,让他代替张赤球讲课,同时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实的张赤球成了没有身份的孤魂野鬼,有家不能归;真实的方富贵面对尴尬的双重身份,无所适从。每个人都在荒诞的境遇中逐渐失去本性,走向必然降临的厄运……
本书写出了“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的荒诞生活,同时也通过娴熟使用汉语人称的变化,亦即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最终达成全新的小说结构。
2022年11月27日 已读
莫言 1993丨其实还是”笼中叙事“这个书名更符合一些。莫言在后记中写”“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再当时是富有挑战性的,是切中时弊的,今天读起来已经疲软无力”,其实我还真没读出来主要是要写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因为感觉很多提到的问题在别的长篇中都有更针对和夸张的描写。学校基于提高财政支持力度考虑需要一个上课时猝死的老师,让他不能复活还是挺讽刺的。活着是春蚕,死了更要物尽其用。但是写一堆乱搞男女关系不知用意,也可能是莫言小说习惯如此,在“性”议题的基础上作文章,部分驱动力是女人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控制欲。打油诗写“当年所谓先锋,皆垂垂老矣”,技巧上的尝试和探索不过是为了突破自己和标新立异,并不建立在更好地服务于内容和思想的传递的基础上,读感糟糕也不纠结。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四十一炮 豆瓣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四十一炮》就是要掀起一场文学叙述的强劲风暴,射出震撼人心的激情炮弹。小说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改革为背景,在两条亦真亦幻的叙述线索的交替缠绕中,再现了一段混沌虚实、光怪陆离的历史真实——在物欲被神化的扭曲时代里,人性与物化、道德与金钱、信仰与权力、农村与城市在那里强烈碰撞。在作家汪洋恣肆的叙述中,四十一发炮弹无所顾忌地轰隆,昭示着彻底的瓦解、决裂,也寓意着再生。当作家敢于把社会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或许正是社会和环境向着更完美、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的起始。
本书获得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成就奖”;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11月21日 已读
莫言 2003 丨用莫言自己的话是说“《四十一炮》所展示的故事,就没有太大的意义。……,诉说就是目的,诉说就是主题,诉说就是思想。”但是作者还是把罗小通这个人物与格拉斯《铁皮鼓》里面不愿意长大的奥斯卡进行对比,罗小通是成人的身体,孩童的思想。就人物塑造上,罗小通对吃肉的欲望和执念,比起《丰乳肥臀》里上官金童对吃奶的欲望,也不算极端而让人印象深刻了。看了三十多万字,最后讲述者的爹把他老婆砍了,怀疑她给自己戴绿帽子,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影响了作为男人的尊严。可是这个男人好多年前就和别的女人私奔还生了孩子,扔下老婆孩子不管不顾。还看了一堆这个被扔下的孩子怨恨自己娘不给吃肉,输出一堆厌女思想和骂娘言论,慕爹派。可惜他爹就是废物。“四十一炮”语带双关,一炮两义。“野骡子”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贬义,服了。不看也罢。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食草家族 豆瓣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由六个梦境组成的长篇小说;引发文坛震荡,被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作;
表达莫言渴望通过吃草净化灵魂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
视觉、味觉、触觉、听觉与迷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的细节与天马行空的抒写。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食草家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创作完成于1987年至1989年,是“莫言长篇小说全编”(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由六个故事构成“六梦”,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大地上的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据说,在高密东北乡有食草家族的存在。三次蝗灾,见证了食草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近亲通婚的后代,手脚生蹼膜的一对恋人被处以残酷的火刑;受尽虐待的双生子展开懵懂的复仇游戏;被扔在狗窝长大的二姑,派来一对儿子疯狂杀戮。传说,一个男孩与红色小马驹变成的女人结为夫妻,食草家族的历史从这里开始……
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听觉与迷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的细节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奇特的作品中达到既互相冲突又浑然一体的融合。
2022年10月19日 已读
莫言 1991丨在“再看一本莫言真的要吐了”和“坚持一下还剩3本就看完长篇了”之间挣扎看了半本,再坚持多看几页我真的要吐了,越看越反胃,毫不夸张。写的什么东西哦。恐怕仅仅是对某些经典拙劣的模仿吧,大长段多是多,但真的感觉没必要,整体就是感觉废话多,越看越不能忍。腰封上写着“表达了我对性爱的看法”,说实话毫不感兴趣,或者说之前看的其他书也已经看明白了作者的性爱观是个什么雕东西。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食物语言学 豆瓣
The Language of Food: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
7.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任韶堂 译者: 王琳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2
《食物语言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原产于墨西哥,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又是谁想到把鲜奶或果汁放进加了冰和盐的木头搅拌,发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为何与此不无关系?
2022年10月8日 已读
Dan Jurafsky 2014 丨朋友赠书,对方作为吃货介绍说很有趣,但是我读下来觉得非常枯燥,一方面是对西方饮食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另一方面是对于吃没有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八个章节可以看成八篇有趣且资料详实的科普文章,作者不仅是美食爱好者,更是语言学专家,在文章书写过程中涉及心理学(消极差别化研究等)、历史学(全球化发展)、营销和广告学等。值得肯定的是每个章节结尾都有适度提升和拔高,总结到文化这个层面上。“我们都是移民,没有一种文化是一座孤岛。”语言和文化在总结宗教和国家上有差异,但也有共性,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学到了感恩节食物的意义,是非洲人和英国人受到奴役历史和流放的艰苦,最终把自己家乡的食物带到美国,为新国家发展自己的菜。 P35P130 均有错字。翻译很一般,译者的知识储备在译介过程中没有帮助理解
2017 文化研究 美国 非虚构
天堂蒜薹之歌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莫言新版题记:“在新的世纪里,但愿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件刺激着我写出这样的小说。”
*朱伟老师点评:莫言笔下沉重而有质感、有密度的土地,是真实到刻骨的中国乡村。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受“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刺激,放下手头的创作,在35天内写成的“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小说主线是天堂县的三个农民因参与聚众请愿,被政府追捕归案、关押入狱、审判定罪的过程。小说一边叙述三人被抓、被关过程中遭到的打 骂、侮辱,一边穿插他们的回忆——贫瘠的生活,官吏的压迫,追不到的幸福,不值钱的人命……逐渐勾勒出政府号召大种蒜薹,结果蒜薹滞销后不闻不问,农民被逼走投无路,只得聚众冲入政府,酿成轰动一时的“蒜薹事件”的始末。
本小说采用多人称、多主线穿插并进的叙事结构,同时以民间艺人的演唱贯穿终始,结尾又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交代后事。如莫言所说:“如果要理解‘结构就是政治’,请看我的《酒国》和《天堂蒜薹之歌》。”
2022年10月7日 已读
莫言 1988 丨小说以 1986 年苍山县的“蒜薹事件”为题材。这起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与农业税废除之前的斗争相似,总是一部分人的愤怒和勇敢为更多人带去正义和利益。小说对于乡下换亲、冥婚等落后的婚恋观有详细描写,父母之命干涉婚姻自由,说明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山东乡下婚姻法的执行力度很一般,但可笑的是对维权民众的执法力度很到位。金菊这个人物的命运果然不出我所料,因为父权制下是容不下女性反抗的精神的,哪怕反抗了最后肯定是失败的,她的悲剧不仅仅是来自原生家庭,更来自高马。女人不是物品更不是生产工具,是应该被尊重的个体。在台北人中读到一句书评解释了我不喜欢莫言的原因,他笔下的女人命运悲惨,但书写的语气并没有作者的同情。面对不作为政府的一种聚众维权式反抗,面对一则政府丑闻的新闻尺,作为原材料的文学创作尺度,以上三点对比今日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檀香刑 豆瓣 Goodreads
9.0 (5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檀香刑》,给人一种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中的错觉。故事的地基架构在1900年戊戌变法前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的大背景上,而人物间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又营造了一种富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述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大开大合、活色生香的高密东北乡图景,活跃在这幅图景中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他们上演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摇曳多姿的广袤大地。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恣肆的语言建构之下的戏台上,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谊、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大戏正在上演……
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8月29日 已读
莫言 2001 丨个人认为全书写得最好的两句:您这官,是为上司当的,不是为老百姓当的。要当官,就不能讲良心;要讲良心,就不要当官。
叙述手法上比较特别:《凤头部》用四个人的叙述拼凑了故事的大概,《猪肚部》讲述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豹尾部》交代故事结局以及每个人的结局。视角上最精彩的当数小甲部分,作者正是借他来讲一些魔幻现实的东西,比如每个人的本尊等等。赵甲作为一名刽子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技术工,其实站在了大清朝传统封建思想之上,誓死捍卫的是皇帝和老佛爷,但他仅仅是狐假虎威,并不真正代表权力。权力的代表者是袁世凯,但他掌权并且有自己的算盘。这让还想着大清朝好的钱丁左右为难,一面看着大清危,一面看着百姓难。写刑法残酷,其实写权力可以作践生命到什么程度,让人死这件事如何取得最大的威慑效果。猫腔写太多,性别观依然落后。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茶馆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一句台词一个人物
演绎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
一爿茶馆一个社会
映射沧桑变幻的炎凉世态
——曹禺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将其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真相与文学高度。
《茶馆》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书中包含《茶馆》和《龙须沟》两本老舍经典代表作。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老舍 1950-1957丨《茶馆》通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想读这本书最早已经是在《收获》60周年纪念文丛里,《茶馆》刊登在了《收获》的创刊号上,时任编辑正是老舍。“茶馆”不仅仅是一个接头小摊,更是人员混杂、信息交错的地方。各方势力在此汇聚,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中国历史的变化。这么多年来“莫谈国事”的规矩以及权力更替下受苦的总是老百姓的规律一直没有变。裕泰茶馆最后没有办法经营下去而吊死的掌柜王利发、龙须沟结尾歌颂政府为民服务的群众、以及选择自沉太平湖的作者,三种结局互相映证着什么,令人颇感讽刺。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戏剧 虚构
去吧,少女時代 豆瓣
5.8 (19 个评分) 脆弱少女组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30日 出版发行: 禾廣娛樂
已經有點搞不清楚從前那個把夢想掛在嘴邊自己,到底是在追求些什麼東西,
也有點搞不清楚到底自己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副德性的。
現在眼前的這一切,究竟還有多少夢想的痕跡呢?
三十歲是個好討人厭的年紀,
因為很清楚能感受到自己和年輕時候想像的自己之間的差距。
夢想這兩個字總覺得越來越沈重,也越來越不想再說。
陪伴我們長大的韓國女團少女時代靜靜的結束了,
新一代的少女團體 Twice 現在閃亮的站在舞台上。
她們很努力也很棒,很替她們高興,
這張單曲我們聊了一些夢想,但也不敢聊太多,我想。
從我們的青春穿越到現代,一些關於夢想的美麗與哀傷那類的,其實也不是真的那麼重要的事。
去吧,少女時代。
1.夢想少女
以我們自己成長的經驗,描述了年輕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面對夢想的樣子。
編曲也融合了我們小時候著迷的日劇、City-pop 曲風,以及現在編曲常使用的電子聲響,成為我們現在的模樣。
人生裡要追求的事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我們究竟該拿夢想這兩個字怎麼辦才好呢?
2.我不喜歡你的__
生活裡總有一些無法面對自己的時候。
想要掙脫卡在泥沼之中的現實,聊夢想,太疲倦。
我只想好好過完這一天。
很沒用,但是、卻是大部分的時候,卡在生活之中的心情。
3.不值得一提的孤單
深夜的、獨飲的酒從來不曾好喝。
我也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痛苦和災難不再發生。
希望大家都幸福快樂,希望一切都很美好。
但有時候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好起來,
也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實踐,那些希望。
4.脆弱少女組台呼
如同上張專輯,這張EP也收入了我們的臺呼。
不一樣的是,我們將原本熱鬧的開場曲,改成安靜催眠的晚安曲。
夢想什麼的,很麻煩的。
就先晚安吧。
2022年7月30日 听过
脆弱少女组 EP①丨就拿《梦想少女》来说,想融合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什么都不突出,而且开口唱真的越听越要我命。总体过于故弄玄虚。
2017 ep 台湾 流行 禾广娱乐
一些难过的时候可以听的流行歌曲 豆瓣
7.6 (59 个评分) 脆弱少女组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4月7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那空气的味道、光线的颜色、遥远的声音,
只要闭上眼睛,似乎都还能回想起来。
每天都有新的人、事、物进入自己的生活,
然后生命它就擅自前进了。
也不是刻意要忘记或者想起,
先这样,就好。
嘿,那今天我们一起唱唱歌吧?
没有非得要做什么。
也只是一些流行歌曲,没关系吧?
The smell of the air, the color of the light, the sound from far away.
You can still remember them, when you close your eyes.
There are so many new people, so many new things that pump into our life.
And the life just go on.
We didn't deliberately remember them or forget them.
We know it is.
And that's fine.
hey, let's sing.
Nothing's necessary.
Just some pop song, alright?
收缩
2022年7月30日 听过
乐队推介丨因为政治立场被 404 的乐队。这是乐队首专,但因为后面发的那些迷你专辑充其量也就是 EP,而乐队已经解散了,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乐队唯一的专辑。夫妻档,从离婚不离队到最终还是解散。音乐风格属于电子流行,主唱的声音不属于很有特色的,但是唱法有一种使不上劲的慵懒感。有一些和落日飞车共同的元素。这张比较喜欢《我知道我失去你了》和《因为你承载了我的灵魂》,“我再也无法逃避了/因为你承载了我的灵魂。”
2017 streetvoice 专辑 台湾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