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張敬軒x香港中樂團演唱會 豆瓣
9.1 (29 个评分) 张敬轩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10日 出版发行: 英皇娱乐
張敬軒聯袂香港中樂團 結合流行音樂 震撼跨界演出
@hinscheung 但願喱個演唱會當中既各種情義可以永恒,而遺憾及傷痛則化作來年的福氣,叫我哋身體健康之餘更珍惜彼此。
2025年7月15日 听过
放在Hins的Live专中大概只能给到4星,但这Live效果的听感是真的享受。第二次住院38天唯一整专循环的一张,代表了我今年入夏的背景音乐吧。
2021 Live 流行 香港
Live at Cooper Hall Spotify
Cara Dillon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6日 出版发行: (C) 2021 Charcoal Records / (P) 2021 Charcoal Records
2025年1月3日 听过
2025年跨年的一张专辑,在家认真读完了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姐的歌声在深夜非常治愈,屋内歌声悠扬,远处爆竹声声。
2021 Live 民谣 爱尔兰
矢志不渝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卢苇菁 译者: 秦立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9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2024年1月20日 已读
接苏成捷《中华性》。最大问题是材料罗列一大堆但是分析不深入,只讲现象不讲原因。贞女现象的发展是政府和文人都把贞女忠于未婚夫和臣子忠于君主相关联,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家庭来内部父母大部分是不希望女儿做贞女甚至是殉死的,虽然也有福建大家族这种例外。从贞女本人来说,按作者的说法“贞女的信念和情感深深植根于她们赖以成长的广大的文化和社会经济体系中”,但个人认为作者得出的结论还是不太客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史料的单一。不管是地方志还是贞女传记都更倾向于记录事迹,甚至是夸大的,特别是贞女传记带有强烈的男性作者价值观的输出。贞女诗作不多,而且能反映的内容有限。总的来说对于古代的女子太容易“生无可恋”,出嫁时的年龄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我的一个疑问,未嫁夫死的女子是否会受到克夫的污名?作者没有提到。
2021 历史 明清史 美国 非虚构
金鸡 豆瓣 Goodreads
El gallo de oro
7.9 (14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赵振江 / 金灿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金鸡》
◎ 鲁尔福基金会百年诞辰纪念版,中文版首度引进
◎ 十五篇胡安·鲁尔福文学国度的璀璨遗珠,部分首次面世
收录《金鸡》、一封作于1947年写给爱人克拉拉的信、十二个短篇和一首诗作《秘方》及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金鸡》文本鉴赏、电影渊源等珍贵内容
◎ 同名电影由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联手改编
【内容简介】
迪奥尼西奥·宾松因手臂残疾,只能在村里做着“呼叫者”的体力活营生。一场庙会上,他救下一只奄奄一息的金鸡,悉心照料,母亲却因操劳过度去世。一穷二白的他,将命运寄托在那只雄鸡身上,决定只身出门闯荡。
金鸡在之后的斗鸡中屡战屡胜,意外地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勇气。走南闯北中,宾松认识了一位“阉鸡女郎”,有她在的地方,他无往不胜。正当他以为时来运转之时,命运却自有它的安排……
【名人评价】
卡洛斯·维罗委托我将《金鸡》改编成电影,这促使我更深刻地去了解一部我确信已比作者本人更熟悉的作品。……鲁尔福的个人魅力流露于字里行间。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无论什么样的经典作家,倘若将《金鸡》归入次要的作品,都是愚蠢和错误的。或许这样考虑更合适:即胡安·鲁尔福感到作为电影脚本的文学能唤起内心的活力。
——赵振江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4年1月13日 已读
总体来说鲁尔福三部曲(始于《佩德罗·巴拉莫》终于《金鸡》)读感是依次递减的。《金鸡》是一个赌博和斗鸡(难免让人想到等不到信的上校)故事。迪奥尼西奥·宾松很穷,连母亲去世收殓的棺材都买不起,后来通过斗鸡发家,但渐渐也变的冷血自私,作者描述“在激烈的角斗面前,他的血液发生了变化,那些小动物黏稠的血液使他变得铁石心肠”。“阉鸡女郎”在丈夫眼里与其说是妻子,不如说是“财神”,其实通篇读下来她的形象很丰满,但人物命运也比较可悲,甚至我觉得“金鸡”更像是写的贝纳尔达。 其他短篇都比较无感,有几篇非常短的不太读得进/懂。这本语言相较于《燃烧的原野》已经又苍白了不少。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燃烧的原野 豆瓣
El llano en llamas
8.2 (31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张伟劼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燃烧的原野》
◎ “要我说,这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
◎ 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平原烧个干净。
◎ 鲁尔福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七个故事讲述拉美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内容简介】
结实冷硬的土地上,穷苦人两肩尘土,微如草芥。
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给可怜的牲口讨草吃犯了事,躲了大半辈子,可他们还不肯放过他……
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
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名人评价】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
——加西亚·马尔克斯
鲁尔福的作品短而精,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这只是进入其未知疆域的第一步。向鲁尔福世界的探索是文学史上一段颇为动人的旅程。
——《卫报》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4年1月8日 已读
4.5。虽然是早于《佩德罗巴拉莫》的短篇小说集,但先阅读《佩》还是帮助我发现了鲁尔福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写法在短篇小说中的体现,可能还不是很明显,但已经能看到运用,比如故事的情节信息分散,常常是对话先行,需要读者自行整合。小说的内容大体围绕发生在墨西哥大地上的故事,农村的赤贫,在贫穷背景下的道德缺失,因为贫穷对于生育和繁衍的渴望,同时生育也让贫穷的家庭更加难以为继。女孩沦落到做妓女,好一点的嫁人了也是给人当生育机器。虽然农村的形象是残酷、绝望和冷漠的,但是在现代化浪潮下的农村也表现出了不一般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繁衍,体现在对土地的态度上,只要有人有地,就能生活下去。一整段一篇文章甚至可能启发了马尔克斯。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正发生 (2021)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L'évènement
7.9 (219 个评分) 导演: 奥黛丽·迪万 演员: 安娜玛丽亚·沃特鲁梅 / 皮奥·马麦
其它标题: L'évènement / Happening
改编自法国作家安妮·艾诺的自传作品,原著讲述1960年代还是学生的安妮,因堕胎所引发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创伤。
2025年2月1日 看过
从小说体量来说,很难想象这会被拍成一部电影。故事情节和背景交代其实在影像化的过程中完成度都比较高,无法从第一人称角度呈现的是找不到渠道去做这件事的无力感和要做这件事——违反法律所带来的风险有多大。堕胎时的痛感,胎儿越来越大的焦虑都有比较好的呈现。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愿共同承担做掉孩子这件事以及这件事会带来的任何风险,只想体验享受的那部分。这不是在谴责个体,而是在说一种普遍现象,秘密堕胎这件事是女孩子自己的事。
只有女性才会得的病,不想当老师,但仍然想写作。故事情节太简单了,结合小说观看体验会好很多,之前看的是台版《记忆无非彻底看透的一切》,晚点再去补一下上译版《事件》。
2021 剧情 原著已读 女性 法国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Pedro Páramo
8.9 (63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佩德罗·巴拉莫》
◎ “人生短暂,长眠无期。”
◎ 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倒背如流
◎ 鲁尔福最为人熟知的成名代表作,一部荒原寻根、回望百年兴衰的当代墨西哥神话
【内容简介】
为完成母亲的遗愿,我来到小城科马拉,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好心的赶驴人指引我投宿爱杜薇海斯太太家——她似乎一早就在等待我的到来。村庄荒芜凋敝,却时常能听见擦地而行的脚步声、像蜂群一样压得紧紧的嗡嗡声,那里的生命好像在低声细语,随风荡漾……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往日的科马拉渐渐浮现:佩德罗·巴拉莫幼年家道中落,靠着巧取豪夺一跃成为统治者,无恶不作。然而,他唯一承认的儿子坠马而亡,历经半生娶到的爱妻疯癫而死,他诅咒整个村庄,自己也在劫难逃……
【名人评价】
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哪种特点我不熟悉。
——加西亚·马尔克斯
《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最好的小说之一。
——博尔赫斯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我认为最出色的作品是墨西哥的题为《佩德罗·巴拉莫》的小说。在我的印象里,该作品说的好像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呼吸着同一空气并在一起生活,我觉得这部小说非常棒!那位作家可是理应位于拉美文学中心的人物啊。
——大江健三郎
《佩德罗·巴拉莫》迄今仍旧被很多作家、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的巅峰之作,只有《百年孤独》等少数小说才可与之争锋。
——邱华栋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
——苏童
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小说是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在这本小说中把阴阳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了,它阴阳时空的转换是非常流畅的,没有膈膜感,在这点上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阎连科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没控制住也学马尔克斯连续看了两遍,确实第二遍能明白第一遍很混乱的对话发生在什么人之间。从我没读多少拉美文学的经历来看,都能看到不少熟悉的感觉,主要是马尔克斯对于鲁尔福文学手法的模仿和人物特点的化用(第二遍尤其联动族长的秋天)。
小说的特点在前言后记都已经明确指出,模糊了生与死,不同的片段组合,不直接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让人物自己表现。生死的模糊联动《寻梦环游记》更好理解了。
第二遍更好地理解了“(佩德罗巴拉莫)是仇恨的化身!”所有的恶行都不露神色不加渲染地描绘,又在失去儿子妻子的时刻展现其脆弱虔诚的一面。“它一定和其他许许多多灵魂一样,在世界上飘零,寻求活人替他它祈祷。”半月庄无数游荡的灵魂啊……
“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
2021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梅里雪山 豆瓣 Goodreads
梅里雪山 十七人の友を探して
8.4 (29 个评分) 作者: [日]小林尚礼 译者: 乌尼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这是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更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为了让山难队友们的亡灵回到亲人身边,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遗体。《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礼多年艰辛搜寻的记录。本书以纪录片式平实而细腻的文字,壮美与温柔兼具的影像,记录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难,艰辛的搜寻,梅里雪山的神秘风貌,山脚下人们的朴素生活,三次转山之旅和当地生活的变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热爱自然的灵魂。
2023年11月30日 已读
并不是我以为的全部围绕雪山遇难事件展开的一部著作,而是作者在漫长的搜寻遗体的过程中,进入到藏族文化,逐渐理解了圣山对于藏民的意义。
对于1991念初中日联合登山队遇难事件的还原并不是全部的,晚上十点半左右在3号营地发生了什么事最后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还原。在此之后17名遇难者中的16名队员的遗体被找到,当初对登山队充满敌意的本地村民为遗体搜寻工作贡献了不少力量。
在作者驻明永村期间,他和当地人开始熟悉,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用的转山的仪式来加深对卡瓦格博的了解,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都被一一记录下来。阅读过程想到了《要命还是要灵魂》中对于苗族的记录,他们的相似之处是对于神灵的信仰,以及都是高度自给自足的民族。
同时,也见证了这个云南大山里的村庄现代化的过程,并且捕捉到了细微的旅游业兴起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有文献意义的一本纪实作品。
2021 日本 纪实 非虚构
海东五百年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丁晨楠 漓江出版社 2021 - 5
明清两朝的海东邻国——朝鲜王朝(1392-1910)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它是怎样逐步摆脱了前朝国教佛教的影响,转变成一个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国家?这个王朝在漫长的五百年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与波折,又与明清两朝有过怎样的故事?本书将以14世纪晚期以来东亚与朝鲜内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朝鲜王朝自身以及它与明清两朝的往事。
2023年11月26日 已读
非常简明的梳理(没什么创见),说直接点没想到行文这么通俗易懂,确实是通俗向。基本上是时间顺序,主要描写的还是政治史的内容,1392-1910横向对照是中国的明清两朝。1392年朱元璋同意李成桂将国号更名为“朝鲜”,1897年李熙正式改国号为“大韩”,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本书的内容最后一章内容正好由《近代朝鲜与日本》承接,只是本书从明清与朝鲜的关系和对其的影响出发写作,朝鲜的“传统”基本传承自儒教思想。很多位王朝统治者继承王位后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即非嫡长子继承制带来的质疑。也看到朝鲜王朝内部充满了党争。
ps.解答了《近代》提到的程朱理学,在朝鲜的儒学传统中,实在是挺重要的,甚至比同时期的明清更强调阶级秩序和嫡庶差别。
pps.mark了很多韩剧,下一本《权力与人》。
2021 中国 历史 非虚构 韩国史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豆瓣
作者: 经君健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清代等级制度史
开创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研究范式
著名中国社会史、经济史研究学者经君健教授
从等级视角探讨清代贱民等级问题的代表性专著
本书以清代律例为考察依据
融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学科知识
系统探讨了贱民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贱民等级内的等第划分
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结构状况、发展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内容简介】
在专制时代的等级体系和社会关系中,贵贱之分,十分重要。所谓的“贱”,在古代的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含义是官民关系,以官为贵,以民为贱,以强调名器之尊;另一种含义,是指在社会上处于特别低下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没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以及由这些人构成的等级。而贱民的存在,也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清代等级制度史,《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可谓开创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研究范式,作者融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学科知识,首次从等级视角系统探讨了贱民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贱民等级内的等第划分,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结构状况、发展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本书对清代的奴婢、堕民、丐户、九姓渔户、疍户、乐户、佃仆等各类贱民的来源、身份特征、法律地位、社会地位,以及法律身份解放的过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前人未曾论及的问题以及不同于前人的见解。本书的诸多论述,对读者了解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固化深有裨益。
2023年11月22日 已读
1、接《爪牙》阅读,惊讶于衙役居然算贱民。本书有很好的解答,因为衙役“无非备供差使伺候奔走之人”,本书对于衙役的描述也很贴合“官之爪牙”的说法,虽为贱民但直接压在良民头上吸血,这是“等级关系的反常现象”,因为他们处于封建国家权力象征(衙门)之中,是官民的连结点。
2、同样作为研究内容的开创性著作,比起《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扎实很多,不仅仅是组织框架,还有不同材料的总结和点评。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把人代入清代体会贱民被剥削的残酷,统治者维护等级利益的法令初衷,也能突然跳脱出来评价措施、法律的本质和历史进步或倒退。
3、突然理解了《倚天屠龙记》灭绝师太让周芷若发的毒誓“世世为奴代代为娼”有多毒(虽然小说朝代不是清)。也拎清了清川小说奴婢和主子的搭配是非常不合理的,通过婚配由贱入良是犯法的,必须离婚。
短评
读得比较慢,一方面是史料原文引用颇多,都来比较磕绊,另一方面确实太苦了,贱民在统治者眼里甚至不如牛羊等生产力工具,或者说就是耗材(如海底取蚌采珠的疍民)。
结论部份已经分析得非常透彻,很喜欢作者的一点是点评经常直接揭露的本质,常常爽到。比如禁止逼良为娼,但不禁娼;禁止略人和略卖人,但不禁止人口贩卖,因为不禁止的的内容才导致想禁止的无法真正禁止。
总体读来是清政府维护等级制度的决心,对于血统的重视。贱民群体是可以从良变贱,但贱了基本上世代为贱。所以我感觉贱民这个群体生育人数无法平衡死亡人数,毕竟人是不当人用的,对贱民来说犯法也是往重了判。所以从良入贱的这部分人也是必要的补充(对于统治者来说)。
最后这也是不同研究论文整合起来的著作,但就感觉整体性比较好,最后结论的分析横向比较其他国家也非常好,资本主义的讨论不可避免有一些时代的印记。
2021 中国 中国史 历史 明清史
爪牙 豆瓣
Talons and Teeth : County Clerks and Runners in the Qing Dynasty
8.1 (7 个评分) 作者: [美]白德瑞(Bradly W. Reed) 译者: 尤陈俊 / 赖骏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一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典范之作。深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史料,描绘地方县衙吏役的日常综合图景,颠覆人们对吏役的刻板印象,从“爪牙”透视中华帝国晚期的历史。
【图书简介】
书吏和差役,帝国之“爪牙”,基层社会运行和帝国统治不可或缺之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生动形象。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合理性”(不可或缺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并思考其活动是如何可能影响到清代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之关系。
在构建以“爪牙”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对我们深入理解官僚制、国家与社会之关系、话语分析等社会科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皆富有学术启发性。
【图书亮点】
1.“超级教授”黄宗智主编的“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03号图书;
2.徐忠明、赵世瑜、邱澎生、张泰苏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
3.深挖历史细节,还原真实图景。本书深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史料,脉络清晰,论点集中,在零碎散乱、复杂繁多的档案中,尽可能还原历史细节,合理地描绘出一幅清代县衙吏役的日常综合图景;
4.学术价值较高,学术启发性强。在构建以“爪牙”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他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
5.译文反复打磨,力求“信、达、雅”。译者忠于英文原著,将西方一些特有的学术表述做了本土化处理,契合清朝的时代语境,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语言流畅,为中国法史学作品如何与西方演变做更有效的比较和对比,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6.本书装帧契合本书内容,融合了《点石斋画报》及渝城图—巴蜀衙门局部等元素。书中还从已影印出版的巴县档案选编、官箴书、清末的《点石斋画报》等史料中选取了若干张档案原件照片、书页和图画,并将其作为中译本封面设计的素材与书内的插图,与本书内容相互映照。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学术著作,皆漫画式地将衙门吏役普遍描述为贪腐成性、一心只为追求自身私利之辈,认为这些“为官之爪牙”的小人物在侵蚀着帝国统治的根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展示了与上述刻板形象大为不同的另一幅历史图景。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创制出了并奉行着一些非常精细的惯例、规矩与程序,但这些事实上发挥着行政法律制度之功用的惯例、规则与程序,却不被清代的正式法律所承认,其中一些做法甚至历来被朝廷视为非法并下令禁止。不过即便如此,上述这些惯例、规矩与程序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在弥补着由于缺乏正式规则所造成的空隙。
本书超越那些将衙门吏役简单视为反面人物的刻板印象描述,它不仅在瞿同祖等前辈们所做的先行研究之基础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学术推进,而且揭示了迥异于马克斯•韦伯所描画的现代西方理性化官僚行政的另一种行政行为模式。
【名家推荐】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以巴县档案为基本史料,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此书的一个耀眼亮点,是以“惯例”为分析工具,考察巴县衙门书吏和差役的人员构成,评估他们的人数与行为,推翻了以往那些印象式的夸张描述。特别是,基于廉洁奉公的高调职业伦理及维护这一伦理准则的律例规定,书吏和差役的定额薪资极低甚至一度被克扣殆尽,办公经费更是严重短缺,从而产生了名目繁多的规费。在清人看来,如果“规费”之外一钱不要,那么就不能算腐败。此书作者认为,吏役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腐败。律例对吏役的规制极为粗略,其所留下的空白,往往由“惯例”来填补。关于书吏和差役的利益分配、内部晋升诸问题,便是由惯例和合约来调整的。这一亮点的启示意义在于,若要理解清代中国的官场运作与民间秩序,则必须关注惯例。此书对吏役之“家族、朋党和派系”的分析,对“权力网络”概念的运用,亦有学术启发意义。
——徐忠明(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虽然中国学者自瞿同祖、缪全吉诸先生以来对明清时期的胥吏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但《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利用清代中晚期巴县档案为主要材料所做相同主题的研究,将这一群体置于具体的地方情境和日常行政运作的实况之中,使我们对其的认识更为深入。随着近年来清代县级档案的整理出版和各地大量地方文书的搜集与利用,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将会更为丰满、多样和细致。因此,此书无论在具体分析还是在理论讨论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国家设官,以为民也。故凡官与民亲则治,与胥隶亲则否”(光绪《澎湖厅志稿》卷3“职官”),清官与好官必定要“严打”胥吏吗?针对这类指责书吏与差役的传统中国主流政治论述,《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运用详实的巴县档案,矫正了我们习见常闻的惯性思维,并就胥吏如何作为清代政治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非正式制度”,借助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的历史社会学理论视野,进行了极有学术意义的对话与发展。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一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典范之作,自其出版以来,一直广为学界称誉。该书着眼于清代地方治理的制度结构与社会生态,生动且精准地描述了政府强权与社群自治的互动、交融乃至相互依赖,兼具实证厚度与理论深度。此外,在对县级档案的运用上,该书也是先驱者之一,引领了重大的方法论变革。如今它的中译版面世,对于国内学者来说,是又一次了解、剖析、学习“他山之石”的良机。
——张泰苏(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图书简介】
2023年10月22日 已读
书名来自“书差为官之爪牙”,书名为译者从书中选取,形象而让人印象深刻,原作名直译为《无赖与公差》。作者通过四川巴县遗留下来的一手史料,主要以清朝巴县书吏和差役为主角,指出清朝合法的官吏设置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政务正常运转的需要,即使雇了很多“编外人员”,一方面他们不受正经做官的人收到的法律约束,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没有经费给他们发工资。所以书吏(文官,我理解成内勤)和差役(多数于外勤)需要从办的事中间收取费用,同时这些编外人员进入官衙工作也要交钱,这之间很难界定腐败的边界。作者一方面承认这部分人贪污腐败,另一方面也重点指出这些不正式之人存在的正当性。令我惊讶的是差役的社会地位之低,竟属于贱民。所有捅到知县面前需要辩别真伪的表述,除了卖惨,就是(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标准)抨击他人人品肯定自己品性,古人断案没有监控没有征信档案确实不易。另外表扬一下全书的结构清晰,章与章之间的衔接丝滑。虽然感觉翻译不顺,但我理解原文肯定是大长句,读了译后记觉得译者已经很优秀了。
2021 历史 明清史 美国 非虚构
中國故事 豆瓣
作者: 閻連科 麥田 2021 - 10
中國最具影響且最受爭議作家、「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閻連科,
最新重磅長篇小說!

兒子想殺父親、丈夫想殺妻子、妻子想殺兒子⋯⋯
最凡常的生活卻瀰漫重重殺機,
村落如被潮浪淘盡的孤島;
人苟活在將醒未醒的惺忪裡。對他們一家三口而言,
寂靜是一種死亡。喧譁也是一種死亡。而既無寂靜又無喧譁才是活著嗎?
閻連科的想像奇詭怪誕,黑色幽默層出不窮。然而他又是最接地氣的作家。
我們似乎總期待他的新作會出現什麼更荒謬或更詭異的情節。《中國故事》彷彿將他的極限又推前一步。父不父,子不子,這家人演出中國核心家庭價值——既是經濟的也是倫理的——破產的荒謬劇,也成為後社會/後資本主義環境裡主體精神分裂的病例抽樣。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在我母地的那個村莊內,當你相信整個的中國就等同於那個村莊時,你卻又同時會發現,那個村莊不僅是中國的,是華語世界的,也是今天整個人類世界的。它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是這個世界最有活力的細胞和心臟。它的每一次脈衝和跳動,每一縷生活紋理的來去和延展,都和這個世界的脈衝、跳動相聯繫,慢一步或者早一步,但從來沒有脱離開這世界的脈衝、跳動而獨立存在過。在這個村莊裡,天空、氣候、環境、善愛、良知和恨惡,還有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人的心性和德性,人們對宗教的認知、尊崇和漠然,無不和人類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人群相聯繫,它們既有高度的相似性與趨同性,又有令人驚異的隔膜和反動性。人類的所有奧秘和常識,都遍布在這個村落裡;人類所有的無知和迷茫,也都遍布在這個村落的大街小巷上。人類人性中的最幽暗和最良善,都鮮明地刻寫在這個村落每個人的臉上、內心和行為中。
——摘錄自「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閻連科演講答謝詞
//
他對父親說:「我們家裡先不蓋房吧。」
「為啥兒?」
「把蓋房的錢拿來讓我出國去。」
「出國去,你出天吧。只要我活著你就別想出國那事情。」
於是,一整夜他都在床上翻騰。
一整夜都讓他覺得他不能不殺他的父親。
「殺了他,我就可以去美利堅的哪兒奔著我的前程了。」⋯⋯
身處窮山惡水資源寡缺的村落,
人們如礁石被浪潮反覆拉扯捲襲,
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被時代一拋了之的可憐相。
他們一家被困在破敗中營生,沒人能逃離命運主宰與安排。
作為獨子,村中罕有的大學生,他為了到美國留學想殺了父親;
作為丈夫,一心渴望高樓華宇,他攀上村中富婆而要滅了妻子;
作為母親,不堪備受兒子拖磨,她意欲在水井邊斬草除根。
尋常的家人,成了各自心懷鬼胎的追捕者,
當情感羈絆隨著想望崩毀戛然斷裂,
他們彷彿置身茫茫雪夜,
摸黑索求命懸一線的救贖⋯⋯
三場殺人未遂的故事,作為兒子、丈夫、妻子,
在暗無天日塵土飄揚的生存遊戲裡,
是不是唯有斬斷彼此,
憤怒才有出口,未來才有解脫的可能?
繼小說《日熄》以村落集體夢遊暗喻當代社會情狀,閻連科此次讓故事回返河南農村老家,以略帶戲謔的後設筆法,描摹村落農民在資源枯竭下人心浮動、地方勢力暗湧,延伸出日常生活的串串詭譎奇想,以及飽受集體環境規戒和馴育後,所擔負關於生存的卑微鬱結。
在不同章節中由這一家三口各自敘事,藉由「弒父」、「弒妻」、「弒子」等詭謬情節,透過層層殺機剝解以「家」為名的扭曲綑縛,更投映出作者對現代社會經濟、家庭價值的指涉。書中父親一心想過更好的生活,苦心收集建築材料卻全數被官方沒收,陷入「寧可和上天打官司,也不要和政府打官司」的落魄窘境,閻連科將思辨包藏在一個個謬趣故事裡,失控錯軌的情節對應欲振乏力的人生,看似荒誕卻十足悲涼。
2023年10月8日 已读
原名《中原》,初刊于 2021 年《花城》第 2 期。不算好读,特别是方言词汇的运用,阅读速度受限,体验感也不很好。为了内容还是要夸一夸。
首先王德威的序《讲好中国故事》写得非常好,“当大说家忙著讲「好中国」故事时,小说家致力「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语)”直言现在讲“讲好中国故事”是全民运动,方兴未艾。
小说主体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儿子想杀父亲,丈夫想杀妻子,妻子想杀儿子。小说对方言语言的使用,不断出现臆想和现实的对比,絮絮叨叨的描述,都体现了小说家非常成熟的叙述手法。但不难看到在这个故事里表现的一些底层社会真实的内容。比如儿子去上大学掏空了家里凑出 12 万,后发现大学是假的,校长被查后现场有警察,最后以讨回返乡路费几千块结束;比如对于丈夫来说,和家电妻子好并要和自己妻子离婚的最终目的是盖起楼房,房子、宅基地作为固定资产对农村人的重要性无法用别的东西替代;“死亡”对于赤贫家庭来说其实不太远,甚至是很容易选择的一件事,“农村的媳妇遇到想不明白的事情了,一般都是独自到河边,到崖边,到能上吊的一棵树下边,独自想想人生咋会这样呀,想不明她就寻短自殺了,想明白她就起身回來了。”但我看来,儿子和父亲都是在无法通过正常的读书和买卖实现达成阶级跃升(像家电老板)的情况下,才有了一系列臆想,把自己当下的困境归咎于没有出国留学或者无法和妻子离婚。小说家设置的这些杀人的起因其实并不值得推敲,特别是通过理性思考的推敲,但是为什么在小说人物身上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在中原生活的人并不是在一个合理、公平、理性的环境下长成的。公职人员主要收入是通过帮人办事来的,要获得这样的分身就需要先进入一个不公平的体系中,最后不管是民还是商甚至是官都会受到从上到下烂透了的体系的回报,早晚而已。
2021 中国 中国文学 虚构
八尺門的辯護人(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 谷歌图书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唐福睿 鏡文學 2021 - 12
★「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新銳作家唐福睿以所受法學訓練為基底,寫實呈現少數族群、移工在法律制度中的掙扎與社會處境,其寫實手法有如一面照向社會偏遠角落的鏡子,照映出階級下的人性實相。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評審一致盛讚!「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由執業律師執筆,影視化確定!

「待證事實是什麼?」審判長問。
「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當晚死者遇害前有撥打電話給某人,那個人或許能解答殺人背後的真相。」佟寶駒說。

基隆八尺門,「平春16號」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
所有罪證均指向該船一名逃逸的印尼籍漁工,罪證確鑿,但疑雲卻重重密布。

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遠離部落多年,卻被迫重回老家,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2023年9月29日 已读
先创作了剧本,在看到镜文学征文信息后才改成了小说,所以就读感来说还是很“剧本”,几乎没有什么文学手法,语言也是平铺直叙。但就其涉及的题材能看到作者创作这部剧本的野心,也确实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有很不错的完成度。比较显性的讨论话题是死刑的存废(人权问题)、原住民生存问题以及族群认可、台湾渔业监管问题,还有随着故事发展抛出来的一些其他(小)问题:移工的医疗保障、移民政策、司法通译制度、移工低酬劳现状、非法移工的黑户宝宝处置问题,其间还讲述了不少运动(电视剧未体现)。
“因为你想要改变的东西,在体制里面。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真正邪恶的是平庸,是不愿为正道放弃执念的人。唯有勇敢牺牲,才能超越光明与邪恶,获得最终的正义。”20230929
2021 中国文学 台湾 虚构
小霞 2.0 豆瓣
8.4 (58 个评分) 黄绮珊 SUSAN HUANG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5日 出版发行: 索尼音乐娱乐
霞,一分朝夕
小霞,司空见惯
面对着早就应该属于她的欢呼,她突然感到孤独
面对着早就应该属于她的呐喊,她悄然回到本我
霞,一尘不染
小霞,与众不同
她想歌唱,她在歌唱,但她很想歌唱自己
她想讲述,她在讲述,但她只能讲述平凡
霞,彩色的云
小霞,生命中那道最真切的光

不是全新的她

只是原本的小霞
时隔六年,小霞再次悄然而至。
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热情,
时光予人勇气,让人懂生命。
——————————
《无聊的》
作曲 黄仙农 作词 黄仙农 编曲 秦四风
以寂寞之甜美语气,于歌中再次相见,这时该唱些什么?
《小霞 2.0》的第一首正式歌曲,制作人秦四风再次邀请到“旋律大师”黄仙农谱写词曲,将《无聊的》作为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小霞的声音一响起,便将听众带到她的世界中,钢琴缓缓伴随左右、人声和声若隐若现、情绪简洁而饱满,如我们第一次见到“小霞”一般。
这首歌里的小霞,唱着她内心深处的情、以声音刺透我们的心。歌曲既无辜又刻意,让你我见到彼此。
《尤物 II》
作曲 关大洲 作词 秦四风 编曲 秦四风
最初是七年前海边的约定,随后是戒不掉的坏脾气和那件白色上衣。故事随时间上演,我和他和她们,都是戏中人,也不是戏中人。
《尤物 II》是小霞首张专辑里歌曲《尤物》的续作,展开这个情感故事的第二篇章。歌曲开始时的环境音采样、以及模拟老式留声机的人声设计,将听众引入小霞与闺蜜畅谈的亲切氛围中,贯穿始终的是Bass、鼓、Keyboard与人声的默契呼应,恰到好处的和声丝丝围绕,整首歌弥漫着复古又轻巧的日常气氛,仿佛一场午后的惬意谈话,友情与爱情交织,情感在时光中流转变化,此刻与回忆交叠浮现,不变的是初初的爱意与陪伴的点滴。
《我的美丽》
作曲 李蘑菇 秦四风 作词 李蘑菇 编曲 秦四风
以我心感受世界,一切美丽俱在我身,如阳光般洒落,如彩虹般斑驳。
正如小霞所说,《我的美丽》描绘的是“阳光下的坠落”。歌曲首尾的鸟鸣与孩童声音的采样让听众置身于自然之中,温暖的钢琴声与清亮的人声一起筑起光晕,副歌里电吉他旋律的循环Loop跟重复的歌词一起,如下坠的羽毛般轻抚空气,缓慢旋转下落……
我便是我,献给这个世界最美丽的情诗、最动听的情话、留恋不止的风景。
《蠢货》
作曲 戈锐 作词 戈锐 编曲 秦四风
我愿爱,是全权交付地爱;我愿疼,是不舍欲望地疼;我愿活,活得蠢笨深情又未尝不可。
《蠢货》随着小霞叙述式的歌声徐徐展开,制作人秦四风在这首歌里巧妙地编排着每个乐器的行进和停止,极具耐心地铺陈出丰富的层次感,钢琴带领听众进入之后,鼓、Bass、和声层层叠加,在即将到达顶点时又骤然停止,刻画着在感情中跌跌撞撞前行、即使筋疲力尽却微笑着自我安慰的痴情人。
或许我所说的蠢货,与旁人说的不同。虽是悲情的自白,但爱的重量,正在于它的深度。
《礼貌》
作曲 关大洲 作词 秦四风 编曲 秦四风
久别重逢,从容礼貌。回首往事,如歌如泣。
作为《小霞 2.0》的最后一首歌,制作人秦四风亲自担当作词,围绕“所谓的告别 就是礼貌”勾勒出关于重逢的温暖故事,歌曲以E-Piano电钢琴的暖暖音色开场,小霞娓娓道来、却在结尾处戛然而止。接近一分半钟的尾奏,像是告别时的呢喃,也让情绪沉淀,小霞未曾走远,在视线所及之处,她是每个流过泪、微笑过、爱过的人。
一生中太多无从知晓之事,以和平的方式同它们告别,谓之礼貌。
<尾>
小霞,她是爱,她是云彩,她讲述平凡,她吐露自我,一直一直地唱下去。
因为是小霞,所以会有唱不完的歌。
2023年9月25日 听过
只用声音唱到听众心里,简简单单的感动。比之上一张更简单更动人。 《无聊的》怪我太深爱着你 《思念一种爱》思念一种爱,满是暧与碍(全传最爱单句) 《我的美丽》全专最爱。 《蠢货》歌词俗俗的,但让人心疼。
2021 专辑 台湾 流行
极乐大厦揭幕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 豆瓣
7.6 (51 个评分) 八仙饭店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16日 出版发行: -
2021年1月,八仙饭店发行了第一张独立制作的迷你唱片《极乐大厦揭幕》,名字来自肯尼思·安格的影像:关于荒诞的人间观察和梦的投射。以此描绘一出邪典东方群像: 误闯寺庙的游客,小偷与神棍,末日狂欢旁观者,沉默的大多数,妙法朋克少年神,以及准备就绪的秘密爱人。你是哪一个,或 者哪一个都是你。
词/曲:王帆
编曲:八仙饭店
人声/合成器:王帆
吉他:董林
贝斯/打击乐编程:闫明琛
制作人/录音:闫明琛
混音/母带:廖智辉
封面设计:王帆/张瑞
At the beginning of 2021, 8 Immortals Restaurant released their first DIY album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 inspired by Kenneth Anger's namesake movie--all about the absurd observations and the projection of dreams, which fictionalized a group portrait of the quirky Orientals.
All songs & lyrics written by: Wang Fan
All songs arranged by: 8 Immortals Restaurant
Vocals, Synthesizers: Wang Fan
Guitars: Dong Lin
Bass, Drums programming: Yan Mingchen
Produced & Recorded by: Yan Mingchen
Mixed & Mastered by: Liao Zhihui
Cover designed by: Wang Fan & Zhang Rui
2023年8月21日 听过
乐队首专。前两首乍一听确实有“极乐”感。复古迷幻的feel很不错,vocal的英文发音也比较自然。《凡士林》的开头两句甚至像是乱入beach house。《吞吐》最佳。虽然听感很不错,但是专辑的概念没太get到,而文案写得很不错:“你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个都是你。”努努力再发张专辑吧,这样就不用依赖拼盘演出了,自己搞钱(开巡演)。
2021 专辑 内地 摇滚
成为波伏瓦 豆瓣 Goodreads
Becoming Beauvoir:A Life
8.7 (131 个评分) 作者: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 刘海平 中信出版社 2021 - 3
“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任何一个对波伏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传记”
“她启发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重磅推荐
梁鸿、毛尖、黄昱宁、张莉 共同推荐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编辑推荐】
★依据更独家的丰富材料撰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
★作者更权威,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权威可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13张珍贵照片。《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重磅推荐。
★为什么波伏瓦要在回忆录中抹掉其他男人,给萨特一个最重要却与事实不符的位置?隐秘的爱人?同性的伴侣?波伏瓦在自传中隐瞒了多少?
★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波伏瓦会认为她只是“萨特的伴侣”,而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
【媒体推荐】
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的书。有太多细节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慢下来,去欣赏这个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柯克帕特里克的传记中,波伏瓦被还原到她的完整作品中,她的复杂性和她的勇敢都得以展露—而不仅仅是一句断章取义的引用。
——《文学评论》
一部值得赞扬的传记。它超越了之前那些带有厌女症情结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不凡女性的激荡人生和复杂矛盾。
——《爱尔兰观察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波伏瓦与女性主义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很丰富的讨论……给朗兹曼的信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我们理解波伏瓦的新资源……最重要的是,柯克帕特里克写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波伏瓦强大的道德信仰,以及在战后她是如何将其投入到她的政治参与中的。
——《卫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前的波伏瓦传记都更加细节详实,分析到位的波伏瓦哲学分析……她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波伏瓦的逻辑和她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立场》杂志
柯克帕特里克不厌其烦地爬梳了波伏瓦的评论、日记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访,从而让我们能够重新去认识这位鼓舞人心的女性主义者、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的丰富人生。这本传记将让新的一波读者爱上波伏瓦——像她这样的具有政治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现今已寥寥无几,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她们。
——萨梅拉·哈里斯, SA周刊
这本传记十分重要,因为它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人生和作品的基于证据的新解读,这个解读激进有力,非常必要。这部学术性的优秀传记令人叹服,它将久久地停驻在读者的心里。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还需要另一本波伏瓦传记吗?当然!这本传记终于把波伏瓦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她的情感生活作为传记的焦点了。凯特·柯克帕特里克从新发现的材料入手,带着尊敬,心怀同情,卓有见地地重新审视了波伏瓦的一生,以及她的一生是如何被她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引导,且受限于她的境况遭遇。这本精彩的传记来得太及时了!
——托弗·彼得森,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波伏瓦协会主席
细致的研究,优美的文笔。柯克帕特里克从最新的材料里发现了此前的波伏瓦传记里的矛盾之处,包括来自于波伏瓦自己的矛盾。《成为波伏瓦》是任何一个不仅对波伏瓦的人生感兴趣,也对她的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传记。
——菲奥娜·薇拉-格雷,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这么好的传记做成轻型纸,中信出版社良心不痛吗?
虽然之前没读过任何波伏瓦和萨特,也没有其他传记了解打底,依然不难看出这本传记努力把对波伏瓦的刻画脱离以萨特成就为中心的语境。虽然在对波伏娃青年时代的回溯离不开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有点过于聚焦于她的私生活。但确实是这些经历让她“成为”了后来为女权浪潮推波助澜的、属于那个时代、历史会为她正名的波伏瓦。
但这本传记也释放出一个很明确的信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萨特和波伏瓦以及“大家庭”真实内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波伏瓦自己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承认过去观点的错误。同时他们都在意留给后世的看法,并不是毫无保留地公开所有,传记作者也只能通过一手材料无限地接近真相,解密人物的生平。从这一点看,波伏瓦研究也将是值得期待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也不吝啬笔墨讽刺那些当时的权威媒体在报道萨特和波伏娃作品面世、去世时的差别对待。能想像那些媒体的话语权都在男性手中。
2021 传记 女性主义 英国 非虚构
衣櫃歌手 Spotify
HUSH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出版发行: 2021 Bin Music International Limited / 2021 Bin Music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23年8月9日 听过
因为 Lala 直播间翻唱了这首歌,才单曲循环听了起来。

1、Hush 凭借这首歌获金曲 33 最佳作词人,领奖的时候说虽然录了很多道和声,最后选择这首歌只有“一个”人生,是很诚实和赤裸的,因为那就是每一个在柜子里面试图突破和改变的人心里面孤独的声音。
2、重新翻出当时在苏州看演出时候录的视频,只有唱这首歌的时候现场挥起了寥寥几面彩虹旗,但很快被工作人员示意放下,于是出现了放下但远处又挥起来的场面。结合最近 Jolin 广州演唱会的彩虹灯光秀和 Amei 北京演唱会严查彩虹元素和没有演唱《彩虹》,现状已经如此,显得很多歌曲非常珍贵。
3、Mv 最后一句“唱自己的歌”淡出的时候“自己”两个字是延迟淡出的,勇敢做自己也是这首歌要表达的重要一点。个人觉得最遗珠的歌词“某一首曾经救了自己那首歌/等待着被吟唱”。
4、单曲版本的专辑封面墙内流媒体特供版只有衣架子。《娱乐自己》收录的版本和单曲发行的版本制作不一样。前者最初的几秒沉默给了太多想象空间。
2021 单曲 台湾 流行 相信音乐
过去的生命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过去的生命》,周作人的新诗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北新书局初版,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有序一篇,收作品三十五篇。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将其入集,大概是作者认为,“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的“别种的散文小品”,其实也就是诗的缘故吧。
《昼梦》和《寻路的人》二篇,也是标准的散文——散文诗,后者曾收入晨报版《自己的园地》作为代跋,北新版将其抽出,又改入《谈虎集》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未入集的和周氏后来写作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诗作,有的虽是游戏文章,但于了解作者思想情绪仍有参考价值,重版时搜集到的有一十五首,遂援《知堂杂诗抄》例编为“外编”。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周作人 1929丨周二的诗集,简单翻过,看了和没看差不多...三篇同名《小孩》、绍兴方言《题半农《瓦釜集》》有意思。(已经在考虑读完卖掉了...
2021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修订本)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4 (2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2 - 2
北京大学罗新教授专业代表作修订再版
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皇帝,也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他们的历史活动,是多种文化传统的碰撞、融合与新生。北魏的所谓“代都旧制”,分明就是内亚传统的一部分。以内亚视角重读历史,无疑具有巨大的空间。
本书从北魏皇帝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推及北魏的祭天仪式、辽初的权力传承危机、清代的堂子祭天等,一方面观察拓跋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那些内徙内亚人群,一方面固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继承和坚持某些内亚的文化传统。这些内亚传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史书记录中或遗忘或变形,依稀仿佛,难以辨认,所以清理这些残存的线索就成为一个足以显示历史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工作。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罗新 2014丨内亚视角的作品,还是挺开阔视野的。
从北魏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中的“代都旧制”:七人承负的黑毡上西向拜天。就“七人”“黑毡”等细节通过内亚史料的结合,提出内亚传统的独立性和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比较震惊的有两个:1清河王绍的“我有父,亦有兄,公卿欲从谁也”,其实是立汗仪式上的一句话。可以说是仪式上的固定话术。2另外就是阿保机之死的猜测,太大胆了,但结合可能存在的迷信传统,又觉得也不是不可能...总得来说内亚视角的研究,是更广阔的民族史观上的更前进一步。(果然要看完就写不要拖...知识点只能在我脑子里停留24h...
2021 中国史 历史 非虚构 魏晋南北朝史
我是金智恩 豆瓣
김지은입니다
作者: 金智恩 译者: 簡郁璇 時報文化 2021 - 6
支持 #MeToo 的政治明星安熙正,性侵了我──
一名權勢性侵受害者的血淚控訴
▲阿拉丁網路書店2020年度之書,50萬名讀者票選Top1
▲教保文庫、《韓民族日報》2020年度之書
▲Yes24網路書店、教保文庫「社會政治類」Top1
▲《朝鮮日報》、《京鄉新聞》、《韓民族日報》、《東亞日報》、《文化日報》推薦好書
控訴職權性暴力,等於要對抗整個體制的權力?
性暴力受害者說出真相,卻墮入更黑暗的深淵……
「金智恩」這個名字,因「安熙正性暴力受害者」而為世人所知。
她在遭受四次性侵及數不盡的性騷擾、猥褻後,
決定挺身而出,揭發南韓政治明星安熙正的惡行,
她的勇氣卻沒有得到世界的諒解,反而遭受更多無情質疑──
「妳怎麼不拒絕?」
「被性侵後為什麼不立刻報案?甚至默默承受多達四次?」
「聽說她是知事的狂粉,暗戀對方。」
「說不定隱藏著什麼政治陰謀……」
沒有人在乎,金智恩是個必須為生計奔波、不能失業的約聘職,
是遭到同事性騷擾,卻被告誡要以大局為重的女性,
是上司說YES她就不能說NO,必須絕對封口的「殉葬組」,
而在那一切之前──金智恩也是一個人。
聆聽她的吶喊,正視她的遭遇,這是我們應該實現的正義。
【關於本書】
倘若性暴力是對身心的殺害,
二度傷害就是對人格與人生的殺害。
我為了活下去而掙扎,這個世界卻要我死。
韓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曾是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下屆總統有力候選人,更曾公開表示支持MeToo運動。他卻在聲望最高之際,遭到隨行祕書金智恩指控性侵、猥褻,最終安熙正承認錯誤,也遭到法院判刑定讞。
但在揭發真相、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受害者金智恩除了必須不斷敘述受害過程,甚至飽受小三、狂粉跟蹤等流言侵擾,其遭受的二度傷害彷彿永不停歇的凌遲,終致崩潰入院。
當職場性暴力、權勢性侵發生時,社會經常反過來檢討受害者,卻忽略了面對權力壓迫,受害者不敢反抗的壓力與恐懼。本書正是性暴力受害者金智恩的字字血淚,寫下職場環境長期的性別歧視、上司的絕對權力,如何導致悲劇發生及痛苦的隱忍,而外界施加的二度傷害,又具有多麼強大且深遠的殺傷力。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
勇敢推薦──
李秀靜(韓國犯罪心理學系教授)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房慧真(報導文學作家)
阿潑(文字工作者)
陳潔晧(作家)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許菁芳(作家)
蔡宜文(專欄作家)
盧郁佳(作家)
羅珮嘉(女性影展策展人)
(依首字筆畫排序)
本書就像一個當代寓言,訴說著所有人的故事。能動者動彈不得,卻也可能絕處逢生的突圍。──王曉丹(政大法律系特聘教授)
本書讓我們看見「衡量位階與權力」所指為何。性暴力的發生,原因並不在受害者。──李秀靜(韓國犯罪心理學系教授)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MeToo,還有#WithYou,面對受害者被權勢者性侵的情況,更是如此。──陳潔晧(作家)
我感謝金智恩,感謝這本書,感謝她選擇用自己的姓名示眾人;這使得那位加害者失去了姓名,無論他曾經有何權何勢,我將只會記得他為傷害金智恩的人。──許菁芳(作家)
從《我是金智恩》到《您已登入N號房》兩本書,前者是事件受害者本身,後者則是觀察、採訪與揭發的旁觀者,從不同立場呈現的社會缺陷。──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從沉默隱忍、堅強控訴到二次傷害的過程,金智恩的Me too之路,將為我們解鎖過分狹隘的性傷害課題。──羅珮嘉(女性影展策展人)
金智恩站了出來,帶領讀者全程實歷這場艱苦的鬥爭。所受的傷害令人戰慄,倖存的勇氣更激勵人心。──盧郁佳(作家)
2023年6月7日 已读
金智恩 2020 丨韩国版《黑箱》。3.5,最后私人日记部分略显琐碎。
适逢国内一系列metoo事件,特别是史航性骚扰曝光。受害者们的经历和本书作者讲述有相似之处。前有伊藤诗织的胜利以及《黑箱》的记录,虽然最后只判了三年六个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提告。
金智恩担任私人秘书是由知事安熙正一手拔擢,同样如果要让她失去工作也是他一句话可以解雇的。金的雇佣性质是临时/短期的,需要表现很好才可以得到继续工作的机会,且一旦她把丑事揭发,却得不到关注,她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工作了,相当于把她个人职业生涯封杀。
而她的工作内容之多,放在首位的是安熙正的心情,所以的工作都以他为主,除此以外还要为他办理私事,不得不做的很多公私不分的工作,把金智恩的私人生活完全侵占了。一方面给了安熙正更多机会犯罪,另一方面也会让公众不理解金智恩的很多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行为。
在金智恩站出来参与metoo的第一时间,安已经获得消息,所有的资源很力量都倾斜到了施害者都一方。同事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站出来做伪证,警察问询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庭上的审讯更是煎熬之甚。在权威面前这些都无法谈公平,受害者受到的质问远多于施害者,仅仅因为权威。
再接着是对金智恩个人信息的暴露,来自安熙正家属的脏水一波接着一波。媒体/网络暴力不断摧毁金智恩的日常,于是生病,住院,接受治疗,想要轻生……
本书诞生的过程很不容易,也是一本很好的作品让人看到权势性侵受害者寻求法律正义有多难(cue弦子
2021 台湾 女性主义 纪实 鱼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