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
笑书神侠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孔庆东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6 - 1
央视十套《百家讲坛》重点推荐!  金庸的武侠小说早已在亿万华人的心中生根结果,但一直为主流文化和正统学术圈所排斥。作为“金迷”,人称“北大醉侠”的孔庆东,曾在数以百计的大学、媒体及公共场所举办关于金庸的讲座,还将金庸讲到了韩国、新加坡。本书即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金庸系列讲座的讲演槁,同时还收入了他解读金庸的精髓;堪称集长成之作。  这个人,自称“长得像东北胡子”,或者像“抗日联军”,十年前他初登北京大学讲台时,学生们竟以为走来一位“电工师傅”。  这个人,曾以令人“笑喷”的《47楼207》等绝妙之文享有“北大醉侠”之美誉。2003年西岳秋风中,他与金庸大侠等“华山论剑”成为流传江湖的一段佳话。  2005年伊始,他又数度出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同时也“夹带”出他自己的故事……
匹马西风 豆瓣
作者: 孔庆东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1
孔庆东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其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他的著作本本畅销,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戏言孔庆东是“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和“北大的马克·吐温”,几分夸张,几分睿智,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带给他文字持续的生命力。调侃人生,以戏谑抵抗世俗,孔庆东的确“文如其人”。本书也不例外,不信,看看你就知道真假了。
挑尽滑车不觉累,望穿铁壁叹徒劳。藏冰埋火销神剑,匹马西风听大潮。
——摘自孔庆东《七律·过桥》
孔庆东具有与生俱来的幽默,其文嬉笑怒骂,亦庄亦谐,飞流直下,痛快淋漓。有网友称,读孔庆东,“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本书为孔庆东在韩国讲学期间所作的随笔,幽默戏谑之余,别有一份深沉。
四十不坏 豆瓣
作者: 孔庆东 华文出版社 2005 - 9
《四十不坏》讲述人生的四十岁。四十岁的时候很牛,文武全才,混乱不挡,耳聪目明,头重脚轻,跟天天服用了“脑白痴”似的。四十岁时很衰,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双兔傍地,莫辨雄雌,好像《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的亲爹似的。
四十岁绝对是男人的钻石年龄,青春期刚过,更年期尚远,食有鱼(虾皮也算),出有车(自行车也算),智勇双全,人才两丰,年富力强,前列尚康,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不论被挖到什么单位都是领导的随身膏药——哪儿疼往哪儿贴。
四十岁了,我更加理解了苏东坡的处世姿态:菊花开处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
四十岁了,还有这等幼稚的狂想。人若有一百岁的境界,八十岁的胸怀,六十岁的智慧,四十岁的意志,二十岁的激情,再加上两三岁的童心,不坏,真的不坏。
47楼207 豆瓣
7.1 (14 个评分) 作者: 孔庆东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 - 4
书中的文间风格不统一,有些读者给予了批评。但我追求的就是不统一。龚自珍诗云:“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我的才不大,但是也有“不专一”的权利吧。我有些不被大多数计者喜欢的文章,却很被另外一些读者赏识,这使我摔跟头捡钱――很欣慰。我想,即使有些文章真的水平不高,也不必非要删而隐之来显示自己的“痛改前非”和“出手不凡”吧。我故意乱排的文章体系,可以清楚地告诉那些学习写作的朋友:一个人是什么文章都可以写出来的,也是什么文章都可以展示出来的。
口号万岁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孔庆东 华龄出版社 2004 - 6
孔庆东于1989年后浪迹天涯三年,到处行侠仗义,指点金庸激扬古龙,每每若蒙古人般粗犷豪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策马扬鞭于贫瘠的中华,引吭高歌欢迎远方的客人,故而江湖人称“北大浪子”“北大醉侠”。用一位漂亮女记者的话说:“这厮很生猛,却让我们很开心!”
这厮的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尤其是在《北大往事》中写了那篇有名的“47楼207”后,其文不胫而走,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传媒称之为“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学界誉之为“北大的马克・吐温”,让人好生羡慕。
本书是继《47楼207》和《黑色的孤独》两书之后孔庆东的最新专著,一定再掀“孔庆东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