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
威尼斯日记 豆瓣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中华书局 2015 - 5
《威尼斯日记》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差异。他在尘世中捕捉自己的兴趣点,那些关于文化的,艺术的感受别样而独特。时至今日,再看这部作品,仍然时时被打动,时时被启发,这应该就是经典的力量。
常识与通识 豆瓣
8.7 (4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
2012年8月9日 已读
“白忙了”,哈哈哈哈哈!【8月9日:专栏成集有不可克服的缺陷。但阿城写感官真是一绝!“作家中的作家”
K 地铁 散文 阿城
威尼斯日記 豆瓣
作者: 阿城 城邦(麥田) 2004 - 3
假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時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祕,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又會無意中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2010年8月26日 已读
还是那句话,阿城太神了!
阿城
小城之春 豆瓣
作者: 阿城 時報文化
曾經以藍風箏一片驚艷國際影壇的田壯壯,2000年一始與當代最受推崇的中國作家鍾阿城合作重拍費穆的《小城之春》,本片剛拿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
這部牽涉婚外情與女性情慾的經典,當年是李天濟原著,鍾阿城將核心情節保留,並賦予其現代化的魅力,本書除了有鍾阿城的精采劇本,並收有享譽坎城的李屏賓攝影劇照、葉錦添的造型設計。還有名導演姜文採訪田壯壯全紀錄。可謂中國電影史上陣容最堅強的一次收錄,不容錯過。
2009年9月16日 已读
好书,可惜仍没看过电影
电影 阿城
我们拿爱情没办法 豆瓣
作者: 阿城 陈村 2004 - 1
本书是“金收获丛书”之一。本书由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对话栏目结集而成,收录了该专栏历时两年共计十二篇对谈录――二十一岁就瘫痪的史铁生感恩残疾带给他的生死感悟;决定参加网恋的林白特别渴望创作情色长篇小说;一直画人的朱德庸从小就不喜欢人;八十岁的连环画家贺友直老先生最欢喜荡马路,去旧货商店拣顶好的表看;已经是“狼外婆”的舒婷回忆顾城当年的贫穷与可怜;姜文非得到能闻到味的程度才开拍电影……
棋王 豆瓣
9.1 (15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0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棋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表现着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评价和对中国文化进步的展望。
八十年代访谈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八十年代訪談錄
8.0 (76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