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史
军功爵制研究 豆瓣
作者: 朱绍侯 著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关于军功爵制的“封箱”之作
本书1980年曾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30年间经过三次修订,此次是本书第4次修订,作者已年过90,这也是他关于军功爵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此次增订,是作者经过认真详细的审读,发现《军功爵制考论》中确有失误和用词立论不准确之处。如对军功爵废除时间问题、对秦时通侯有无封国问题,等等,在本次修订中,作者都做了更正和详述。作者提出,过去在军功爵制研究中所提出的意见和论点,都以本书为准;本书的出版,可谓是作者对军功爵研究的“封箱”之作。
本书是作者关于军功爵制度的集大成之作。军功爵制就是根据军功的大小赏赐不同数量的田宅和不同爵位的制度,它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新兴地主集团与宗法贵族争权斗争中,在秦统一六国战争中,曾起过积极促进作用。本书根据历史文献和秦汉简牍,对军功爵制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亡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法度与人心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赵冬梅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相爱相杀”,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不仅带有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从人与制度的关系层面通讲制度发展的历史,这在已出版的通俗类制度史作品中独树一帜。
本书以开放的历史话题、充满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对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历史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解答了“历史并不一直向前”这一隐蔽逻辑——在对朝廷性质和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元朝曾出现两大倒退:从朝廷性质看,华夏传统将天下称为江山社稷,主张“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则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变成了皇室私产;从君臣关系看,华夏传统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沦落到以自称奴婢为荣——君臣关系沦落为主奴关系。专制与猜疑的强化自此一发不可收,直至近代。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会走下坡路?推动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书就此话题展开了细致生动的剖解。
作者既能从已有的史观中提出新见解,又能从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观;其带有问题意识的讲述方式充满了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
本书为读者开启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化的通道,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大量管理案例。辅以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私房推荐书目、经典历史著作解读,以及近60幅高清彩插,图文并茂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史。
编辑推荐:
1. 30年制度史研究的深厚积淀,对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倾30年制度史研究的积淀,为读者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作品,是一本吸收过去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也是继新作《大宋之变:1063——1086》后的又一力作。
2.本书更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
相较于其他制度史研究专家,作者更关注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制度发展的整体脉络是怎样的?
3. 以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解读历史
历史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生发出真正的同情。作者长期关注制度中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从“理解之同情”的角度解读帝制时期的制度与政治文化,以此带领读者看懂并理解历史上的有为与无奈。这样,读者才能深入体察与明白古人之所想、所为,激发出真正的同情心与同理心。
4. 一场“典型个案普遍化思考”的思想盛宴
作者精挑细选大量典型案例,史观鲜明,见解独到,具有“熟悉的陌生感”——选取我们悉知的历史人物,但多是发生在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短小精悍的案例,让读者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饱满立体。如 “一札荐三相”——额头跑马肚里撑船的欧阳修(谦谦君子天下之心 廓然大度公私分明),如欧阳修给范仲淹的一封信——台谏官“面折廷争”之职责 士大夫坚守道义之气节,如中国古代救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富弼赈灾(有条不紊接济30万河北灾民)等。
5. 一本充满问题意识与探讨视角的独特历史作品
本文以带有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和多元化开放性的视角,为历史呈现留有更多可能性。文本充满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如:以“玄武门之变”“王安石变法”为例——对各执一词的历史事件做价值判断,虽改变不了过去,但会影响未来。再如:“抄近道”还是“绕远路”——从狄山博士的死,看如何权衡变通与坚守。此类问题的探讨,可帮助读者拓展知识面,调动思考力。
6.对宏观问题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天下国家到家产制国家,历史为何会“开倒车”?
为什么说“历史并不一直向前”?当历史的车轮开到元朝,江山社稷变成皇室私产,君臣关系沦为主奴关系。金元以降,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走了下坡路?导致其江河日下原因是什么?表现有哪些?
7.近60幅高清宋画彩插+私房荐书+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经典史学著作精解
高清彩插:以近60幅高清宋画及每幅画300字左右的解读辅助读者理解。
帝制中国大事表:一张拉页看懂帝制时期大事发展的脉络
私房荐书:专业又个性的历史书目推荐,为读者提供深入探究古代政治制度、文化及人与制度关系等历史知识的入口。
经典史学著作精解:为读者开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的一扇大门。
名家推荐:
赵冬梅教授的这部作品,从制度、文化到社会生活诸方面勾勒历史脉络,点评千秋功过,将史学家的眼光和思考编织进人物事件的具体情节,寓严谨的专业知识于生动的史实叙事之中,史学洞见贯穿篇章,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周雪光教授
作者以多年制度史研究功底为依托,将看似抽象的制度与文化还原到鲜活的政治生活场景中,就一系列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又生动的探讨。这本书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制度变迁与文化更迭的轨迹,认识历史上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大有裨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张帆教
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 豆瓣
La Bureaucratie céleste
作者: [法] 白乐日 译者: 余振华 2021
【内容简介】
本书系法国汉学家白乐日先生去世之后,1968年由戴密微等汉学家将其重要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的专题性论著。按照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本书分为社会与官僚制度、汉朝末年的危机、经济史和现代时间四个部分。这位眼界高远的历史学家以鲜活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目共睹的文字天赋,论述了古代中国这一大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至少在西方汉学领域,第一次有人认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的经济结构。白乐日先生的汉学研究在法国汉学界首次引入了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该著作是法国汉学从人文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编辑推荐】
“白乐日是欧洲现代汉学之父。”——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汉学家 宋汉理(Harriet Zurndorfer)
“作为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追随者,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像白乐日那样拥有如此卓越的学识。他坚定地认为过去是现在之镜,在美苏的世纪之后,将会是属于中国的21世纪!”——法国汉学家 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
“白乐日教授无疑是欧洲研究现代中国的第一人。自“二战”以来,他对年轻同行们的影响颇大。欧洲的中国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发挥一种学术研究共同体的作用,并且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乐日的个人影响。”——《剑桥中国史》主编、《亚洲专刊》主编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
“白乐日的《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一书是最早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之整体的西方汉学著作。”——法国社会学家 让·塔里卡(Jean Taricat)
“在《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一书中,白乐日相信中国历史能够照亮世界历史,尤其是我们当代的历史。这是本书诸多主题的统一之处,也是白乐日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法国著名汉学家 谢和耐(Jacques Gernet)
辨色视朝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李文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1 其它标题: 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
清代的政务运作,可体现为文书的流转过程,而最重要的政务文书题本与奏摺,又是朝会的主要内容。朝会与文书,是政治决策的要素及具体的呈现。君臣天不亮便须进入理政与朝会程序,这被清人概括为“辨色视朝”。 本书尝试疏通晚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政务流程与决策过程中诸多细节,包括清代三种朝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政务文书的产生和流转过程,垂帘听政、训政、归政时期皇太后、皇帝、军机处各自的权限,晚清的“廷议”,新政时期内阁与军机处的改革,辛亥革命前后两次责任内阁的区别,尤其注意对重要史料的细致解读和细节的深入挖掘,从制度史的视角,探讨晚清高层政治决策的特征。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 豆瓣
作者: 张瑞德 2020 - 5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是台湾学者张瑞德早年的著作,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出版,列入该所专刊(第63号)。本书分为五章,由政治环境入手,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1876年至1937年间铁路事业的组织运作、人事管理等相关问题。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面圣 豆瓣
作者: 王化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1
本书以宋代的奏对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宋代君臣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以及制定决策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宋代皇权政治做了重新审视。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侧重分析皇帝与除宰辅之外的臣僚,是如何通过奏对,进行信息交流的。下篇重点分析皇帝与宰辅大臣如何经由面对面讨论,对已经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最终做出决策。
作者着眼于权力的运行实态,力求结合宏观论述与微观研究,将宋代皇权放到立体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复杂微妙的特性。
九品官人法研究 Eggplant.place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王丹 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本书以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述了该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揭示九品官人法与传统所认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门阀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本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