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史
疫苗 豆瓣
作者: [美]阿瑟·艾伦 (Arthur Allen) 译者: 徐霄寒 / 邹梦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7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档案、访谈资料,细致梳理了詹纳、萨宾、索尔克、希勒曼等科学家研发疫苗的事迹,详细考察了世纪以来美国借助疫苗抗击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乙肝、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历史,并与英国、德国、苏联、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活动进行了对比论证。与此同时,作者深入探讨了疫苗与传染病防控、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医疗体制改革、自然环境、地区文化、全球合作等诸多议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疫苗的得失优劣(如是否会引发自闭症)作了辩证解析。
本书可以深化我们对疾病防控、疫苗研发、家庭生活、人与自然、政治文化、全球合作,以及人类未来等诸多议题的思考。
柏林病人 豆瓣
Cured: How the Berlin Patients Defeated HIV and Forever Changed Medical Science
作者: 〔美〕娜塔莉亚•霍尔特 译者: 王年恺 / 王羿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9
编辑推荐
★ 逆转录酶发现者、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科普作家、《病毒星球》作者卡尔·齐默联合推荐
★ 何大一、安东尼·福奇、保拉 · 坎农、卡尔 · 朱恩等专家倾情指导
★ 《国家地理》《自然》《科克斯书评》《纽约时报书评》《出版人周刊》《每日野兽》等媒体盛赞
★《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曾使HIV基因疗法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人员娜塔莉亚•霍尔特力作
★ 两位柏林病人治愈艾滋的特殊经历,如何改变艾滋病医疗的发展方向,为数百万HIV感染者点燃生的希望
-------------------------------
昔日令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今日已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是什么让艾滋病医疗发生重大转折?艾滋病医疗又如何影响整个医疗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作者霍尔特身为HIV研究人员,曾在实验过程中差点感染HIV,在经历可能感染的恐惧与服药的折磨后,决心将艾滋治疗发展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世。她亲自探访两位柏林病人及他们的医生,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并以他们的故事为核心,在书中逐渐呈现艾滋患者所遭受的心理生理双重折磨、众多专家奋力找出有效疗法的重重战斗、医疗产业的限制与政治角力、HIV的致病机制等。而这两位柏林病人治愈艾滋病的特殊经历,成为艾滋病医疗史上的两大转折,更使医学发展走入全新阶段。
在大众依然恐惧艾滋病、患者人数节节上升的此刻,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认识艾滋病以及这段医学发展史。
Death in Beijing 豆瓣
作者: Daniel Ase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 8
In this innovative and engaging history of homicide investigation in Republican Beijing, Daniel Asen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about death in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is period, those who died violently or under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constituted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pulation of the dead, subject to new claims by police, legal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a newspaper industry intent on covering urban fatality in sensational detail. Asen examine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imperial China's old tradi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came to serve the needs of a changing state and society under these dramatically new circumstances. This is a story of the unexpected outcomes and contingencies of modernity, presenting new perspectives o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empire to modern nation state, competing visions of science and expertise,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meanings of death and dead bodies changed amid China's modern transformation.
致命流感 豆瓣
INFLUENZA: THE HUNDRED-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
7.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瑞米·布朗 译者: 王晨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3
流感为什么难以治愈?
病毒如何变异、传播和致病?
是流感本身更致命,还是流感导致的社会恐慌更致命?
流感为什么有季节性?哪些因素影响流感的暴发?
在对抗流感的过程中,药物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还是仅仅给了人们一种安全感?
我们距离找到一种有效的流感疫苗还有多远?
从文明出现曙光至今,流感一直伴随着我们,作为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困扰着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和社会。
1918年的大流感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历史,它比战争更残酷,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全球性瘟疫,造成5000万至一亿人丧生,超过5亿人感染;1957年暴发于香港的H2N2型流感,夺去了全球约200万人的生命;1968年,大规模的禽流感再次在亚洲暴发;1975年和2009年暴发于美国和墨西哥的猪流感,致死人数数十万;21世纪,我们还遭遇了SARS,ME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
杰里米·布朗博士,探究了人类发现流感病毒并与之抗争的历史,审视了与流感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历史的同时,探索一条治愈流感的未来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