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城市意象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林奇 译者: 方益萍 / 何晓军 华夏出版社 2001 - 4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伦敦城市构型形成与发展 豆瓣
Shaping London: The Patterns and Forms that make the Metropolis
作者: (英) 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l) 译者: 杨至德,杨军,魏彤春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 7
《伦敦城市构型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简介: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特里,法雷尔爵士,把那些星星点点的、散布子伦敦全城的构型要素,联合组织起来。创建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大视野。通过考察单体构筑物及其对城市的整体影响,法雷尔给出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幅。展示出这座首都城市混乱而复杂的形态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延续一层一层地发展的,其中既有自然层次,也有人工层次。有了这一系列的层次关系,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看一看泰晤士河的天然拐角对人类定居和建造选址的影响,探究、分析泰晤士河上的支流对历史上的边界开发建设(如五月市场和玛丽勒本大地产的衰退等)的影响,分层剖析19世纪看起来似乎无规划的、投机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车站、运河、地铁线路和污水管道等,是如何以其特有的秩序和形态来构成这座新型都市的基本框架的。书中利用大量地图、历史性照片和绘画以及法雷尔本人的设计草图,拼贴出伦敦的构型和历史,令人激动,令人震撼。沿着泰晤士河,从碧草茵茵的里士满和丘区,到老港区,再到高度工业化的泰晤士河入海口,这些伦敦最著名的地标性场所和景观,对其成因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伦敦当前城市构型出发,对这座首都城市的增长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观察和预测。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Shaping London: The patterns and forms that make the metropolis
城市发展史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芒福德 译者: 宋俊岭 / 倪文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1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 豆瓣
作者: 杨辰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9
工人新村,是20世纪50—90年代为国有企业职工集中建造的住宅区,是社会主义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今天上海最具特色的社区类型和城市景观之一。工人新村的产生、发展、停滞、衰败与更新,深深地嵌入上海1949年以来的空间发展和社会变革之中。工人新村不仅是一种居住形态,也是一项住房政策、一段社会历史和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作者于2008—2010年对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以及其中的居民——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国企改革中的下岗工人、社会变革中的外来务工者等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记录,通过对新村空间规划原则、两代新村工人社会身份建构、居住流动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新村改造与保护的讨论,揭示工人新村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转型背后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