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人重写爱情 豆瓣
8.1 (39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2022 - 4
◆中国当代诗歌界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镜像。
◆作者亲定选本、权威“北岛读本”;读北岛的作品,这一本就够了。
◆46篇经典诗歌与散文作品,“一诗一文”,相互映照。
◆北岛20余幅摄影作品、画作、珍贵诗歌手稿首次曝光和收录,首次立体呈现北岛全方位的创作面貌。
著名诗人北岛的作品选集,46篇诗歌与散文作品,呈现诗人、散文家、画者、摄影者北岛的创作全貌,亦有“一诗一文”的鲜明特色,如同中国诗话传统之传续。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北岛的诗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镜像。历史与现实,自我与时代,他乡与故乡,在种种悖论与断裂中,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北岛把词语垒进历史,恢复汉语的丰富、敏锐、新鲜。北岛的散文则简净有妙趣,他在漂泊的世界行旅中与身份各异的诗人、学者相遇交游,所见所闻鲜活亦惊心,也忆少年往事、挚交亲友,浓烈乡愁与尖锐疼痛常不期而至,经时间沉淀后的情思尤为深厚动人。书中亦有多张北岛的绘画与摄影作品,这是他找寻到的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2022年7月21日 想读
片片詩 豆瓣
作者: 胡續冬 秀威資訊科技 2013 - 9
《片片詩》是中國大陸詩人胡續冬1994-2003年間詩歌作品的一部自選集(包含他旅居臺灣期間所寫的詩作),較為詳盡地展示了他寫作風格、寫作旨趣的演變。這些作品中散發出的詩歌書寫活力,亦是中國大陸1990年代以來新詩創造力的一個最前沿的體現。
本書特色1.胡續冬來自重慶,自然染上了川籍的特色,時有將喜劇化的方言土語,以及時興的網路語言或亞文化語言混入詩歌語彙。2.胡續冬是1970年代出生詩人的代表性人物,曾獲劉麗安詩歌獎、柔剛詩歌獎。
2021年8月23日 想读
困兽之诗 豆瓣
Poems of Ironbeast
作者: 何怀素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5
这本诗集精选了诗人2016年至2020年创作的诗作,呈现了对其自身内在世界的采掘过程,明显走向了形而上学的探索。生与死、爱与恨、时间与空间、命运与人生、虚无与存在、日常与精神、道德与情感、自我与他者等抽象概念直接进入诗中,体现了抽象和具象、理性和感性、宏大与细微的合一性。她的诗,打开了自我,展示了个体内在的孤独与不可言说的困顿;同时也打开了世界,代表了对一切可能性的追求。当人一旦跃入这些诗篇,就能够强烈地感知到某个自我的存在,可能那正是诗人内心“巨兽咆哮的风暴”。
2021年5月30日 想读
Island 豆瓣
作者: Him Mark Lai / Genny Li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9 - 6
"For thirty years, from 1910 to 1940, Angel Island in San Francisco Bay was the first, often the only, toehold in America for immigrants from China. From the Cantonese Pearl River delta district of Taishan they sailed, fleeing famine and the foreign concessions, bound for the Land of the Flowery Flag, the Golden Mountain. Some were relatives of earlier Chinese immigrants who had come to America for Sutter's gold and stayed to help lay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tracks. Others, in their anxiety to get to America at whatever cost, pretended to be relatives and arrived with identification papers bought in Canton, and with 'coaching papers," carefully constructed and memorized family backgrounds that they hoped would pass them through immigration examiners.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 had been relaxed somewhat under pressure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anton by 1910, when Angel Island was opened, for Chinese immigrants only. But the immigration laws, so far as the Chinese were concerned, seemed designed to exclude rather than to admit. ... "During the time they spent on the island, as little as a few days, as long as three years, they carved and ink brushed their concerns onto the walls of their barracks. One hundred thirty-five calligraphic poems survived, first discovered by a Federal park ranger after Angel Island was abandoned in 1940. These tell of voyages from China, detainment on the isl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first Americans encountered -- immigration officials and social workers -- and finally the disappointments and triumphs of the immigrants. "To augment the translations of the poems the authors have interviewed older Chinese who once passed through Angel Island and immigration workers as well, and have set their recollections down verbatim as oral history. Together with the interviews, the poems -- angry, heroic, wrenchingly forlorn, despairing, provocative, resistant -- convey, as no secondhand or thirdhand account could ever do, what it was like to be Chinese and to be on Angel Island." "-New York Times"
张枣的诗 豆瓣
8.4 (63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7
这本诗集首次结集了张枣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诗歌作品130多首,展示了这位当代最“低产”的杰出诗人的全部诗歌面貌。其中首次收集了诗人《镜中》之前的许多作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镜中》之前张枣。也收入了张枣后期的全部重要诗作。如《大地之歌》、《父亲》、《告别孤独堡》以及诸多短诗,包括张枣在病中的诗作。张枣生前的好友及学生搜集了诗人迄今能见到的全部诗作,编成这本诗集。
2021年4月4日 想读
高窗 豆瓣
Collected Poems
7.3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菲利普·拉金 译者: 舒丹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 深刻影响过伊恩·麦克尤恩的五本书之一。
◆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最新一辑,装帧升级,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
◆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诗体优雅,用词凝练奇趣,开出了一代诗风。
——————————————————————————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 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 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
春秋来信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3
评论家一般将《镜中》视为其代表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险的事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学者崔卫平作诗悼念张枣:“生命好孤独啊/生命离开生命/连声音也没有”。
R.S.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 豆瓣
R.S.Thomas Collected Later Poemes: 1988~2000
作者: (英)R.S.托马斯 译者: 程佳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9
█内容简介
本诗集是《R. S.托马斯诗选:1945—1990》的续集,是诗人75岁之后出版的五本诗集(《回声慢慢》(1988)、《对位》(1990)、《艰难时期的弥撒》(1992)、《决不休战》(1995)和《残渣》(2002))的合本,充分展现了这位伟大诗人越写越精湛的高超诗艺。在这些关于时间、历史、自我、爱、机器、十字架和祷告的诗中,托马斯一如既往地怒斥现代技术和人的非人性,在自然中感悟上帝的救赎,在“荒地”寻找滋养灵魂的养料。它堪称诗人的晚年绝唱,对诗人而言,诗“经由心,抵达智。”
█媒体评论
他写得异常简洁,但又能小中见大,于是而有从一个停滞的村子跳到转动着的外面世界的意境上的突然放大。他用的形象对内容十分贴切,但又常有令人吃惊之笔。
他的诗艺是素朴、严谨的,从来没有多余的话。而在素朴与古老之下,他又能不受传统的束缚。他爱农民,但不讳言他们的愚昧和落后。
他最动人的一点就是极具体的细节和极高远的玄思的结合。R.S.托马斯像一块白石那样,经过了时间的冲刷而更坚强又更玲珑了。——王佐良(著名翻译家)
他是圣公会的教区牧师,但同时也是普通人,相信上帝就是自然界本身。这是威尔士最古老的一个诗歌传统。——简·莫里斯(Jan Morris)
读R.S.托马斯的诗会变成阅读先知耶利米……我们发现他们的主题和宗旨有着相同的韧性,他们对人性的原材料被滥用这个问题都紧盯不放。 ——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
托马斯像叶芝一样在晚年创作了最有力的作品,《决不休战》让我想起贝多芬最后的四重奏,无所畏惧地探索生死之谜。……他是自17世纪玄学派诗歌以来第一个从自己时代的科学中汲取意象的伟大诗人。——丹尼斯·希莱(Denis Healey)
在形式上,R.S.托马斯的诗就像坚硬的石头,顽强忍受着岁月的侵蚀。在色调与韵律上,它们往往阴沉单调。在语气上,它们似乎毅然“要求彻底认清丑陋之所在”。然而它们也会被突然出现的阳光照亮,因得神助而清新流畅。在情感上,他的诗歌取得的最大成就在于,它们表明了这样一种信念,在等待和分辨中成长起来的信念,坚信自己永远有读者。——英国桂冠诗人 安德鲁· 莫申
他所抒写的东西——永恒、灵魂、不朽、上帝——都不是我们这个浮华世界的特色。——格雷姆·特纳(Graham Turner)
他太神奇了,很纯洁,很痛苦,但这痛苦诠释得很美丽,很练达。他是至高无上的,非常好的诗人,完全凭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阿尔·阿尔瓦雷茨(Al Alvarez)
他的有些诗我喜欢的要死,有些诗让我恨啊,因为有种冷血的对生命无意义的嘲弄。这后一点可恨,也是我和人争论过的。有一个在美国的老头,退休的中学英文教授,也说到托马斯的残忍。这一点,他比哈代走得更远。——豆瓣网友adieudusk
█编辑推荐
●《R.S.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是之前出版的《R.S.托马斯诗选:1945—1990》的续集,这两本诗集囊括了这位威尔士诗坛泰斗一生的精彩之作。
● 本诗集是R.S.托马斯75岁之后出版的5本诗集的合本,包括《回声慢慢》(1988)、《对位》(1990)、《艰难时期的弥撒》(1992)、《决不休战》(1995)以及诗人去世之后出版的《残渣》(2002)。在这些语调冷静、语言极为简约极富张力的文与诗中,R.S.托马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探索。自我、爱、自然、上帝等以往的主题仍在。
● 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让人叫绝的隐喻、双关处处可见。仿佛凤凰涅槃一般,他晚年作品有了全面的提升,他不断迫使语言去揭示人类的局限性,使语言艰难地超越了它自身。因此有评论家认为R.S.托马斯像叶芝一样,在晚年创作出了最有力的作品,在语言和思想深度上,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无所畏惧的新境界。
● R.S.托马斯2000年去世时已是87岁高龄,此时他依然面对着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这些也是困扰着我们所有人的问题,但读起来更像是一个年轻诗人所怀有的紧迫性和公正性。
●《残渣》中的这些诗都削减为对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与矛盾的思考,那时的他依然为此苦斗不止。精湛的诗歌技巧也进一步扩大了诗的关注面。《残渣》用一缕冬日的阳光照见托马斯在愤慨中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人的非人性和现代技术的非人性问题。他的目光紧盯他在自然界中感知到的上帝,并在“荒地”中找到营养。与此同时,他用平和的感情和广阔的洞察力来写作,抒写孤独、变老、婚姻和“爱的灿烂的花房”,并将冷峻的幽默和戏谑的讽刺语调混于其中。
2020年7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