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生活之路 豆瓣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王志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这是一部托尔斯泰自己没有看到最后出版、却是他一生思想精华之所在的哲学论著作。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思想家。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也已经让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深刻的思想家气质,而这部被誉为“托尔斯泰临终绝笔”的著作,直接显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伟大!本书内容庞杂,写作却如同经书般简洁和朴实。托尔斯泰力求“以使它们更加简明,使它们适应所有的人,适应每一个人”,这部有《圣经》般内容的大书,成为一部通俗的写给大众阅读的生活哲学。
本书堪称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总结。本书是阅读笔记、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记等的集成。全书分为三十一章,每章探讨一个专门问题,包括“信仰”、“灵魂”、“上帝”、“爱”、“不平等”、“暴力”、“国家迷信”、“真”、“恶”、“死”、“幸福”等主题。作为一部语录体、格言体的大书,托尔斯泰尽可能把人类思想的精华吸收到这部书中,所以托尔斯泰特意分成了三十一个主题来阐述,以暗示读者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问阅读,每天阅读一章。
2011年6月14日 已读
呃,很遗憾,这本书实际上根本与哲学无关。只能说是一个虔诚的人对生活的感悟,包含了一些道德上的建议。意义不是很大,但对于了解托尔斯泰的道德观还是很有帮助的。
俄罗斯 托尔斯泰 看了后悔 随笔
复活 豆瓣
Воскресение
8.5 (19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汝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 4
《复活》写于1889至1899年,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托尔斯泰转变后的世界观及其矛盾。小说的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家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挥偷钱而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后来涅赫柳多夫决定为诬告犯杀人罪的卡秋莎·玛丝洛娃奔走伸冤,上诉失败后即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她。但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她终于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合。这样,男女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通过这些情节,作者反映了沙皇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刻画了各个阶级的人物。
安娜・卡列宁娜(上下)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周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本书问世一百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云的变幻,这部出自巨匠之手的艺术杰作,不但没有减色,反而显得更为瑰丽。而当它出现之初,却曾招致不少的非议。令人诧异的倒不在于有关内容的品评。任何反映当前生活的作品,是难免激起不同的反应的。令人诧异的是对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示怀疑。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所谓缺乏结构。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安娜和她的丈夫列宁、情人弗斯基之间的故事;另一条是列文和他的恋人吉蒂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