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穆旦精选集 豆瓣
作者: 穆旦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 7
穆旦,原名查良铮,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也是“九叶”派诗人中最为耀眼的一位,他的诗歌和译文影响颇广,他的诗歌受西方现代派诗人影响较深,他是那个时候能和西方现代主义对话的人之一。《穆旦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分为诗歌编、散文编和书信编三个部分,这些作品具时代气息、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文人型大师的绝代风采。
英国诗史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王佐良 译林出版社 1997
关于怎样写外国文学史,曾经几次有所议论,这里只扼要重述几点主要想法:要有中国观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叙述为主;要有一个总的骨架;要有可读性。
也许还可加上一点,即要有鲜明个性。就本书而言,作者让自己努力做到的是:第一,在选材和立论方面,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第二,要使读者多少体会到一点英国诗的特点,为此作者选用了大量译诗,在阐释时也尽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地位,说出切身感受。
古英语、中古英语都同近代英语相差很大,特别是古英语更大,但又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只不过中间经过若干次不同民族语言的冲突、融合和演进,才出现每一时期的主导语言:三种西日耳曼语形成的古英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相结合的中古英语以及吸收更广但又以英格兰东南部方言为基础而进行标准化的近代英语。在这过程里,英语从一个岛国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古英语与中古英语各有不同的诗风和诗律,近代英语诗兼取两者之长而又有所侧重,同时又吸取欧洲大陆以及晚近美国的诗歌精华,进行创新,使得英国能有一种特色鲜明、大诗人迭出的韵文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被逼得上山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19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它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取得了新的活力,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所受的基督教影响又是贯穿整个英语诗歌三个时期四种文化的一个精神因素,到了现代才有所减弱。
唐宋词十七讲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本书为国学大家叶嘉莹教授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之邀所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纪录。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2013年6月26日 已读
有真性情,也很易懂,又是一本适合用零散时间阅读的书。要治愈忙碌中慢慢丧失感受力的心,诗是速效药。不过通读全书后,感觉叶嘉莹细致的有些过了,有些概念反复讲到,其实没必要,但可以看得出她是为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
文化 诗歌
索德格朗诗全集 豆瓣
作者: [芬兰] 伊迪特·索德格朗 译者: 董继平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1
索德格朗早期受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及未来主义的影响,后开创北欧现代主义诗歌之先河。她的诗作都是对自己的生活、爱情和死亡的写照,对上帝的冥想。她的诗短小精悍,形式自由,想像力丰富,表现了时而忧伤、时而欢乐的变幻不定的情绪。本书囊括了索德格朗的所有诗作220首(包括一些句子残缺的作品)。
里尔克诗选 豆瓣
9.0 (2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黄灿然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7
《里尔克诗选》收入的《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20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
茨维塔耶娃文集·诗歌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汪剑钊 主编 译者: 汪剑钊 东方出版社 2003 -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宣称: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有人问: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又问道:那么,里尔克呢?布罗茨基便有些气恼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也认为,茨维塔耶娃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她的遗憾,更是评奖委员会的遗憾。茨维塔耶娃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与她同时代的诗人爱伦堡曾经这样评价她:“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
2013年1月19日 已读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著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茨维塔耶娃 (仅这首就够了,即使其它大多无感。)
俄罗斯 诗歌
万物静默如谜 豆瓣
8.7 (174 个评分) 作者: [波]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8
《辛波斯卡诗选:万物静默如谜》收录辛波斯卡各阶段名作75首,包括激发知名绘本作家幾米创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见钟情》,收录高中语文教材的《底片》,网上广为流传的《在一颗小星星下》《种种可能》等,曾获得《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辛波斯卡的诗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验,甲虫、海参、石头、沙粒、天空;安眠药、履历表、衣服;电影、画作、剧场、梦境等等,在她的笔下无不焕发出新的诗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2012年12月8日 已读
辛波斯卡总是喜欢在她的诗里制造一种与日常生活的疏离,让人以新的眼光去审视那些熟悉的事物。而且更难得的是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传达某种哲学理念,而只是为了揭示人与世界的更本质的关系。她的诗是在沉思,无关抒情。
诗歌 辛波斯卡
呼唤雪人 豆瓣
Wołanie do Yeti
作者: [波兰]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译者: 林洪亮 漓江出版社
诗集《呼唤雪人》中,希姆博尔斯卡已完全抛开政治主题,写作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爱情的关系。
西班牙三棵树 豆瓣
7.5 (28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Tres Cepas,初就觉得清纯,继之赞赏,不久又嫌那点点甘味是多余而不良的。
曼哈顿上城区,麦德逊大街,白鲸酒吧,进门两侧橱窗,尽量海洋风调,别人还以为讨好梅尔维尔,其实是借借Moby Dick的光,做生意。
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韶华,在辞典里是青春岁月的称谓,我忘掉辞典就是了。
待要成集,乱在体裁上,只好分辑,分三辑。
哀利丝·霍珈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懦主义的春天似的;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了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即又都不知道。
诗集无以指唤,才袭用一用酒的牌名,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诚如Faust作者所云: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
2012年4月26日 已读
读不懂的不知好不好,读得懂的都觉得甚好就行。
木心 诗歌
转角遇见李清照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王芳芳 文化艺术 2010 - 3
《转角遇见李清照》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解读宋朝著名词人和词作,在讲述词人生平、解剖古人心态和情愫的同时,也串联编织出两宋时代的人文画卷。《转角遇见李清照》将对诗词的解读,融入历史风貌的描述和世态人心的剖析中,达到词、史、事、人交融。既有故事亦有情意抒写,缅怀盛世古人时亦不乏风趣的指点评价,是关于宋人宋词的独特读本。
2010年11月24日 已读
挺好玩的。作者很可爱。是才女,但不装。
文化 诗歌
丁尼生诗选 豆瓣
作者: [英国]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译者: 黄杲炘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 1
    本书收录是英国维多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的诗歌。要丁尼生的诗歌很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他的诗音韵很美――在整部英国诗史上能在音韵方面超过他的没有几个人――但是他的音韵是为他的内容服务的,随着不同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美。他的诗路广,诗艺精,值得发掘之处很多。
2010年10月24日 已读
翻译的不怎样。
诗歌
暗盒笔记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于坚 中信出版社 2006 - 4
《暗盒笔记》是著名“故乡诗人”于坚的思想片段的集合。作者漫步于中国大地和世界各地,去观察和描述被浮躁的工业化社会视为庸常乃至落后的日常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作者发现了真正的美,发现了生活之诗。表现了一位清醒者,一位坚守自己的创作立场和写作初衷的诗人,其敏锐的感受力,其细腻丰富的心灵,其作为社会良心的悲悯情怀。
冯至作品新编 豆瓣
作者: 解志熙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冯至作品新编》: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河的新文学作家,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伟大新纪元。辑入本丛书者,均为名家名作,风格绚丽多彩,文体摇曳生姿,各臻其美,蔚为大观。
“新编”之“新”,在于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出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作家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持灯的使者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刘禾(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
在《持灯的使者》里,我们读到不仅仅是围绕《今天》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还能通过不同作者的手笔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气氛,六十年代的气氛、七十年代的气氛和八十年代的气氛,以及这三个十年之间的不同。
这些气氛贯穿始终,让你产生幻觉,让你经历一次奇特的时间错位,眼前的实实在在一下子变得有点不真实,好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了个空,你突然对眼前熟悉的事物产生怀疑,不由得问:比起诗人和他们的朋友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否更真实?总体来看,这本集子像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尝试;而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文献并不刻意经营写作。
《持灯》的写作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史一贯的前提和假设,因为它所代表的倾向是另一类的历史叙事,一种边缘化的文学史写作。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 豆瓣
作者: [德国] 诺瓦利斯 译者: 林克 华夏出版社 2007 - 7
诗人必须有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心境,使他远离俗务和琐事的想法或癖好,无忧无虑的处境,很多旅行,结识三教九流,大量的观察,闲散,回忆,能言善道,不必只盯住一个对象,不需要太多的激情,而需对一切保持敏感。完美的生活在天国。尘世是不完美的生活的化身……我们世人所说的死亡,实质上意味着天国生活的绝对生活的出现——因此必须不停地毁灭一切不完美的生活……尘世是精神和自然不完美的结合的领域。——诺瓦利斯
目录:
1. 编者前言 2. 诗 (诗歌、夜颂、虔敬之歌)
3. 断片(花粉、补遗、信仰与爱:国王与王后、新断片(节选)
百科全书、断片补遗)
4. 文(基督世界或欧洲、日记摘录)
5. 解读 (诺瓦利斯及其隐微诗文、诺瓦利斯的属灵诗歌、《信仰与爱》解析、革命的目的论)
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选 豆瓣
9.2 (17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杨子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 1
本诗集收入了佩索阿的重要诗作如《牧羊人》、《烟草店》等。内容多是对爱情、神灵和信仰的思考。
嚎叫 豆瓣
8.5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伦·金斯堡 译者: 文楚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1 - 5
这本书收有金斯伯格的43首佳作,包括《嚎叫》、《北京偶感》、《渴望真实的狮子》、《美国》、《向日葵箴言》、《为什么我要冥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