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ortation
隐形人 (2012) 豆瓣 IMDb
The Invisible Men
导演: Yariv Mozer
其它标题: The Invisible Men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同性戀地下社群一瞥。在巴勒斯坦受到保守社會環境的迫害,或被認為是”以色列“收買的間諜;在”以色列“又被指控為非法居留的罪犯,或者以強制出櫃為要挾,被強迫為”以色列“情報部門”服務“,巴勒斯坦的同性戀者是這場衝突中的默默受害者。Louie 險被父親親手殺死,出逃後已經在Jaffa (被”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海港城市,且被更名為”Tel Aviv“) 躲藏了十年,Abdu 也曾遭受親人暴力並因與”以色列“同性戀者的關係被巴勒斯坦政府指控從事間諜活動。無論他們走到哪裡,他們都生活在害怕被發現的恐懼中。只有在同性戀地下社群中,他們才能找到一點家的溫暖。而為了取得更多一點的自由,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他們必須離開生長的故土。
2024年3月16日 看过
[從河到海] 豆瓣條目的劇情簡介略有問題,影片中沒有人懷念“以色列”,只是在懷念生長的故土,恰好不幸的是這座繁華了幾千年、本來叫做 Jaffa 的海港城市現在被侵略者佔領,還以一本荒誕離奇的政治幻想小說命名叫做 "Tel Aviv"。無論導演的初衷有沒有想Rainbow Washing,劇中的巴勒斯坦男同志都說得很清楚:“我無論到哪裡都是巴勒斯坦人。”他們並沒有因為”巴勒斯坦對我又不好“就覺得生長的土地就應該叫做”以色列“、自己就是”精神以色列人“。巴勒斯坦社會對“同性戀”的恐懼自然有以宗教為名的保守背景,但錫安納粹以“要不要幫你出個櫃再把你遣返回去啊”要挾彩虹人士充當間諜作為其繼續侵吞巴勒斯坦、迫害巴勒斯坦人的工具同樣是客觀事實。看到Louie和Faris在"Tel Aviv"為了避免被錫安納粹軍警盤查而佩戴大衛星首飾讓人心碎。記得有看到就在Oct7之後不久幾天,有人發出彩虹社群活躍程度等等資訊並做出偉大指示:”看看對LGBTQ人士的態度就知道支持哪邊、信誰的話!“不知道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無法發聲、出櫃的巴勒斯坦LGBTQ們是不是ta口中的LGBTQ的一部分,被殺害的3萬餘巴勒斯坦人中不可能計入人口統計信息的LGBTQ烈士算不算”對LGBTQ人士的態度“的體現。No Pride in Genocide. Colonial LGBTQ Rights is still LGBTQ-phobia. 五星都給巴勒斯坦酷兒們。
#Deportation #Diaspora #LGBTQ #Occupation @Pales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