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ce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 Goodreads
作者: Jeffrey Rosen / 傑佛瑞‧羅森 译者: 朱怡康 麥田出版 2021 - 7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不僅是美國史上首位民主黨兼猶太裔女性身分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最受人民歡迎的一位大法官。她在美國家喻戶曉,並因其直率敢言的作風,被年輕人暱稱為「聲名狼藉的RBG」。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主任兼執行長,也是她的好友,藉由書中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呈現了最有血有肉的RBG,讓人一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她在法律執行面向上無比縝密、超越時代的思索。對談從九○年代開始,延續到川普時代,金斯伯格分享了她對各種事務的看法:她剖析「羅訴韋德案」的利弊;她笑談她與丈夫的鶼鰈情深;她分析#MeToo運動的崛起;她討論她最希望被推翻的判決;她也分享該如何保持自律,如何擁有充實又富有同理心的人生,當然,還有她對最高法院的未來展望。這部難能可貴的訪談錄展現了真實的金斯伯格,一個擁有鋼鐵般決心,以最高標準要求自我,同時竭盡畢生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偉大人格。
2022年9月22日 已读
以為是訪談的集合就很輕鬆呢,主要是相關案件或是高院並不熟悉甚至知曉的話,讀起來會不知道那些話是有什麼樣的意義呢。不過不妨礙去體會RBG將對生命的熱愛是如何轉化成縝密的思辨的。
#autobiography #justice #law @usa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 (2019) 豆瓣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6.7 (10 个评分) 导演: 李家骅
其它标题: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 Me and My Condemned Son
死刑犯 A,殺害好友後勒贖。死刑犯陳昱安,砍殺
父親 111 刀。死刑犯鄭捷,於捷運上隨機殺人。「死 刑犯」是司法給他們的一個標籤,但這三個人作為 人的身分卻為人漠視,而至親所背負之痛,更從來 無人知曉⋯⋯。
曾以紀錄片《起點》、《我無罪,我是鄭性澤》長 期關注司法議題的導演李家驊,這次選擇了三位犯 行各異的死刑犯為主角,有人尚在服刑,有人在獄 中自戕身亡,有人已遭到槍決伏法。在「殺人償命」 的正義大纛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 物件,但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標籤之後卻是一 個個血肉之軀。全片以平實的採訪片段與報導影像, 不拘泥於法條本身,而是深刻表達了導演對「人」 的處境的關懷,爬梳現代台灣司法死刑史之餘,也 引出了對現行體制的叩問。
2022年8月21日 看过
只見識過公審公判大會的嫌此片不夠深刻,真是奇觀。好像這些死刑犯自己和家屬都是理性通達,隨時可以抽離自己身份的困擾來面對鏡頭為公眾普法獻身,還泰然自若地給自己來一個觸及各學科門類的大分析。吼“受害者及其家屬 Lives Matter”的就更不用提了。其中提到的死刑犯的身世、經歷,“利用制度來自殺”這樣的作案動機或應訴心態,還有錯判案件涉案人的經歷,和他們與確實犯了罪的犯人的互動,都在折射出一個認同死刑的社會是如何與死刑互動,讓這個不合理的設置繼續得以存在。還有太多讓人感到衝擊的細節,就像任何尋常的東西放到了這個場景裡,都會發散出不同的意義。
#death #justice @taiwan
少年法庭 (2022) Bangumi 豆瓣 TMDB
소년심판 Season 1 所属 : 少年法庭
8.2 (259 个评分) 导演: 洪忠灿 演员: 金惠秀 / 金武烈
讲述讨厌少年犯的刻薄法官到地方法院少年刑事合议部新上任后在少年法庭展开的故事。曾经是少年犯罪受害人的大韩民国法官面对着有着多种故事的少年事件,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大人的作用,少年事件为什么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通过成长的过程向少年犯和世界传达着沉重的信息。
2022年3月23日 看过
好家長、壞家長、好小孩、壞小孩、好法官、壞法官的排列組合。以少年問題作為切入點,把視野放大到法庭之外,揭示全社會存在的問題,覺得這部劇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為無聲的弱者說話的契機選得特別好,又很自然。總是在司法和問題少年的衝突較量白熱化,正當你扮演正義代言人正來勁,幻想手持寶劍斬妖魔的節骨眼兒上,把受害者、弱勢者的聲音一下放到“戰場”的中間,才反應過來應該想想法庭、審判這些過場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作為法官又該怎樣定位、行動才能實現這些意義。有時候,這些棒喝是實現裁決的逆轉,有時是大大豐富對裁決的理解。最終呈現的便是“法庭不是萬能,但是法庭也不該無能,更不應該自命神聖”這樣看似理所當然但是需要太多細節來考驗的結論……又不禁要感嘆,這差距未免太太太大了。
#child #criminal #justice #law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