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yhoauann

yhoauann @yhoauann

22 本书  

科普

病毒星球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7.8 (81 个评分) 作者: [美]卡尔·齐默 译者: 刘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4
★69%的人携带了一种致癌病毒,当事人却不知道。
★止咳糖浆除了给感冒患者心理安慰以外,更有一定几率导致心悸甚至死亡。
★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DNA,8%的片段还是来自病毒。
★病毒带给我们死亡与伤痛,也带给我们生命与未来。
★生病时你总想着摆脱病毒,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谢病毒。
-------------------------------------------------------------------------------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
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
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
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
在这本100多页的书里,齐默完成了其他作者用500页的篇幅都得卯足了劲才能达成的目标:揭开生命日常的面纱,重塑我们对它们最本质部分的认知。——《华盛顿邮报》
《病毒星球》的写作简洁而优雅,齐默在书中探索了病毒在其他地球生命的演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讲述了科学家近来如何揭开病毒身上隐藏的惊天秘密……从普通感冒到巨型病毒,这是一本让人着迷、发人深省的病毒科普读物。——《卫报》
我是齐默的死忠粉,《病毒星球》也让我过足了瘾。这本书颇具思想深度,叙述准确,一页页翻下来让人渐入佳境。齐默有种神奇的能力,他在讲述关于自然的新奇故事的同时,能更新你对自然的想法和理解,并且始终做到科学准确。——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作者
迷人的材料 [图书] 豆瓣
Stuff Matters: Exploring the Marvelous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World
8.4 (48 个评分) 作者: 马克·米奥多尼克 译者: 赖盈满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9
从茶杯、喷气发动机到家用电器、内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水泥也能做成衣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某一种材料做成的东西会长那样?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顶级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钢、纸、混凝土、巧克力、塑料、玻璃、瓷器……
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写就。它不仅揭露了各种物质背后的神奇结构,还告诉我们隐藏在其背后的精采故事。每一章介绍一种材料,辅以照片和手绘图,极富可读性和趣味性。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文·约翰逊 译者: 秦启越 中信出版社 2016 - 9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这是一本以新颖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本质的科普常识巨著。专注于人类文明史上6种里程碑式的创新发明,审视伟大创意的力量与回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倾心之作。同名纪录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分辑播出,并取得良好收视。6项创新,6种颠覆世界的方式。这是一本现代器物史,透析人们日常使用的基本物品的起源;更是一本社会变迁史,通过日常用品的演变透视社会生活的演进。
上帝掷骰子吗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9.0 (182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最好的告别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8.9 (26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阿图·葛文德 译者: 王一方 主编 / 彭小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情感勒索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motional Blackmail: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
8.4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苏珊·福沃德 / 唐娜·弗雷泽 译者: 杜玉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
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 编辑推荐
☆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
“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
“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侣、父母、朋友、同事……他们也许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却会让你过得生不如死。
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了他们的受害者。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 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心理学经典
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畅销美国20年,带起“情感勒索”讨论与写作风潮。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苏珊·福沃德梳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系统呈现关于情感勒索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 从辨别与诊断,到应对与自救,《情感勒索》以来自家庭与职场的大量案例,介绍简明好用的人际求生方法,教会你应急止损,重建信心,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走出人际关系中的迷雾。
◎ 内容简介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一段关系之所以能坠入勒索的陷阱,是勒索者和受害者双方的弱点共同造成的。而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让步、勒索者满足告终,实际上侵害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也让勒索者的心态更加扭曲,关系中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 媒体推荐
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一提要求、发牢骚或是出言威胁,你就会向他们妥协,这本书能告诉你为什么。
——《底特律新闻》
◎ 名人推荐
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吧!《情感勒索》会教你识别并纠正一种充满破坏性的相处模式,它恰恰容易出现在你与自己爱的人们相处的过程中。这本书非常有用。
——苏珊·杰弗斯,《再怕也要大胆做》作者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8.4 (53 个评分) 作者: [英] 马修·沃克 译者: 田盈春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3
比尔·盖茨精选推荐!
2020年卡尔·萨根科普奖得主马修·沃克成名作品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NO.1
全景呈现熟悉又陌生的睡梦领域,让你轻松获得一夜好眠!
◎ 编辑推荐
“要使大脑和身体健康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觉,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佳对抗死亡方法。”
★ 比尔·盖茨盛赞推荐,称此书让他告别熬夜,开始好好睡觉!
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册,被译为34种语言畅销世界!为什么要睡觉,睡不好有什么坏处,怎么睡个好觉,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 2020年卡尔·萨根科普奖得主马修·沃克成名之作。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排行榜NO.1,《观察家报》《金融时报》《卫报》《每日邮报》《标准晚报》年度选书,一部不可不看的权威力作。
★ 我们生命中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这件平常之事?
酒精、空调、LED屏幕,现代人为自己设置了多少安睡障碍?癌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睡不好到底会带来多少身心伤害?儿童期、中年期、老年期,怎样睡才能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实际需求?理解力、学习力、创新力,梦境如何奇迹般疗愈痛苦创伤,带来认知飞跃?褪黑激素、处方药物、非药物疗法,失眠者的科学选择是什么?
☆ 一本全面、专业、尖端、实用的“睡眠百科全书”,带你寻回一夜好眠。
◎ 内容简介
你认为自己最近睡眠充足吗?你还记得上一次自然醒后神清气爽的感觉吗?不用怀疑,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失眠已经成为流行病的时代。
作为一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沃克对生物的睡眠行为充满好奇,这促使他成了睡眠研究方面的专家。本书中,他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的科学突破,告诉我们睡眠的运行机制、睡眠不足的坏处、睡眠与做梦的有益功能,以及睡眠对专业人士个人能力提升的惊人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商智商、记忆力、运动力、学习力、生产力、创造力、吸引力,甚至食欲,这些让日间生活丰富多彩的能力,原来都与夜间那场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睡眠了吧。打开这本书,看平凡的睡眠如何带来非凡的生命能量,顶尖科学对于睡眠的所有了解及如何睡好觉的诀窍都将在这部关于睡眠的“百科全书”中逐一揭晓。
◎ 名人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是一本重要而迷人的书……关于这项地球人都需要的基本活动,我从沃克那里学到了很多。我想他的这本书也将教会你很多。
—— 比尔·盖茨(Bill Gates),微软公司创始人
令人震惊……一本很棒的书……包含了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好莱坞影星
这是一本必读的书。名闻世界的睡眠专家马修·沃克带我们踏上了一段有趣旅程,让我们得以了解最新的睡眠知识。这本书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还探讨了睡眠质量下降对认知、健康、安全、工作方面产生的影响;这些见解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在现在这个让人焦虑的时代,很难找到比这本书更值得一读的书。
—— 亚当·格萨雷(Adam Gazzaley),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生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在《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书中,马修·沃克博士精辟地阐释了夜晚,解释了睡眠如何让我们更健康、更安全、更聪明、更有效率。他明确地提供了知识和策略,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个缺乏睡眠的社会所带来的威胁生命的风险。我们对睡眠的普遍需求确保了每个读者都能从沃克博士的见解中找到有价值的建议。
—— 马克·罗斯金德(Mark R. Rosekind),NASA科学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前局长
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我们三分之一的人生在做什么。沃克在这本清晰且引人入胜的书里,解释了最新的科学,让这个由来已久的神秘问题迎刃而解。在睡前翻阅《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会让你有一段愉悦的时光。
——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 媒体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是一本肩负使命的书……沃克提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观点,主张我们正处于一场“沉默的睡眠缺失流行病”之中,这构成了“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这本书为解决社会性睡眠不足及正视睡眠益处等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从最实用的角度给出的建议是,在床头阅读它。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位神经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能让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快乐、更健康,那就是睡个好觉……现在就告诉你这本书能拯救生命,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我可以告诉你,它让我大开眼界。
——《卫报》(The Guardia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睡眠科学中心”主任探索了睡眠的目的。事实证明,了解“为什么”会对“如何做”大有裨益。
——《人物》(People)
一位顶级睡眠科学家认为,对我们的健康来说,睡眠比饮食、锻炼更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热情,急切……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观察家报》(Observer)
马修·沃克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
一本富有启发性的重要著作,作者就像自己说的那样,“热爱睡眠和它所做的一切”。但请不要在就寝前翻开这本书。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沃克描述了我们的休息习惯如何随着历史演变,睡眠、慢性病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用来帮助我们睡得更久更深的药丸,实际上却让我们的夜晚变得更糟糕。最重要的是,他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休息──就在今晚。
──《男士杂志》(Men's Journal)
沃克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为一般人而写,用容易掌握的类比来说明复杂的概念。这对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家长、政府工作者,以及曾经睡不好觉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当呼吸化为空气 [图书] 豆瓣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8.5 (128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卡拉尼什 译者: 何雨珈 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聪明的阅读者 [图书] 豆瓣
8.6 (5 个评分) 作者: 阳志平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5
这是一本讲透阅读方法论的书,全书重点解决“何为读”“如何读”和“读什么”三大难题。
何为读?——你需要知道那些阅读背后的科学原理。这就是全书第一篇介绍的“阅读的系统模型”。
如何读?——你可以师法前沿科学研究与智者实践,这就是全书第二篇介绍的“系统阅读法”,具体包括“文本细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卡片大法”等。
读什么?——你可以读力作、杰作、神作,以及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基本书,这就是全书第三篇介绍的“系统选书法”与“通识千书”。
全书文笔优美,金句迭出,同时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无论你是有阅读刚需的学生,还是想要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终身学习者,或是想要培养孩子良好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家长,这本书都将给你极大的启发和指导。
自私的基因 [图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道金斯 译者: 趙淑妙 天下文化 1995
本書宛如一本有趣的推理小說,作者藉親切、生動的文字,解析生活中觸目可及的生物競爭與合作實例;並透過運動、賭博性遊戲,讓讀者深入了解「利他」與「自私」兩種生物本質。綿延數十億年的生命長河,幾多物種浮沈、來去,該如何延續「人類」的命脈,本書將可提供不少省思。
盲眼钟表匠 [图书] 豆瓣
The Blind Watchmaker: Why the Evidence of Evolution Reveals a Universe without Design
8.7 (9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王道还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这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又一本经典之作。本书是正宗的演化论入门书,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生命本身的绝佳读本。作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之后,以“生物适应的起源”为核心,用稳健的文笔,详细阐释了生物适应是任何演化理论家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天择说是唯一可信的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足以替代天择说的理论,或者认为天择说无足轻重,都过不了解释生物适应这一关。突变和自然选择是道金斯解释生命变化的两个基本概念。无论是对演化论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持批判观点的人,本书都是最好的起点。本书是英语世界最流行的演化论教科书,曾获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非小说类最佳书奖、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文学奖。译者王道还先生说:“要是你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演化的书,就读这一本!”
“钟表”是“世界运行模式”的隐喻,象征自然运行的机制是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的。“钟表匠”本来是“创世主”。本书指出:物种的演化并没有特殊的目的。如果我是要把大自然比喻成钟表匠的话,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位盲眼钟表匠。
------------------------------------------------------------------------------------
各界评价:
他成功且令人钦佩地展示了自然选择是如何让生物学家们放弃了诸如设计、目的这样的概念,并且用一种大家易于的理解的方式展示给了现代读者。
——Michael T.GhIselin 纽约时报
这是我近些年读过的关于演化论最好的书。对于生物学家而言它足够深刻,对于大量享受《自私的基因》一书的读者来说,它写的够好,读起来足够简单。
——Edward O.Wilson
才华横溢,辩论紧张却又有大量可读性强极强,充分的例子与分析……《盲眼钟表匠》呈现出一场令人信服的科学辩论是什么样子,这是最好的科普。一个令人鼓舞的二流主题。有创造性的,走上歧途的同伴,其他科学领域被误导的闯入者,以及媒体错误报道来带的令人。极力推荐!
——伦敦时报
漂亮而华丽的写作。特别易于理解又像一场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演说。每一页都是真实的故事。这是最好的科普读物,我曾经读过的最好的书。
——Lee Dembart,洛杉矶时报
在让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演化生物学方面,道金斯比现今任何人都写的好。
——John Maynard Smith
自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出版以来,该理论最可读的读本,最有力的捍卫!
——经济学人
人类简史 [图书] 豆瓣
Sapiens:The Birth of Humankind
9.3 (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 [比利时]戴维•范德默伦(David Vandermeulen) 译者: 王卉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改编自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由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携手比利时知名漫画艺术家戴维·范德默伦、法国知名插画家达尼埃尔·卡萨纳韦,共同精心创作,历时两年。画风精美,故事新鲜有趣,既有美的阅读享受,又充满机智的见识,像一部纸上漫画电影。
《人类简史》出版十年之后,尤瓦尔·赫拉利教授带着崭新的问题,用漫画故事的全新方式再次回看人类历史。这一次赫拉利教授进入书中,化身为向导,穿越到远古历史的真实场景中,观察智人起初作为一种卑微的动物如何生存,与尼安德特人相遇时发生了什么,石器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怎样迅速散布到全世界,猛犸象、剑齿虎、渡渡鸟最终命运如何,智人在7万年前突然开了挂一样迅速跃至物种之巅,秘密究竟是什么?
跟随尤瓦尔·赫拉利教授一起开启这趟历史狂野之旅的,还有一大群漫画角色——尼安德特人、原始人比尔、虚构博士、猛犸象、洛佩兹警探、亚当斯基律师等等,还不快加入他们乘坐历史的狂野列车兜个风?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将戏剧性叙事、分镜设计与丰富知识完美配合,布局巧妙,画风精美,场景带入感十足。用真人秀的形式重现人类的进化,借当代艺术杰作展现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首次相遇,以侦探电影的方式讲述猛犸象和剑齿虎灭绝的故事,还有纸牌游戏上的6个早期人类物种、虚构博士扮演的超级英雄等等,让我们身临其境。
人类几百万年的旅程时而有趣、时而悲惨,但总是扣人心弦。
----------
编辑推荐:
1. 改编自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用漫画故事的全新方式再看人类历史,全球30多个国家同步出版。
《人类简史:人类的诞生》知识漫画改编自全球畅销1600万册、“文津奖”获奖图书《人类简史》。本书是对《人类简史》的全新视觉化改编,精彩的漫画故事让你脑洞大开,犹如观看一部纸上漫画电影。
2.《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携手全球知名漫画艺术家跨界合作,历时两年精心创作。
尤瓦尔·赫拉利携手两位知名漫画艺术家,历时两年共同精心创作了这部精美宏大的知识漫画。全书共248页,每页的彩色图版平均修改达12遍。尤瓦尔·赫拉利的机智问题,法国漫画家的高级画风,比利时漫画艺术家扣人心弦的跨界演绎,让这部知识漫画成为惊艳之作。
赫拉利教授说:“我很高兴能在这个项目上与戴维和达尼埃尔合作。他们的才华和专业知识将有助于把智人的想法传播给新的受众,其中包括大量新的剧情反转、笑话和惊喜。”
3.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一次狂野的历史穿越之旅。
尤瓦尔·赫拉利化身为漫画人物角色进入书中,作为向导,与一系列角色相遇和对话,原始人辛迪和比尔夫妇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虚构博士是超人女英雄,象征着智人成为地球统治者的超能力,博学多识但总是丢三落四的生物学教授萨拉斯瓦蒂,令人着迷的猛犸象,一对儿尼安德特人,调查生态连环谋杀案的纽约女警探洛佩兹,经验丰富的律师亚当斯基,还有尤瓦尔·赫拉利聪明伶俐又充满好奇心的外甥女佐伊,每个角色都有让人着迷的个性,在书中起到关键作用。
4. 精致、高级的欧漫画风。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布局巧妙、画风精美,分镜设计与文字完美配合,是知识读物,也是艺术佳作。
5. 满满的知识点和睿智的见解,《人类简史》知识漫画的世界观更清晰、更简洁。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尤瓦尔·赫拉利世界观的再次精彩传达——历史始于认知革命;学会用火是人类迈向原子弹的第一步;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原初丰裕社会,比生活在现代社会可能更快乐;人类发明了工具和武器,还发明了法律、宗教、国家、公司;人类征服世界,靠的不是枪炮,而是虚构的故事;我们可能是生物史上最致命的物种;人类不能成为自己工具的奴隶。
----------
推荐:
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主宰世界的上帝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国家图书馆“文津奖”
《人类简史》能够爆炸性地跻身国际畅销书的行列,原因很简单。它解决的是历史和现代世界最大的问题,而且是用令人难忘的生动的语言写成。你会喜欢的。
——贾雷德·戴蒙德(社会学家、《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人类简史》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有趣并具有挑衅性,是因为它是一个浓缩的、全面的历史,它讲述了一些核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得以建立本以为是理所当然的非凡文明,但这并不是既定的。这本书让你对我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之短暂有了一种洞察。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前总统)
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我们的历史,你读起来就很难放下……我向所有对我们物种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基金会主席)
如果要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这本。《人类简史》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从更广的视野阐述了人类从一个普通物种的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一步步走到今天无以伦比的统治地位。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自己,审视我们的地球。
——林建华(北京大学前任校长)
我以前说过,将来也一定会说,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真的让人心旷神怡!它几乎改变了我看待一切的方式。我非常认可这本书。
——克里斯·埃文斯(知名演员、“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主演 )
尤瓦尔·赫拉利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他讲述人类历史和展望我们未来的方式,将让你大吃一惊。
——娜塔莉·波特曼(知名演员,《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天鹅》主演)
枪炮、病菌与钢铁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5 (26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家,越住越大2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小家,越住越大2
8.5 (39 个评分) 作者: 逯薇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 - 4
《小家,越住越大》荣获2016年度 “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上市以来,畅销40万册,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版权输出至英国、瑞典、西班牙、罗马尼亚、韩国、泰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家,越住越大2》延续前一本的可爱画风,继续用直观的、有趣的、易懂的方式帮助解决中国式居住难题。作者深入千家万户走访观察,潜心研究居住痛点。历经2年磨砺,完成了《小家,越住越大2》的创作。内容重点是“家的功能痛点”。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中小户型的出租屋改造、餐厅功能、卫浴功能、儿童房功能、定制家具、灯光搭配等解决方案。
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 “避坑”宝典、常见误区解读以及操作指南,干货十足!
看完《小家,越住越大》的你,一定不能错过第二本。“小家1”侧重讲收纳,“小家2”的主题则是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了逯薇老师的居住冰山模型的最底层部分。有了第一本的知识基础,第二本中的方法和理念实践起来会格外游刃有余。无论是对居住束手无策的“小白”还是专业的行业从业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
理解航天 [图书] 豆瓣
Understanding Space - An Introduction to Astronautics
作者: Jerry Jon Sellers / William J. Astore 译者: 张海云 / 李俊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11
本书是航天学的基础入门教材,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读者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航天任务、航天器、弹道和轨迹、运载工具、任务操控系统等航天基础知识。全书图文并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适合所有对航天感兴趣的人学习和阅读。
星际航行概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钱学森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8
《星际航行概论》是钱学森于20世纪60年代初撰写的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航天专业基础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星际航行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运载火箭的设计及制造过程、运载火箭及星际飞船的飞行轨道、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过程、星际航行中的通讯问题及防辐射问题、解决飞船再入大气层的设计原理、星际飞船的设计问题,以及星际航行的前景展望等。
书中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说明,星际航行是一定能实现的,但是星际航行技术是复杂的,实现星际航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万物漫游指南(套装2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局部气候 中信出版社 2018 - 11
万物漫游指南·上天
这是一本用一张连续不间断的长图带领读者从地球表面出发进入茫茫宇宙,了解天文学知识的国内原创科普图文书。从地面一飞上天,突破大气层,遨游太空,直到910亿光年外人类可观测的的宇宙尽头。读者在沿途将看到令人惊叹的宇宙奇观,同时通过作者诙谐幽默的图形和文字语言学习到各种新奇的天文学知识。创作团队用8个月时间详细梳理天文知识,征询国家天文台相关专家意见后,通过设计语言将其转换成年轻人感兴趣、看得懂的图文语言。全书采用经折装,展开后为一幅17米的长图(正反面都有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新颖独特,体现了国内年轻原创科普创作团队的活力。
万物漫游指南·下海
这是一本用一张连续不间断的长图带领读者从海面出发下潜到海洋深处,了解海洋学知识的国内原创科普图文书。从海面起始不断下潜,直到1万米的海洋深处。读者在沿途将看到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难以置信的海底奇怪,以及人类对海洋探索的辉煌历史,通过作者诙谐幽默的图形和文字语言学习到各种新奇的海洋学知识。创作团队用6个月时间详细梳理海洋学知识,征询国家海洋局相关专家意见后,通过设计语言将其转换成年轻人感兴趣、看得懂的图文语言。全书采用经折装,展开后为一幅16米的长图(正方面都有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新颖独特,体现了国内年轻原创科普创作团队的活力。
隐藏的现实 [图书] 豆瓣
The Hidden Reality: Parallel Universes and the Deep Laws of the Cosmos
9.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剑龙 / 权伟龙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7
自古以来,“宇宙”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但在本书中,超级畅销书作家格林将以他那招牌式的睿智和幽默告诉你,我们的宇宙可能并非唯一的宇宙,他会带你游历梦幻般的各种平行宇宙。他将告诉你,我们的宇宙不过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这些平行宇宙的图景更是匪夷所思: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胀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虚拟多重宇宙和终极多重宇宙。即使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因本书而颠覆,你的视野也会因此极大地拓展。
未来简史 [图书] 豆瓣
Homo Deus
8.3 (22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超越时空 [图书] 豆瓣
Hyperspace
9.1 (3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加来道雄 译者: 刘玉玺 / 曹志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 6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了解。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描述了超空间的研究历史,超空间理论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的可能性,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的理论探讨,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创建日期: 202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