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第七天 豆瓣 Goodreads
第七天
6.5 (22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9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特德·蒋 译者: 王荣生 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2
这本短篇集收录了特德·蒋迄今为止发表的全部小说。
《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人类与外星人的交流,着力于最基本的地方:语言。科幻小说界,从来没有人把语言表现得如此细致而富有魅力。在作家笔下,外星人的语言仿佛是有生命的活物。出乎意料、却又早已注定的结局给读者以极大的冲击。
《七十二个字母》创造了一个用“名字”驱动一切世事的世界,这里的科学完全以“名字”为基础,与我们的科学大异其趣。这个另类科学世界要解决的却是最重大的问题:避免人类灭绝。
《领悟》描写了人类智力发展到极致时的所思所想,以及这种超级智慧的终极目的。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则描写天使下凡对人世的影响:火灾、意外、伤亡,用最客观,同时又是最出乎意料的角度描写天堂和人间……
2013年6月22日 已读
特德·蒋的小说每篇都有一个奇特而细腻的切入点,巴比伦塔、语言学、“名字”以及信仰,每篇读下来也都会有些奇特的感受。初看之下会觉得写的多是些微小之处,但读完再回想,会发现每篇的背后都有一个完整而宏大的构思,令人赞叹。
小说
活着 豆瓣 Goodreads
活着 [Huózhe]
9.0 (7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0 - 10
《活着》简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本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2012年12月14日 已读
看的过程几次险些落泪,但绝不仅仅是难过。我相信活着就是一种力量,忍受苦难,期待幸福。福贵与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在阳光下回忆人生,这也是幸福,也是活着。
小说
微物之神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阿兰达蒂·洛伊 译者: 吴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0
这是一部让人欲哭无泪的小说。透过女性敏锐的心灵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观察南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宗教、社会和历史,处处流露着深沉、古老的悲伤。然而,悲伤中却不见一滴眼泪,因为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早已流干了眼泪……生命中只剩下些许的苍凉,无可奈何的嘲谑。她们嘲谑沉溺在种姓阶级制度中妄自尊大的男人,也嘲谑她们自己,因为除了自我嘲谑,她们实在不能再做什么……
2012年9月8日 已读
合上书的时候隐隐感觉有一种历史循环的沉重。从开头到结尾的循环,古老缓慢,细微的地方被放大,像黑暗的河水流淌。在书评里看到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对南海的译本的对比,感觉这一版似乎因为用词而使得一些地方具有的嘲讽弱化了。
小说
灵与肉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张贤亮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8
《张贤亮集:灵与肉》内含3个中篇3个短篇。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
短篇小说《普贤寺》文字洗练,情节简单,感情真挚,黄昏之恋犹如丁香花淡淡飘香。主人公罗是印尼爱国华侨的儿子,从小回国读书,因为历史的原因,虽未被整,但直至退休仍单身一人。也正因为无事无牵挂,被朋友引导学佛,在普贤寺请愿的活动中,与梅老太相识、结缘。
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是通过一个孤独老汉与狗的情谊,讲述邢老汉和一女子短暂、凄美而酸楚的生活。七十年代初,我国某些省份闹饥荒,这个女人为了让家里的两个娃和公婆多吃上一口,背井离乡来邢老汉村子讨饭,好心的老汉收留她,照顾她,拿他当老婆待,想长久和她过日子。可秋收后女人拿着少于自己劳动成果的那份粮食和50元钱,离开了。一只流浪的狗恰在此时出现在老汉身边,填补了老汉情感的空虚。但饥饿的年代,狗是不能活的。唯一的伙伴被打死后,老人也很快离世。三年半后一封从陕北寄给老汉的信,让人冷透的心略暖了些。
短篇小说《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人物许灵均、秀芝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许灵均,从一个地主小姐和一个留洋学生不自由婚姻的产物,到娘死爹弃睡马槽的苦孩,再到新中国的教员,之后赶上历史的热潮成了“老右”下放到农场放马,一系列角色的转换注定了生活的多磨难。善良热心的放牧员帮他“拣”了个四川媳妇秀芝,成了家,生了娃。右派摘帽后,更加强化了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因此他拒绝了父亲为他们全家办出国的诱惑,决然地选择留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中篇小说《浪漫的黑炮》讲述的是由于一封“丢失黑炮301找赵”电报给工程师赵信书招惹来了一系列的荒诞的事情。这个故事属于八十年代流行于中国文坛的一种文艺作品“干预现实”、“解剖社会”的代表。通过一个离奇搞笑的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那些复杂的矛盾和奇异的心态,并借用赵信书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围绕他的遭遇,反映在历史变革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引发人们的思考。
张贤亮笔下鲜有硬汉形象,中篇小说《河的子孙》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人魏天贵。他是黄河岸边某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个鬼点子多的农民干部。他在几个大领导最危难时伸出援手;在全国闹饥荒的年代,大胆地领着农民侍弄黑田,全大队无一人饿死;在“上面”非要抓几个阶级敌人进大狱时,他让自己的好兄弟光棍郝三顶上;他亲手放了整他的造反派头头一命;面对爱他的女人,他痛苦而又理智地作出选择。
霍乱时期的爱情 Goodreads 豆瓣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9.0 (718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杨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9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追忆似水年华(全三册) 豆瓣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9.7 (7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 桂裕芳 译林出版社 2008 - 7
小说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僧侣 豆瓣
作者: 刘易斯 译者: 刘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4
《僧侣:罗曼记》内容简介:这部哥特式小说描绘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修道院长为了满足自己反常的、病态的欲望,直至利用出从于魔鬼的坠落过程,同时也讲述了一个不愿戴上面纱的少妇女,努力与宗教抗争最终获得幸福的痛苦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2012年8月4日 想读 原来这小说在亚马逊有货啊……慕名前来拜读。
小说
Doctor Faustus 豆瓣 Goodreads
Doktor Faustus: Das Leben des deutschen Tonsetzers Adrian Leverkühn erzählt von einem Freunde
9.7 (10 个评分)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罗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其它标题: 浮士德博士
本书为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作者本人也对其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 “一生的忏悔” ,“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 。在生前最后的一次接受采访中,托马斯?曼非常明确地表示这本艺术家小说是他的最爱:“这部浮士德小说于我珍贵之极 ……它花费了我最多的心血……没有哪一部作品像它那样令我依恋。谁不喜欢它,我立刻就不喜欢谁。谁对它承受的精神高压有所理解,谁就赢得我的由衷感谢。小说主人翁为虚构的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一个有着音乐天赋,前程似锦的年轻人,可他不满足于现状并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因此与魔鬼做了交易,换取24年的音乐灵感与创造力;在此期间,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而且他不可以有爱,然而,就在他艺术上步步高升时,他周围的环境却不断出现道德堕落的危机现象,他本人也开始违背那道不许爱人的禁令;他身边开始不断有人死亡,他的熟人自杀,他的同性恋男友被有夫之妇枪杀……阿德里安悲愤欲绝,突然猛醒,他要对他的一生进行忏悔,最终,他身心崩溃,由他的母亲接回故乡,在经历了十年的疯癫之后,于1940年辞世。
2012年8月4日 已读
一个与魔鬼缔结盟约的天才,一部百科式的小说,能够在暑假里读完这本书,确实值得。总共用了两个星期才把这本书读完,里面充斥了大量晦涩的哲学以及音乐理论,而这些对于贮备不足的我而言在刚开始是很困难的。不过即使这样,我依然在结束这本书时感受到它的伟大。也许再过几年,会再一次翻开吧。
小说
南方女王 豆瓣
La Reina del Sur
作者: [西班牙] 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 译者: 叶淑吟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7
全球有3.6亿人使用西班牙语。有西语的地方,就有佩雷斯-雷维特。
对于许多作家而言,文学可以在写法上找到最终意义,反之,也有作家认为首先必须有个要讲述的故事。佩雷斯-雷维特属于后者,他是最具这种天赋的作家之一,这部小说如优质龙舌兰一般沉淀,是他交出的最成功的故事,一个好 故事是对阅读最真挚的捍卫与赞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报》
----------------------------------------------------------------------------------------------------
“如果有一天这部电话响了,就表示我已经死了,你要立刻逃命。竭尽所能地逃,我的小焦糖,千万不要停下脚步……”
特蕾莎,墨西哥小镇的平凡少女,
她生在罂粟之地,却落得莲花之姿;
18岁,一扇车窗摇下,她结识首任毒枭男友;
22岁,一通电话铃响,她踏上亡命天涯之路;
25岁,她在监狱度过生日;
30岁,她掌控全球毒枭命脉,被称为“南方女王”;
33岁,她当选“西班牙最优雅女性”;
……
如今,江湖上已不见她的踪影,只剩下她的传说……
二三事 豆瓣
7.2 (84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南海出版公司 2004 - 1
《二三事》讲述了一个关于遗忘和记得的故事。爱与恩慈。从欲望纠缠直到无爱的淡薄和甘心承担。对另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试图获得对自我的救赎。生之繁华直至荒芜。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但这选择里没有对错的道理,也无幸福的标准。只是代表生命的时间,不断行进,并终究走向静默。
小说的5个大部分,均是书里主要人物的名字。纯粹安妮宝贝清淡风格的名字:良生、莲安、沿见、恩和、盈年。安妮宝贝摆弄她小说里的人物,如同摆弄一枚枚沉默不语的棋子,他们随波逐流,却总是一往无前,自有一种凛冽意志。不容多加解释。
2012年7月18日 已读
初中时借来看的,看完只觉得压抑。
小说
圣殿春秋(上)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8.5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豆瓣
L'après-midi de Monsieur Andesmas
7.4 (16 个评分) 作者: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 none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00 - 1
一个夏季午后,七十八岁的昂代斯玛先生在山上新为钟爱的独生女买的房屋前等候露台工程承包人到来的几个小时中的活动,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起伏的思绪与山中光影的交错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前景。
琴声如诉 豆瓣
Moderato cantabile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0
《琴声如诉》内容简介:安娜?戴巴莱斯特是外省某滨海城市一家企业的经理的年轻妻子。一天,楼下咖啡馆中发生了一桩情杀案,不知什么力量促使她第二天又到这家咖啡馆来,在那儿,她遇到一个蓝眼睛的青年。安娜在同他谈话当中,自己就变成了另一个女人,从她自己所属富有的资产阶级社会中逃出去了,从对她冷漠无情的丈夫那里挣脱出来了。从某种情况看,她“包法利夫人”化了……一天,她没有带孩子,又一次去看望肖万,吻了他——他们都知道,仅此一吻即可,他们的爱情告终。
洞穴 豆瓣
La caverna de las ideas
7.1 (7 个评分) 作者: 何塞·卡洛斯·索摩萨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一个年轻男子横尸山间,死状恐怖,认定死因是遭到饿狼的利齿咬啮。但解谜人,庞铎区的赫拉克勒斯一眼就断定这必是其死后才引发的惨状。事实远非如此。解谜人受命调查事件真相。在接连而至的另两起凶案后,就在他认为自己又将再一次运用逻辑推理完成这次漂亮的“解谜”时,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哈扎尔辞典 豆瓣
Dictionary of the Khazars
9.2 (21 个评分) 作者: 米洛拉德帕维奇 译者: 戴骢 / 南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哈扎尔辞典》开创了词典小说的先河,于1984年问世。当年即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这部小说的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现实,梦与非梦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时空倒溯,人鬼转换,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这个民族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的谜,被公认为一部奇书,现已译成世界上二十四种文字。
肠子 豆瓣
Haunted
8.0 (13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景翔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重口味神作,阅读有风险,身体虚弱者勿入!
《搏击俱乐部》作者最黑暗最天才最虐心的神作。
读者在阅读后,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单挑就是发出凄厉的惨叫或是整个人狂笑不行更有人虚脱到无法出声!
有73人在作者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晕倒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 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
《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导演彭浩翔鼎力推荐:
本书的精彩程度,是你看后不好意思再告诉朋友,自己也有写小说。它的好,到这个程度时,你不禁要抚心自问,要是这故事掉在你的门口,你能够说得比他更动听吗?那不单单是文笔用字的问题,而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透露资讯的次序和速度,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整个画面点出来,并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年轻作者总以为每个读者跟他都有血缘关系,非要成为他的忠实崇拜者,每个字都要读完不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吸引人看下去,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自渎满纸。满街都是这样的闷作,让恰克·帕拉尼克更见珍贵。
战争风云:1939-1941(上下) 豆瓣
The Winds of War
作者: [美国] 赫尔曼·沃克 译者: 施咸荣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9
《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兴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种种,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马尔特手记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曹元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勒内·玛丽亚·里尔克(1875—1926),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其作品浩瀚,题材涉及广泛,有诗歌、小说、书信、日志、传记、艺术随笔等;一生还译有大量英、法、美、俄等国的文学作品,可谓多才多艺。
《马尔特手记》为里尔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它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小说由71个没有连续情节,又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因为共同的主题——爱、孤独、恐惧、疾病、死亡、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作者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马尔特手记》系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