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天生变态狂 豆瓣
The Psychopath Inside: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詹姆斯·法隆 译者: 瞿名晏 群言出版社 2015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2018年10月21日 已读
书名译得很博人眼球,但其实是一本在宽度和深度上都较为有限的脑科学家对自我的心理传记。对于像我一类的入门外行人来说可以稍微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不过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其实是在看完之后,再回想就会发现这本书在行文中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自我剖析的心理特质。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心理学
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 豆瓣
作者: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倪复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对其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大革命的历史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并存的且通常孤立的历史事件构成的:一个过时体制的历史,由于缺少捍卫者而消亡;革命议会的历史;群众运动的历史及其领导人;军队的历史;新制度的历史等等。所有这些历史,基本上代表的都是 各类心理力量之间的较量,因而应借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对其加以研究。这一解读,无疑会引发争议,也注定会刺激更深入的思考。
本书根据法文版译出。
英国《泰晤士报》——所有当权者都应该学习古斯塔夫•勒庞的这本书。作者对大革命的经典理论不屑一顾,他用心理学解释得出了全新的结论。他用极为生动的文笔,阐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的弱势角色,以及公会成员的个人意志和集体意志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引领大革命党人的是神秘主义因素,能让大革命人士免受理性的影响。没有大革命,便极难证实理性难以改变人,因此,一个社会并非是按照立法者的意愿来构建的,不管他们考虑的有多么周全。
反洗脑 豆瓣
ANTI-BRAINWASHING
作者: 艾瑞克 同心出版社 2015 - 1
人脑可以像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假思索就认同他人?人脑真的能够被擦除然后植入新的思想吗?你确定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洗脑有哪些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洗脑吗?
作者从大量的心理实验和研究中发现其实 洗脑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洗脑就是利用外部影响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价值观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本质上来讲,洗脑就是将一种理论植入他人头脑的过程,所以不管其如何变化,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排他性。只承认一种理论绝对正确;第二,循环论证。从一个简单的真理开始,循环论证;第三,利益承诺。夸大信奉某种理论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无论是财富、名誉或者地位——人的这道心理防线一旦被打开一个小缺口,欲望就会难以抑制,不由自主地接收他人信息;第四,咒语化。把观点简化成口号化的句式;第五,仪式化。仪式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便于形成图腾崇拜,而且仪式的庄严感能够给受洗对象形成服从的压力;第六,重复性。反复灌输一个道理。但这些只是洗脑的初级表现形式,洗脑的最高境界是运用“隐秘说服词汇”和“催眠语言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入侵他人的内心,让被施洗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意见、提议以及任何请求,心甘情愿地为他的想法买单。
一旦我们了解了洗脑的原理和手段,我们就能从本质上全面了解洗脑的真相,发现洗脑术不过就是传说中的纸老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无法摧毁。本书从心理行为学、博弈论的角度详细地解析了人们在高难度沟通中常遇到的盲点,从本质上拆解洗脑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教你在人际沟通、商业谈判中如何识别陷阱,掌握主动,切实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的各种问题,让你在对外交往沟通中更加从容。
大哲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地不在枷锁之中。”但是“人们有时可以支配他们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裘里斯• 凯撒》),除非有人自愿奴役。
人,唯一应支配的,也只能应支配的是他自己。
逃避自由 豆瓣
8.8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希·弗罗姆 译者: 刘林海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 8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埃里希·弗罗姆一直致力于研究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及有关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本《逃避自由》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目前的政治发展及其对现代化最伟大的成就——个性及人格的独一无二性的潜在威胁,使他决定中断大范围的研究,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对现代文和社会危机最要紧的一个方面,即,自由对现代人的含义。
盲目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Wilful Blindness
作者: 玛格丽特·赫夫曼 译者: 黄延峰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6
**巴曙松 范玮琪 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推荐**
**高盛集团&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为什么人的行为如此不理性?为什么人们会做明知是错的事情?
一本解密荒诞行为的通俗心理学,让所有人的内心都对你隐身可见!
你一定发现过:热恋中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有些人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讨厌和自己不同的人;那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的谬论;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人总 喜欢自欺欺人;宁愿听从错误命令也不愿自己思考;即便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会说出来……
《盲目心理学》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和数十种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人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生物:为了自己大脑的舒适感,很多人会盲目接受风险,直到灾难性的后果来临才后悔不迭。人性盲点造就了这个“荒谬”的世界,来测试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多荒谬吧!
洗脑术 豆瓣
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
6.9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 译者: 张孝铎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第一本洗脑的历史!
人脑真的能被植入思想?历史上各国为此投入的研究恐怕超出你的想象。
CIA“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
《开卷八分钟》两集推荐!视频地址:
(一)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0/20023342_0.shtml#6467378-tsina-1-7363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二)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1/20053447_0.shtml#6467378-tsina-1-8325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胡泳、蒋方舟、刘瑜、廖伟棠、熊培云、王晓渔、王建勋、张铁志、张晓舟联合推荐!
刘瑜推荐:人的头脑可以象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 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全非?极权体制的心理控制机制是怎样的?《洗脑术》一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洗脑”技术,展示了脆弱的人性如何在各种显然或隐秘的权力面前随风摇摆。它帮助我们认识权力的危险,也帮助我们对自身之脆弱保持警醒。
蒋方舟推荐:很有趣的书,讲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控制。从战争时代政府对精神控制和刑讯的研究开始讲述,看得人毛骨悚然,既可以当非虚构的故事书看,也可以当做严谨的考据。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1月上榜好书!
网易公民阅读2012年第一季好书榜首位!
《新京报》书香榜3月推荐
当恐惧弥漫,一切肮脏都穿上了正当防卫的外衣;
当科学发狂,一切残忍都散发着追求真理的光芒。
《美丽新世界》《谍影重重》《满洲候选人》,真的不只是故事。
作者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翻阅大量解密文件,采访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 的前特工,揭开了世界上最隐密的心理操纵术——洗脑术的秘密。 本书为中情局“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2007年英国著名的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非小说图书奖五本入围图书之一。
你该如何审讯恐怖分子?
《洗脑术》对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话题给予了有价值的阐说。
——CIA官方网站
一部非凡的作品!
——安德鲁·马尔,《一周之始》
作者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全书非常具有可读性。
——罗伯特·道格拉斯·法伊鲁斯特,《每日电讯报》
真实生动的作品!斯垂特菲尔德再次推出力作,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故事中的关键时刻都有着生动的描述,并穿插着精彩的分析。本书甚至与阿尔布格莱之战和反恐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克里斯托弗·斯韦斯特,《金融时报》
异常引人入胜的一本书。斯垂特菲尔德对叙事的控制可谓完美无缺。你能看出故事的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总让你捏一把汗。此外,作者的调查研究也做得非常出色。
——布赖恩·阿普尔亚德,《周日时报》
九型人格 豆瓣
7.4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海伦·帕尔默 译者: 徐扬 华夏出版社 2006 - 10
★当今最流行的人格分析理论
★认识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
★九型人格一代宗师的最权威读本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识人指南,了解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
★老板、客户、竞争对手 恋人、配偶、意中情人慧眼洞察你身边人的真实想法
九型人格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调停者。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九型人格论所描述的九种人格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别,只不过不同类型的人回应世界的方式具有可被辨识的根本差异。这个世界上五十亿人口中,每个类型大概占了五亿。虽然如此,我们每个人还是很独特的,而且九型人格论也容许我们如此。纵使我们的人格类型是可被辨识的,然而我们的人格——经验、记忆、梦、抱负,以及我们的处理方式——却是自己的。
“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常,我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看法。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九型人格”的教义所强调的,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感受他人的思想。它帮助你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九型人格最卓越之处在于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人心,用有效的方式对应他人,最终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