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高三 (2005) 豆瓣 TMDB
高三
8.3 (258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Senior Year
本片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
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豆瓣 Goodreads
6.8 (26 个评分) 作者: 何员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7
收有中短篇小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没有声卡的电脑》《我的大学》《男生是什么样的》等。
如果一段爱情从一开始就知道它结束的日期,那爱的一路会是什么样子?《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盛开在大学校园里,倒数计时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男女主人公何乐、桃子之间一段纯真纯美的校园恋情为主线,真实再现了温馨浪漫、精彩纷呈的大学校园生活。作者以幽默谐趣的笔调刻画了室友、老师、恋人、学长、校工等等校园角色的众生相:他们的喜怒哀乐、欢笑眼泪、梦想激情……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梦里花落知多少 豆瓣 Goodreads
5.7 (277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 11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出版第二部小说,此作一改《幻城》的奇幻风格,从天上回到人间。小说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年青人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幽默生动。主人公是一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友情、爱情都在经历着蜕变,那种成长的快乐和忧伤很能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
菜刀温暖 豆瓣
作者: 郑钧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 - 11
著名摇滚歌手郑钧原创小说处女作《菜刀温暖》一书于2005年11月9日正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郑钧是中国第一代摇滚乐主将之一,是来自于古城西安的一位有着叛逆精神的青年,自称歌手中的自由职业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的朋友们对他的音乐会非常熟悉。
郑钧是国内最早的签约歌手之一。1994年发表第一张创作唱片集《赤裸裸》,一曲《回到拉萨》横扫国内百家排行榜,轰动国内乐坛,使之成为国内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摇滚歌手。在此后的10年中,先后经历了与环球、百代等国际唱片公司的合作,发表了四张个人创作专辑和一张翻唱专辑,获奖无数,《赤裸裸》、《灰姑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怒放》等多首曲目广为流传,更以其俊朗的外型和深刻的思想深入人心。他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国专业音乐杂志BILLBOARD封面和第一位获得世界三大音乐奖项之一——美国MTV音乐录影带奖的中国歌手。
沉寂了两年之后,郑钧重新复出,准备自己的全国巡回演唱,在此期间,他一边创作新专辑,同时又以“非典”的速度创作了一部富有黑色幽默又不乏激情的原创小说,今天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发行,不仅给摇滚乐坛开了明星创作小说的先河,而且给当今浮躁虚伪“专业”的当今文坛带来了摇滚精神和摇滚节奏的冲击,它像一股旋风,以特有的激情和幽默风格一扫当今文坛沉闷的风气。
这一本异常精美的图书书名叫“菜刀温暖”,名字非常奇怪,有横空而来的突兀之感。为什么要取这样的书名,郑钧本人有自己的解释,在本书自序中,郑钧说道:“生活有如一把菜刀,我们只是案板上的一棵菜花或者冬瓜,引颈待命。按说菜刀应该性属冰冷残酷,但当它从我的脖子切下时,我竟感到了一丝温暖。可能是由于刀上有我的热血飞溅吧。”这就是书名“菜刀温暖”的由来。
从书名的解释中,我们发现小说的黑色幽默成份,也能亲身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人生态度,正像郑钧自己所说:“我是用颓废来表达愤怒,用伤感来表达爱情。”同时,这里面还传导出一种近乎绝望的下沉的快感,大约这也隐喻了时代的某一些特征。
小说《菜刀温暖》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一位摇滚乐队主唱和一位制作人的爱情故事。郑钧说:“这故事不复杂……有意思是其中很多细节很多文字,……主人公温暖和他原来的女朋友菜刀,还有他新认识的女孩静,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牵扯到他的好朋友秦大,秦大也是一个音乐制作人,小说写的爱情和婚姻的状态,他们几人长达几年生活状态这么一个故事。静对温暖完全是不顾一切,非他不嫁,一辈子就跟他,按北京话说就是死磕……如果说简短点就是一个悲剧,其中每个人都是悲剧,由几个小悲剧构成一个大悲剧。”
小说故事取材于郑钧最熟悉的生活,甚至主人公温暖的血型、星座都和郑钧一样,但内容并非揭密式的八卦,也没有扮酷的姿态,而始终保持着一种诚恳朴实的柔软的旁观者的目光。小说以相当的故事性写出了主人公的惶惑与不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70年代生人的惶惑与不安。
郑钧称,现在的生活节奏已飞快,就像坐在一辆时速200公里的车里,看上去窗外的树都是倒着的,而不少作家写的东西还是停留在过去,跟时代脱节,“我要给小说带来激情,带来摇滚的节奏。”所以郑钧的小说节奏相当明快,它没有给阅读设置各种无意义的文学障碍,相反它以流畅的故事、生动的对话、内心独白的机智、不乏自嘲的黑色幽默的语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有一种岩浆喷涌的力度,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当今文坛最为缺乏的风格——摇滚乐式的风格。
假如有人问,郑钧小说的意义在哪里?我会回答说:“这部小说是对当今虚伪的虚弱的文坛的一种反动!”我们的时代不缺乏矫情,不缺乏严肃,更不缺乏虚伪,而惟独缺乏的是幽默、轻松和真诚,而后者恰恰是郑钧小说《菜刀温暖》所擅长的。
因此说,郑钧小说的出版从某一种意义上,对当今的文坛会产生它意想不到的冲击和影响。
双生水莽 豆瓣
7.3 (18 个评分) 作者: 田原 中信出版社 2007 - 4
这是一个青春女孩迷茫、痛苦、离奇的成长经历,作者用她空灵、飘逸、流畅、细腻笔触,将陈言生动的青春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敏感,她无助,她焦虑,她冲动,我们的心都在跟着双生的水莽、跟着象鱼在游动,游向不知的未来。
这本书是关于一些逃避成为自己的孩子,是关于科特·科本情结,是关于糟糕的高中时期,是关于从武汉到北京的变迁,或者说是一颗双生水莽,但更多是关于陈言和程克。他们对过于熟悉对方,关系就像一团气体,看不清,甚至看不见,但始终软软地包裹两个;在成长的过程中,爱护对方,也伤害对方,并且一次又一次错过对方;熬过了苦闷的高三,结束了各自不成形的恋爱,从武汉来到北京上大学。但这并不是一个漂亮的新开始,他们的生活反而越来越远,开始一路狂奔,不知去向何处。
I”S(01) 豆瓣
7.2 (10 个评分) 作者: 桂正和 译者: 楊雅玲 東立 1998 - 3
瀨戶一貴是一個沒交過女朋友的高中生,在一次機會中他愛上了班上的偶像葦月伊織。就在一貴準備對她展開攻勢時,他小時的青梅竹馬季子卻從美國回來找他…夾在兩個女孩子之間的一貴該如何是好?
悲伤逆流成河 豆瓣
5.1 (149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5
你曾经有梦见这样无边无际的月光下的水域么?
无声起伏的黑色的巨浪,在地平线上爆发出沉默的力量。
就这样,从仅仅打湿脚底,到盖住脚背,漫过小腿,一步一步地,走向寒冷寂静的深渊。
你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么?
在很遥远,又很贴近的地方响起来。
像是有细小的虫子飞进了耳孔。在耳腔里嗡嗡地振翅。
突突地跳动在太阳穴上的声音。
视界里拉动出长线的模糊的白色光点。
又是什么。
漫长的时光像是一条黑暗潮湿的闷热洞穴。
青春如同悬在头顶上面的点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干净。
而窗外依然是阳光灿烂的晴朗世界。
就是这样了吧。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豆瓣
6.8 (4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龙 译者: 张唯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描写一群沉溺于吸毒、滥交、飙车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堕落生活,由此开创了日本文坛的“透明族”流派。通过村上龙的作品,读者在理解、透视、预测当代都市生活变化和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深刻的启发。
心碎你好 豆瓣
作者: 石康 华夏出版社 2003 - 10
北京作家石康,曾经以青春三部曲,写活当下北京青年,创下十万多套的佳绩。石康的小说号称「NO小说」,因为读他的小说彷佛读他的生活史,没有瞎掰矫情,有的只是真实的青春面貌。 新作《心碎你好》,浓厚的个人风格依旧,不同的是社会历练让他的作品出现时代感 。新作中描写小资阶级,维妙维肖,写女性心中爱情与金钱价值的冲突,精采动人。 ▼ 作者简介-- 石康: 生于1968 年,北京人,编剧、作家,着有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胡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
北京姑娘 豆瓣
作者: 石康 华夏出版社 2004 - 1
石康的作品,在读者中能引起共鸣,因为北京是石康熟悉的地方,随着年龄越大,对它的了解也越不同。从读者的共鸣中我们也许更能深明这一种“不同”。不过石康作为一个以体验型著称的作家,他的“体验”好像总是遭受很多的非议,这一次他的《北京姑娘》被一些读者批为是在“恶捧北京女孩”,而有的读者干脆说———“通俗地讲,《北京姑娘》就是石康精心编织的一本北京情色地图。”石康说那是读者自己的观点,与我无关,我只是记录我的感受。石康就是石康,不管读者怎样地唠叨他的不是,他总是“我只写我了解的真实”,光这一种坚持,就不得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