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豆瓣
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朱宥勳
简介
台灣文學被「發現」的歷程,就像是啟蒙時代的除魅,把各種蒙在文學上的遮蔽與限制去除,會看到台灣文學這一路走來,像是逐漸重新發現自己的優點而願意自我肯定的人們,把眼光從被誤導的他方移開,願意好好正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建立適當的評價觀點,肯定自己並砥礪向前。文學是民族的精神,文學史是建立國族認同的歷程,文學史觀也許就是對自己國家靈魂的自信。但我們有多了解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因為自己的文學產生多少自信?
這是朱宥勳給自己的命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就是他回應這份命題的第一份答案。在本書裡他談了九位小說家的故事: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林海音、陳千武、聶華苓、郭松棻、陳映真、七等生,這些小說家都有傳世的作品,但他們在寫小說之外所做的事,更是影響了往後的文學發展。這是以獨特觀點切入的文學故事,不談作品分析,著重在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許多在創作之外的「戰場」,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所做的事,大格局地影響了往後的台灣文學。
contents
一 、因為鍾肇政不只想到他自己
二 、鍾理和不再只是他自己了
三 、這個局葉石濤已經布了一輩子之久
四 、整個文壇都是林海音的平衡木
五、煞氣a被殖民者陳千武
六 、愛在冷戰蔓延時:聶華苓的文學生涯
七 、孩子呀,有一天你將記得你的:郭松棻的「故鄉」及其所圍繞的
八 、山路是這樣走絕的:陳映真的文學、政治與孤獨
附錄 、大家都下交流道,他卻踩了油門:七等生的「現代主義」及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