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行店与地方社会

豆瓣
回族行店与地方社会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22704142
作者: 靳晓芳
格式: 平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22 -7
装订: 平装
价格: 76
页数: 223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甘肃张家川的个案研究

靳晓芳   

简介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张家川回族行店,其特征以中介商为主,兼具中间商属性。本书以结构功能论为视角,通过考察晚清至民国以及现当代两大时段中张家川回族行店的经营特征、行店对地方社会的构造等方面,系统揭示了这一组织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渗关系,彰显其形塑地方社会的内在活力。全书的讨论虽然以行店的兴衰为主脉,但在问题拓展方面无不以错综复杂的地方社会为介入参照,可以说,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店发生、发展的土壤,也是行店功能借以体现的平台。二者相因相依,绘制了张家川地区百余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图式。

contents

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过程及意义(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过程(3)
三研究意义(5)
第二节研究现状(7)
一对行店的研究(7)
二对张家川地方社会的研究(8)
第三节基本说明(10)
一理论视角(10)
二主要概念界定(13)
三全书的结构框架(16)
四难点与重点(18)
第四节研究方法(19)
一文献法(19)
二访谈法(20)
三观察法(21)
上篇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张家川回族行店
第一章行店的历史形成(25)
第一节行店产生的历史原因(25)
第二节行店经营面面观(32)
第三节地方士绅在行店业中的作为(38)
一李得仓的“十大号”对地方经济模式的首创(38)
二马元超家族创办行店(40)
三“兴盛泰”的“期货”经营(42)
四“俊义成”的皮货经营(46)
第二章行店对地方经济的影响(51)
第一节依恃特权的包税制度及行业垄断经营(51)
第二节布帖与纸帖的发行(60)
一充当股票的职能(62)
二充当货币的职能(64)
三充当保值的购物券(66)
第三节洋行影响下的行店发展(67)
第三章行店的资金流向(78)
第一节行店主之间的融资方式(78)
第二节“无商不土”与“西路”贸易(85)
第三节东路贸易及其影响(91)
第四章行店介入非商领域及其没落(99)
第一节行店主经商背后的生活(100)
第二节行店对教育的渗透(115)
一兴办教育的原因(115)
二行店主在教育领域中的践行(122)
第三节最后的没落(125)
下篇张家川回族行店的现代接续
第五章行店的重建与衰变(133)
第一节行店的重新建立及辉煌经营(133)
一市场建立的标志性事件——“高昌远”的开张运营(133)
二新时期行店的经营特色(137)
第二节行店的兴衰演变(142)
一支柱产业税收的走势所反映的市场兴衰(143)
二行店业经营规模的变化所反映的兴衰(146)
三外界关注度的变化所反映的行店兴衰(151)
四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行店的进一步衰落(154)
第六章行店发生变迁的影响因素(158)
第一节外缘性因素的冲击(158)
一原产地市场的出现(159)
二综合型皮毛市场的兴起(159)
第二节经营模式的被动转变(164)
一来自商贩的风险(165)
二来自客商的风险(165)
第三节软、硬环境发展的不足(169)
一软环境(169)
二硬环境(178)
第七章行店兴衰与地方社会(183)
第一节行店主在教育领域的作为(183)
一与行店密切相关的女校教育(183)
二对普通教育的重视及其践行(188)
第二节新型社会观念的形成(190)
第三节次生行业的变迁(195)
第八章百年行店衰落后的思考(202)
第一节“龙山模式”的终结(202)
第二节破茧重生(205)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0)
补记(222)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