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生產與傳播

豆瓣
知識生產與傳播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1465760
作者: 劉龍心
出版社: 三民
发行时间: 2019 -1
页数: 52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劉龍心   

简介

現代中國史學與傳統史學究竟有何不同?如何轉型?這是本書要回答的兩個核心問題。
民族國家的出現,是構成現代史學有別於傳統史學最重要的差異,這個差異並不只是將民族國家視為現代史學形成的外在條件,抑且在近代中國歷史知識生產的過程中,不論時間、空間和記載人群活動的事類等範疇,民族國家都成了最根本且不證自明的前提。在民族國家的主權框架下,現代中國史學以西方傳入的「長時段」、線性歷史時間概念,取代朝代更迭循環的時間;並以「民族」、「國民」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取代帝王將相、公侯卿貴的故事。而標榜科學、客觀的方法,以及組織化、制度化的學術機制,則進一步為歷史書寫的公正品質提供了保證,讓人們得以相信學院生產的歷史知識為真。為了擴大影響力,現代史學家在戰爭期間亦積極投入通俗歷史的創作,為動員民眾而努力改造歷史知識的形式。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轉型過程中,歷史如何被重新書寫?新的歷史知識如何建立?歷史學家們如何操作不同的社會網絡去傳播新的歷史觀念給廣大的群眾?因著民族主義、戰爭動員而逐漸趨於單一化的敘事方式,是不是摧折了歷史原本複線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本書從史學史的角度出發,將有助於吾人深入了解這些問題,並藉以思考當代史學的新出路。

contents

自 序
緒 論
第一篇 歷史書寫與國族認同
第一章 國族起源與「中國上古史」的建構
第二章 形塑「中國近代史」:民族主義與現代化
第二篇 社群、網絡與傳播
第三章 一代旗手傅斯年:一個學術網絡的觀察
第四章 尋求客觀對話的空間:書評與社群網絡
第五章 學術社群與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
第六章 通俗讀物編刊社與戰時歷史書寫
結 論
徵引書目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