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力量
豆瓣
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曾繁旭
简介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旨在剖析中国公益组织与媒 体的互动关系。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通过括跃的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 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通道,在实践层面赋予民众以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拓展底层社会空间, 每促进政府善治。由词,我们可以观察媒体转型与政治参与空间逐步开放的过程,并预见中国公民社会的可能与限制。
contents
序言1
导论1
表达的力量1
当中国的公益组织遇上媒体3
每个议题都是一场战争6
章节地图7
第一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提出
第一章 如何研究民意表达11
第一节 一个逐渐出现的表达空间11
第二节 文献路径与研究框架19
第三节 实证策略31
第二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运作
第二章 “保护青海藏羚羊”议题45
第一节 议题过程与角色力量分析45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媒体动员与框架争夺49
第三节 政治机会转变与媒体立场58
案例总结:错误表达与运动瓦解68
第三章 “反对金光集团APP云南毁林”议题70
第一节 “激进的外来者”71
第二节 发言之前的准备功夫73
第三节 精妙的策略过程77
案例总结:表达空间藏于权力缝隙之中97
第四章 “反对怒江建坝”议题100
第一节 中国的反坝行动与角色力量分析100
第二节 “反坝派”与“建坝派”的框架战争107
第三节 媒体使用谁的框架?123
案例总结:表达的政治机会131
第五章 “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议题134
第一节 被舆论喊停的国家项目134
第二节 汇聚起来的民间声音136
第三节 全线突破的媒体153
案例总结:如何让表达合法化?163
第三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主体
第六章 公益组织:低调做事VS大声发言167
第一节 公益组织的表达技术167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动力:我说故我在177
第七章 媒体:社会的喉舌?185
第一节 新闻常规与隐秘的表达185
第二节 媒体的动力:“社会喉舌”角色的出现193
第八章 目的与结果:从公共舆论到政策议程204
第一节 表达与回应206
第二节 公共议题的命运215
本章小结:大声说、耐心等223
第四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潜力与前景
第九章 媒体公民社会的形成227
第一节 表达的潜力228
第二节 表达的边界234
第十章 “双人舞”越跳越远?240
第一节 奇特的“双人舞”240
第二节 “双人舞”的形态及其前景245
第三节 不同的公共议题领域254
本章小结:转型国家的独特景观257
结语259
民意表达与社会治理转型259
公益组织的空间拓展262
传媒公共性的生长逻辑265
参考文献269
附录一:公益组织访谈名单287
附录二:公益组织访谈提纲290
附录三:媒体机构访谈名录294
附录四:媒体人员访谈提纲296
后记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