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工作”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9.3 (54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隆 译者: 黄峥 / 张怡玲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夏山学校 [图书] 豆瓣
8.8 (9 个评分) 作者: A.S.尼尔 译者: 王克难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5
《夏山学校》内容简介: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1960年《夏山学校》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夏山学校》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夏山学校》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8 (8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Viking Adult 2014 - 9
A pioneering researcher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on traumatic stress offers a bold new paradigm for healing
Trauma is a fact of life. Veterans and their families deal with the painful aftermath of combat; one in five Americans has been molested; one in four grew up with alcoholics; one in three couples have engaged in physical violence. Such experiences inevitably leave traces on minds, emotions, and even on biology. Sadly, trauma sufferers frequently pass on their stress to their partners and children.
Renowned trauma expert Bessel van der Kolk has spent over three decades working with survivors. In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he trans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umatic stress, revealing how it literally rearranges the brain's wiring-specifically areas dedicated to pleasure, engagement, control, and trust. He shows how these areas can be reactivated through innovative treatments including neurofeedback, mindfulness techniques, play, yoga, and other therapies. Based on Dr. van der Kolk's own research and that of other leading specialist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offers proven alternatives to drugs and talk therapy-and a way to reclaim lives.
受壓迫者教育學-卅周年版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 译者: 方永泉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7
本書是弗雷勒最為著名的一本書,已被翻譯成好幾十國語言,雖然已出版超過三十年,還一直在世界上被廣泛閱讀,單單在美國已銷售超過75萬冊。這是他在台灣第一本被翻譯出來的書,同時,本書也是台灣教育社會學會與巨流圖書公司合作出版的「教育社會學叢書」系列的第一本。
在本書中,弗雷勒轉換了教育學的關注焦點,教育的重心從壓迫者轉至受壓迫者身上,而且這種教育學不只是「為了」受壓迫者的教育學,它更是「和」受壓迫者一同進行的教育學。他還比較了囤積式教育與提問式教育之間的不同。在討論提問式教育的同時,他也提到了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僅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學生;學生不僅是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老師。
弗雷勒將教育重心的轉移賦予攻治與社會的意涵,這使得他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在弗雷勒的看法中,民眾的識讀能力與批判意識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教學行動因而是一種政治性的文化行動。弗雷勒在《受壓迫者教育學》中探討的當然遠遠超過前面所提及的,而某些更深入的分析與敘述還有待讀者去發掘。
目錄
第一章 受壓迫者教育學辨正;壓迫者與受壓迫者間的矛盾,以及這種矛盾是如何克服的;壓迫與壓迫者;壓迫與受壓迫者;解放:不是一種恩賜,也不是自我的成就,而是一種共同相互的過程
第二章 作為壓迫工具的教育「囤積」概念──它的預設──一個批判;作為解放工具的教育「提問」概念──它的預設;「囤積」概念與師生矛盾;「提問」概念與師生矛盾的超越;教育:一個相互的過程,是以世界為其媒介;人們即未完成的存在,他們覺察到本身的不完美,而試圖變得更為完整與人性化。
第三章 對話學──教育的本質即自由的實踐;對話學與對話;對話與計畫內容的尋索;人與世界的關係,「衍生課題」,與教育計畫的內容即自由之實踐;「衍生課題」的探索及其方法;藉由「衍生課題」達到批判意識的甦醒;探究的不同階段。
第四章 反對話學與對話學構成了文化行動理論中的對立理論:前者即壓迫的工具,後者即解放的工具;反對話行動理論及其特徵:征服、分而治之、操控與文化侵略;對話行動理論及其特徵:合作、聯合、組織與文化統合
社会工作概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顾东辉 2008 - 5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献。《社会工作概论》以受过国际化高级课程训练的社会工作专家为主进行编写,较好地整合本土与国际,并恰当地融汇理论与实务,采用独特的思路和架构,由人类需要和贫穷出发,对社会工作进行多元定位,全面介绍社会工作的知识,并以年龄和机构为视角对实务进行了诠释,最后还附以多个案例说明。
表达的力量 [图书] 豆瓣
作者: 曾繁旭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11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旨在剖析中国公益组织与媒 体的互动关系。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通过括跃的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 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通道,在实践层面赋予民众以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拓展底层社会空间, 每促进政府善治。由词,我们可以观察媒体转型与政治参与空间逐步开放的过程,并预见中国公民社会的可能与限制。
反映的实践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唐纳德·A·舍恩 译者: 夏林清 教育科学 2007 - 1
专业工作者当前遭遇着怎样的信心危机?资深实践者在现实情境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学校的专业教育该如何培养胜任的实践者呢?作为一名先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家和咨询顾问,舍恩描述并检验了五种专业领域——工程、建筑设计、管理、心理治疗和城镇规划——的专业工作者是如何真实地解决问题。尽管不同专业所使用的符号与知识系统不同,但隐含于其实践中的认识历程与行动逻辑则是彼此相通的。
舍恩认为,最优秀的专业工作者内在的所知远甚于其可以言说的。在面对真实实践中独特、不确定的情境时,他们更依赖于在实践中所学会的一种即兴的方法,而不是用其在研究生院所学的公式去解决问题。这种自然、大都不可检验、隐晦的过程就是这本极富挑战性著作的主题。舍恩努力精确地表述了“行动中反映”是如何实现的,以及这种重要的创造性应该如何在未来的专业发展中得到提升。
被壓迫者劇場 [图书] 豆瓣
Teatro do Oprimido
作者: Augusto Boal 译者: 赖淑雅 揚智 2000
本書作者以戲劇美學論述觀眾在劇場中的位置,積極鼓吹戲劇活動是每一個人(尤其是被壓迫的人)都可以掌握的表達工具,並藉由此書大力撻伐了影響當時主流戲劇理念甚鉅的亞里斯多德《詩學》,認為亞氏的戲劇觀念裡所提供的悲劇移情作用是服務於當時雅典政治的一套壓制系統,在戲劇活動與人民百姓之間築起一道阻絕的高牆……這是一本寫於1970年代的民眾戲劇經典,值得您細細閱讀。
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阿尔贝特・施韦泽 译者: 陈泽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1
在20世纪的欧洲,阿贝特施韦泽位家喻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三十八岁时取得医生执照,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携妻子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与世长辞。
阿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晚年更是发出了多次反对核战的呼吁,留下大量宝贵的文献。作为按照其生平年代编辑的施韦泽文集,编者把施韦泽的关文献结合在一起,突出了施泽事和思想的闪光点,组成了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施韦泽自传”,为读者了解施泽的生平、研究其思,提供了可靠的、生动的文献。
在20世纪的伟人中,施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行动的人道主义者,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思想家。作为世闻名的伟人,他体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作为印度思想和中国思想的究者,他又是综合东西方文化的出代表。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施韦泽在国际上声誉显赫,但在国内的知名度限,他的《敬畏生命》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被内知名学者任可和引用。施韦泽的一些文章被大中学生的美德读本辑录。这本书为我国读书界了解和研究施泽的生平和思想提供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和完整的中文资料。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图书] 豆瓣
Maps of Narrative Practice
作者: [澳] Michael·White 译者: 李明 / 曹杏娥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 - 7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叙事疗法实践操作的指导,怀特把自己在治疗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涵盖了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回塑对话、界定仪式、重视例外事件和支撑性对话;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
反造城市: 在地行動的十一則故事 [图书] 豆瓣
作者: 侯志仁 左岸文化 2013 - 9
每個故事都是一種行動,一種動員的技術。這些個案述說了特定社區或社群的生存故事。透過《反造城市》的實踐,我們逐步尋找到相對更公平、正義的解決方式。我們追求的目的是讓這些非主流力量持續發酵,在匯聚成主流的同時,做為一面鏡子,提供我們所處社會一個反省、檢討的機會。——劉可強(前台大城鄉所教授)
都市計劃不僅是在預估增加多少經濟成長率及就業率,它充滿了政治、社會、利益及道德的重要議題,絕不應由專家或行政官僚所獨占,它必須併入民主的過程中來決定它的方向,《反造城市》即是這樣的努力。十一個故事為我們展現了重新建構知識體系的可能性,並召喚人民的直接行動,一起來改造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為都市計畫注入一股生生不息的活水。——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本書內附WALKNG TOUR免費活動卷)
由下而上打造更公平正義的城市公共空間
挑戰公共/私有、開發/永續、中央/邊陲、城市/鄉村…的界線
安坑.新店.溪洲部落.土城.樂生.Chungshan…
農耕城市X夜市經濟X綠色游擊X都市更新X文化保存X社會正義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
從十四、十五號公園到華光社區,從樂生爭議到大埔事件,從溪洲部落到○○○○○,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追逐國際美好城市的榮銜,公園綠地、便捷交通、拔地而起的嶄新高樓,窄化為我們視野裡唯一的目標。為了這些競爭力,政府進行美其名為都市規劃,實際作為卻是Cities for Sale的手段:讓大資本進駐、清除邊緣族群的身影、抹除歷史紋理,彷彿眼不見為淨。
我們要問的是:這些名為公共的利益,是由誰決定的?一座城市的勝利除了經濟繁榮,還有其他選項嗎?人民的智慧如何可以幫城市靈魂注入多元的可能性?
《反造城市》試圖提出更兼容並蓄、思考更周延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抗爭往往只是部份案例裡居民初期的對應,更值得我們參考的是後來的具體行動和溝通技術;專業工作者與居民如何在制度與政治的縫隙中,保障社會正義的存在,成為其他社區可以仿效的先例。
既然人類許諾生活在一起,演化出「城市」這樣的人群形態,我們便應讓城市不僅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單位,還能名符其實,展現眾人群居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對環境的尊重、對鄰人的共享、對民主的追求……
「造反」不是一種態度,不為反對而反對,「反」是改變,是可能性,是指引的方向,由邊緣改造中央的具體行動,人民的行動足以「反過來造就」更有機、更正義、更有活力的都市。
社会工作概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顾东辉 2005 - 7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纲领新文献。本书以受过国际化高级课程训练的社会工作学家为主进行编写,采用独特的思维和架构,由人类需要和贫穷出发,对社会工作进行多元定位,全面介绍社会工作的知识,并以年龄和机构为视角对实务进行了诠释,最后还附以多个案例说明。
本书的阅读对象可以是社会工作专业与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政府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社会服务机构行政人员和前线人员,以及对社会工作知识有兴趣的其他人士,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专业文献的选择,并供各位同道和有志人士参考与交流。
社会工作概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利 2005 - 11
《社会工作概论(第10版)(影印版)》内容简介:社会工作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门科学和一种专业方法,又是一项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其工作领域广泛涉及学校、医院、社区、司法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问题人群。其本质功能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和维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情。综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之时,亦即现代化的加速时期,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各种旧有的和新生的社会问题,必须创造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格局。为此,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而必须同时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社会团体)的作用。
论志愿者文化 [图书] 豆瓣
作者: 钱理群 2018 - 9
著名学者钱理群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志愿者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遍布城乡,在众多的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正面力量和潮流,预期还会有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这本书是我国关于“志愿者文化”的*套书,系统、深入、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但广义的志愿者运动本身,还存在广泛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作者依托深厚的鲁迅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想和运动研究,以及长期关注和参与相关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了非常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对“志愿者文化”的阐述,令人有指点迷津、豁然开朗之感,是所有立志于中国当代志愿者活动的青年人应读的文字。
青少年社会工作 [图书] 豆瓣
作者: 陆士桢//王玥 2010 - 9
《青少年社会工作(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了青少年的定义,青少年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内容、工作原理及具体方法,并结合我国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对一些典型案例做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第2版)》不仅可以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而且可以指导青少年实务工作者明确价值、改进方法,更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与青少年自身的变化。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沃恩 译者: 沈兰 教育科学 2011 - 4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主要内容:试想一下有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在那里,如果想的话,你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在那里,规范日常生活的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定的。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话,他们可以整天玩耍……”
看到这里,我想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都会认为这大概是孩子们幻想中的学校。事实上,它却是一所真实的英国学校,而且已经存在了近百年。1 999年1 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将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这足以证明夏山学校这所百年老校,其办学理念时至今日仍领先于这个时代。
对于这所学校的故事,你有可能喜欢也有可能不喜欢,但只要你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或者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或者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的样子,那么,读完这个故事一定会改变你看待童年与教育孩子的方式。
中国NGO口述史(第1辑)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 10
中国NGO的创业者们,是一群用梦想改变社会、用行动书写历史的公民。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届高龄,有的甚至已不幸仙逝。他们曾拥有的梦想、曾采取的行动,是中国公民社会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先驱性的历史,是以公民个人为主体展现的中国NGO的创业史。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图书] 豆瓣
作者: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5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心理治疗中有代表性的治疗学派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介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的内容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治疗中治疗者与来访者关系的建立、会谈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以及心理治疗中的主力问题。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以及合理情绪疗法等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认识领悟疗法及森田疗法也作了介绍。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介绍完整、准确、条理清晰,着眼于学以致用。因此,特别注意将理论介绍与应用实例相结合,以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书所介绍的理论原理与技术方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学生及专业工作者学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及社会工作者参考。
点击链接进入旧版: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故事、知识、权力 [图书] 豆瓣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作者: [澳] Michael White / [新西兰] David Epston 译者: 廖世德 译 / 徐永祥 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多元且丰富,他们利用简短的案例说明,举了很多治疗应用的书信、邀请函、参考资料、证书、预测、宣言等实例。身为读者,我们可以在很多介入方法当中有所选择,因为我们是在一片已经用心耕耘、灌溉、锄草的新园地采收果实。这么多的实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研究,以获得最大的收获。的确,读者一旦发现这片土地对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言是多么肥沃,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您正在读怎样的故事书呢?书里的故事能提供您所需的知识吗?您从书中获取的知识能教会您如何自己赋予自己或给予别人精神支持与力量吗?《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为您点亮一盏灯。
您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正有一些困扰却不知对谁诉说呢?即使诉说了是不是也苦于无人给您良方呢?求助不如自助,自助方能助人。《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帮助您在读别人的故事过程中获得同理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找到获得精神力量、得到心灵慰藉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年龄层次的人需要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这样一本别开生面的故事书。
50后、6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哦!您是否偶尔为即将退休而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您而感到失落?您是否担心与下一代或孙子辈相处时不了解他们的想法而担心out?可爱的孙子孙女有木有偶尔撇嘴说“爷爷,您out啦!”“奶奶,您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赶快拿起《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吧,让孩子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您这位知识渊博的长者。
70后、8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答案是Of course!无论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惑”的您,还是迈入“而立”之年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或工作竞争的您,亦或者您正为青春期叛逆的子女教育问题焦虑,为刚刚为人父母而惶惑,这本《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不仅教您如何缓解工作压力迈向成功,在子女教育上连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狡猾的便便”都有哦!
90后、00后需要阅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吗?您最近有在看《来自星星的你》么亲?您记得都教授是大学心理学教授么?记得他有个庞大的藏了四百余年的书房么?我们热捧的可爱的都教授可是一位研究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哦,传说为了扩充他的知识库,他是打算读读《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的。您还犹豫什么呢?
至于10后and more and more……请您读给他们听吧!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